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鸡蛋就搁小锅里,就着热也能熟,不费事儿。你屋里坐坐,马上就好。”孙惠说着就往厨房去。她们这乡下的灶台,一般有四口锅,两个大点的半圆形锅一个是煮饭、一个是炒菜;在这二者中间,还有两口小的多的圆柱型锅,一般是烧水的。炒菜和煮饭的锅,各有一个火塘,不论哪边开火,余火都能把两口小锅烧水,鸡蛋丢小锅里,是能熟的。
热粥的时间花不了多久,而煮蛋也是如此,很快就端上桌子了。孙尹边敲鸡蛋,边问道:“娘呢,什么时候回去的?”很像随意的问,不过从他剥蛋的时候根本就没怎么注意,好几次都停顿,孙惠知道他是在意的。孙惠也知道大弟是怕这样渐渐的与娘生疏了,或者是娘不那么关心他们了。
小孩子,尤其是敏感的,对这难免在意,而且说是担心也不为过。孙惠接了他手里的蛋,敲碎了壳,因为煮熟了就浸了冷水,找准了点很容易就剥下来,递给弟弟的时候笑道:“你早上不是还说想吃酱黄瓜的吗?你去打柴的时候,我和娘说了,让她回去找找。约摸着下午的时候会拿了种子来。之后种了,到了夏天结了黄瓜就腌制给你吃。”
看着弟弟接过,孙惠接着道:“是不是离不了娘,要不我们让娘在这儿陪陪?还是说往周家住几天。”前面还是出了主意,后面那句往周家住,就十足的玩笑话,最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快告诉了姐,你是怎么想的?”
知道自己的心思被姐姐看穿,还被玩笑了句,略不好意思的转过了头,耳朵红道:“姐就会打趣,我又不小了,知道道理了。往后不会再问这些话的,你就当没听过吧。”他知道不可能往周家去,而且孙母也不能经常陪着,他们还有个更小的弟弟,总离不了娘的。
“问,干嘛不问呢?她是咱们娘,又不是外人,经常陪陪我们也是该的,再说,娘也离不了我们,会念的。”孙惠半是郑重的道,就怕弟弟心里离散了。看着弟弟:“娘夜里不怎么能陪我们,不过白天不来找我们,我们就去找她。”
孙尹听了很是有理,点了点头:“那好,咱们就这么办。绝不能生分了。”顿了下,加了句:“和弟弟也是。不能离了周家,就不怎么来往了,如果周家不高兴,咱们就接了弟弟这儿玩。”
提到小弟,孙惠心里不好受,搬家的时候小弟哭的声嘶力竭的嚷嚷“别走,都不要走,我要姐姐、哥哥!”当时真的想留下,觉得对小弟来说很残忍,还是娘把小弟抱着进去,大弟又捏着自己的衣角,狠下心的搬了来。
小弟至少周家不会亏待他,但大弟只有我了,当时她是这么想的。
“咱们可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当然要密切了。至于周家,到底生活了这么多年,也算恩情,日后就当亲戚朋友往来。”孙惠笑着和弟弟道。至于周家乐不乐意与自己往来,那就随他们了,自己记着他们的一些恩情,能报答一点就是一点。毕竟古语曾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怨是非必须清楚,为人才能俯仰无愧。
到了下午,孙尹照旧往镇子里送柴,几户人家每隔几天都会要上一捆,算是老客户了。这一趟他没想到的是,居然又多了户人家问他买柴。
事情是这样的,专门帮人浆洗缝补的朱二婶,因着柴好,价格不贵,总是买孙尹的柴,再加上孙尹为人勤快,见了朱二婶打水都会搭把手,渐渐的朱二婶心里就热乎着,正好她娘家的弟弟学了手艺,卖包子、馄饨,每天花不少柴。
回娘家的时候,朱二婶在弟弟面前先是夸了孙尹一通,又让弟弟去看了孙尹送的一捆柴,柴禾捆的结实,而且挺大一捆,她弟弟心里已经满意,再问了价格,比他长买的那家还便宜!就一口应了,让姐姐帮着联系,以后他也买这家的柴。
说通了弟弟,这不这次孙尹再来送柴的时候,便介绍给了孙尹。让他明天的时候送上两捆她弟弟铺子,把地址给他报了,朱二婶笑着道:“好孩子,明天你就再跑一趟,去了郑家包子铺,你就报婶娘的名字,到时候就有人买下了。”她u也是看这么点大的孩子挑了柴卖,不容易,而且又这么的懂事,能帮点自然就尽力些。
孙尹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如果再多一家长期需要供应柴禾的,他一年下来又能多赚一笔,所以他笑着谢道:“朱二婶您真是太好了,您不仅买我的柴,还介绍人给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才好。”为了能将柴卖了,他是改了小时候的寡言,现在漂亮话也说。不过他确实挺感谢的。
这话说的朱二婶心里高兴,直夸孙尹不错,嘴甜,比她家小子好多了。“这也不单是婶子介绍,如果不是你柴好,价格便宜,婶子说破天也没用。”呵呵笑着:“我介绍了这么好的柴给我弟弟,我弟弟也是得利的,你呀,就不用说谢我了。”有时候真希望自己家小子也能这么能干,不过想想,还是罢了,她舍不得。
“谢,当然要谢!这时节我们乡下还没节令蔬菜、水果的,等到了入夏,我可每天的给您送些蔬菜瓜果的,专门的谢谢您。”孙尹想着姐姐之前说过,只有别人也得利了,才会更加的帮你。既然这样,不如将家里吃不完的蔬菜瓜果,拿了送朱二婶,一来报答,二来说不得还能再介绍几个来买柴。
朱二婶也没把这话当真,只做是客气,所以她点头随意道:“好,那婶子就等着了,到时候可得好好尝尝你家里种的蔬菜了。”又说了两句,她还有衣服需要浆洗,而孙尹也有柴禾需要送,便没久留他。“好了,你这些柴还要继续送人家里吧,赶紧去吧,现在时间不早了,别太晚了到家里后天黑了。”
怕回去晚了,家里的姐姐担心,孙尹笑着告辞,驾着驴车赶忙的往下一家去。送他出来的朱二婶,眼尖的扫到了巷子里溜达的儿子,身上沾满了灰尘,脸和手都黑乎乎的,中气十足的喊:“狗娃,你给我站住,瞧瞧人家尹儿还帮家里赚钱,你比人家大一岁还只知道玩,衣服弄这么脏!还不给我回来!”
算到了今天这时候孙尹那小子会送柴禾来,朱狗娃就偷偷溜了出来,他就是怕留家里后,被他娘拿着和孙尹比,最后又是被贬的一文不值,教训一通。没想到出来后,玩的就忘了形,现在还被捉到了。埋头叹气,心里不无埋怨,自己也没那么差的,和这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不也一样?怎么就成了最坏的一个,要怪就是孙尹那小子太过能干了,他如此的想。
揪住了儿子耳朵,朱二婶就不由来气,想想孙尹样儿,浑身就算搬柴、做事,也掸的干干净净,和人家一比,儿子就十足的厌恶了。“瞧瞧人家尹儿,浑身都清清爽爽的,还干了老多的活,怎么你什么都不干,比人家脏这么多,下次再玩这么脏,你就给我自己洗,我可没精神在你后边收拾。”
不谈朱二婶这边教训儿子,孙尹送完了所有的柴,高高兴兴的回去,到了家天已经泛黑,姐正喂了牲畜,等他吃夕食。
“快洗洗,咱们吃吧。”
“好,等我把驴牵去圈子,喂了后就来。”
☆、第三十二章
夜里,孙尹忍不住把好消息告诉了姐姐:“姐,今天我送柴的时候,那位做浆洗、缝补的朱二婶,给我又介绍了户人家,让往后多打两捆柴,她弟弟家要。”紧接着就解释道:“她弟弟家是开包子铺,每天都要柴,这样一来,每年能多赚不少。”到这时候也欢喜着,就是因为能多赚了钱。
孙惠听了第一个念头不是说弟弟能挣多少钱,而是觉得这样一来未免太辛苦了。“又多打两捆柴?是不是累着了,我看我还是往后和你一起去吧,两个人速度不仅快些,还能说说话,免得无聊。”
孙惠以前是三天陪着一天,她家里也要织布,忙弄家务活儿,而且弟弟也不是一个人打柴,村子里半大小子里有两三个也打柴,不是家里烧就是也卖,弟弟经常去,几人儿也就玩一块去。这样一来,孙惠更加的不好跟着,不然别的男孩恐怕就不带着弟弟了。自从上次弟弟跟人打架,那人就是一块儿打柴的一位,孙家毕竟不是本地人,被那人一呼,再没一起打柴。
所以孙惠也就想往后跟着去,也能帮着打柴,也免得弟弟孤零零一个,无聊。
“不用,姐家里的事已经够多了,再去山里帮着我打柴岂不累着了?”孙尹知道姐跟着去,是怕自己辛苦,他不在意的道:“放心好了,不过是多了两捆柴,费不了多少力气的!我又是牵了驴去,捆好一捆就放驴身上,很轻松的。”孙尹不希望自己姐跟着,打柴往后面林子里,很脏,而且老是捡柴、握刀的,手粗糙的不行,满是茧子,姐是姑娘家,最是金贵,哪里能做这样的粗活。自己辛苦些也就是了。
哪里会信弟弟的谎话,如果不知道弟弟真实的意思她也白活了两辈子了。所以孙惠笑着道:“没事,家里能有多少活,我早上起来煮了早饭喂了牲畜,陪你往后山打柴,两人不一会子就能完工,到时候再回来喝碗稀粥,织布。你呢就往镇子里送柴,谁也不耽误,还能彼此轻松些。”
相似小说推荐
-
盛京明珠 (淌挽) 2015-12-02完结一朝醒来,卫瑜带着现代的记忆归位,发现从前日子过的是如此酸楚与委屈本为盛京明珠,奈何爱上了一...
-
[快穿]打脸玛丽苏 (杯中水月) 2015-11-20完结为什么剧情都虐成这样子了,大结局还是HE?在玛丽苏的世界里,不管杀父之仇、出轨之恨,那都是虐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