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王炘炎点头“以小看大,少时的文彦博就已经展露了头角,他在官位之后可做过什么?”
玉王妃苏洛冉接着说道“宋仁宗当政的时候, 国家财政紧张,民间同时流通两种钱币, 一种是官银,另一种则是陕西制造的铁钱, 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 便有大臣上疏仁宗, 请求统一钱币, 罢掉陕西铁钱, 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 交给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 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 一时间, 首先从京都汴梁, 开始盛传: “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 如果再不脱手出去, 晚了就一钱不值了!”一夜之间长安城里都传说铁钱快作废了。 “
玉王炘炎好奇的问道“那在娘子的那个时代,这个不是谣言四起了吗?可有法子?”
玉王妃苏洛冉笑起“那一时间谣言四起, 人心浮动。一传十, 十传百, 不长时间便传遍了城市乡村。那时,陕西铁钱不仅在陕西, 连京都及周围一带都十分通行, 储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这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废了, 那还了得, 所以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中抢购货物, 不管目前用不用, 先抢到手再说。店铺老板也不是傻子, 他们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 因此纷纷挂出牌子: 不收陕西铁钱。这家不收, 那么就到那家吧! 可百姓们串了几家店铺, 走了几个集镇, 到处都一样。这下大家更急得不得了, 有火爆性子的人竟到店铺中强行买货, 吓得店铺竞相关门。一时间, 市场大乱, 人心浮动, 危及治安。 ”
玉王炘炎挑眉“那官府何在,就一点办法也没用吗?”
玉王妃苏洛冉叹了一口气“官府也一时没了办法, 只好派遣衙役强制各个店铺收陕西铁钱。可商家也不愿意冒风险, 干脆都歇业了事。得知消息的宋仁宗大为恼火, 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 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 平定市场, 安定民心。文彦博召集大家商量, 大家都说别无办法,只有让朝廷下令, 辟此谣言, 用行政手段平息市场。可文彦博深深知道, 市场上的事有时单靠强令是办不好的。法令出去, 大家还会将信将疑。特别是平民百姓, 看重的是实例, 而不是一纸公文。“
玉王炘炎点头“这个文彦博的想法是对的,那他如何做的?”
玉王妃苏洛冉笑了起来“文彦博对大家说: “这么办吧, 先让我来独自经办此事。若我财力不足时,再麻烦各位。” 他回到家中, 询问管家: “丝绢缣帛还有多少?”管家说: “还有500匹。”于是文彦博让管家找来京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主, 托他代卖这些丝绢, 并特别叮嘱:不要其他的钱, 只收陕西铁钱。消息一传出来, 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大家看到当朝宰相将这么大笔家产代卖,都只收陕西铁钱, 心中立刻有了底: “原来铁钱不会作废。家里的铁钱不会变成一堆破铁! ”想到这些之后, 他们纷纷乐滋滋地回家, 张罗买卖去了。谣言很快不攻自破, 陕西铁钱又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社会又恢复了稳定。“
玉王炘炎深深叹了一口气“果然是贤臣,真是好办法,只是娘子,你那个时代的皇帝就没问他如何做到如此面面俱到又如何做到如此滴水不漏的吗??”
玉王妃苏洛冉笑道“后来, 皇帝问文彦博是如何想到如此妙计的时候, 他回答道: “谣言如风, 恐慌如水, 风借水势, 水助风行。当谣言四起的时候, 就像是奔腾咆哮的洪流扑面而来。这时候, 官员们大都主张采用行政干涉, 这就好比是用巨石堵住洪水, 但只能暂时缓解, 却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作用。”说到这里,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继续说道: “洪水是无法堵截的, 只能靠疏通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百姓的恐慌, 而我用自身的行动给大家吃了个定心丸, 让他们消除了恐慌心理, 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玉王炘炎点点头“这话说的很是在理。”
玉王妃苏洛冉继续说道“此其能也。”
玉王炘炎点头“果然是大能。”
玉王妃苏洛冉继续说道“”
第一百八十章 酒肆争吵
玉王炘炎垂下眉眼,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如此高人,难怪娘子竟是如此在意与新奇。娘子你不是在问司马光和文彦博与王安石与曾布的那次酒店之争吗?为夫尽数为你道来。”
玉王妃苏洛冉扬起笑脸“说来听听。”
玉王炘炎手指敲在桌面,眼睛看向房檐,嘴角挂着有趣的味道“若说这司马光和文彦博在为夫的天元国倒也小有名气,虽然没有娘子那个时空的名气大。但是这二人却也是个嗜酒如命的酒徒,他们跟王安石与曾布的争执起因就在这酒上了。”
玉王妃苏洛冉挑眉“哦?什么酒竟然如此争执?”
玉王炘炎笑起“什么酒?这杜康之酿,娘子可懂?”
玉王妃苏洛冉摇了摇头“不懂,夫君不妨讲讲?”
玉王炘炎手指停了下来,看向自家娘子,真难得有娘子不懂的,自己非得好好说说不可。
玉王炘炎笑起“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玉王妃苏洛冉挑了挑眉“那四人争的是色酒还是蒸馏酒?”
玉王炘炎笑起“这争得自然是十年陈酿的色酒,还是西域进贡葡萄做成的葡萄酒。”
玉王妃苏洛冉诧异“青色的葡萄酒?还是十年的陈酿?”
玉王炘炎笑着点头“可不。”
玉王妃苏洛冉点头“这既然是西域的进贡葡萄,自然是价值连城,这争得物件倒也值得他们一搏,只是怎么不顾脸面的争吵了起来呢?”
玉王炘炎笑道“娘子既然知道这葡萄酒难得,自然知道这酒存量也不多。这十年的酒酿本就稀少珍有。而他们不顾身份的争吵主要在争吵这酒该由谁来尝第一口。”
玉王妃苏洛冉瞪大眼睛“谁来尝第一口?这得有规则吧?”
玉王炘炎笑起“可不得有规则,这无规矩不成方圆不是?”
玉王妃苏洛冉想了想“那是什么样的规矩导致两方争执不下?”
玉王炘炎笑起“论青苗法,看谁辩论的能力强。”
玉王妃苏洛冉瞪大眼睛“论青苗法?”
玉王炘炎笑起“论青苗法。”
玉王妃苏洛冉拧起眉毛“夫君啊,在我的时代这两方人司马光和文彦博是誓死不从新法的,也就是青苗法。这王安石和曾布是是誓死实行新法的。这两拨人竟然在酒肆辩论青苗法?真是奇了。”
玉王炘炎笑了起来“可不是奇了。”
玉王妃苏洛冉走回作为端起桌上的茶水问道“具体怎么辩的?”
玉王炘炎从怀里拿出四张纸递给苏洛冉“娘子自己念念?”
玉王妃苏洛冉接过纸细细的看了起来“这是他们四个当时的辩词?这倒是有意思了,那就让我先看看这个叱咤四夷的丞相文彦博的想法。”
玉王妃苏洛冉打开信纸仔细的读了起来,只见纸上洋洋洒洒的写道“天元国之滨,十万九千里,三百年起帝至今,法虽迭代补漏但仍不可废。古法有之而不从,犹如子孙不肖。天元君之率,孝悌民安泰,历代君王执政,法虽有张有弛但万变不离其宗。祖宗章法有而忘之,犹如基石摧毁。天元民之心,农桑重九天,男耕女织古来有,岂能无粮求康定?商贾之道,盗亦有道,虽欺世盗名但也坚守道德根本。斯青苗法,民不重农桑,民不选谷粮,民不重淳厚,民不选稻禾,尽选一年多植之物,届时谷仓无粮,粮价高抬,汝之罪矣,青史留名进说汝之害也,何苦来哉?”
玉王妃苏洛冉抬起头“这个文彦博看来无论是你家娘子我的北宋时期还是夫君你的天元国,都是这般忧国忧民。倒会拿你天元国公玉氏的列祖列宗下压,说什么天元建国以来没见过不遵从祖宗定下的法则的;说什么天元历代国君虽然也有对国法变动,但也只是小改动,没有根本上破坏祖宗法则;说什么天元的百姓都是重视农桑而不重商道的。”
玉王妃苏洛冉看向玉王炘炎“夫君啊,这个文彦博看样子对这个商贾很是歧视呢,竟然说商家犹如盗匪?”
玉王炘炎笑起“娘子莫气,这自古三教九流,怕是文彦博也无法跳出这个认知。”
玉王妃苏洛冉点点头“可不是个三教九流,三教的儒佛道,九流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相似小说推荐
-
女帝 (微云疏影) 云起VIP2016-07-17完结前有虎,后有狼,还有重生女、穿越女粉墨登场。秦琬最大的愿望,本只是捞个公主当当,保自己...
-
农女游医 完结 (宸月凌音) 17K VIP2016-04-01完结元书菡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农家女儿,母亲卧病在床,父亲软弱可欺。大伯一家打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