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长?”林清疑惑的问。
沈茹在林清耳边小声说:“圣上从上年秋身子就有些不爽,御医虽然开了不少方子,可一直没什么效果,不知听了谁的提议,请了皇城外白云观的秦观主,居然治好了,然后圣上现在就很信秦道长,还特地在外宫腾了一间宫室,让秦道长住在外宫,方便随时召唤。”
林清听了皱皱眉,说:“圣上迷信方士?”
沈茹摇摇头,说:“这倒没有,要真这样,我们这些大臣早就死谏了,毕竟历来朝廷忌讳这个。不过圣上对太医院的御医都不大信任,凡是身子不舒服,都喜欢找秦道长。”
林清想到圣上今年都六十一了,早年又跟着先帝征战沙场,如今到了晚年,身子不好也正常,至于御医们没办法,对于年老多病,放在现代都没办法,何况古代,而那个秦道长有办法,林清想到以前看的那些书中说的道家的一些丹药,只怕未必是什么好事。
不过那是皇家的事,他一个个小小的郯王太傅也管不着,所以林清只是隐晦的和沈茹说了一下,省的他不小心沾上。
谁知沈茹听了笑着说:“不用担心,你说的这个我早就知道。”
“你知道?”林清问道。
沈茹说:“虽然从来没有大夫说丹药有毒,可是看看那些炼丹的,能飞升的我从来没听过,可是突然暴毙的,却不在少数,我哪里会想不到那丹药有问题。”
林清听沈茹这么说,也就不再多说此事,就问关于郯王大婚的事。
沈茹说道:“这个你放心好了,虽然时间仓促,可礼部毕竟已经主持过两位皇子大婚,无论流程还是东西,都是现成的。前些日子圣上一下圣旨,礼部就开始加派人手准备了,肯定不会耽搁殿下大婚的。”
“那王家可是能准备的及?”林清突然想到不但他们这边得准备,女方那边也得准备,忙问道。
沈茹笑着说:“这是皇子大婚,大头都是礼部和国库出,王家除了一些细软,连嫁妆都是工部的工匠按规定打的,哪里会有什么准备不及的事。”
林清听了,这才放心下来。
林清又和沈茹聊了一会,看天色不早了,就先告辞了。
出了礼部,林清走在路上,突然想到郯王马上就要大婚了,他身为太傅,是不是应该送点贺礼给他这个唯一的弟子,毕竟成亲是大事。
想到这,林清就没有直接回去,而是拐到京城最繁华的一条街上,打算看看有什么好东西,选一样好送给郯王做大婚的贺礼。
林清一边走,一边想着到底送什么。
送玉器?这个想必郯王大婚时会收很多。
送金银?这个有些俗气。
送字画?这个郯王府有一堆,而且郯王对字画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平时拿着,不过用来充门面。
林清一边走一边看着四周的店铺,思考着到底买点什么好。结果在经过天香楼,京城最有名的妓院时,林清停住了脚。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好像由于他比较清心寡欲,对郯王教导又比较严,再加上郯王的母妃不得宠,皇后有自己的儿子,也不大关注郯王,所以郯王现在都十七了,房里还不曾有过服侍的人。
想到了,林清看了看眼前天香楼,顿了一下,还是进去了。
晚上
林清回到郯王府,看到郯王已经从宫里回来了,就先去找郯王,把今天问到的事情说了一下。
郯王说:“和我听到的差不多,看来我这次大婚提前,就是为了给父皇冲喜。”
林清说道:“既然知道缘由,咱心中也不用七上八下的,乱猜了,只要认真准备殿下的大婚就是了。”
郯王点点头,说:“正是如此,虽然提前了一些,有些仓促,不过早点完婚也好,省的后宅无人打理。”
林清听了,顿时笑道:“殿下娶王妃,可不仅仅是为了打理后宅,还要”林清冲郯王挤挤眼。
郯王毕竟年纪还小,看到林清调侃,顿时脸红,说:“先生就会说笑。”
“哪里是说笑,”林清说道:“我说的可是要紧事,今儿我才想起来,我教导你这么多年,唯独把这事忘了,索性你现在还未大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林清说着,把进来一直拿着的一个匣子递给郯王,说:“先生我特地挑了一件礼物送给你,算作你大婚的贺礼。”
林清说完,就潇洒的离开了。
郯王一头雾水的看着手中的匣子,想了想,还是很好奇的打开,发现居然是一匣子精致的画卷。
郯王随手拿起一个画卷,打开一看,脸顿时红了。
这居然是一幅春宫图!
而这张春宫图上还用毛笔写了四个大字——注意节制!
郯王:……
他家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
第一百一十五章(二更)
林清第二日去见郯王时, 发现郯王看他有一丝尴尬,林清笑着拍拍他, 说:“你也不小了, 该知道的就应该知道,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其实按理说宫里应该赐下教导宫女的, 不过可能一时忙忘了,所以你提前看看书,到时临场发挥,想必也没问题。不过你年纪还小,要注意节制, 省的伤了身子。”
郯王被林清说的脸通红,忙借口还要进宫匆匆的跑了, 看的林清在后面偷笑。
其后几日, 礼部来人,先把郯王府装饰一新,工部紧接着也派人送来打好的嫁妆,皇后娘娘最后派人送来喜娘和一大群的宫女太监。
杨云很快指挥着宫女太监把郯王府收拾的妥妥当当的, 就等着新王妃嫁过来。
四月初八
或许那位道长算日子真有两手,这天万里无云, 微风阵阵, 倒是十分的适合娶亲这样的喜事。
郯王一早就被礼官叫起来,按照礼仪一步步做该做的事。
林清在旁边看着,想到当初自己成亲时, 居然十分想不开的要了解整个成亲的流程,不禁暗自庆幸,幸亏他当初只是平民百姓,规矩少,要是按殿下娶亲这礼仪,当时光听完,只怕吉时也早过了。
郯王收拾妥当后,礼官算着时间,就恭请郯王去迎新人。
等郯王去迎娶王妃后,林清就悠悠的回到府里自己的住处,打算先睡一觉,毕竟郯王接了亲要直接先去宫里,拜见圣上和皇后,再去太庙祭祖,等一番折腾下,肯定已经到了晚上了。
林清一觉睡到下午,看着时间不早了,忙吃了些东西跑到前院,就看到杨云正在指挥着人摆放座位,好晚上宴请宾客用。
看到林清,杨云调笑道:“先生不会又去补觉了吧,今天这么忙,先生还能忙里偷闲。”
“还不是因为有你杨总管,我才能偷闲,再说我又不会弄这些,呆在这,除了给你帮倒忙也干不上别的。”林清笑着说。
杨云也知道以林清那打理事情的能力,说帮倒忙还是轻的,瞎指挥才是真的,就给了林清一沓礼单,说:“反正先生也没事,不如帮我把这些礼单都抄到一个本子上,这是今天殿下大婚收的贺礼,留个存根,以后也好回礼。”
“这个事我拿手。”林清直接抱着一沓礼单,走到旁边一个不碍事的地方开始抄起来。
林清一边抄着,一边看着礼单上的各种珍品,再想到成亲的一切费用都是国库出,突然对旁边的杨云说:“殿下成一次亲,也能赚不少。”
杨云听了顿时笑道:“虽然话不能这么说,不过每位殿下大婚,确实都能大进一笔。毕竟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不用回礼的。”
林清点点头,确实这样,郯王大婚,京城的官员都要送礼,可等以后,除了三位王爷,几位朝中重臣,别人郯王肯定不会屈尊降贵的去回礼。
林清笑着说:“要多来几次,咱殿下岂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别的殿下确实能多来几次,如娶侧妃、生世子啥的,不过咱殿下别想了,咱殿下不在京城。”杨云叹了一口气,小声的对林清说。
林清听了,顿时也叹了一口气。
郯王还不知道他家里那两个守奴才因为不能再收贺礼而叹气,他迎了王家小姐后,就带着自己的新王妃先去宫里见父皇和母后。
郯王带着郯王妃给圣上和皇后娘娘行完大礼后,圣上和皇后例行赏赐了些东西,说了几句话,圣上突然画风一转,说:
“你如今也成亲了,不日就和你的王妃回封地了,去后宫带着你的王妃见见你母妃吧!”
皇后听了一惊,不过想到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郯王确实理应和郯王妃一起去拜见自己的亲生母妃,故也笑着说:“可不是,今儿是郯王大喜的日子,妹妹想必也想见见自己的儿媳。郯王等下就去吧,省的妹妹在后面等久了。”
郯王拉着新王妃跪下,说:“多谢父皇母后。”
圣上点了下头,说:“去吧!”
郯王强压着激动拉着王妃王氏退下,然后往杨妃的宫里走去。
郯王带着郯王妃走到一个有些偏僻的宫殿,看着紧闭的宫门,也没用身边的小太监,亲自上前敲了敲。
“嘎吱”陈旧的大门被推开一条缝隙,一个老太监从里面伸出头来,看了一眼,睁大眼睛,惊喜的说:“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