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听了,哪里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就对林淑说:“你以后和女婿好,避着些你婆婆,莫让你婆婆看见,平日多对你婆婆恭敬一些,省得她心里不舒坦。”
然后又对林清说:“过些日子你去京城前,去程家看看你妹妹。”
林清知道这是给妹妹撑腰,点点头,说:“正好好久没去拜访程老爷和程夫人了,儿子过些日子去看看。”
“对,亲戚就得常去看看,”李氏肯定林清的说法,然后又拉着林淑传授经验。
李氏和林淑絮絮叨叨说了一会,看着林淑的孩子困了,李氏就让林淑带着孩子回她原来的绣楼休息,林淑虽然出阁,可她的绣楼还一直留着。
林淑走后,林清就对李氏说:“妹妹的婆婆,要紧么?”
李氏笑了笑,说:“不用担心,程夫人那人我认识,人没什么坏心眼,只是她一辈子就生了程鹏一个孩子,难免把心都放在儿子上,儿子一旦成亲,和媳妇天天在一起,她难免吃味。你去震慑一下,她是个明白人,自然不会把结亲变成结仇。而且现在淑儿儿子也生了,她哪怕真看淑儿不顺眼,不看林家的面子,也得看孙子的面子。”
林清听了,这才放心下来,说:“等筵席完了,我亲自送妹妹去程家。”
李氏点点头,说:“虽然这事淑儿只要受些委屈,忍忍就过去了,不过我儿现在既然有本事,又何必让淑儿白受要委屈,女儿在婆家硬不硬气,本来就看娘家有没有人。既然有人,何必又为了那点名声委屈求全。”
“就是,没必要委屈咱妹妹。”林清说道。
李氏和林清说了一会,又提到要来的亲戚问题,就说道:“过几日,你舅舅一家也应该快到了。”
“舅舅又要来啊!”林清有些不情愿。
李氏看着林清,笑着说:“你舅舅怎么得罪你了,人家上次不还送了不少东西给你么?”
“可还差点顺带附送了一个表妹呢!”林清说道。
“你居然还记得这个事。”李氏听了笑道:“你舅妈看你不想要,不是又带回去了。”
“谁知道她这次会不会再送一个来?”林清咕哝道。
“人家平姐儿前年就出阁了,你舅舅上哪再给你弄个表妹。”李氏被林清直接逗乐了,说:“放心,你舅舅那个人虽然在盐场混的久了,确实好送个美女什么的,不过既然你不喜欢,这次你舅舅肯定就不会送了。”
“那他这次送什么?”林清有些好奇的问。
“他还没来,娘怎么会知道。”李氏说道:“不过你外公家在盐场多年,最会的就是察言观色,送的肯定是你喜欢的。”
“他知道我喜欢什么么?”林清撇撇嘴。
李氏笑而不语。
过了几日,林清的舅舅舅妈果然又来了,比起上次的一大车礼品,这次他舅舅倒是轻车简从,见了他,直接塞了一个小匣子给他,说:
“上次本来看外甥身边人少,想着送个人服侍外甥,谁知外甥不喜欢,这次舅舅也就不送美人了,送点实际的,外甥你这次可不能退回来了。”李坤说完,朝林清眨眨眼。
林清看着眼前巴掌大的匣子,也有些好奇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就直接打开,往里一看。
居然是一叠盐引!
林清看了一下,居然不低于当初他爹给他的那些。
“怎么样,这次可喜欢?”李坤笑着说。
林清转头看林父,林父点点头,暗示可以收,林清才说道:“谢谢舅舅。”然后收下。
“这就对了,”李坤看林清收下,笑着说。
李坤看着林清,对林父说:“外甥这么小小的年纪,居然不爱美人,也是奇怪了。”
林父笑着说:“这孩子从小性子淡。”
李坤听了说:“性子淡也有性子淡的好处,起码到官场上,不用担心因为女色误事。”
林父点点头,很赞同大舅子的说法,说:“这一点我确实不担心,不过这孩子向来迷迷糊糊的,官场上尔虞我诈这么多,一想到,我就有些头疼。”
李坤听了,想了想,把林清拉到身边,推心置腹的说:“你舅舅我虽然没进过官场,不过在盐场给你外公打了这么多年的下手,还是知道一些,舅舅我只给你一个忠告,就是多听、不说、少收礼,多送礼。
多听,就是说无论你上面的人说什么,你都要听,哪怕他说的不对,你也要听。
少说,记住,无论听到什么,都要只进不出,多少人,就栽在无意的一句话中,宁可当哑巴,不要多说一句话。
少收礼,知道你舅舅为什么天天给人送美人,不就是为了求人办事,所以别人送礼,只可能有求于你,收了,就得给人办事,而凡事要送礼办的事,大多没什么好事。
最后,就是多送礼,记住,多条人脉,多个出路,不要顾虑钱财,钱没了可以再赚,人才是根本。”
林清听了,诧异的看了李坤一眼,想不到他舅舅,还有如此明理的一面。
李坤又对林父说:“你也不用太担心,外甥虽然看起来不太灵光,可聪明反被聪明误,人太精明了,在官场上未必是好事。”
林父听了,觉得也很有道理,说道:“但愿如此。”
李坤说完,就对林清招招手,说:“回后宅去看看你舅妈吧,这次她也给你带了好东西。”
林清心里一颤,他舅妈,这次又给他带什么了?
第七十八章
林清一路小心肝砰砰跳的到了后院, 到了后院,林清没敢先进去, 先拉过来一个在门口打帘子的丫鬟, 偷偷问:“舅妈可在里面?”
小丫鬟忙说:“回二老爷话,在。”
林清又问道:“舅妈这次可曾带什么人来?”
小丫鬟一头雾水的看着林清,说:“奴婢不曾见到。”
林清这才放下心来, 让小丫头去禀报,然后进去。
进去后,果然看着元氏正坐在李氏的下首和李氏说话,比起上次元氏还有些隐隐拿大,这次元氏对李氏的态度就绝对算的上巴结。
元氏正笑着恭维李氏, 说:“想不到大外甥居然如此争气,大妹子, 你以后可放心了, 不用几年,外甥就能给妹妹挣个诰命出来。”
朝廷规定正七品以上的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可以享受同等级的诰命,林清现在虽在翰林院, 可庶吉士却不算正式官员,得等到三年后散馆, 才会正式被授予官职, 不过庶吉士一旦被授官肯定不会低于七品,所以元氏才说,不用几年, 林清就可以给李氏挣个诰命出来。
李氏听了,自然非常高兴,说:“我也没想到,到老了,居然还能有母凭子贵的一天。”
两人正说着,看林清掀帘子进来,李氏对林清笑着说:“你这孩子,你舅妈大老远来看你,也不知道快点过来。”
元氏忙说:“外甥有正事忙,不打紧。”
林清给元氏行礼后说:“刚刚去前院看舅舅了,耽搁了一些时间。”
“是该先去看看你舅舅,”李氏点点头,把林清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说:“刚才我和你舅妈正在说你呢!”
“说我什么?”林清好奇道。
“说你读书的事,你舅妈正想向你取经,问问你平日是怎么读书的,好回去教教你那几个表哥表弟。”李氏笑着说。
“其实读书不过天分刻苦四个字,天分这个,不好强求,关键在于刻苦,只要能吃的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林清说道。
元氏听了,叹气道:“可不是这个理,可惜我家那几个臭小子,偏偏是吃不得苦的,平日里一看不住,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你舅舅动了几次家法,都镇不住那几个臭小子。”
李氏安慰道:“孩子还小,难免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等大了自然就懂了,你看清儿,小时候也天天懒得不愿动弹,一直到娶亲后才好一点,直到家里遭逢大变,清儿才开始上进。”
元氏听了,觉得李氏说的很有道理,不由陷入深思,家里遭逢大变这个方法不可行,不过给儿子娶妻还是可以的,自己以前给大儿子挑的媳妇虽然贤良淑德,可性子太弱了一些,有些管不住大儿子,这才导致大儿子不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天天在外面浪荡,对于剩下的两个儿子,元氏在考虑是不是找两个厉害一点的,能管住儿子的,这样儿子就能把心思用在学业上。
李氏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让元氏的两个儿子以后天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元氏和李氏讨论完儿子的学业问题,元氏就笑着对林清说:“好久没见外甥了,舅妈这次可是给你带好东西了。”
林清一听说元氏的好东西就心里打颤,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问:“舅妈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
元氏对身后的丫鬟招招手,丫鬟捧来一个紫颤木的匣子,放在元氏的手中。
林清看着元氏手中的匣子,他舅舅送了一个匣子,他舅妈也送一个匣子,这夫妻俩是商量好了不是,不过她舅妈送的匣子倒是比他舅舅的大一点。
元氏把匣子放在林清的手里,笑着说:“打开看看喜欢不?”
林清对这个匣子也起了一丝好奇,就直接打开匣子,一看,惊讶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