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与子成说 (十青)


  
  母亲最常对我的说的一句话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如若不想被淘汰,那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断的提高自己,站的越高就会望的越远…”
  
  母亲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在幼时被燕文卓欺负中懂得它,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理解它,在很多年的为政中深刻它,母亲就像是一盏明灯,总是照亮在我的前方,只要我抬头,我就一定看得到…
  
  母亲从来就是我心里的一棵树,不过茂盛却无时无刻不在撑起我头顶的那一片方天寸土为我遮风挡雨,可却永远是淡淡的,薄薄的,凉凉的,就像那春雨里夹杂着的风丝,吹得人心无端胜出凉意…
  
  还记得我七年那年那时我第一次离开母亲,我永远会记得那个时候母亲的表情,她明明在笑,温暖而安慰的笑却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就好像是漫天绚烂夺目的夕阳那般,极美,却是黑暗前最后一丝的极致...
  
  我拼命的忍,可还是忍不住的流下眼泪,我不想走,我想跟着母亲待在一起无论如何我都不愿跟她分开.
  
  可我还是被太傅带走了,我最后一眼的母亲是站在青园的每门凝眸望着我,那身影如此消瘦...
  
  记忆如此深刻,直到许多年以后我仍旧清楚的记起那个场景,我知道当年我被母亲送走的前因后果,在日后长达七十年的生命之中我再未遇见任何一个如同母亲一样的女子,让我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依靠。
  
  在母亲去世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无法恢复那种孤寂而悲痛的心情,我如此想念她,夜里醒来的时候会胸闷难过,清泠月光透过窗棂格子碎碎散散的洒落在地上,如同记忆中母亲的笑容,犹如那双眼,含波纳光,撩水不掀涟漪,她喜欢撩眼看人,那是我最熟悉的属于母亲的瞬间…
  
  臻崇六年春天,母亲回到上京,她久居太和宫,鲜少出来,经常是我同燕文卓抽出时间去宫里看母亲,母亲精神很好,终日喜欢坐在榻上看书,或者到院子里看那满树胜放的玉兰花开.
  
  有时候我们去的时候也并不多话,只是陪着她看书,一起用膳,她话也很少,似乎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着一种不容易被干扰得到的态度.不过,母亲仍旧关心朝野政事,一些大事的折子我也定会呈给母亲过目.
  
  母亲是个极其聪明睿智的女子,从小到大我所见所闻不在少数,就连刘太傅再世的时候都时常提起有关母亲的一些令人赞不绝口的事迹,建郡新制,世袭分封,盘泞治水,西乌调兵,还有铲除文家势力等等,那都是在父皇迁都之前母亲的丰功伟绩.
  
  父皇在统一天下之后母亲便再没有站在朝堂之上过,而是在后宫之中安然而闲适的过着生活.
  
  父皇每每来到院子里都会跟母亲谈论起白天在朝堂之上发生的一切,母亲从不正面的大肆评论或态度鲜明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在我看来那些有意无意的提示和轻松的话里有话似乎都是一种变相的建议,这就是母亲的高明之处.
  
  在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父皇的重心并不在其它而是完完全全的放在了如何战胜南梁的这一大事上来,那时文家当道,父亲身边可信的人极少,不能时时刻刻的待在父皇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商讨良策,所以母亲的出现很快的弥补了这个缺陷.
  
  母亲有自己很独到而精准的看法,常常都是一言以蔽之,直触要害.这是父皇身边最得力的一股力量,所以母亲可以放心大胆的说出自己心里想要说的一切.
  
  天下大和之后的母亲却一改常态,除非父皇问到头上不然母亲极少提及那些事情,只当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的9fe85 保护版权!尊重作者!反对盗版!@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可是我清楚母亲的心思,她不想锋芒毕露,也不愿意牵扯上那些纷繁的是非之中去,只做旁观者清,留了一份锐利的眼色和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思,冷冷的看着.
  
  与此同时也成全了一个伟大的君主强烈而高高在上的自尊心,她不想再分过父皇身上半点的光彩夺目和丰功伟绩,就如同她回答我的那般“物极必反,日积月累是种看不见的危险,而很多人也就是学不会安身立命和见好就收才会最终惨烈收场。
  
  人为何一定要栽了跟头才能学乖?看着身边那么多人的结局还不能明白那就是愚蠢,人该有自知之明.
  
  而后宫本就是不可参论朝政的,我当初那么做了并不见得就是妥当,那只是极特殊时期的一种下下策,不值得推荐,更不是榜样.
  
  以后,这规矩算是定下了,后宫不得参政.尤其是你,这个国家交给了你,那就是你手里最该牢牢握紧的东西,任谁也不能交托……”
  
  直到那个时侯我才算看懂我的母亲,这个把人性与世事看得透彻的女子,她从不纵容我,亦不会纵容自己.都说人心贪念填不满,可母亲确实如此能拿得起又放得下的智者,她步步为营,筹谋高明,就连着背后的那一面也看得清清楚楚,该放则放,该隐就隐,如此一个懂得进退分寸的女子让父皇如何不爱?让世人如何不恭?
  
  母亲说:人生就是如此,永远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造,如果不能达到自己所想,不如改变自己的步调适应这个环境.
  
  想要的可以多,却不可以乱.
  
  我对待我的理想一如父皇对于统一天下的执着,甚至更甚,可我对爱情没有渴望,直到那一年的春天我在花园里看见了一个人,这一眼,改变我一生…
  
  母亲喜欢桃花,这是总所周知的,而这种情节的背后的因由是何我却不清楚,只是猜测这其中有故事.
  
  后来我隐约听如意讲起母亲没有和亲之前曾有个关系非常要好的皇兄,那个皇兄总是会从桃花林那面翩然而来,母亲则喜欢坐在墙头上等着他.
  
  起初听起来的时候让我很诧异,很难想像母亲会有那么青春可爱的一面,即便是从小到大看着父皇深爱着她也不见母亲有多大的表示,我隐约觉得这个母亲的皇兄并不简单,可我不敢问,因为母亲从没有提起过任何关于那个人的一分一毫,那似乎是个禁忌一般藏在母亲的背后,悬秘而深刻…
  
  那日我去太和宫跟父皇请教一个问题,转过回廊的转角一抹青白色身影映入我眼帘,那人正在折桃枝,我一愣,随即出声“太和殿里的桃枝谁人敢折?”
  
  青白色身影手一定,转过头来往后看,视线刚好与我想对.
  
  那是一个怎样的人会生出那样一双眼,如果说母亲的眼是淡薄,和太妃的眼是含情,刘哲的眼是安静,那这人的眼便是从雪水里洗涤千遍万遍清泠透彻的水亮,是被春风吹散的雾霭后的镜湖,是初晨第一滴的朝露,犹如天地之间独有那一份纯净...
  
  她似乎在笑,眼角唇畔含着笑意嫣嫣凝望着我,淡语“这是太后姨妈让我折的,折不得吗?”那声音好似珠玉落入碧盘般清脆,一阵风吹过,桃花落雨,她立在当中,如清莲临风,灵秀飘然.
  
  她名乐净珊,她的母亲是南梁的十公主,她还有一个早逝的小舅舅,那人叫乐子瑛…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净珊,一眼倾心,深刻至极.
  
  也许这才是爱情,我无数次思索,无数次回想起她的眼色她的笑容,真像是埋进心里种子掩也掩不住的发芽,轻轻的牵扯我的心,掀起一阵阵莫名的悸动...
  
  净珊这次进宫是因为她舅舅迁陵一事,原来她的舅舅乐子瑛就是当年母亲关系非常要好的那个南梁公子,在很早之前就死了,他死后母亲做主把他葬在了南梁最北的一处地方...
  
  那里有很多桃树,初春的时候简直就成了一片花海,风一吹,阵阵浓郁的桃花香,还有如雨般的花瓣飘落.很小的时候母亲曾经带我去过一次,那么美的一处地方却安置了一座孤孤零零的坟墓.
  
  母亲说:里面的那是人是属于这个桃林的,他干净而温暖,不属于宫廷的污浊喧嚣.这样也好,生不能让他如愿,死便还他安宁…
  
  我当时不懂,只觉得人死了,安不安宁还重要吗?那时我也不懂母亲的情感为何如此强烈,直到我看见母亲对待乐净珊的态度和那些不经意的话语上才知道这其中一些列的隐秘…
  
  迁陵的事原是想等到太平了之后再重新做打算,可后来被统一大业一直耽搁下去  
  现在终于天下盛世,乐子瑛的姐姐这才请母亲为自己的弟弟迁陵入自家的陵园.
  
  看着净珊的时候,母亲的眼光里翻出碎碎的光幽幽念“这眉眼更像是子瑛的多一些,女孩子像舅舅真实难得…”
  
  此后乐净珊便在宫里小住了一段时间,母亲时常让我陪伴她到处走走.她喜欢白色的纱裙,出落得如同莲池里走出的仙子一般,她也爱笑,回眸,侧目,撩眼无不是风华绝代的美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