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慢慢冷静下来。
她可怜的兴平只有阿远这点骨血,她必须在离世前给阿远找一门好姻亲。
此事却是急不得的。
林致远见太后听进去了,起身告辞。
待林致远走到上林苑,突然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容。
那人也瞧见他了,神色微变,上前行了半礼:“林公子。”
林致远亦还了半礼,抬头,眸色浓深如墨:“汪大人,好巧。”
前不久,汪如笙因一篇关于赈灾的策论入了皇帝的眼,如今被破格授为正七品言官,只等科举之后,再授官职。
汪如笙如今可谓春风得意,但在林致远面前,他永远是警惕的。
“林公子是从太后宫中出来?”汪如笙问道。
林致远颔首:“是。”
此后便沉默下来。
他们二人之间实在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对汪如笙而言,这个人抢走了他的未婚妻子,带给他屈辱和不堪。
对林致远而言,汪如笙是他上辈子的死敌,这一世却意图染指他的女人。
此人非除不可。
二人相对而立,面上都带着笑意。
突然,一个绿衣宫女从对面走来,对林致远道:“林公子,我们娘娘想请您去看看九殿下,九殿下染了风寒。”
她原来是昭妃的人。
林致远颔首,向汪如笙告辞,错身之际,汪如笙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
林致远脚步微顿,回头看他一眼,眸光森冷,令人不寒而栗。
汪如笙拱了拱手,转身往养心殿去了。
林致远的反应显然令他十分满意,压在心里的这口郁气今日总算是出了。
他方才说,他已向皇帝请求赐婚他和白晓儿,皇帝已经答应。
林致远再蛮横,白晓儿终归会是自己的妻子,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
九皇子其实并没有病,这是昭妃掩人耳目的说辞。
但昭妃是个谨慎的女人,即便是做戏,也要做成真的。
因此她给儿子面上敷了一层黄黄的粉,让他躺着歇息。
就连她宫中的宫人,也都以为九殿下的真的生病了。
林致远来了,昭妃对宫人们道:“林小侯爷医病不喜欢有人在场,你们都下去,画眉留下。”
宫人们散了,画眉守在门口,确定门外没人偷听,对昭妃比了个手势。
昭妃这才道:“林小侯爷,上次你给我的纸条我都瞧过了。”
林致远上次送来的药丸,剖开里面有一张纸条,是他对她的试探。
昭妃果然是个有野心的,这么快就做出决断。
林致远道:“娘娘聪慧过人,既想通了,林某自会鼎力相助。”
昭妃心下感激,连声道谢。
但她还是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她知晓林致远多智近妖,与其暗自揣测,倒不如问个明白:“小侯爷,其实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
林致远道:“何事,娘娘但说无妨。”
昭妃咬了咬唇,道:“我家世不显,九皇子亦不被陛下重视,小侯爷为何如此帮我,还几次提点我。”
林致远笑道:“我是医者,九皇子聪明可爱,我怎能不救。至于娘娘,娘娘为朱贵妃所不容,朱氏亦欲对我除之而后快。我们有共同的敌人,理应同仇敌忾。”
林致远如此直白,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私心,昭妃的心却放了下来。
如此一切就说得通了。
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他亦是沛儿的救命恩人,单凭这一点,她便会倾力报答。
林致远又道:“九殿下玉雪聪明,远远高于他的兄长们,娘娘若是一味藏拙,倒耽误了殿下的前程。”
昭妃的心“砰砰”跳了起来。
前程?
帝王家的孩子能有什么前程?
无非是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
在父亲贬官之前,皇帝对她恩宠有加,她并非没有动过那样的心思。
后来形势所迫,她就将这个念头深埋在心底。
可如今……
她眸光温柔地看着九皇子。
她的儿子聪明绝顶,两岁识字,三岁能诵,看过的文章过目不忘。
小侯爷说得对,她的沛儿如此聪明,定不能就此埋没了。
她总是要争的,倒不如争得更彻底些。
昭妃面色变幻,林致远尽数瞧在眼里。
良久,昭妃抱着九皇子下塌,对林致远道:“从今往后,我母子二人身家性命就全赖小侯爷了。”
林致远道:“娘娘言重了。眼下便有一个好机会,陛下不日将带着六宫女眷去阴山避暑,娘娘不如带九殿下同去。”
上一世的阴山之行,为安抚昭妃的丧子之痛,太后做主将昭妃也带上。
阴山上,昭妃替皇帝挡了刺客一刀,因此重新获宠。
昭妃蹙眉:“机会是好,但皇上这些年连我的屋子轻易也不踏入,他怎会带上我?”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以为他的真心的?
林致远道:“娘娘不必烦恼,此事我自会安排。”
昭妃会心一笑,道:“多谢,那我就静候小侯爷佳音了。”
林致远出了昭妃的殿门,静立片刻,便往养心殿去。
这个时辰,皇帝应当在养心殿批阅奏折,汪如笙此刻说不定也在。
林致远眼神阴翳。
想起汪如笙方才的话,他恨不得一刀将他宰了。
赐婚?
哼,他想得倒美!
到了养心殿,门口内侍看见林致远,十分惊讶。
没有陛下传召,林致远居然不请自来,这位小侯爷胆子还真不是一般大。
莫非他忘了自个母亲是怎么死的?
林致远说明来意,内侍即刻通传,片刻,内侍复又出来,说陛下召见。
林致远将一只荷包塞给内侍,内侍掂了掂分量,心中甚为满意,看向林致远的目光却比方才恭敬了些。
“陛下。”
林致远进到殿内,汪如笙已经不在,他的眉轻轻扬了一下,皇帝的眸光已经从奏折上移到他脸上。
这张脸和兴平公主实在太像,以至于他每见一次,都会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懑。
皇帝眸光瞬间冷下来,殿内的空气随着都凉了几分,他淡声道:“你来了,找朕可是有事?”
林致远行了一礼,道:“太后娘娘说陛下夏日时常犯热症,这几日天气炎热,我心中颇为担心。”
原来是来拍马屁套近乎的,皇帝突然冷笑:“朕身子不爽,自有太医院操心,你莫以为自己误打误撞治好几个病人,就觉得自己真是神医了。”
林致远顿了顿,低声道:“我自然不是神医,天下也无人担得起神医。但陛下的热症我能治。”
皇帝眼看就要发怒,林致远接着道:“陛下这几日是不是失眠多梦,夜间发热流汗,以至于白日头晕目眩,看东西亦会模糊。
太医应当给您开了去湿解热的药,开头几日有效,过后症状反而更严重,若继续吃太医的药,过不了几日,陛下就会便血。”
皇帝狭长的凤眸微眯,定定地看着林致远。
他居然全说对了。
那些症状他都有,方太医开的也是去湿解热的药。
而且,他今日清晨开始视力模糊,小便也带了血。
太医说他体内湿热甚重,劝他去凉爽的地方避一避,他才打算今年提前启程去阴山避暑。
半晌,皇帝道:“林致远,你真有把握治好我的热症?”
“是。”
林致远颔首,面色十分平静。
皇帝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从容和笃定。
他道:“既如此,就由你帮朕诊治。若治好了,朕有重赏。”
这该死的热症困扰他多年,若真能治好,他亦不会吝啬。
林致远答应,皇帝又问:“你既有把握,朕还需要去英山吗?”
林致远道:“自然需要,在凉爽的地方治疗热症,往往事半功倍。”
皇帝最终应了。
此事就这样定下。
消息传到太后那里,太后十分欣慰,她对芳若道:“你瞧瞧,毕竟是亲甥舅,阿远这孩子是个孝顺的。”
芳若姑姑忙点头:“是,远哥儿孝顺,娘娘的头风症也是远哥儿治好的。可见娘娘有福气。”
一番话说得太后更加高兴。
朱氏和朱贵妃听到这件事,则炸开了锅。
朱贵妃气得发落了两个犯了错的宫人,朱氏则对着林沁月猛地数落,林沁月连夜去找了七皇子,七皇子却道:“无妨,且让他风光几日。”
林沁月担忧道:“表哥,林致远医术精湛,当日我哥哥手臂骨折,他只用了几日,哥哥就痊愈了。
还有太后娘娘的头风,太医都束手无策,偏他有办法。若他真治好了陛下,陛下说不定……说不定会忘了兴平公主先前谋反的事。毕竟,谋反那件事,是没有真凭实据的……”
林沁月想到这里便十分害怕,七皇子面色阴沉,道:“有我在,断没有这般容易。你且回去等我消息。”
林沁月得了七皇子保证,这才稍稍心安。
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回家,消息已通过林沁宛传到林致远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