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倒也听话仰起脑袋,看向炕上坐着的人,微愣了愣,炕上坐着一位宫装美人,皮肤白皙体态微丰,眉眼间颇熟悉亲切,陶陶暗道,原来七爷的长相随了贵妃娘娘,怪不得这么漂亮呢,这位怎么看都不像有五爷七爷这么大儿子的母亲,瞧着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整个人就如这满室的兰香一般,气韵高华,美丽尊贵却又不失温婉祥和,想来姚贵妃得宠也不全是因为姚家的势力。
姚贵妃也有些意外,心里暗道,这丫头倒生了一双格外漂亮的眼睛,就像这西苑的湖水一般澄澈清明,一望见底,配上圆乎乎红润润的小脸,微微上翘仿佛带着笑意的唇角,瞧着格外讨喜,叫人实在讨厌不起来。
见她望着自己,不禁道:“你瞧着我做什么?”
陶陶:“娘娘真好看,只是脸色有些不好,想是这几日天气热,着了暑气,陶陶知道一个熬粥的法子,最是解暑,陶陶给娘娘做来可好?”
姚贵妃看了她一会儿,见这丫头大眼睛满含期待的盯着自己,这样的目光叫人很难拒绝,挥挥手:“嬷嬷领她去小厨房。”
陶陶跟着嬷嬷退了出去,暗暗松了口气,自己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吧,以后就看自己的运气了。
各宫室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就在侧面的小院里,小厨房里有七八个婆子,正为娘娘的午膳发愁呢,娘娘这几日胃口不好,吃不下什么,每天做什么就成了难事,见姚嬷嬷带了个小丫头进来,还纳闷呢,听姚嬷嬷说是来给娘娘做粥的,忙退到了一边儿。
姚嬷嬷把陶陶放到小厨房,赶上宫女来回事儿,便出来料理,等再回厨房的时候却发现陶陶跟厨房的婆子已经有说有笑的极熟络。
这丫头一口一个婆婆的叫着,小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加上这丫头本来就生的讨喜,把这些婆子哄的心甘情愿的给她打下手,不一会儿就熬了一碗粥出来。
姚嬷嬷好奇的瞧了一眼,就是最寻常的绿豆粳米粥,不禁道:“这就是姑娘说的最解暑的粥。”
陶陶点点头:“嬷嬷别看这粥简单,却最解暑,老百姓家里到了暑天几乎天天都熬呢,早晚吃上一碗,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让厨房的婆子找了个漂亮的白瓷盅装了,放到托盘里,自己亲自端了过去,放到炕桌上。
姚贵妃看了一眼,见雪白的细瓷盅里,清亮亮的绿豆粳米粥,光瞧颜色就叫人舒服,吃了一口,不是很甜,却很清爽,倒勾起了些许食欲,不一会儿就吃了半盅下去,真觉好了些,挥挥手叫撤了下去,漱了口看向陶陶,见她眨着大眼看着自己,一脸求夸奖的样子,不禁失笑:“你这丫头熬得粥本宫很是受用,这会儿真觉着好多了。”
陶陶顿时绽开个大大的笑:“娘娘要是觉得好,晚上再吃一盅,明儿就全好了,我回去跟七爷说了,七爷一定会夸我”
一句话说的姚贵妃笑了起来:“还真是个孩子,不用老七夸你,本宫先赏你,姚嬷嬷把昨儿皇上赐的荷花酥拿过来给这丫头尝尝。”
见姚嬷嬷要带陶陶出去,抬手指了指对面地上的小桌:“外头怪热的,就在那边儿的小桌上吃吧。”
陶陶谢了赏赐,就到对面的小桌上吃点心去了,御厨的手艺真不一般,这荷花酥做的既好看又好吃,口感松脆还带着淡淡的荷香,美味至极。陶陶狼吞虎咽的,不一会儿就吃了半盘子下去。
见她还要吃,姚贵妃忙道:“这孩子可真是饿了不成,再吃可要耽误正经饭了。”叫姚嬷嬷把剩下的荷花酥收了起来,瞥见这丫头噘着嘴,不禁笑了,冲她招招手:“陶丫头你过来,那点心虽好,却不能多吃,吃两块甜甜嘴也就是了,没说当饭吃的,瞧这样还真是个孩子。”
五王妃:“可不是孩子吗,母妃不知道,七弟府上如今备的最多的就是山楂糕,专门给这丫头消食的,这丫头吃东西没个节制,一眼瞧不见就积了食。”
姚贵妃笑道:“小孩子嘛,哪有不贪嘴的,不是什么大事,回头大了就好了。”
陶陶:“还是娘娘好。”
五王妃看着她笑:“这话让老七听见不定多难过呢,一准说你是个没良心的丫头。”
陶陶:“七爷也好啊,不过没有娘娘好就是了。”
五王妃:“母妃听见了吧,这丫头可是个小马屁精,哄人的本事一等一,刚进来的时候还说害怕呢,这会儿您听她这张小嘴巴巴的多能说。”
姚贵妃笑道:“这是个实诚丫头,说话也有趣,以后别光在府里待着,多来宫里陪我说说话儿……”
姚贵妃留两人在漪澜堂用了晌午饭,才放她们出宫,临走还赏了陶陶一个赤金的项圈,下头坠着一把金锁,明晃晃金灿灿的戴在陶陶的脖子上。
出宫门,上了马车,五王妃指了指陶陶脖子上的金项圈笑道:“一碗绿豆粥换了个赤金项圈,你这丫头果真是做买卖的,打的好精细的算盘,刚在漪澜堂外头见你吓的小脸都白了,我还替你担心来着,不想,你却有这样的本事,哄的母妃把这个项圈都给了你。”
陶陶把项圈摘下来递了过去:“这个姐姐喜欢,就送姐姐戴吧。”
五王妃假意接在手里,见这丫头没有丝毫不舍方笑着给她戴好:“我逗你玩呢,这是小孩子戴的东西,我戴上成什么了,再说,是母妃给你的,哪能送人,好生收着吧,母妃如此喜欢你,是你的福气。”
陶陶也觉着跟做梦似的,她也没想到贵妃娘娘如此和善,不管怎么说,这一关总算混过去了,以后不用担心贵妃娘娘会为难自己了。
到了五爷的别院,一下车就瞧见站在大门外的七爷,脸上有些焦急担忧之色,五王妃不禁打趣道:“大晌午头上,日头正毒,七弟站在外头做什么,莫不是怕这丫头受委屈,特意等着我们呢。”
一句话说的七爷俊脸微红,颇有些不自在:“我也是刚出来。”
五王妃笑了一声:“原来是刚出来,倒是我误会了。”说着瞥了陶陶一眼,先一步进去了。
等五王妃走了,七爷忙上下打量陶陶一遭问:“母妃可为难你了?”
陶陶捏起自己脖子上的项圈给他瞧:“这是娘娘给我的,说让我戴着玩。”
七爷伸手摸了摸那项圈:“倒是我白担心了,你这丫头真有些傻运气。”
陶陶不乐意了:“什么叫傻运气啊,本姑娘是人见人爱好不好。”
七爷嗤一声乐了,伸手捏了捏她的脸:“你这脸皮越发厚了,哪有你这么自卖自夸的。”
陶陶却抬头看着他:“娘娘想见我,你就直接说呗,拐这么大的弯子做什么。”
七爷低头看了她一会儿:“若我说带你进宫,你能答应?”
陶陶:“有什么不答应的,娘娘对我这么好,其实,娘娘在宫里挺寂寞的,七爷若没事儿多去陪娘娘说说话儿吧。”
七爷沉默良久方道:“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即便是母子也不能想见就见。”
陶陶愣了愣,仔细想想,这些皇子也挺可怜的,生在天家虽有无上的尊荣,却失去了世间最平常的亲情,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了。
见他那神情忍不住抓住他的手想安慰他,却给他反手紧紧抓住,这一刻,陶陶觉得自己跟这个男人近了了许多,她能真切体会到他心里不能诉于言表的无奈,她有些心疼这个男人了……
☆、第54章
姚嬷嬷进来,姚贵妃道:“那丫头说了什么?”
提起这个,姚嬷嬷忍不住笑了一声:“这是个啰嗦丫头,临出去还一再嘱咐我,别忘了晚上再熬一碗绿豆粳米粥伺候娘娘吃下去,说这么着才能消了娘娘的暑热,不成想是这么个讨喜的丫头,跟她姐竟不大像。”
姚贵妃也带了一丝笑意:“跟她姐不像才好,我瞧这丫头是个有福的,那张小嘴巴巴的真能说,说出的话还有趣,听着就叫人发笑,心眼也实,不像那些装腔作势的丫头。”
姚嬷嬷:“这丫头心眼子可不少,刚在小厨房,老奴就出去一会儿,再回来,这丫头就跟小厨房的婆子混熟了,一口一个婆婆叫着,哄的那些婆子甘心情愿的听她使唤,年纪不大这本事大了去。”
姚贵妃笑道:“是个聪明丫头,怪不得老七这么疼她呢,这头一回见,叫我怎么也厌烦不起来。”
姚嬷嬷:“娘娘哪是不厌烦,娘娘对这丫头喜欢的紧呢,不然,能把那个金项圈给了她吗,那可是娘娘带过的东西,上回子萱小姐跟您要,您都没舍得给,今儿却给了这丫头。”
姚贵妃:“人说母子连心,兴许这丫头就是投我们母子缘分来的,老七瞧着她好,我瞧着她也格外顺心,一想起她那张圆乎乎的小脸,心里都就舒坦,只是这丫头年纪有些小,还是个孩子呢,这见了她倒叫我想不明白老七对她是个什么心思了,嬷嬷你说,老七把这么个丫头放在身边儿打的什么主意?”
姚嬷嬷:“娘娘可真是操不够的心,您瞧着这丫头是个孩子,是疼她,论年纪也不算小了,过了年就十二了,民间十二的丫头嫁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再说,七爷一贯对这些并不上心,之前娶的那位,不也就那么回事儿吗,府里纵有几个伺候的,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娘娘先头不也为这个着了几年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