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大明女状师 (停歌月上)


  “我不缺媳妇!”事关男性尊严,朱兴立马反驳道。
  “呦!”杨清笳乐了:“还挺有自信的。”
  朱兴意识到自己是被调侃了,一张脸有些红,他心想你不也没嫁出去呢么,还敢来笑话我!
  “我是个状师。”杨清笳道。
  “什么?”
  她转身向前走,边走边道:“还缺个打下手的……”
  杨清笳并没有回头看他,她自顾自地向前走,似乎并不在意身后人是否跟上来。
  朱兴看着对方缓缓离去的背影,在她即将淡出自己视线时,忍不住大声问:“包吃包住吗?”
  杨清笳露出一丝微笑,点了点头。
  一阵脚步声响起,少年跟了上来。

☆、第30章 刀笔会

  自江猛的案子完结后,杨清笳又陆陆续续接了几个小案子,大多是些侵财纠纷,倒也没费什么力都顺利解决了。
  讼师可算不上老牌职业,故而圈子不大。
  顺天府突然出了个女状师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当事人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触动了同行的敏感神经,但某些人却已经明显按捺不住了。
  杨清笳正仔仔细细地看着手里的请帖,今天刚送过来的。
  寥寥数语,却是来者不善。
  发帖子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
  叫做刀笔会。
  顾名思义,就是一群刀笔之吏构成的组织。
  她非常反感这个名字,但在这个时代,讼师们并不觉得他们被叫做刀笔吏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靠着一张嘴,唇齿如刀,常常凭着舌灿莲花的本事颠倒黑白,无中生有。
  杨清笳并不认同他们的从业模式,在她看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是一个讼师应该做的。
  然而在这个年代,讼师的确就是有钱有势之人的喉舌。
  她看着请帖,有些犯难。
  就杨清笳本人而言,她并不想跟这刀笔会的人扯上任何关系,不过请帖既收,不去就太驳对方面子了,她初来驾到,并不想一次性将同行得罪个光。
  思来想去,还是得去一趟。
  三月初,卞陈会馆。
  这会馆坐落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虽然大明时北京的房价还没有像现代那样一提便能吓死头牛,可毕竟皇城之中,寸土寸金是一定的。
  这楼外观无甚稀奇,走进去才觉别有洞天,并非凤阁龙楼、飞檐斗拱那种豪放气韵,却是那种匠心暗藏的典型南派建筑。
  小厮领着她穿廊过门,走了一小会儿才到了正堂。
  杨清笳推开门,屋里那人闻声看向她,却没有起身相迎。
  她迈步走进来,在堂中站定,也不言语。
  就这样大眼瞪小眼过了好一会儿,那人终于忍不住道:“杨姑娘请坐吧。”
  杨清笳依言坐下,丫鬟上来给她斟了杯茶,便低着头退下了。
  她端起茶盅,掀开盖子撇了撇,听见对方道:“鄙姓陈,是卞陈会馆的副会长。”
  杨清笳并未抬头,她抿了口茶,淡淡道了声:“幸会。”
  陈瓒本想晾晾这小姑娘,锉锉她的锐气,给她来个下马威,若对方憋不住发作,到时在言语上敲打她一番,也好叫他明白她京城状师的规矩。
  不过他未曾想这小丫头年纪轻轻,竟然如此沉得住气,堪称敌不动,我不动的典范。
  他折腾了半天,还得主动开口:“最近坊间都在传,京城新晋一位女讼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陈瓒年逾不惑,这番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听着有些轻浮,更多的是阴阳怪气儿,就好像杨清笳靠着张脸皮混饭吃一样。
  “副会长谬赞了,”杨清笳“当”地一声放下茶盅:“晚辈打官司靠的是脑子,讲的是证据,跟是男是女,长成什么模样,并没有太大关系。”
  陈瓒算是京城状师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向来没有其他同行敢这么耿直地怼回来,他一时间有些懵,“这个……倒是说笑了。”他干笑两声,问:“姑娘祖籍何处?”
  “江西丰城。”
  “何时来的京城啊?”
  “今年年初。”
  “瞧你年纪不大,当讼师几年了?”
  “一年不到。”
  “哦。”他捻了捻颌下的几缕胡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杨清笳早就知道今天这个会面肯定不会愉快,她耐着性子回答了对方查户口似的提问后,也不想在这儿跟他继续兜圈子,索性道:“陈副会长有话不妨直说。”
  陈瓒清了清嗓子:“看来杨姑娘初来京城不识这其中规矩,我们做讼师的,仅凭一张嘴,辩死争生,难免势单力薄,人聚而力巨,刀笔会也是给诸位提供个依托。作为讼师,常年与官府打交道,朝中无人也不好办事嘛。故自我大明开国百余年,刀笔会才能一直屹立不倒。何况讼师这行也是讲究师承家学的,在京城里数得上名号的,大多出自于刀笔会的栽培。倒也是巧了,过几日便是会中新一批学徒入会的日子,杨姑娘要是入会,我可替你引荐一个四代师傅,那就算是自家人了。”
  对方这番话直白地已经算不上旁敲侧击了,陈瓒的意思总结一下大致是,要想在讼师这行混下去,不进刀笔会是不行的。
  然而杨清笳显然对于加入刀笔会做个n代学徒没什么兴趣,她拒绝道:“副会长好意晚辈心领了,只不过晚辈本就是无名小卒,且已有师门,无法改投别处,还望陈副会长见谅。”
  陈瓒对于这个年轻小姑娘几次三番敬酒不吃吃罚酒十分气恼,他阴下脸道:“杨姑娘的师傅不知是哪位高人?”
  杨清笳道:“家师闲云野鹤,常年游方在外,不提也罢。”
  “刀笔会向来不收女流之辈,此次机会难得,若是错过,恐怕……”陈瓒语气已是十分不善。
  女流之辈……?
  杨清笳心里哼笑一声,面上丝毫不为所动:“不必了,晚辈才疏学浅,贵会树大根深,实属高攀不上。”
  “呵呵,后生可畏啊!”陈瓒冷笑一声,一甩袍袖道:“送客!”
  “告辞。”杨清笳还未等丫鬟过来引路,便搭手揖了一下,转身向外走。
  就在她一脚踏出大堂门口时,陈瓒意味深长地扬声道:“此途一路风潇雨晦,鹤唳华亭,杨姑娘以后可得多保重了。”
  杨清笳脚步顿了顿,挑起唇角依稀是个浅笑,但微眯的杏眼却露出了一丝冷意:“多谢副会长提点,晚辈必定铭记在心。”

☆、第31章 会试放榜

  清明过,谷雨未至。
  一大群的考生聚集在皇城外墙前,料峭春寒也挡不住他们此时急切焦灼的心情。
  今天是三年一次的会试放榜之日,也是进入殿试前的最后一个关隘。
  考上了便有希望成为天子门生,考不上就要殿前饮恨,再战三年。
  辰时到,城墙上开始“咚咚”地敲起鼓来,只得听得“唰唰”两声,丈把长的黄绢从墙头直泄而下,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人名。
  人群顿时沸腾,如热水入油锅。
  所有等候的人一拥而上,你推我搡,急切地瞪大了眼睛,满怀希望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榜上有名的,或喜极而泣或弹冠相庆,榜上无名的,垂头丧气,更有甚者痛哭流涕。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五百年前的古代,科举考试是唯一一条能够使底层百姓改变自身命运的道路,比之现代的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要难上再难。
  杨清笳对于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科举考试是非常有兴趣的,如果可能,她很想试着考考看。
  但很可惜,科举不允许女性参考,她也只能望洋兴叹,遗憾作罢。
  此时,得一阁二楼雅座。
  四个年轻的公子正围坐于一桌,神态却各不相同。
  坐在窗边的年轻人叫李鸿和,是当今文华殿大学士李昐的长子,人称顺天府首才。
  他一身锦衣华服,漫不经心地喝着茶,倒是坐在他左侧的方脸书生一直伸头向窗外看,焦急之色溢于言表。
  “宁兄,”李鸿和道:“稍安勿躁,切莫丢了君子风度。”
  姓宁的方脸书生闻言有些羞愧,他收回视线不再探头探脑,抬手用袖口拭了拭额头的汗,勉强笑道:“小弟才疏学浅,若得李兄学识万一,此刻也就不忧心了。”
  李鸿和这类赞美听得实在太多,连句推谦之词都懒得回应宁文奎,他用眼角扫了眼对面同样稳如泰山,不断地把玩着手中折扇的白衣公子,道:“你看看人家郑兄,现在不也是成竹在胸么,想必此次会试,定是能拔得头筹。”
  郑阕才学并不次于被称作“顺天府首才”的李鸿和,但这二人向来在伯仲间,免不得明里暗里较着劲儿,只不过后者家门显赫,故而名气要大上一些。
  “呵!”郑阕手腕一抖便“唰”地展开手中折扇,扇面是副色彩饱满的枝头梅花写意,旁边一行极为潇洒隽秀的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不悦道:“成竹在胸的明明是李兄自己,又何必扯上在下呢?”
  李鸿和抬手理了理袖口,慢条斯理道:“我们今日不妨赌上一赌,若会元是你,我便将这‘顺天府首才’的名号拱手相让,并且包下这得一阁替你做三天的流水宴。若会元是我,那你今后就离我妹妹远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