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清环视了一下四周,见唯独不见小妹,便拨弄了一下鬓上金光闪闪的钿儿,用帕子掩了掩嘴,轻笑道:“哟!今日架子最大的可是父皇亲封的郡主啊!都这个时辰了,还未出现,想必是未想把我们这些姐姐们放在眼里啊!”
“二妹!少说两句吧!”燕王妃徐仪华皱了皱眉,问李氏道:“弟妹,小妹去哪里了?怎么还未回来?”
“说是跟光禄寺少卿家的马妹妹逛庙会去了,出门前我已嘱咐她早点回来,怎么这会还不见人影呢!”说话间,李氏语气也有些着急了。
“哟,这丫头还是那么不安生,她这总爱到处乱跑的性子,可是一点也没改啊!”徐妙清用帕子掩了掩唇,轻蔑含笑道,时不时还显露一下手腕上金光闪闪的镯子。
一旁的代王朱桂轻轻咳了一声,示意代王妃不要再继续说下去了,徐妙清自觉讨了个没趣,便悻悻地啐了啐嘴。
“要不四哥派人去找找吧?”徐妙月见状,忙在一旁解围道。
徐妙清白了徐妙月一眼,心中想着,哟,这会你会装好人了,当年是谁在假山背后使坏,害的四妹妹掉进水中差点丢了性命,这会她刚想讽刺徐妙月几句,便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沐氏怀里的徐景昌忙挣脱着下地跑了出去,拽着徐妙锦的裙摆撒娇道:“景昌要小姑姑抱!”
徐妙锦抱起了小景昌,连忙抱怨道:“景昌最近又重了!小姑姑都快抱不动了!”
伺候在一旁的夏妈妈见徐妙锦满头的汗水,连忙迎了上去,把徐景昌抱了过来,徐妙锦取出一条帕子,轻轻拭了拭汗,面带歉意地施礼道:“众位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妙锦给众位赔罪了。”
燕王妃徐仪华见小妹气喘吁吁地,方知她应该是玩的忘了时辰,这一路跑回来的,便忙走上前去拉着小妹的手道:“锦丫头这是去哪了?害的大家都担心着呢!”
徐妙锦握了握大姐的手,面容含笑娇俏地道:“就是和光禄寺马大人家的妹妹去庙会转了转,可巧遇到了皇孙殿下,便一道去茗香楼品茶了,这才误了时间!”
厅堂上众人听到皇孙二字,都立即沉默不语,实则是各怀心事罢了。如今宫里太子病重的流言四起,太子避居东宫不见客,谁也不知道太子的真实病情现在是怎样的,而徐妙锦此番居然能接近唯一知道太子病情内情的几人之一,众藩王都心怀鬼胎,想要从她口中探些口风出来,却又不好意思把这种事摆到家宴的台面上来,厅堂内气氛瞬间冷至冰点,场面颇为尴尬。
代王朱桂忙向徐妙清使了使眼色,安王朱楹也握了握徐妙月的手,二位姐姐这才起身迎了上来,徐妙月面色尴尬一笑打破僵局道:“妹妹既然回来了,便过来看看姐姐从北方带回来的礼物,三姐姐知道妹妹在京城锦衣玉食,自是什么都不缺,这只是姐姐的一份心意而已,妹妹且过来瞧瞧吧。”说罢二人便命人搬上来一堆礼物,有吃的有用的,都是在京城极少见的北方货,徐妙锦被她们拉了过来,看的眼花缭乱,景珩,景璜,景璿和景昌几个小孩子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围了上来,一会瞧瞧这个,一会拿起那个。
这会只瞧见徐膺绪夫人朱氏派人过来传话,说可以开席了,众人才打破尴尬,起身朝膳厅走去。
代王朱桂起身拉过王妃的手,见四下无人便悄声说道:“你且收收你那善妒的性子,这两日好好与你小妹相处些,太子到底怎么样了,咱们还得从她那探听口风。”
徐妙清白了丈夫一眼,甩开他的手,表情甚为不屑道:“知道了!”,说罢便拂袖往膳厅走去。
安王朱楹也下意识地把徐妙月拉到一边,耳语道:“这次要想知道太子身体到底是何情形,还要从你小妹那里探听了。”
徐妙月握着丈夫的手莞尔柔声道:“夫君请放心吧,小妹的性子我最是了解,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席间众人虽然寒暄客气,但是却句句珠玑,想从徐妙锦这里探出些话来,徐妙锦此刻觉得颇为扫兴,就因为她与朱允炆一同喝了杯茶,众人便这样利用她,想从她这里探出太子的真实病情,可见人心,亲情在利益面前有多么渺小,她心中极其失望,还未吃完饭,便负气往望月亭走去。
望月亭中还放在宁王朱权临行前送她的那把名为“石涧敲冰”的唐代古琴,此刻徐妙锦在琴前坐定,用纤细的手指拨弄着那七根琴弦,清风拂过,一曲清婉流畅的曲子过后,她顿时觉得心中舒畅了很多。
“锦丫头的琴技进步了不少!”一曲终了,只听见熟悉的声音,那高大的身影缓步在月色下向她走来,徐妙锦抬头,便与那人四目相对,眼波中尽是无限的柔情。
“大姐夫又取笑我了!妙锦这琴艺,跟林姐姐怎比得了。”徐妙锦自知说错了话,这样的场合,她提林氏做什么,可是林氏却也是她与大姐两人心中/共同的一个结,虽然她知道林氏的心思在大哥身上,可是真正只有两人相处的时候,朱棣与林氏之间又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呢!
朱棣尴尬地笑了笑,他瞧着天上的月色,提议道:“我知锦丫头是为大哥的事情烦忧,这上元节的花灯明日就要撤了,锦丫头可愿出去走走?”
徐妙锦自是乐得这般的,那宴席她已经没法再回去了,如若回去便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套话中,今年确实也还未去看三山街的花灯,此刻再不看,明日就没得看了,便欣然答应了。
去年看花灯时,是正月十五正日子,所以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如今已经是正月十八,街上已没了十五那般热闹的景象,不过还是有一些花灯可看,二人的心思皆不在花灯上,只是沉默不语地往秦淮河畔走去。
微风轻轻吹起徐妙锦的发梢,他们已有半年多时间未见,却已不像从前那样浓情蜜意,太子重病之事怕也已是成了他二人心中一道隔阂,徐妙锦知道朱棣心中所想,他又何尝不是想知道此刻太子的病情呢!徐妙锦决议打破这僵局,她转过身来,表情严肃地问道:“大姐夫难道不想从妙锦这里知道太子真正的病情吗?”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道:“既然你不想说,我便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勉强你。”
秦淮河畔流光溢彩,不时有小船载着花灯,从河上漂流而过,又有船夫吟唱着江南小调,花灯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折射出万种风情。
“大姐夫……”徐妙锦抬头,痴痴地望着朱棣,他却伸出手来,阻止了她的话,此刻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如此良辰美景,又为何要去思虑那些烦心之事呢。
皓月当空,水流缓缓,他顺势将她揽在怀中,她的头轻轻地靠在他肩上,此刻时空仿佛静止,只听得到对方心跳的声音。
他微笑着说道:“以后只有我二人相处之时,锦丫头可愿唤我四郎?”
一束束耀眼的烟花冲上天空,在空中绽放,花瓣如雨,如繁星坠落,二人抬起头来,想到了去年上元灯节时的景象,不禁相视一笑,徐妙锦眼波中尽是柔情,痴痴唤道:“四郎……”
此时天空中绚烂的烟花如星海般,华丽绽放,他轻轻捧起了她的脸颊,微微俯身凑近了她的唇,轻轻地吻了上来,在月光华辉之下,在水波荡漾之间,幻如白昼的烟火转瞬而逝,那吻却耐心而绵长。
作者有话要说: 来吧来吧!大家一起来留言讨论剧情!(~o ̄3 ̄)~么么!
☆、第43章 太子之薨
第四十三章太子之薨
徐妙锦依偎在朱棣的怀里,他轻轻抚着她丝丝的鬓发, 微风吹过, 秦淮河中星星点点的花灯,烛光随着流水而摇曳, 好像空中的银河般静谧地流过。她微微抬起头,凝视着他, 他看着她痴痴的样子, 不禁笑着问道:“锦丫头看什么呢?”
“看你!”徐妙锦被他问的不好意思,便悄悄将头靠在他肩上, 软语温存道:“不知何时,你便又要走了, 我想把你的样子深深印在心里。”
“傻丫头,我现在便可向父皇请奏求了你, 这样我们便再不分开了。”朱棣扶了扶她的肩, 微微一笑道。
“不可!”徐妙锦起身,眼神凝重地盯着他,话到嘴边却又欲言又止。
“为何不可?”朱棣见她神色有异, 便好奇地问道。
徐妙锦此刻内心是挣扎的, 说, 还是不说,说了会改变什么, 不说又会怎样,这迟早要发生的事情,自己既已经将真心托付, 为何不能相信眼前人呢!徐妙锦咬了咬嘴唇,试探地说道:“太子……”她抬头瞧了瞧他坚定且炽热的眼神,决意道:“太子殿下活不过这个春天了。”
眼下又是一阵无言的沉默,徐妙锦看了看他的神色,惊讶之中却隐藏不住心底对权利蠢蠢欲动的欲望。她知道他心中怀着天下,北平庆寿寺中,道衍大师说过的话还历历在目。太子之薨对他来说只是血雨腥风的皇位之争的开端,他的眼神似深不见底的海水,自己又该如何不溺死在惊涛骇浪之中?
“锦丫头!”朱棣定了定神,眼神坚定地扶着她的肩长叹道:“世事无常……我们的事,也只能先放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