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一刻如现在这般觉得后宫这么可怕,吴涵突然很想哭,她也确实哭出来了,只是却没有发出声音,就算情绪再失控,她也时刻谨记宫中忌讳。吴涵想,或许她再也回不去了,就算灵魂回去了,可她却早已不是当初刚来的那个她了。今晚就让她尽情地哭一场吧,就当是为过去饯别,哭过了这一次,以后就别再哭了,一切将是新的开始。
她这一哭,可把弄月她们几个吓坏了,尤其是弄月和弄影,她们从小就跟随吴涵,可这么多年还真从没见吴涵哭过,而且哭得这么伤心。刚想上前劝慰,却被王月拉住,
“让娘娘哭吧,哭过了,发泄出来了,也就好了,总比憋在心里强。”
静昭仪宫中
静昭仪坐在内室,开心地喝着酒:
“呵呵!终于解决了!什么悦贵姬、张昭仪、秦昭仪,我呸!想生皇子,想跟我争,也得你们有这个命!哼!怀上了又怎么样,还不是生不下来,就算生了也是个病殃子!”
德妃宫中
德妃站在窗前,对着夜空喃喃自语:
“这出戏总算是唱完了。不知下一出又是什么戏,又是谁入戏呢。”
淑妃和玉妃都在各自宫中望着自己的女儿,
“娘的小宝贝,娘一定会护着你平平安安地长大,快快乐乐地长大。”
第二天,皇后晓谕六宫,秦昭仪所出之三公主,接到坤宁宫养在皇后膝下,待满周岁后再赐名。
对这个孩子而言,或许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吧。
宫中近来事多,隆裕帝这阵子也不大进后宫了。
御书房内,赵常不知第几次进来回禀“某某娘娘送了什么吃的过来了”,隆裕帝依旧大手一挥,让撤下去给下面的人吃了。
“奴才瞧着这满宫里的娘娘都给皇上送吃的来了,皇上又体恤底下的人,这御书房当差的宫女太监们可都被养得胖了一圈了。”
赵常见隆裕帝兴致不高,便想着说些顽笑逗他高兴。
“怕是一个两个都担心朕把怒气发在你们身上,巴不得朕进后宫折腾别人去呢。”隆裕帝笑骂道。
“奴才不敢。奴才也只是担心皇上气着自己罢了。”
“哼!一个个都不让朕省心,整个后宫斗得跟乌眼鸡似的,就没几日消停!”
“皇上别生气,伤身,这后宫的事不是还有皇后娘娘在吗,您让皇后娘娘去管就好了,别气着自己。”
“皇后要真想管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
“哎哟,这您可就错怪皇后娘娘了。娘娘一向贤惠公正,后宫里谁不服气?只今年第一次新人进宫,脾气禀性什么的娘娘也不清楚,也没经验,难免顾不过来以致出了点差错,以后就不会了。娘娘跟皇上多年夫妻,她的好您比奴才更清楚。”
“是啊,皇后贤惠,就算当初朕遭先皇冷落,众兄弟算计之时,她也不曾有半句怨言,一直支持鼓励着朕。朕也是气糊涂了。只怪这后宫里就没一个是省心的,朕不想见她们,还一个个来烦朕!”
“要是这不送吃的来,在皇上眼里就是省心的,那倒也还有一个。”
“哦?还有人没送?谁呀?”
“去年送您骏马屏风当寿礼的佳修华,你让人把屏风摆在御书房那天,还夸她深得您心的。”赵常指了指摆着屏风,说道。
“喔,朕想起来了,是,那天朕是那么一说。亏得朕还夸她呢,别人都知道送吃的过来讨好朕,她怎么没送,对朕一点都不上心。”
“呵呵,这佳修华为什么没送奴才不知道,可皇上您这到底是想让她送还是不想让她送呢,奴才也同样搞不懂了。”
“嘿,你这奴才,去,传旨玲珑阁今晚接驾。”
“是,奴才立马就去!”赵常笑着退下。心里却是另一想法: “路已经铺好,怎么留住皇上就看主子自己了。”
侍疾
若论近来宫中最得宠,风头最劲的嫔妃,非玲珑阁的佳修华莫属。皇帝久未进后宫,刚进后宫就在玲珑阁流连数日。
吴涵每日在坤宁宫请早安之时,都被其她人的酸言酸语针对,应连皇后,也在话里暗示要她劝皇上雨露均沾。
笑话,好不容易才把皇帝引来,吴涵怎么可能把他往别人那儿推,这不是资敌吗?不过吴涵也知道适可而止。反正她要皇帝记住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多几日可就要犯众怒了,那可不是几句酸话就算的。
“娘娘,昨天太后娘娘身边的周姑姑找奴婢问话,听她话里的意思是太后对娘娘近来专宠不满,问奴婢娘娘可有用不当手段,奴婢回说没有,只是您这儿让皇上觉得舒心,才来多了几日。周姑姑吩咐奴婢,劝劝娘娘,不能太过。”王月向吴涵回报。
“太后这是怕我狐媚惑主呢,看来我平时再费心思亲手抄多少佛经送去都没入太后的眼。”
“也不能说全没用,起码太后并未直接宣娘娘过去训诫一番。还有一件事,听周姑姑说,太后娘娘的身子近来不大好。”
“知道具体情形吗?”
“周姑姑没说仔细,不过她提了一句,皇后担心太后,想去侍疾,太后体恤皇后打理后宫辛苦,不忍再让她劳累,于是皇后提议,让后宫诸位嫔妃轮流侍疾,就当替皇上进孝,为皇上分忧。太后已经同意了,估计过两天坤宁宫就会有旨意下来了。”
“皇后打的好算盘,既让太后知道她孝顺,又让皇上知道她贤惠,就是后宫诸人也会因为有个能讨好太后的机会而不辞劳苦。最重要的,怕是针对我,让我顺理成章地去为太后侍疾,太后对我近来所受宠爱不满,必会找藉口多留我,这样我也就没时间缠着皇帝了。”
“娘娘,为太后侍疾这事推不得。若娘娘担心,奴才去太医问问太后的脉案。”
“好,陈福,你去问问,越详细越好,看看到时能不能找出应对之法。”
果不其然,皇后在第二天便下旨让众人按位分轮流去给太后侍疾。
很快,侍疾的人轮到到了吴涵。
刚踏进寿康宫内殿,太后身边的周姑姑已经在那里等着吴涵了。这是吴涵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近周姑姑,也正好趁此机会向好下了忠心符。这样,太后、皇帝、皇后的身边的心腹就都是吴涵的助力了。
“周姑姑,太后今天身子怎么样,有好一些吗?”吴涵向周姑姑打听太后的病情。
“回娘娘的话,太后娘娘今儿还是那样,觉得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
“太后娘娘平时喜欢吃些什么?”
“太后娘娘上了年纪,喜欢吃些软的甜的东西,蛋黄也喜欢吃。”
结合刚刚周姑姑说的,再加上太医院陈福打听来的脉案,吴涵已经可以确定,太后是患了我们现代常称的2型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古代医书中记载的“消渴症”,就是1型糖尿病;2型通常表现为疲乏无力、肥胖,且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
吴涵在现代时,隔壁邻居就有一位患有2型糖尿病的大妈。这病在现代医学那么发达都没法根治,更不用说在这古代了。吴涵虽不会治病,但通过控制饮食之类的来减轻病症,还是可以的。托那位邻居大妈话唠的福,吴涵对这个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而且吴家的老太太,也就是吴涵现在的祖母,也是有这病的轻微症状的,吴涵在吴家也帮她调理过,老太太配合得好,现在也并无大碍。
这事对吴涵而言,或许是个可以再进一步的好机会。
吴涵跟周姑姑进了内室,太后躺在床上,果然比之前几次见到的要肥胖了许多,也更确定了吴涵的猜测没错。
“哀家这一病,倒是累得你们这些年轻人过来照顾哀家,你们也别怪哀家,左右哀家老了,时日也不多了,你们就多担待些。”太后说了几句话就有点小喘了。
吴涵一听这话,慌忙跪下:
“太后可千万别这样说,您可是千岁,日子还长着呢。太后常年礼佛,妾平常就是想亲近太后也不得法,您这一病倒成全了妾想多陪陪太后的心思呢。”
“能活百岁就是长寿了,还千岁呢,这话你也信。不过你这嘴甜,哀家听着高兴,难怪皇帝爱去你那儿。既然你实话实说,那哀家也成全你,让你多点时间陪哀家。”
太后对周姑姑示意,
“你去跟皇后说,哀家这儿不用太多人侍候,佳修华侍候得好,就让她暂时在寿康宫住下,陪哀家解解闷,其她人就不会过来了。”
太后顺势留下了吴涵。
“今天这南瓜饼香甜可口,倒是不错,听周姑姑说,是你提出的方子,你费心了。”
“其实若不是妾手拙自己做不出来,断不会只出方子不动手,倒让太后见笑了。”
“大家小姐出身的人又有几个会亲手做吃食,说是亲手做,不过是让下人把料准备好,再吩咐做得差不多时,自己亲自装盘罢了。哀家就是如此的,所以你不必妄自菲薄。”
“谢太后体恤。妾之前没与太后近距离接触过,总以为太后是很严肃人,现在才知道先前想差了,就太后您刚这几句话,就知道您是最开明慈祥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