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一大段,也不给弟弟反驳的机会,孙惠直接让休息:“好了,时辰不早了,咱们赶紧歇息吧,明天可还要早起呢。”眼睛一闭,也不管弟弟不甘心的道“姐啊姐”的叫,只当自己睡了。过了会儿,耳朵没再传来声音,笑了下,孙惠也就睡了。
隔天,吃了早饭,忙了家里活计,正最后洗碗的孙惠,逮住了准备偷溜的弟弟,拦在他面前笑道:“在姐面前还敢耍花招,胆子挺肥啊!下次再敢不听话,看姐怎么收拾你。”转身将碗筷放进橱柜,擦干了手出来关了门,对着弟弟道:“走吧。”
到了这地步,也没了反抗的余地,只得嘟囔着跟着姐姐后面,往后山打柴了。两人速度快很多,多打了两捆柴加上割了家里牲畜需要吃的草回去,也还没到中午。
热了粥喝下,俩人就坐凳子上歇息。
正这时候,孙母推开院门进来,手里拿了包东西,进了堂屋就开口:“早上你们往后山打柴了?我来了几趟,都没人在家,门都锁在外面了。”随手把东西放桌上,对着女儿道:“这里面有圆茄子、黄瓜、豇豆,还有你要的凉瓜,我一个个小兜子帮你分开,你种的时候好分着呢。”
“弟弟每日又多了家要送柴的,我想着往后就帮着一起打,也别累着了弟弟。”解释了下,孙惠拿起包打开,里面一兜兜种子,细数了下不下六种,笑了:“这下子整个夏天不愁没有菜了。”腌制了,冬天吃也很够吃上一段时间。
“能多赚俩钱是好,可万不能累着了,这样,我以后没事的时候就也去打些柴,你们也轻省些。”孙母也怕自己孩子顾着赚钱,反而累着了身子。
孙惠连忙摇头,根本就不答应:“千万别!您每天地里那么多的活儿要做,已经够辛苦的了,就别帮着打柴了。”她娘又不是坐家里玩,那么多的地要种,全是靠人力,哪里还能帮着打柴,非累坏了不可。
孙母摆手,笑着看一脸关心的女儿:“你以为娘是个傻的不成,我会挑了时间,在不那么累的时候去砍柴的,如果农忙地里活计多,我是不会往后山去的。”说了这句,便抛了这个话题,有件事对女儿道:“惠子,你知道吗?昨儿个夜里,吴家大媳妇儿肚子发动,于今天早上的时候生下了个儿子。我今天早上去给你找凉瓜种子,正好进去见着了,瞧着是个健壮的男孩儿,哭声响亮着呢!”
这孩子是吴家第三代里第一个,也好运的是个健康的男孩,这时候全家都围在孩子身边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吴彩蝶才会没有来找孙惠,不然依着她的性子,今天一早就会过来了。
“是吗,吴家大嫂已经生下孩子了?彩蝶那丫头一定都围在孩子边了吧,她老早就说了,等她嫂子生下,就得帮着带,当时就兴冲冲的,现在一定都不会离了孩子身边了吧。”孙惠听了眼睛一亮,也替吴家高兴,尤其是听母亲说是个健康的孩子,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益处。“我明天的时候,抽个空也去看看。”
“可不是,彩蝶那丫头现在是做姑姑的人了,今天就没离了她侄子,小心的守在一旁。见了我,还抱歉的让我过来跟你打声招呼,说是她要带侄子,这几天就没空到你这儿了。”孙母道。“彩蝶大概也就新鲜这几天吧,等过上些时候,领略了孩子的哭闹,到时候可就有的是抱怨了,恐怕就没这么想带孩子了。”这一点身为过来人的孙母最清楚,一个孩子岂是那么好带的,刚开始还好,觉得挺好玩的,但时间长了,就受不了,没日没夜的哭闹,大人也睡不成,根本就是头疼的事。还是大了,到了七八岁上,才会好些。
“恩,彩蝶性子大概是不会有耐心带孩子的,呵呵,过上两天,她恐怕就会过来找我诉苦了。”孙惠稍稍想想也明白,孩子可不是个可以和他讲理的,你说的他不懂,他想表达的你得猜,费神着呢。“不过彩蝶也就是帮着带个白天,还有她嫂子在一旁,总会轻巧些的。”说是让彩蝶白天带着,但也不会真的只让她一个人看护。
进来的时候见了院子里的土已经整理完毕,孙母起身道:“好了,孩子的详情就由你明天去吴家,听彩蝶那丫头说吧。咱们现在去院子里,你和我说说你是怎么打算的,哪儿种上哪种蔬菜。”正好这会子有时间,就帮着女儿种了,省的她一个人磕磕绊绊的。
“好。娘跟我来,我都规划好了,把院子已经分成了好几块,什么地方种什么,都有谱了。”孙惠领着娘往院子去,一路路的分成了四大块,成方形。东南西北各一块,多在左边院墙这儿,中间是十字形的道路。
指着东边稍小的一块,孙惠道:“我准备把豇豆和黄瓜种那块,不需要太多,这两种很是肯结,尽是够吃的。”南边的是最大的一块:“这儿就种凉瓜,夏天的时候就不愁瓜吃了。”另两块,就是种植空心菜这类的蔬菜了。
孙母听女儿说了,也没需要修改的,女儿打算的不错,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吧。走,咱们这就动手吧。”动手可不是说就直接种下,像是空心菜蔬菜还能直接播撒种子,但是黄瓜也好,还是豇豆也罢,都是要育苗的,等长到一定大的时候,才会种下指定的位置。
有了孙母的帮忙,也没花多长时间,还多了时间陪弟弟往镇子去了。
☆、第三十三章
孙惠往镇子来,还有事,驴车给了弟弟送柴,自己则拿了篮子往常去的杂货铺子去。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还不缺,不过盐需要采买一些,酱醋也要买些放家里的好。
铺子里掌柜娘子在,孙惠进来的时候招呼:“冯大娘午安。”左右扫了一眼没见到掌柜的,笑问道:“冯大伯又多哪儿享清福了,铺子丢了给您一人儿操心?”因为相熟,不自由的就带了丝玩笑的态度。
本来埋头理线的掌柜娘子,听了熟悉的口音,抬头一看,见是许久不来的孙惠,忙招呼着:“是惠丫头啊,你可好久没来伯娘这儿了,伯娘还以为你嫌弃了家里的东西,到别人家买去了呢。”也是玩笑,顺口也解释了自己丈夫的去处:“你伯伯他见家里的盐不多,往张老爷家去了,看能不能弄点盐。”?
张老爷,是镇子里的举人,和盐课里某个小吏通了关系,每年都有些盐引,虽比不上盐商的富甲海内,但在这镇子里或是县城都是少有的富豪。因为他拿的盐引,可够整个县城小半的户数不愁盐吃。也正因如此,那些卖盐的行脚商人或是店铺掌柜,都有投他的门路。
“往张老爷家去了?不是说张老爷都住县城的宅子,等闲不住在镇子里,难道说张老爷带了家人回来住几天?”孙惠也听人提过这位县令的座上之宾,张老爷的名声在镇子里可是最大的。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被人编成若干个故事流传。只要你是个不聋的,总能知道些似是而非的消息。
掌柜娘子好笑的看着孙惠,摇头道:“你以为我们花了银子向张老爷买盐,是真个与张老爷见面?那可就错了,张老爷哪里是我们能见到的!都是张家的管家,每年都有几次回来这边打点祖屋,顺便也解决我们镇子的盐的货物。大大小小卖盐的,都会去找他。”
“我还以为能见着咱们镇子第一士绅,原来是想差了。”笑着承认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孙惠问道:“那铺子里可有食盐了?给我拿些,得够一两月使,家里事情越发的多了,可不太有功夫往镇上来了。”就怕没有,又要再跑一趟。
掌柜娘子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口坛子,搬到案桌,掀了盖子道:“如果是别人来,我还推脱一下,至于是惠丫头你,没有我也变给你。”看着孙惠:“可带了罐子来,要不我给你用纸包了。”
“罐子我带了,你先称一斤,这就拿来。”说着从篮子里拿了个褐黄色粗瓷罐子,孙惠放在了案桌。一斤盐很够吃些时间了,约摸两个多月不用买盐了。
拿称称了,斤两给的足足,给孙惠确定了,慢慢倒进了孙惠拿出来的罐子里。小心盖了,掌柜娘子才开口道:“这盐可是好的,不像一些人良心给狗吃了,混着些东西。都是精盐。”不无骄傲的道。
这家铺子的东西实在,所以即使比旁人家略贵,孙惠也爱来买:“我就是爱你家的东西,那些货郎挑着东西卖到家门口,我也不买的。再给我来两斤的红糖,我明天要往人家去。”
“好咧,这就给你称。”掌柜娘子利索的把盐坛子搬下去放好,又拿了个坛子上来,用木质的勺子挖了几块上来,给孙惠看:“这是南边的土糖,别看着不怎么样,吃着就知道了。来,弄块尝尝。”说着拣了块不大的递给了孙惠。
糖有指甲大,色泽黝黑,卖相确实不好看,孙惠捏了塞嘴里,甜意瞬间弥漫,还有股浓香。是好的土糖,做工比较的纯,孙惠点头笑道:“不错,给我称吧,用纸包起来,记得包两层,我怕漏了,这可是送人的。”
一边称,掌柜娘子好奇道:“这是往谁家去啊?”她倒也知道孙惠在这没亲戚,所以对于她买了红糖送人有些稀奇。孙惠道:“我们村姓吴的掮客您知道吧?我和她女儿要好,上次买牲畜,他帮了我很多,又因着女儿是我朋友的缘故,没收我钱。现今他家儿媳妇生了个儿子,我就买了糖过去,权当前次的谢礼。”
相似小说推荐
-
盛京明珠 (淌挽) 2015-12-02完结一朝醒来,卫瑜带着现代的记忆归位,发现从前日子过的是如此酸楚与委屈本为盛京明珠,奈何爱上了一...
-
[快穿]打脸玛丽苏 (杯中水月) 2015-11-20完结为什么剧情都虐成这样子了,大结局还是HE?在玛丽苏的世界里,不管杀父之仇、出轨之恨,那都是虐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