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小山和小文激动得发红的脸,李紫玉感觉特有成就感,她都不好意思说下面的话了,怕他们受打击。
还是小文先回过神来:“那......姐,那、那还剩多少?”小山也期待的看着李紫玉。
李紫玉摸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还剩五两七百文。”
小山皱着眉头看着屋地中间那堆东西,疑惑地问:“花不了这么多吧?”小文逐个查看了一遍,眼睛放在棉被上:“棉被多少钱?”
李紫玉在心里点了个赞,这个三弟真是个细心人。可不嘛,大头儿都在这儿呢。
“一两。”
“什么?”小山吃惊的喊了起来,“抢钱那?棉被是银子做的?不行,咱退回去,这也太贵啦。退回去,退回去,我不用盖被,我不冷。”
“呵呵......”李紫玉看着小山气急败坏的心疼银子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行啦,看你那财迷样儿,我要说这五两银子也保不住,你还不得跳脚啊。”
“还干嘛?”小山警惕的看着姐姐。
“修房子啊,难不成就这么住着?”李紫玉严肃着一张脸,不怒自威,“节俭是好事,但不能过,过犹不及。我一会儿去找村长,商量商量修房的事,小山和我一起去。你是家里的老大,这样的事以后都由你出头。”
“好......吧。”小山的声音里多少有点勉强。
李紫玉摇摇头,没去理他。
接下来李紫玉把以前的破旧棉薄被铺在了炕上,买来的油布比着火炕用剪子剪好,铺在了破被上面。以后打个炕桌在炕上吃,掉个米粒儿啥的好打扫。用抹布把油布又擦了一遍,才把新买的棉被铺在了上面。
看着铺好了新棉被,两个小的就想往炕上爬,被小山揪了下来:“小祖宗,那是一两银子,小心点儿。”小武没往炕上爬,只是新奇的摸着新棉被,呵呵笑的眼睛都没了。小文在一边安慰着两个小的:“没事儿啊,二哥不是不让你们上炕,你们得把鞋脱了。好,鞋脱了上去吧。”两个小的脸上这才阴转多晴。
李紫玉想到要是修房子,堂屋和西屋都不能放东西了。就把堂屋的粮食口袋都提溜进东屋,今天买的粮食和家里的同一种粮食折进了一个口袋。挨着东墙放好。又提着斧子把支撑屋里桌子的木棍凿结实了,把堂屋的木盆、水瓢、饭瓢、碗筷等都放在了桌子上。回身望着漏风的窗户,懊恼的说:“唉,窗户纸忘买了,对了,还有蜡烛。”
小山和小文也跟着姐姐收拾,小山提着斧子,把大的木柴劈小了,堆在一起。小文拿开灶口的土坯砖,添了几块木头再堵好。两口锅里看看水不少,就把锅盖盖严实。
李紫玉看看时辰,差不多申时初了(现代下午三点)。李紫玉招呼着小山和小文到了东屋,看着几个弟妹说:“我和你们二哥去趟村长家里,商量修房子的事儿。这是大事儿,都得让你们知道。我打算三间房子都修了,先修西屋和堂屋,再修东屋。有啥想法都提提,咱们家民主,畅所欲言,谁都可以发表意见。”
小山纠结的叹了口气:“唉,刚有点钱,又得花出去了。”李紫玉瞪了他一眼,小山缩缩脖子,不吭声了。
小文问道:“咱家管饭吗?”
“不管。”村里盖房都会管饭,是村里自有的规矩。李紫玉想想自家的条件,不打算管饭,宁可多花工钱。
李紫玉问:“谁还有意见?”
“没有!”众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你们在家好好地,小文在家。今天就不用锁门了,门从里面插上吧。”李紫玉嘱咐了几句,就和小山出了家门。这时,李紫玉才发现,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这让她很是兴奋,这可是好兆头。
赵清的家在村里的中间位置。村里就一条道,道的两边散落的住着三十几户人家。这条道是通往县城的唯一的一条道,能并排走两辆马车,修的不是多平坦,下雨下雪的很是泥泞。赵家六间砖瓦房,高高的院墙,很是气派。当初原抚远县令林寿春看上他就是因为看他比别人通透。自当上村长,他家的日子就起来了。据说赵清家是有家底的人家,当初之所以到这里定居,是为了躲原籍的是非。自当上村长,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很是受村民爱戴。现在他家有三十亩地,都是好良田。赵清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子,一个孙女。长子赵振友一儿一女,在家种田,顺便孝顺父母。次子赵振民两个儿子,在县城里开了个杂货铺。三个孙子都在城里的私塾念书,家里就一个孙女,比李紫玉小一岁。随着孙子孙女都长大,赵家又盖了东西厢房各一边三间,所以,赵家很宽敞。一大家子十口人也没分家。赵家老两口子住在东三间房的东屋,李紫玉她们去的时候,赵家的两扇大门有一个门敞开着,李紫玉带着小山走了进去。
刚进院子,正在院里扫雪的赵大婶吴氏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小玉和小山来啦,快屋里坐。”
李紫玉带着小山礼貌地打招呼:“大伯母,您扫雪呐?”
“嗯嗯,这不看着雪停了嘛,打扫打扫。你们找你爷爷有事儿吧,你爷爷在屋里呐,去吧。”
“大伯母您忙着,我自己去找爷爷。”
李紫玉带着小山刚要进屋,赵清的声音就从屋里传了出来:
“小玉来啦?快进来。”
“哎,知道啦。”李紫玉答应着走进了屋里。
赵清的老伴儿李奶奶慈眉善目的坐在炕头上,见李紫玉和小山进来,就拍拍炕头,笑眯眯的说:“外头冷吧?快上来,暖和暖和。”
“奶奶!”李紫玉和小山礼貌地点头行礼。
赵清拿着旱烟袋摆摆手:“坐吧,咱们乡下人家,哪那么多礼数。”李紫玉和小山依言坐在炕沿上。
李紫玉看着赵清,开门见山:“爷爷,我想把三间房都修修,您看需要多少钱?”
赵清沉吟着:“大冬天的活计不好干那。你是咋想的?是想全推了重盖,还是只修房顶?”
“当然只修房顶,”李紫玉说道,“爷爷,是这样,您看我们就三间房,塌了两间了,就一间能住人。我是这样想的,先修西屋,将西屋搭上炕,堂屋搭上灶台就和东屋似得。西屋修好后,再修堂屋。这中间把西屋炕烧干了能住人了,堂屋也就快修好了。最后修东屋,您看这样成吗?
第九章 积极筹备
更新时间2015-5-31 14:10:45 字数:3412
赵清磕磕烟袋锅,用嘴吹了吹烟嘴儿,点点头:“嗯,行啊,按你说的办。这样活计就是费点事,你还得搭炕不是,先修西屋房顶,再搭炕。材料......我给你踅摸踅摸。”
“爷爷,都需要啥材料?好不好找?”李紫玉心里没底,毕竟还没有冬天盖房的。
赵清摸索着装了一袋烟,小山赶紧用旁边的打火石点上。赵清吧嗒了几口,喷出了几口烟,满足的吸了口气。
旁边李奶奶瞪了老头子一眼,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当着后生晚辈,她得给老头子留点面子。
李紫玉笑眯眯的耐心的等着。
赵清过足了烟瘾,才咳嗽了一声,说:“材料嘛,这大梁得需要三根儿,椽子需要的数量大,也不能太细,大概得一百来根吧。茅草和泥好说,从你家坡下的河边取就行,那儿没冻。就是搭炕的土坯砖不好找,上着冻,也不能脱坯,只能各家踅摸踅摸。”
“那这木料......该去哪买?”李紫玉知道,虽说山上有的是木头,但冰天雪地的伐木不说不方便,木头也是湿的,得买干木头。
“这个不发愁,何世贵家就有,木料都从他家使就行。”赵清又抽了口烟,看了李紫玉一眼,接着说,“丫头啊,虽说是修房子,可这花钱也不少哇。要是银钱不凑手,爷爷这儿有,你安心修房就是。”
“不不不,爷爷,修房的钱我有,不用您出,等不够用了再和您说。爷爷,我不会和您客气的。”李紫玉赶紧说道。虽说有可能赵清说的是客气话,但她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活草泥还得使不少米汤呢,到时候儿得用一口锅专熬,”李奶奶在旁边插话。
“米汤?”李紫玉赶紧点头,“奶奶我记住了。”
李奶奶又说道:“你呀肯定不知道咋熬,到时我让你大伯母帮你去。”
“哎!奶奶谢谢你!”李紫玉真的很感动。这个世上都说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对于她们六个孤儿来说,任何一句暖人心的话,都足够她们记一辈子。
小山眼里也闪烁着激动地光彩,今天的事,让他冰冷、惶惑的心里注入了一股暖流。让他明白,这个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赵清继续说:“我准备给你找十个人,工钱一般一天是一个人十五文,管两顿饭......”
“爷爷,”李紫玉赶紧截住话头,“我家不管饭,但工钱我们多加十文,您看行吗”
赵清惊讶的看了李紫玉一眼:“丫头,发财啦?看不出来呀,啥会发的财呀?”
李紫玉咯咯笑着:“可不是发财啦?我去山上砍柴碰上了一只傻狍子,卖了几两银子,要不我哪来的钱修房啊?”李紫玉知道,她还是把钱的来路说清楚比较好。毕竟几个孤儿大张旗鼓的修房,是很吸引眼球的。要是把心怀歹念的人引来......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小说推荐
-
锦秀田园 (果无) 起点榜推VIP2016-4-9完结当二十一世纪的女警察重活一次,她感概,年华瞬逝,人生苦短,发誓这世要好好享受人生,长命...
-
农家有点田 (送君十里)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6-04-22完结一穿越就发现自己被亲堂姐抢了亲事,江度月表示完全不能忍,反击堂姐,摆脱极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