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杜氏有巧女 完结+番外 (少地瓜)


书名:杜氏有巧女
作者:少地瓜
文案:
杜氏有巧女,
闺深人亦知。

忽打得脸盆大小璀璨锦鲤,
拜者逢考必过。
又做的一人多高斑斓猛虎,
得者勇猛无匹。

杜瑕看向对面人,微笑:
“莫信谣言,吃了就走吧。”

牧清寒起身,一揖到地:
“闻杜氏有巧女,某特来求娶!”

▼阅读提示:
△1.背景风俗等方面会综合宋明考量,设定尽可能简单好记。
△2.本文跟一般的种田小甜文一点儿都不一样,部分桥段极度热血,为了信念堪称莽撞,主角们从不循规蹈矩,后期朝堂权谋,心灵脆弱者慎入
重点:谢绝扒榜,谢绝扒榜,谢绝扒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PS,美食背景以足可让吃货选择恐惧症发作的宋代为蓝本,架空,架空!广大吃友可以先收藏,然后跟我一起愉快的发胖……

架空,架空,架空!重要的事说三遍,考据党请保持安静,谢谢

笑疯,本文真的不那么俗套,宅斗不占多大比重,主角爹妈一点儿也不包子……

内容标签: 天作之合 穿越时空 美食 科举

搜索关键字:主角:杜瑕 ┃ 配角:杜文,牧清寒 ┃ 其它:种田文,古代穿越,美食,手工,甜文,朝堂权谋

征评:
一朝穿越为古代贫户幼女,杜瑕并未被窘困的现实所击倒,反而直面困境,带领全家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谁说女子不如男?没有钱就去挣,用自己亲手创造的幸福才最踏实,打络子、做玩偶、画漫画,杜瑕创造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平等真挚的爱情,与恋人并肩奋斗,一同对抗来自生活和朝堂的阴谋阳谋! 本文从小处着眼,描写生动细腻,人物丰满立体,不管是古代风俗人情生活细微之处,还是朝堂战场上的暗流汹涌,描写都十分到位,使人如身临其境,画面感扑面而来,充分展现了现代女性不管何时何地都不会轻易认输的顽强奋斗精神。

金评:
现代漫画师兼手工达人一朝穿回架空古代,左右开弓拼生活,并成功开启大禄朝画本时代,并为自己拉起上到太后,下至贩夫走卒的一众坚定读者!本想安静生活,可兄长与恋人科举入仕,从田园到朝堂,扑面而来的纷争使人避无可避,退无可退,能做的只有正面迎击! 本文前半段种田,温馨从容,女主创业穿插男主读书,不落俗套,欢快活泼。后半着重朝堂,大气磅礴,错综复杂。从之前的田园诗画到如今的阴谋阳谋,一步步扩展格局,层层渐递。 作者极为擅长人物塑造,不管正派反派,人人皆有闪光,人人皆有不足,生动而真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
==================


第一章
  三月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碧潭村地处北地,就是到了三月底,落雪也是常有的,更何况眼下。
  寅时刚过,外面天还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呜呜咽咽的寒风拼命刮着,声音凄厉的吓人,只有零星几声鸡叫和狗吠隐约传来,此起彼伏,支离破碎,而王氏已经摸索着起来了。
  尽管动作很轻,两个孩子却也有所察觉,闭着眼睛模模糊糊的喊娘。
  王氏的心头一软,快速将身上的夹棉小袄裹好,又伸手替孩子掖了掖被角,柔声道:“睡吧。”
  匆匆推门出去,王氏登时就冻得打了个哆嗦,方才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那点热乎气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
  她咬咬牙,又将那穿了几年,棉胎都被碾压成薄薄一层的旧棉袄裹紧了些,埋头快步朝正北面的厨房走去。
  头天晚上睡前整理好的炉火这会儿已经熄的差不多了,灶台中只剩点点暗红色的灰烬,王氏不顾扑面而来的寒气,赶紧丢了几块柴火进去,又捅了几下,看它们一点点烧着才松了口气。
  冬日酷寒,儿子等会儿就要去书塾上学,小女儿前儿又元气大伤,好歹多些热气,且叫他们受用一刻是一刻。
  天气冷的叫人难受,饶是一旁有灶火余温昼夜不息,水缸里的水也有好些地方浮起了薄冰,王氏又用铁钳子捅了几下才舀出几瓢带着冰碴子的冻水来。
  王氏蹲在灶台前面,略有些麻木的烧火,身上渐渐暖了。橙红色的火光不断跳跃,映的她脸上影影绰绰,眼神都有些飘忽了。
  她家是二房,上有兄嫂下有弟媳,按理说怎么都轮不到她天天起早贪黑烧火做饭,可有什么法子呢?
  大嫂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最后才挣命似的生了个胖小子,结果到底年纪大了,伤透了身子,重物都提不得,又哪里做得来这个?
  三房小叔子是公婆的老来子,弟媳娘家跟婆婆家还有些瓜葛,二老本就偏疼些,何况她嫁进来头一年就生了个儿子,第二年底竟又一口气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大胖小子,站稳了脚跟,怕不是走路都要横着来,眼睛也挪到头顶上去,打那之后连大房都要避其锋芒,更何况自己……
  王氏当年嫁进来近三年都没有身孕,前后不知挨了多少白眼,婆婆和村里的人也明里暗里的讥讽她是不下蛋的母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底是自己理亏,王氏越发谨小慎微,不敢有怨言。
  所幸相公虽然寡言,但对自己却甚是温柔体贴,并不曾怪罪,好歹到了第四年,她总算……
  如今转过年来,儿子虚岁已是八岁了,头一年去村中书塾开了蒙,听先生说十分聪明伶俐,女儿才刚六岁,身子虽然弱些,可生的好模样,又乖巧懂事,她也算心满意足了。
  想到这里,王氏脸上不禁泛起一点喜色来:
  今日是相公杜河回家的日子,他们一家人也有一个多月没团聚了。
  家里有十几亩地,只是公公杜平本人却是个木匠,因此平时只租给旁人种,他自己带着长子杜江日日做活,日子倒也过得去。
  碧潭村因村北面有一汪常年不枯的水潭而闻名,周围又有几座山,便是不种地的也能去捞些个鱼鳖虾蟹,摘些个瓜果李桃,总不至于饿死,不过就是见不大着银钱。
  本朝才创立不过十多载,还处在休养生息的时段,如今在位的是开国老圣人的第三子。圣人仁厚,接二连三减免赋税,且本朝皇帝家原本祖上就是商户出身,所以并不歧视经商,允许商人及其后代参与科举,有商人在各地联络买卖、沟通货物,很快大家的日子就都有了起色。
  三房的杜海心高气傲,早先眼馋商人暴利,便闹着要去经商,偏杜平二老又宠爱他,竟也答应了,又狠命凑了几两银子与他做本钱,谁知杜海出去一晃半年,不仅没赚到一文钱,反倒将本钱赔个精光,又欠了一屁股的债……
  因按照本朝律令,日后不管分不分家,长子都要继承家中财产大头,若是老爹有活计的,也一并交给长子,剩下的兄弟只分得小部分。
  当初于氏一共生了七个儿女,可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三个小子,饶是这么着,杜海还是觉得兄弟多了:
  家里本就不大富裕,日后再有二哥一分,到手的还能剩下什么!
  他也看不上木匠活儿,觉得又苦又累,且一年下来也赚不着几个钱,于氏又异想天开,兴起来要读书的念头。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老杜家往上数八代都没出过一个读书人,他能有这般志气,杜平老两口喜得无可无不可,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哪知这杜海骨子里竟是个无赖,去了书塾非但不好生读书,反而见天勾搭同窗胡三海四,折腾到十九岁才娶上媳妇,几年下来连本《三字经》都背不下来,更别提之前夸下的进士及第的海口。
  后来一直闹到儿子出生,杜海这才收敛了些,只是到底劣性难训,整天游手好闲,也不大正经干活,渐渐地竟成了十里八乡数得上的闲汉……
  王氏一边想着丈夫什么时候到家,一边麻利的将一只干瓠瓜切成薄片,等锅中水烧滚了便放下去,又从冻得邦邦硬的羊腿子上狠命剁了点肉沫下来,下到锅里调味。
  锅上面热一层杂面炊饼,等瓠瓜片和肉沫熟透了,炊饼也热好了,她又往锅里洒些豆粉,拿长筷子搅动几下,羊肉瓠羹便又稠又黏,翻滚中都带上了浓浓香气,那点儿肉沫特有的荤膻更叫人胃口大开。
  如今从京城传出来,时兴一天三顿,可对下面的平头百姓而言却很难实施:费钱,只是偶尔才加一顿,临时加上的那顿也不过敷衍了事,故早午两餐尤为关键。
  王氏做好了饭,各房也都陆陆续续起来,西厢房门吱呀一声推开,里面走出来一个穿着青色棉袍小小少年,少年手里还牵着一个更小些的女童。
  女童约莫五六岁年纪,穿着鹅黄小袄,下面是青色扎腿棉裤,脑袋上勉强梳了两条稀疏枯黄的小辫儿,此刻正睡眼惺忪的揉着眼睛。
  乍一接触寒风,她猛地打了个哆嗦,小声道:“哥哥,冷。”
  前方的小少年忙将她的小手攥在掌心,又竭力护着她,往正房饭厅那边快步走去。
  到底他年岁尚幼,身量有限,并不能如何遮风挡雨,那女童依旧被冻得小脸通红,只是却已经十分欢喜,拉着他的手快跑几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