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兄不必放在心上!”室内有人开口道。
陆烁定睛一看,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两道浓浓的剑眉如刀削一般,嵌在一张方正的面庞上,看着一股凛然的正气。此时他身着一身玄衣,衬得他的面容更加的冷凛。
看着是个冷情冷性的人,只他说话做事却十分的善解人意。
他继续道:“行霈这人,就是个满嘴放炮的性子,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他说的话,你只需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实在不必放在心上!实不相瞒,我们几个也是刚刚才到,并没有比你早了多少,你实在不需愧疚!”
“你这人,说的是什么话?”蔡行霈听这少年如此形容他,不禁咋呼了一声,道:“当着我的面就敢编排我!哼,我一向待人真诚,何时满嘴放炮过?你可别随意败坏我的名声。”
蔡行霈这番话,却只招来那少年一个不屑的白眼,他道:“我说的都是实情!你若不信,尽管问问他们两个,我可有说错半分。”
“你!”
……
这两人这般嬉笑怒骂,显见得是关系极好的!
这些时日,袁氏慢慢详细的告知了他一遍京师众子弟的情况,陆烁心中记得清楚,此时见他二人这样,不禁又将这些人在心中过了一遍,暗暗猜测这少年的身份。
等见这二人的嘴仗有愈演愈烈的情势了,陆烁才笑了笑阻止道:“两位仁兄,快别吵了,这事由我而起,终究是我的不是!”
这话一出,这两人才互相对视着冷“吭”一声,背对着对方,讪讪住了口。
陆烁微微有些尴尬,忙转移话题,转头笑呵呵地立在一旁的蔡行霈问道:“蔡兄,小弟在京师呆的时间少,这室内几位仁兄姓甚名谁、又出自何门,我实在是一无所知,还要劳烦请您做个中间人,给我介绍一番才是。”
“哎,只顾着跟这厮吵架,倒把正事给忘了。”
蔡行霈猛地拍了下脑袋,又恢复了笑嘻嘻地样子。
他转向屋内其他三人,指着陆烁道:“这位,就是今年的县试案首,陆烁陆贤弟,我刚刚已与你们提过,你们想必也是认识的!”
见三人均点了点头,他才继续道:“陆贤弟是敬国公二房嫡长子,他父亲极为有名,想必你们都是认识的,正是三年前在河北道成功预防了百年一遇的蝗灾,被圣上赞作‘古今治蝗第一人”的陆昀陆知府。”
当年陆昀成功治蝗一事,可谓是轰动朝野,京师众人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听蔡行霈介绍陆烁乃是治蝗第一人陆知府的儿子,探究的目光纷纷向他望过来。
☆、112章 众相(二更)
此时,除了蔡行霈与刚刚那玄衣少年外,其余两人均拿稀奇的目光直盯着陆烁。
陆烁被这灼热的目光盯得有些讪讪的。
这也怪不得他二人。
他们来时并没有听蔡行霈详细提过,只知陆烁是今年县试的案首,这二人日后都是靠祖荫的,并不走科举这条道,因而对陆烁可谓是知之甚少,也因此,他们对陆烁的案首身份并不如何热衷。
但如今却不同了,陆昀治蝗成功的事,当时是闹得满城风雨,他们也都有所耳闻,此时见到事件主人公的儿子真真实实的立在他们面前,惊诧好奇才算得上是正常的反应!
“陆兄,”
陆烁听到一声呼唤,忙循声望去,只见那个身穿宝蓝色交领窄袖直裰的少年从圆凳上站起身来,径直走到陆烁面前。
他的声音里带着质疑:“我虽未曾见过蝗灾是何模样,却也听人说过,这蝗虫一向难治,自古至今,每每发生蝗灾之时,必定是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的。想要治蝗的不是没有,却从未听说有治理成功过的!令堂的事迹我也有耳闻,但这真实性,我就有点……”
话虽未尽,但这话中的意思,室内众人却已都明了了。
陆烁正要开口,另一个少年打断他道:“你这是什么话!当年治蝗的事传遍大江南北,圣上更是亲自颁了圣旨,奖励陆伯父治蝗有功,这么大的阵仗,陆伯父哪里会造假?此事自然是比真金还真的!你简直是多此一问!”
这话说得义正言辞,加之室内其余四人齐齐看向他,那穿着宝蓝色直裰的少年不由有些脸热,“咳咳”两声,声音弱弱地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你看看你……”
少年没有理会他,转头看着陆烁,急惶惶问道:“陆兄,你当时也是在河北道的,你快跟我们说说,伯父当时到底做了什么,才把这些蝗虫通通给灭个干净的!”
话音一落,先前那个玄衣少年就抬手制止道:“郡王,此事算是陆兄家中的隐私,你这样问,就显得有些唐突了!”
玄衣少年这声阻止很有道理。
毕竟,越是大的家族,越是注重家族秘密的保守与传承,这治蝗一事虽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除非朝廷征问,或是陆昀主动出书昭告天下,否则,这就将作为家族秘密一代代传承下去了。
也因此,那少年此时突然间问起此事,就显得有些唐突了。
“无妨!”陆烁摆了摆手,笑道,“治蝗关乎民生大计,怎能为一家之利、置万民于水火而不顾呢!当时蝗灾来势汹汹,情况紧急,父亲就将这治蝗的法子抄了多份,分别送给了河北道各个知州知晓,因此,这治蝗的法子也算不得什么秘密,这位仁兄问上一句,倒也没什么的!”
听了这话,刚刚那发问的少年面上的尴尬之色才缓解了些!
“其实这事,也不是我父亲一人之功,”陆烁笑了笑,接着道。
其余人不知内情,此时听他如此说,好奇之心更盛,均竖起耳朵,打起十万分的精神来,听陆烁接着向下讲。
陆烁就斟酌着,删删减减,把怎么发现灾情、怎么知晓了孙老汉的法子、以及如何部署人力规避灾祸的事情一一详细说了出来。
正可谓是说来话长了!
几人初次见面,围绕着治蝗这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你问我答的,气氛倒是不尴尬,不过一会儿的功夫,陆烁就与他们熟稔了起来。
通过交谈,陆烁也得知了另三人的身份。
那个身着玄衣,冷面热心的少年,名叫姚广坤,是长宁长公主家的幼孙,他父亲行二,如今在大理寺任少卿之职。
陆烁对他印象最为深刻。
一方面,这姚广坤拳脚功夫甚高,如今又在京师大营里历练,虽才小小年纪,却已练就了一身的本事,是个值得人钦佩的。
另一方面,就跟陆炘有关了!
那次陆炘牵狗吓唬他之后,他就派修竹仔细去查了那条松狮的来历,正是他在周尚书长子娶亲的宴会上,从眼前这位姚小公子手中抢来的。
陆烁与陆炘同出自陆府,可以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也因此,他在得知了玄衣少年是这个身份之后,只觉得十分的尴尬,心中又暗暗将陆炘凌迟了上百遍。
身穿宝蓝直裰的少年,名唤孟春,如今十三岁,是他们五人中最年长的,乃是虎威将军孟侃的老来子。
陆烁在得知他是孟将军的儿子时候,心不由突了一突。
孟将军是大齐三大猛将之一,如今领着二十万精兵,驻守在滇南,替大齐守着西南的门户,可以说是当今陛下的股肱之臣。
这样有能耐的臣子,他的儿子,却与太子妃的娘家人蔡行霈厮混在一起,这其中的原因……
陆烁暗暗记下。
心中却疑惑,不知这二人结交,是仅仅因为二人臭味相投,还是出于两府大人的默认。
至于那个被姚广坤称作“郡王”的少年谢凇,乃是福王府的世子。
福王是先帝爷的老来子,当今圣上继位之时,福王才刚刚至垂髫之年,也因为没有威胁,他安安稳稳的躲过了当今登位之后那次轰轰烈烈的大清算,加之他不贪权柄、乐于做个安乐王爷,如今倒成了大齐存留下来唯二的王爷。
这四人,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以及对他们所作所为的观察,陆烁隐隐觉得他们都是率真耿直之人,不诡诈、不卑劣,都是可结交之人。
一个上午的小宴会,闲话几句,再对对诗、作作赋,就这样悄然过去了。
临分别时,姚广坤看着陆烁,缓缓吐出一句:“原先因着你与陆炘是堂兄弟,我还疑惑过,蔡行霈怎的这么不长眼,将你邀请了来?如今相处之下,我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哪怕流着一样的血,人与人到底是不同的,你是个真性情之人,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陆烁不由笑了笑。
这就是肯定他的意思了!
带着这样的好心情,他与两个小厮步出了萩爽阁,乘着马车回了陆府。
却不知,暗处有一双眼睛,已经盯上了他!
☆、第113章 断袖(一更)
萩爽阁其中一间雅室里,立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成年男子,身姿挺拔,面白如玉,满身都是上位者浑然天成的贵气,他不经意间透过窗子向外看时,恰恰看到了刚刚从房内走出、准备回府的陆烁一行人。
一行人,加上侍候的小厮,约有二十来个。
这男子的视线却只紧紧锁定在走在最后面的陆烁。
明眉秀目,颜如舜华,端得是一副好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