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师爷看着不起眼,也不入流,却是官员的左右手,心腹幕僚。
而田家,正是将此行当做到了极致。在族中,有一整套培养师爷的法子。田家的男丁,四岁开始启蒙,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只为考个秀才傍身。
秀才到手,便开始转修师爷课程。有刑名、名法、钱粮、号件、账房、知客、书启等等课程,若能全部精通,习得一声好本领,自然就有人上门相求。
走马上任之时,若能请得一名田家师爷相随,就能安心无比。
而这田子丰,正是田家“子”字辈里最优秀的师爷。他四岁启蒙,第一次下场就考中了秀才。之后花了五年时间,将门门课程学到精通。还未出师之时,就有人踏破了门槛前来想请。
先后辅佐过的三名地方大员,都晋升入京。
五年前,他突然销声匿迹,原来早已入了关景焕的府上。
他拱手作揖,道:“关大人嘱咐在下,太子此去千里迢迢,当竭力辅佐。”等于关景焕将他暂且借给太子使用,但东翁还是关景焕。
既然如此,他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关景焕,地位超然,不能等同于普通幕僚看待。
☆、第492章 争
“得田师爷襄助,则诚不胜荣幸。”
太子拱手,言辞之间颇为客气。以田子丰的地位实力,在关景焕处定是首席幕僚。正值争宰相的关键时刻,关景焕肯派他同自己前往赈灾,可谓极舍得了。
三人见罢,太子道:“今夜,就委屈二位,暂且在这院中歇一宿,明日一早就启程。”
杜师爷本应在流放途中,太子将他换出来,这个身份却一定见不得光。田师爷销声匿迹为关景焕出谋划策,就是不想暴露在世人面前。是以,两人才漏夜前来,只为掩人耳目。
院子早就收拾好,瞧着虽小,里面却一应俱全,必然不会委屈了两位师爷。
两人拱手应下,送了太子出门。
一夜无话。
刚过五更天,太子府邸便人马嘶鸣,灯火通明起来。
大门外,套好了十余辆马车。行李箱笼络绎不绝的从后院里抬出来,跟随太子出行的东宫侍卫、仆从整齐的站在道路两侧等候。
发了洪水,河面上不能行船,这次只能用马车代步。路途遥远、行程颠簸,太子也轻车简从,以便能快速到达灾区。
天刚蒙蒙亮,太子便整装出门。
他负手站在门口,望着远处天空露出的那一抹鱼肚白,心中踌躇满志。
回望了一眼送到大门口的傅氏,道:“走了,你这便回去吧。”
傅氏蹲在身子:“臣妾恭送太子殿下,望殿下此去事事如意,妾身在府中翘首以盼。”
太子微微点头,抬腿上了头一辆华盖马车。
侍卫纷纷上马。汪妙言着男装打扮,手中拎着一个小包袱,上了第三辆马车。在车队后方,一顶不起眼的小轿抬了出来,田师爷、杜师爷从轿中钻出来,不被注意的上了最后一辆马车。
“驾!”
随着车夫的一声轻喝,车轱辘缓缓转动。离开了太子府,到了长宁街上,会同了作为太子副手一道同去的官员,才继续前行。
浩浩荡荡的车队沐浴着晨曦,出了安喜门,朝着北方驶去。
……
齐王府。
趁着清晨的丝丝凉意,齐王手持宝剑,在竹林中晨练。
剑光如雪般翻飞,身影矫若游龙。脚下如蜻蜓点水般,在狭小的空间中挪腾,不断刺中林中的草靶红心,无一失手。
两盏茶功夫后,齐王收了剑,被剑势激荡而起的落叶在他身边缓缓落下,飞扬的衣袍逐渐平静。他持剑而立,迎着清晨的阳光,一身正气凛然。
候在一侧的王府侍卫郭岩迎上去:“王爷,舒长史来了,在书房候着您。”
“好,我换了衣服便过去。”
舒长史三十开外,面目俊朗气质儒雅,望之可亲。听见齐王由外而近的脚步声,从容起身相迎。
齐王点点头:“坐吧。”
他在齐王府上常来常往,是齐王倚重的心腹。相处久了,两人之间便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
两人落座坐定,舒长史拱手道:“王爷,今日一早,太子便出发赈灾。随行的除了侍卫,另有十余人。其中有一名女官,还有两名师爷不知是什么来头,藏头露尾。”
那名女官,齐王心里有数,是楚王妃派去太子身边的汪妙言。前些日子太子中计,多亏了汪妙言及时传回的消息。至于师爷,齐王微微沉吟,心头大致有了谱。
“且不去管他,你让我们的人远远缀着,每日一换,不可让他发现了。”
舒长史应了,说起另外一件大事来:“詹事府的选址,王爷可定下来了?”
齐王点点头:“父皇既然让我自己选,这其中建府的银钱,就要由我自己担了。恐父皇多想,这詹事府就不能打眼。本王想着,就把王府后面的巷子拆了,连着王府内的那片梅林,一起圈起来作为詹事府的所在。”
既然要建府,那片梅林就保不住了。舒长史心头不由惋惜,建议道:“不若请了精通花木的匠人来,将梅林好好移了。虽然现在不比得春天好栽种,能活几棵也好。”
齐王看了他一眼,笑道:“想不到舒长史还有如此悲悯之心。好!就依你。这件事,就着你去办,下个月我要看到詹事府初具规模。”
“是!”舒长史呈上一个册子,道:“王爷要建詹事府的消息传出后,有很多人投书到微臣这里,欲在詹事府谋求职位。微臣过滤了一下,这册子上都是可用之人。”
略为犹豫,他又道:“只是不知,这里面有哪些是太子安插的人手。”
齐王朗声一笑,道:“就算全是又如何?眼下,正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不论来历,不论家世,只要有真凭实学,本王这里来者不拒。”
“王爷英明,微臣佩服!”
舒长史退下后,齐王起身站在窗边,望向天边。
一轮红日,挣脱了层层阴云的禁锢,最终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它散发出灼灼热力,炙烤着这世间万物。
齐王收回目光,陷入沉思。
父皇以昭阳公主即将出嫁为由,将她拘在了公主府中,还遣了宫中的嬷嬷前往管教,她已经不得自由。
往后的路,只能靠自己来走了!
皇妹已经做了一切她能做到的,她苦苦经营下来的人脉、密谍、生意已经全都交给楚王妃接管。虽然利益攸关,楚王妃非常人,但毕竟不似昭阳公主一般惊才绝艳。
齐王唇边露出一个苦笑,全高芒,就只有一个昭阳公主。以碧玉之年,能谋划道如此地步!这样的人物,不说眼下,就是放眼前后两百年,恐怕也出不了一个。
而且,楚王和自己同为皇子,在身份上不如昭阳公主便利。她是女子,注定与大位无缘,就算做的过分了一些,父皇也不会加以猜疑。
齐王握紧了拳头,自己被皇妹庇护了好几年,已是大幸。
今后有了自己的詹事府,父皇的心也有所动摇,不像以前那么信任太子。他的行事,便不用像以往那么低调,藏了许久的锋芒,也该露出来了!
为了让母后能尊享荣宠,为了远嫁和亲的皇妹,为了让皇弟楚王安享荣华富贵,这个大位,他争定了!
☆、第493章 疫情爆发
国子监中,教舍之中闷热无比,刘祺然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神游天外。
这样热!他恨不得只打赤膊,却还要顾忌着国子监的规矩,规规矩矩的穿着监生服饰,带着四方巾。这还是上午,浑身便黏糊糊的极不舒坦。
这让他十分怀念在安国公府。若是在府中,再怎么闷热也不会怕,整整一地窖的冰足足可用一个夏季。
走到哪间屋子里,都凉爽的很。天气太热了他便不爱出门,在房里喝着冰镇的酸梅汤,吃这用井水凉过的西瓜,别提多么舒适惬意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刘祺然焉头耷脑的从教舍中出来。
一个监生走过来,拿了封信给他:“世子爷,你府中带的家信来。”
刘祺然接过,抖开一看,是妹妹刘栖云娟秀的笔迹。
匆匆扫了一遍,他自言自语道:“不是大哥不帮你,实在是天气太热,流民又多,樊彬忙着当差,哪里还有闲工夫四处游玩?”
回到寝舍,他提笔写了一封回信。让妹子稍安勿躁,过了这个夏天再慢慢为她筹划。
……
嘉善坊,徐宅。
徐婉真凝神听着徐乐安的禀报,问道:“你是说,这两日城里的医馆人满为患?”
徐乐安点点头:“小姐吩咐了,小人便留意着。前几日都还正常,但自打昨儿起,患病昏迷的人猛增,各个医馆都挤满了人。”
徐婉真猛然坐起,追问道:“症状呢?相似吗?”
“都昏迷不醒,面色发黄,时不时还打摆子。”
“你快去医馆问问,昨日来了多少病人,今日又是多少。”
徐乐安虽然不知道发生何事,但徐婉真语气严厉,他忙遵命而行。
待他退下,徐婉真不安的在厅中来回踱步。城中放粮及时,灾民安置到位,各粥厂粥铺也能基本保障流民的温饱。这种情况下,怎么还会突然这么多人生病?希望不是自己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