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看她一眼,再看一下沙漏,慢慢地放下手中的书,走出门去,她抬脚跟上,低头偷笑,乖巧地跟在男人的后面,突然男人停下脚步,她来不及收住脚,一头撞在他的背上,男人回头,她捂着鼻子一脸的控诉。
男人朝她伸出大手,她将自己的手放上去,任由他牵着,无视太监宫女的眼神,不过太监宫女们也不敢抬头看,早就低下头,死死不敢多看一眼。
东宫倒是离得不远,永泰帝在位时迟迟不立太子,这里一直闲置,略为修整便可以使用,等太子年岁再大一些,就可以搬来独住。
夫妻二人来到东宫,没有惊动任何人,站在东宫的书房外,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小人儿坐在桌子前,双手背在后面,直视前方,认真地听着姜太傅讲课。
课时完,姜太傅与太子互行礼道别,才出书房门,便见帝后在外面,姜太傅一惊,连忙行礼。
凌郑很高兴,这让他想起以前上幼儿园时,那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来接放学,只有他,永远都是赵奶奶一人接送。
他脸上的笑意带着天真和知足,南珊心里酸了一下,他牵起儿子的左手,凌郑将右手伸出,眼巴巴地看着父亲,凌重华稍微愣一下,就将他的小手握在大掌中。
一家三口相携离去,姜太傅躬身目送,心中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他从未见过如帝后这样的父母,平常人家里,也不会有接儿子下学堂的父亲,何况陛下是一国之君。
前面世上最尊贵的父母儿子走远,间或还能听到皇后娘娘询问太子课业的问题,太子也一一回答,清脆动听,慢慢声音飘远。
良久,姜首辅才直起身,缓步走出东宫,自从陛下登基后,宫内人少,倒也不用担心冲撞哪位妃子,惹来祸事,就连宫女们都见得不多,更多的是太监在干活。
陛下不喜女色,由皇子时就是如此。
雪又开始下起来,姜首辅的心中说不出来的滋味,引路的太监低着头,经过的宫殿早已无主,只余丹砂碧石的宫墙屋檐。
太子聪慧,年岁不太,却能举一反三,且时有惊人之语,姜首辅看着灰蒙蒙的空中,空中雪花如撒灰般,落在肩头衣服上,本是让人觉得沉闷萧条的景象,他却隐约看见亮光,凌朝或许要迎来开朝以来的巅峰盛世。
翌日,丈夫和儿子一起去上早朝,闲来无事的南珊做着活计,塌边上的几上,放着金箩筐,她正在做儿子的里衣。
杜嬷嬷走进内室,隔着珠帘,“皇后娘娘,德勇侯夫人已进宫,正在殿厅中。”
南珊放下手中的活计,略一思索就知娘进宫所为何事,她将东西放进金箩筐中,理了理鬓发,整整衣裙,掀帘出去。
丁氏坐在厅中,并未见璜哥儿,南珊笑道,“娘,怎么没带璜哥儿一起?”
见她进来,丁氏起身,“况神医回京,他被接到庄子,娘一个人进的宫。”
杜嬷嬷命人送上茶水糕点后,便悄身退下去,殿厅中只余母女二人。
南珊不动声色地将她按回座位,然后自己也坐下来,丁氏看起来比以前丰腴很多,神色却略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愁色。
“最近天寒,娘还进宫来看我,让女儿过意不去,家中一切还好吗?”
“好,家中一切都好,你卢祖母与沈老夫人常一起礼佛,常出门子,人看着也精神不少,你爹在家中教导琅哥儿,琅哥儿现在看着颇有几分沉稳,璜哥儿也壮实不少。”
丁氏看一眼女儿,欲言又止,全家人都好,唯独女儿,陛下已立太子,太子不是女儿所出,生母不祥,况神医已经回京,那解药必然找到,女儿若服用后,肯定能怀上龙子,可陛下已立太子,女儿所出的嫡皇子以后要怎么办?
丁氏本就是风风火火的性子,见女儿浑不以为意的样子,焦急问道,“珊姐儿,娘知道立太子是陛下的意思,可是你与陛下结发夫妻,陛下何时有个儿子,之前竟然半点风声也没有,你贵为皇后,以后生的儿子就是嫡皇子,陛下没有其它的妃嫔,按理来说,不应该这么早立太子,娘知道,一介妇人不可妄议皇族之事,你就跟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南珊心中叹气,真正的原因怎么可能和外人讲,但以外人的眼光来看,此事颇有些不合情理,想了想,“娘,太子纯良,立为太子,女儿心中并不委屈。”
丁氏急道,“他一个孩子,当然纯良,可人长大后是会变的,若你以后有自己的皇子,他哪里还可能真心对你,怕是要时刻防着,自古后母难做,你虽不是后母,可他是太子,你是嫡母后,关系微妙,最是难把握分寸。”
“以心待之,必换真心,娘,此事已成定局,女儿心中有数。”
女儿已是皇后,太子已立,她确实多说无益,丁氏叹口气,“你有数就好,况神医已经回京,那解药你服了吗?”
“服了。”
“那就好,不管如何,你有自己的亲生皇子,以后便是封个王爷,也是好的。”
南珊有些动容,这就是母亲,丁氏或许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却是真心为她着想,怕太子以后不孝顺她,让她有自己的孩子,只想着让她以后生活富贵,言语之间,却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去争一争这太子之位。
也许在母亲的心中,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就是最重要的。
她低下头,“是,娘,女儿会谨记你说的话。”
丁氏装做吃点心的样子,掩饰情绪,“你侍候好陛下,做好皇后的本份,打量好这后宫,太子若真是良善的,以后必然念你的好,家中一切不用挂心。”
“娘,女儿知道。”
人要知足,丁氏不识得几个字,这道理却是懂的,像孟家,就是因为不知足,孟家的女人一个个的野心大,胃口大,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比起他人,自家现在已经足够富贵,人要惜福,以前的大房一家现在住在西码头的苦脚力之所,本来魏氏带着一家人投靠自己的娘家,谁知魏老夫人可不是什么善茬,得知孟家抄家里,半点东西都没有带出来,马上变了脸色,不过想来也是,能养出魏氏那样锱铢必较的性子,当娘的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魏老夫人让孙女同璟哥儿和离了,然后将女儿一家赶出去,转手就将孙女嫁给一个行商,得了一大笔银子,孙女跟着行商离了京。
魏氏哭骂不已,魏老夫人占着理,世上哪有养着女儿女婿一家的老丈人,这理说破天,魏氏都有错。
当初孟家抄家时,本就没有带出东西,一家人被赶出来,连饭都吃不饱,此时还是瑭哥儿站出来,独自一人去码头上寻活,勉强赚得几个铜子,一家人才不至于饿死街头。
以往在侯府时,璟哥儿看起来谦谦君子的样子,谁知道一朝落魄,竟变得和孟家二房的人一般无二,就知道和房里的丫头厮混,孟家出事,他只知消沉,半点担当没有,倒是瑭哥儿,以前看起来混不吝的,关键时候还是他出头。
瑭哥儿本就机灵,混了一段时间,倒是让他在码头上混出点名堂,当上了工头,一家人就在码头附近赁个屋子,安顿下来。
南珊听丁氏说起这些,也是不胜唏嘘,她的脑海中浮现中那个少年,叛逆的性子,拉着粗嘎的嗓子,带着恶意地叫她三胖儿。
他们二房从侯府搬出去时,他还送来一只桃木剑,再后来碰过几次面,他已不复当初的讨人厌,还别扭地低声唤她三姐姐。
不过两年不到,人事全非。
第82章 老小
殿内的四角紫金雕花铜炉中, 燃着银霜炭,本就有地龙,自入冬以来,已经烧起, 暖气升起,宛如春暖花开。
母女二人静默下来。
突然丁氏的脸色变了一下,南珊心一动,疑惑问道, “孟家那些人,是不是去寻祖父了?”
丁氏点点头, “可不是,你祖父回京, 被孟家人看到,死活要赖上,最后你祖父舍了千两银子, 才算是摆脱掉, 容氏已死, 孟家大房落户在城西, 房子还透着风,可容氏的儿子还染上赌,又爱喝酒,一喝酒就胡咧咧,说什么自己是侯爷,妹妹是皇后什么的, 叹…”
南珊目光微冷,孟宝昙的事情,让他们能捡一条命,已是法外开恩,“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骨血亲缘最不能骗人,孟家二老太爷所出的子孙都肖似他。”
“可不是,但也有一句话叫做歹竹出好笋,瑭哥儿以前看着让人头疼,现在看着倒是孟家少有的明白人。”
南珊也跟着叹一口气,瑭哥儿能挑起大任,倒是出乎她的意料,不过那些人,她不想再沾上,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任他们自生自灭吧。
那原来三房的符氏,因为符家尚在朝为官,她倒是知道一些,符家虽然将女儿接回去,可又怕女儿替家里招来祸事,给她寻了一个外放的县令当填房,早早就离了京。
这些人,与她的生活再也没有关系。
“他们与我们已经没有瓜葛,莫要再理。”
“好,”丁氏语气轻快一些,“你卢祖母和沈老夫人交好,常一起参佛,倒也过得不错,沈家的孙小姐,最近在寻人家。”
沈家小姐就是沈若梅,南珊想到那个单纯美丽的姑娘,笑了一下,她的容貌颜色潋滟,与在闺中相比,多了几分贵气,虽未着凤袍,头上也未戴凤冠,可简单的粉衣狐毛斗篷,凭添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