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第一公主 完结+番外 (罗青梅)


  她撇开杂乱的思绪,搀扶着李令月拾阶而上,“快告诉阿父去,阿父一定会很欢喜。”
  长辈们总是喜欢看到儿女们开枝散叶,多子多福,太子李弘身体不好,太子妃多年不孕,李令月成亲头一年就怀孕了,李治不知道会有多开心。
  李令月面露迟疑之色,“先等等……”
  裴英娘不容她犹豫,莞尔道,“阿姊怕抢了我的风头,想等我的婚礼之后再宣布这个好消息?”
  太平公主有孕的消息传出去,一定会引来各方注目。届时她出席婚宴时,众人多半会追着她关心恭贺。
  青春年少的小娘子,敏感自矜,出嫁当天被人抢走注意力,脾气好的大概只会抱怨一两句,那些心胸狭窄的,可能会心生怨恨,自此反目成仇。
  赵观音就对差点夺去她风头的房瑶光恨之入骨,每次当面碰见,都要讥刺一两句。后来房瑶光的官职升了又升,她才收敛些。
  李令月被裴英娘戳破心思,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捏捏她的鼻尖,“反正不差这一两个月。”
  她知道以裴英娘的性子,不会多心。但是她刚刚成婚,明白小娘子的出阁大礼一辈子仅此一次,不想影响妹妹的好心情。
  裴英娘心里微微发酸,抱了抱李令月,小心翼翼不碰到她暂时还平坦的小腹,“这样的喜事哪能瞒着不告诉人?我要出阁,阿姊有孕,双喜临门,婚宴会更热闹喜庆,兆头也好。”
  加上李旦娶亲,其实是三喜临门。
  李令月知道自己说不过裴英娘,叹口气,“你呀你,是不是昨晚就打算好今天来和阿父报喜的?”
  裴英娘吐吐舌,笑笑不说话。
  两人脱下木屐,走进回廊。
  李令月看到李治,想起上一次陪阿父赏雪时自己还梳着双鬟髻,滚在阿父怀里撒娇。一转眼,她竟然要成为一个母亲了,她会和薛绍一起生儿育女,看着儿女们慢慢长大……
  她脸上赤红如火,扭扭捏捏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裴英娘朝薛绍使眼色。
  薛绍莫名所以,愣了半天,才明白裴英娘的暗示,摸摸后脑勺,傻笑起来。
  李旦看一眼薛绍,再看一眼李令月,挑挑眉。
  裴英娘摇头失笑。
  李令月个性爽朗,但到底是头一次当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和李治开口,羞得抬不起头,余光看见薛绍傻乐的样子,不知怎么,羞赧顿时一扫而空,只剩下甜蜜满足。
  她轻笑道:“阿父,你要做阿翁了!”
  知女莫若父,刚才见到李令月罕见的露出羞涩之态,李治已经猜出几分,听她亲口说出,眉间的沉郁之色霎时被欢喜取代,笑得合不拢嘴,“好!很好!”
  他高兴欣慰之下,一连说了七八句好以后,叫来内侍,要打赏宫中宫婢、内监。
  又扭头嘱咐薛绍,要他务必好好照料李令月,孕中的小娘子身体不便,难免会忍不住发脾气,他得多忍让些。
  薛绍终于能正大光明表露自己的喜悦,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点头如捣蒜,笑得见牙不见眼。
  李治说了一大串话,眉心狠狠跳了几下。借着喝茶,喘口气,掩下身子的不舒适。
  李令月坐进火炉床内,和裴英娘咬耳朵。
  姐妹俩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这会儿宣布了好消息,更是兴奋难耐,叽叽咕咕,不知在说什么。
  李旦低头,专心致志地剥着一只烤梨,剥好以后,让内侍切成小块,推到裴英娘手边。
  裴英娘自然而然接过去,一边小口吃烤梨,一边继续和李令月窃窃私语。
  李治靠在榻栏上,借木栏支撑住疲惫的身体。
  薛绍和李令月少年夫妻,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李旦和裴英娘也快成亲了,看情形,他们成婚以后,肯定相处融洽。
  他的儿女们,昨天仿佛只比宫门门槛高一点点,一个个仰着脸,围着他笑闹。
  眨眼间,都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
  他把颤抖的手掌藏进袖子里,再等等,等旦儿和小十七成婚,他才能放心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
  关于唐朝结婚的法定年纪,好像贞观年间规定是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到玄宗时改为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
  仔细看当时历史名人们结婚时的年龄,明显男子不可能二十岁才结婚(基本上二十岁的男人,娃都遍地跑了),女子也不是十五岁,十三,十四岁结婚的挺普遍,当然也有结得晚的,十七八岁,二十几岁都可能。
  十七及笄是十五岁,过完十五岁生日,第二天就是出嫁的正日子。


第130章
  后殿一片其乐融融。
  爱女怀孕的喜讯很快传到武皇后耳中, 她正和心腹朝臣商议事情, 闻言笑了笑,让上官璎珞代为出面,请高僧去公主府为李令月祈福。
  李令月没有见到武皇后, 说不清是失望还是松口气。
  自从成亲以来,她越来越怕母亲, 有时候觉得母亲城府太深, 对她这个嫡亲女儿也时时防备,有时候又觉得母亲还和以前一样疼爱她……
  只有阿父真心为她高兴。
  李旦即将迎娶裴英娘,李令月又传出喜信, 不管武皇后和两位年长的皇子私底下怎么争锋相对,暗潮汹涌, 宫里还是一团和气,处处洋溢着欢快气氛。
  腊八那天,武皇后抽空带李令月去寺中礼佛。
  她言笑间捐献大笔财帛扩建佛寺, 寺中僧人拜谢不迭。
  当夜李令月回到公主府, 洗漱过后,一个人独坐良久。
  母亲为她祝祷时, 神情虔诚。关爱之情, 绝不虚假。
  她不明白,朝堂上翻脸无情、手段狠辣的天后, 和寺庙里温柔可亲的贵妇,到底哪一个,才是她的母亲。
  帐外传来薛绍沙哑的声音:“公主, 都四更天了,早些安歇吧。”
  奉御叮嘱二人这段时间不要同房,他们头一次为人父母,手忙脚乱,老实照办。
  但是李令月心里紧张,辗转反侧,时常惊醒。
  薛绍干脆搬回来,每晚睡在外边脚踏上,能随时照顾她。
  听到丈夫半梦半醒间的关怀,她撇下心中苦涩,示意昭善移灯却帐,准备就寝。
  她马上就要当母亲了,或许那时候,她能看懂阿娘在想什么。
  腊月的雪陆陆续续飘了十几天,间或晴朗,不等积雪消融,很快又搓绵扯絮。
  阿福赶在年底返回京兆府,除了带回大批精美瓷器以外,还奉上几车珠宝。
  “泉州多番客,仆趁便亲自走了一趟泉州,这几车鸦忽、琉璃是用瓷器换的。”
  隆冬时节赶路,其中艰险辛苦,自不必说。阿福轻描淡写说了些路上的事,笑嘻嘻拱手道,“娘子不日就要出阁,得赶在大礼前多打制些珠翠。”
  旁边捧着账册的阿禄忍不住狠狠拍一下阿福的脑袋,在娘子面前嬉皮笑脸的,不怕蔡四抽他吗!
  裴英娘先让阿福下去休息。
  庭院里白雪皑皑,她穿上高齿木屐,搀着半夏的手去看瓷器。
  洪府当地的土壤里含有某种特殊的矿物质,工匠们用当地的瓷土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纯正,式样优雅,胎质细密,比京兆府附近出产的瓷器要美观得多。
  时下王公贵族和宫廷中多用金银玉器,很少使用瓷器。除了迷信金银玉器能够延年益寿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彼时日常使用的瓷器样式简单,品质粗劣,实在上不了台面。
  好的瓷器不是没有,但数量有限,并未形成风尚。
  瓷器需要一个特定的,高雅的,让人痴迷的特质,才能引起人们的疯狂追求。
  那个特质,就是茶。
  新式煎茶法的推广,便是在为瓷器的出场做准备。煎茶配上艺术品一样的各色瓷盏、瓷碗,赏心悦目,一定能折服喜欢附庸风雅的贵族子弟。
  她挑选出质量最上等,颜色、纹样最符合李治和武皇后审美的瓷器,命人送去蓬莱宫。
  胡风东渐,宫廷内外流行的色彩偏于浓丽、明朗,富丽堂皇,饱满活泼。
  匠人们烧制的瓷器也以时下最流行的纹案配色为主。
  阿禄问裴英娘瓷器要怎么卖,该卖给谁。
  裴英娘摇摇头,“不卖,只送。”
  阿禄茫然道,“全部送人?”
  “全部。”裴英娘让忍冬把拟好的名单交给阿禄,“一家家送,务必赶在元日前办妥。”
  阿禄没有多问,恭敬应是。
  临近过年,宫里时常派车至亲仁坊接裴英娘进宫欢庆佳节。
  世家大族、侯门公卿送到武府的帖子叠起来快有半人高,她借口备嫁,不便出门,全部推了,只偶尔去宫里陪伴李治。
  除夕前夜,她干脆收拾妆奁衣裳回东阁住。除夕前后她要频繁出席宫里的各种酒宴,一来一回浪费辰光不说,路上颠簸太折腾了,不如索性在宫里住几天,等过完上元节再出宫。
  李令月有孕在身,不能吃酒,宴会一律推拒,安心留在公主府调养身子。
  裴英娘以为她会嫌寂寞枯燥,特意抽空去公主府探望。
  谁知李令月乐呵呵道:“年底琐碎事情实在太多了,我忙不过来,正好借着双身子躲懒,清净清净。府里的事我都不爱管,全丢给三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