“御史台程家?”
白晓儿更吃惊了。程家世代簪缨,那样的门第绝不是汪家这样的新贵攀得起的。
这中间肯定有什么故事。
林致远道:“程三小姐女扮男装去青楼见花魁,斗诗败给了汪如笙,死活要嫁他。程大人和程夫人心疼女儿,只得将女儿下嫁。”
听闻有这样一段缘故,白晓儿啼笑皆非。
“程三小姐是性情中人,希望阿笙往后能和她好好过日子。林致远,这次的事就算了,终归是我们欠他,从此两不相欠便是。”
白晓儿神情恳切。
对于汪如笙,她终究是愧疚的。
林致远自然明白她的心思。
“好。”
他答应得爽快,心中却想到,汪如笙和自己的仇怨从上辈子就结下,之间曲折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
晓晓不知道汪如笙落第之事是自己设计的,但这并不代表汪如笙和他舅舅王扶林不知道。
王扶林老奸巨猾,说不定早猜出端倪,隐忍不发,只会有更大的图谋。
午饭过后,安夫人带着芙姐儿来芜园看白晓儿,顺便和白馨儿说说话。
白晓儿出嫁后,白馨儿就要入住安府,这段时日安夫人跑得很勤,为的就是和白馨儿培养感情,以免她去了安府住不习惯。
白馨儿聪明伶俐,又进退知礼,相较之下,芙姐儿就显得心思单纯许多。
安夫人瞧在眼里,不免又多心疼白馨儿几分。
到底是没娘的孩子,可怜见的。
“馨儿,我上次提的那件事考虑得如何了?”
安夫人上次来,说想让白馨儿也做她的义女,这样对她的婚假前途都有好处。
白馨儿只是摇头:“夫人的好意馨儿心领了,我们白家只剩馨儿和姐姐,姐姐马上要嫁去林家,只余馨儿一人。馨儿早就考虑清楚,我们这样的家里,日后定要招婿的,否则断了香火,祖宗会怪罪呢。”
安夫人不禁动容。
白馨儿年纪小小,考虑问题如此周全。
但她应该明白,她将来若能以安家女的身份出嫁,比起招婿,不知要强多少倍。
芙姐儿见白馨儿不肯当自己的姐姐,很是着急,拉住她的胳膊道:“你当我的姐姐不好吗。晓儿姐姐马上要出嫁,家里又剩我一个。你要是当我姐姐,我就又有玩伴了。”
白馨儿笑了:“我住你们家,当然就是你的姐姐。除非你心里没拿我当家人姐姐,才会在意我的姓氏。”
芙姐儿想了一会儿,貌似也是这么回事,于是又笑逐颜开。
“我当然拿你当家人,自我心理,你和晓儿姐姐自然一样的。”
安夫人看着单纯不谙世事的女儿,心中叹气。
白馨儿却想到自己的将来。
她喜欢读书,将来定是要进学的,如果大夏依旧不让女子为官,她就去大辽,去蜀国,世界这样大,总会有她的一席之地。
她一定能像姐姐那样,成为绝顶厉害的人。
晚间,芜园来了位不速之客。
汪如笙竟不请自来,带来了价值不菲的贺礼并一张喜帖。
“阿笙……”
比起之前,汪如笙瘦了很多,表情也比以往更冷,脸上浮现一种病态的苍白,显得很是阴郁。
以前那个会害羞的文弱书生彻底不见了。
白晓儿心情复杂地接过喜帖,展开一看,果然,他成婚的日子和自己一样。
“阿笙,恭喜你娶亲。”
这句话,她说的真心实意。
不管他们之前发生多少不愉快,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
他们几个一同从清风镇出来,最后在京城立足,说到底也是缘分。
“晓晓,这段日子你过得好吗?”
汪如笙笑得一如往昔,仿佛那些不愉快根本就没存在过,白晓儿愣了一瞬,点头:“我……我很好,你呢,过得好不好?”
“我和你一样,也很好,不过……”
“不过什么?”白晓儿下意识问了句。
汪如笙垂首,眸色微黯,抬头看她时,又换了副笑脸:“其实也没什么,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找到我的方向了。”
白晓儿的心微微放下:“没事就好。阿笙,我听说程家小姐人很不错,待你也好,你……莫要辜负人家。”
“你们一定会幸福的。”
她顿了顿:“就像我和林致远一样。”
汪如笙袖子里的拳头握得死紧,面上仍笑着:“承你吉言,我会很好。你出嫁那日我不能来相送,我给你的东西你出嫁时能不能戴上,就当……全了我的念想。”
白晓儿讶然,汪如笙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待他走远,白晓儿才记得回房打开那只描金的梨木匣子。
没想到里面居然是一套红宝石的赤金头面,宝光熠熠,看着就知道十分珍贵。
这些宝石汪如笙曾拿给自己看过,那个时候她答应嫁他,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极品红翡,开出了一大块宝石,说要给自己打一套头面,出嫁时戴。
这件事她原本已经忘了,没想到汪如笙一直记着。
想起他临去时那个眼神,仿佛一碰就要碎了。
白晓儿心情沉重地叹了口气,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
是林致远。
糟了。
白晓儿眼疾手快地将首饰匣子往被褥里一塞。
首饰若被林致远发现,肯定会扔得远远的。
她还是瞒着吧。
“晓晓,你怎么这么紧张,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林致远身上带着秋叶的露气,连发丝都是凉的。
白晓儿知道他定是刚得了消息赶来的,于是将喜帖拿给他瞧。
“汪如笙要娶亲,给我们送喜帖。是和我们同一天的日子呢,我们要不要送一份礼物过去?”
林致远执起她白嫩如莲的小手在唇边一吻,声音低沉而魅惑:“这种小事晓晓拿主意便是,何必问我。”
“林致远……”
“晓晓,我现在只想听你说你想我。”
他的目光缱绻温柔,看她的时候,带着隐忍的克制。
白晓儿的脸又红了。
这厮现在越来越会撩人,也不知跟谁学的。
再这样下去,她自己都要把持不住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蜀国接壤大夏,陆运便利,三日后,王妃和王世子的车队就到了蜀国。
王妃的丈夫信阳王赵麒接到消息,一早带了人在城门等候。
“王爷。”
“王妃一路辛苦了,寰儿还好吧?”
信阳王握住王妃的手,王妃忍不住哽咽:“若不是有神医相救,咱们寰儿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夫妇二人回了王府,安顿好熟睡的儿子。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信里也未说清楚。”信阳王搂着妻子坐下。
“寰儿吃错了东西,有人故意害他。”王妃将儿子赵寰险些变成傻子的事告诉信阳王,信阳王亦是一阵后怕。
不过妻子说是二哥的女儿为了害儿子性命,故意在他面前提及一品居,他不太相信。
“寰儿只是身子弱些,谁都不知道他不能吃那些东西,以前他也吃过酥酪,不是没什么事吗。”
“我觉得这件事不是巧合。寰儿是储君,二哥家里刚好也有儿子。”
王妃点到即止,王爷是聪明人,肯定明白她的意思。
接下来的就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去查。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要紧的事……
“王爷,我这次去大夏,还遇上一件怪事。救治寰儿的那位神医,长得和七皇叔极为肖似,而且性子也像,我暗地打听了下,他是永平三年生的,今年十八岁。”
“什么?”
信阳王募地变了脸色……
“你是说……那孩子可能是七皇叔的……”
王妃蹙眉:“这种事我怎么说得准。不过那孩子倒是聪明得很,小小年纪就中了状元,而且还是神医。王爷看要不要将这件事禀告皇上?”
“这件事先不急。”
信阳王沉思半晌,提笔写了封信,唤来暗卫头子:“帮我去查这个人,越快越好。记住,不能让任何人知晓。”
“是。”
暗卫头子领命而去,王妃和信阳王对视一眼,露出苦笑。
信阳王握紧爱妻的手:“别担心,如果那孩子真的是王爷的骨血……终归是件好事……”
王妃摇头:“我倒希望不是,皇上那边……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信阳王的人很快到了大夏,同时,威远侯派去大辽的人也有了音讯。
这段时日,龙谨言的人一直在找自称和长公主有染的那个辽人。
只是威远侯将他藏的隐秘,他的人把京城都快翻过来,还是不见那辽人的踪影。
龙谨言觉得在兄弟面前丢了脸面,每天臭着脸,只有看到云佳音时稍微点笑容,别院的奴才个个胆战心惊,巴不得龙谨言早点搬回龙家,老太爷好歹没咽气,还有人能管住他。
龙谨言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可人一天没找着,他一天就不快活。
好在事情突然有了转机,盯梢威远侯的人回来禀报,说威远侯从大辽的探子回来了,而且好像没有查到什么消息,不出意外,威远侯今夜肯定会去找那辽人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