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贵妃:“我是着急他们哥俩儿至今也没个后,你瞧瞧其他几位皇子,哪个不是有子有女的,偏老五跟老七如今都没给我生个皇孙,我能不着急吗。”
姚嬷嬷:“可也是,七爷性子冷,不大近女色也还罢了,五爷府里可是有几个伺候的,怎么也没音没信儿的。”
姚贵妃脸色微沉:“子惠这丫头哪儿哪儿都挑不出,可就是心量窄了些,眼里容不下人,偏身子又不争气。”
姚嬷嬷道:“娘娘是说五爷跟前儿那些侍妾怀不上,是五王妃……”没敢往下说。
姚贵妃叹了口气:“咱们在宫里这些年,什么龌龊手段没见过,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虽是我的猜测,想来也*不离十了。”
姚嬷嬷:“五王妃这可是糊涂了,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别管是谁生的,王妃不也是嫡母吗,五爷的性子若是知道,只怕要闹起来呢。”
姚贵妃:“正是顾虑这个,才不好挑明了说,子惠毕竟是我嫡亲的侄女,我这亲姑姑也不好太逼她。先头想着横竖还有老七,可老七先头那个媳妇儿,木呆呆的不讨喜,老七瞧不上眼,还是个短命的,过门儿半年就没了,也没留下个一儿半女的,先头的秋岚,倒有些影儿,可也是个没福的命,如今好容易有个老七自己瞧上的了,却是这么个小丫头,如今老七对这丫头怎么个心思都不知道,就别提以后的事儿了。”
姚嬷嬷:“娘娘可是糊涂了,这男女之间喜欢了自然上心,若是不稀罕,看一眼都嫌烦,哪会这么疼着护着,您瞧七爷对这丫头的着紧样儿,几次三番寻借口推脱,就是不带进来让您瞧,生怕您难为这丫头,若不是心里头喜欢的不行,哪会如此。”
姚贵妃点点头:“我倒是希望如此,就是怕老七是因放不下秋岚才对这丫头格外照顾。”
姚嬷嬷:“开始便是因放不下秋岚,后来却不一定了,当初七爷对秋岚可不像这丫头这么心心念念的护着,都没舍得安置在别处,就搁在身边儿日日夜夜的看着,要说没心思至于这么着吗。”
姚贵妃愣了愣:“你是说老七把这丫头安置在了身边儿?”
姚嬷嬷:“可不是吗,这丫头如今就在王府的西厢里头住着,两人吃饭起卧都在一处,好着呢,纵然如今这丫头年纪小,也是早晚的事儿,娘娘就别着急了,这些年都等了,还在乎这一年两年吗,等这丫头再大些,跟七爷你情我愿恩爱起来,给娘娘生几个皇孙还不容易。”
几句话说的姚贵妃笑了起来:“倒也是,这丫头如今年纪小,身子也弱,好好调理几年才好生养,一会儿你跟着许长生去老五哪儿给这丫头瞧瞧脉,掂量个调养的方子来,这调养身子非是一两日之功,即早不即晚。”
姚嬷嬷应着去了。
再说陶陶,跟七爷回了住处,五王妃知道陶陶喜欢水,叫人把听涛阁收拾出来让他们住,这听涛阁是个二层的小楼,院里有几颗参天古松,听李管家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却仍蓊蓊蕴蕴生机勃勃,正好遮在听涛阁上头,加之又临着湖,暑天里住在这里,格外阴凉。
陶陶尤其喜欢躺在窗下的竹榻上睡午觉,叫小雀儿把两边儿窗子打开,闭上眼只觉凉风习习,松涛阵阵,惬意非常。
七爷一回来就见她躺在竹榻上,上身一件儿海棠红的轻绸衫子,下头一条葱绿的绫子裤,裤脚散开,脚上的罗袜脱了下来,丢在一边儿,一双脚担在榻边儿上,指甲上染了凤仙花汁儿,映的一双小脚雪白剔透。
七爷目光落在上面竟忍不住有些燥热,忙别开头,定了定神,去里屋里拿了夹纱被出来轻轻搭在她身上。
不想一搭这丫头却醒了,揉揉眼,见自己身上搭着纱被,三两下踢了下去:“好容易凉快些,做什么又盖这个,再说小雀儿刚给我染了指甲,还没晾透呢。”说着把自己的手举起来在七爷眼前晃了晃:“我都不知道凤仙花还能染指甲,脚上也染了。”说着又翘了翘脚:“你瞧,好看吧。”
七爷有些不大自在,点点头:“嗯,好看是好看,却容易着凉,招呼小雀儿过来给她把袜子套上。”
陶陶却不乐意:“大暑天里,不中暑就是好的,哪能着凉,我还觉着热呢,穿什么袜子啊。”说着拉着七爷:“咱们一会儿下去划船吧,摘几个莲蓬回来,叫厨房熬莲子粥。”
七爷看了她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是馋莲子粥了还是想划船?”
陶陶:“都想,正好一举两得。”
七爷瞧了瞧外头:“这会儿日头正大,过会儿日头落了再去。”见他应了,陶陶高兴起来叽叽喳喳说今儿去园子里瞧见的好景致,又说贵妃娘娘多美多美:“原来七爷随了贵妃娘娘,要不然这么好看呢。”
这话听多了,七爷也习惯了:“好看有什么用。”
陶陶:“你是自己有就不觉着稀奇了,要是我也能长的这么好看就好了。”七爷笑了一声:“怎么总说自己不好看。”
陶陶:“我这是有自知之明,如今养的胖了些,比之前是顺眼了些,可远够不上美人儿的边儿,也就眼睛能看,眉毛太粗,鼻子太大,嘴唇有些厚,皮肤也不像人家那么白,个头也不高,姚子萱都比我好看。”说着嘟嘟嘴,颇不满意。
七爷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她的脸,纤细的手指从她眉上划过轻声道:“我倒觉得眉毛粗些好,看着精神,你的鼻子也不大,正好,太小了不好看,至于嘴唇厚,是你这丫头爱撅嘴,以后别使性子就好了。”说着手指点在她的嘴唇上。
陶陶忽觉一股莫名的电流从他手指上传了过来,电的自己麻酥酥的,撑不住脸一红,想躲开却又有些舍不得,美男当前她可禁不住诱惑啊。
忽听外头咳嗽了一声,陶陶一咕噜从竹榻上跳了下来:“子惠姐来了。”
姚子惠笑眯眯的走了进来,瞥了竹榻上的老七一眼,心说原来这老七也有这样的时候啊,先头见他不近女色,还当是神仙呢,原来是没遇上,遇上了可心的也成了俗世中人,亏得这丫头年纪还小,身子没长成呢,等过个一两年,老七还能忍的住,自己就服了他。
七爷站起来见礼:“五嫂怎么这时候来了?”
五王妃:“我也不想来,奈何这丫头进了一趟宫,小嘴抹了蜜似的,哄得母妃欢喜,说今儿天热,怕她跟我走这一趟着了暑气,叫姚嬷嬷领了许长生过来给这丫头瞧脉,说小孩子家身子弱,只怕禁不住这么折腾,你说说,我这隔三差五就往宫里头去的,母妃也没说问一句,这丫头才去了一趟,母妃就担心她禁不住,这是得有多偏心啊,母妃是不知这丫头先头在外头怎么折腾,要知道断不会这般。”
陶陶一听许长生就想起上回的苦药汤子,忙道:“娘娘的好意陶陶心领了,改日得机会再去给娘娘谢恩,这许太医大忙忙的,我又没病,就别耽误人家了,屋里怪闷的,我去外头逛逛去。”说着就要跑,却给五王妃一把抓住:“这会儿日头毒,有什么可逛的,姚嬷嬷都带着许太医来了,不给你瞧瞧,回去怎么交差。”
陶陶:“我没病,看什么太医啊。”
“母妃吩咐的,没病也得瞧。”说着把她按在竹榻上,叫小雀儿拿衣裳给她换了,才叫人请了姚嬷嬷跟许长生进来。
陶陶一见姚嬷嬷立马甜甜的叫了一声婆婆,跟许长生打了个招呼,叫他许大夫,又叫小雀儿上茶,还上赶着问娘娘的身子可好些了,格外周到,。
姚嬷嬷笑着点头:“吃了你那个绿豆粳米粥,晌午睡了一觉,我出来的时候,刚醒过来,精神好多了,就是担心你年纪小身子弱,今儿又热,怕你禁不住,请了许太医来给你瞧瞧。”说着跟许太医道:“劳烦许大人了。”
许长生忙欠身,叫随从打开诊箱拿出软枕来放在旁边的小桌上,给陶陶诊脉,过了会儿抬起手来。
陶陶眨眨眼:“许大夫,我没病吧。”
许长生看了她一眼:“姑娘身子极康健,只是有些积火,饮食上注意一些就好。”
许长生话说的婉转,可谁都听的出来意思,是说陶陶贪吃积了食火。
五王妃抿着嘴乐,姚嬷嬷也笑了一声:“既没事儿,老奴这就回宫去了,娘娘哪儿还惦记着呢。”领着许长生走了。
等他们走了,陶陶嘟囔了一句:“这许长生是庸医啊,怎么每次都说自己有火,不是蒙事的吧。”
五王妃笑了起来,指着她:“不说你贪吃,倒编派起许太医了,许长生的医术可是远近闻名,多少疑难杂症都治好了,难道你一个积了食火还能瞧错,虽说是小症候不打紧,也得注意些,需知火生痰,痰火一气,说不得就成大症候了。”撂下话转身去了。
陶陶嘟囔了一句:“什么大症候,我自己没觉着哪儿不好啊。”却听七爷叫小雀儿去厨房传话,把晚上的荤菜都换了,忙道:“干嘛换啊,我不喜欢吃素,我要吃肉。”
七爷哄她:“今儿先吃素,我叫厨房做你爱吃的菜,你不是想去摘莲蓬熬莲子粥吗,咱们这就去,叫厨房熬了,晚上就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