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来还是向季蕊娘说着话,到后来,渐渐变成了喃喃自语,
“但他连自己穿衣吃饭的帐目都填不平,手底下的人大半都是图着眼前快活,没个长久之计,带着这群人出去厮杀,我只怕他们出坊过不了几天,就全变成了一群打家劫舍的流寇……”
更让她担心的是,三郎的狂症要是再发作,现在可再没有空明大师替他诊脉,也没有那连法号都没有留下的老武僧帮他调整紊乱的内息了。
她这般详细讲述着,开始时还是在教着小蕊娘,到后来就已经是自顾自地低语,小蕊儿竖着耳朵也只听清了两三个断续的字句,只觉得她的手心微凉。
她抓紧了大娘子的手,抬头担心地看着她。
似乎因为感觉到了她的视线,季青辰低下了头,看着这女孩子在月光下洁白娇嫩的面容,还有她大眼睛里,半大孩子特有惶恐与担心。
她不由得就想起了坊外那一千多名,驾着尖头渔船,点起渔火,和街坊姐妹笑语着煮熟家常鱼粥,度过这漫漫长夜的的唐坊女子……
她愿意看到她们学着大宋庶民的结-社风俗,在平常做工和操练之外,还自由组织起弓箭社、草药社、乐器社、阵图社、舞蹈社、绣画社、采珠社甚至还有弩机社等各种社团,不仅自娱自乐,也能强身健体,增长见识。
但她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要让她们在唐坊没有受到直接攻击的情况下,上战场。
“大娘子,难道真要和王纲首和好吗?”
季蕊娘犹豫着,想要问些什么。
她明明记得,大娘子半年前,也向来提亲的泉州陈氏打听过福建八位海商纲首,打听他们手下福建三千二百余名专走南洋海路的福建海商。
大娘子也曾经问过,这些福建海商有没有和外夷人结亲的习惯,她甚至还记得,当时大娘子还问他们,福建人有没有迁民到附近一个叫琉球,大娘子也叫它台湾的海岛上开荒的事。
就像刚才她问左平时一样。
只不过,那时大娘子和福建海商根本是敌非友,和陈家管事的问话更多的是旁敲侧击,而不会像今天对左平这样直来直往,所以她当时并没有听懂。
要不是这一次她也在旁边听着,根本还不会突然想明白,原来大娘子半年前和泉州陈家说亲时就有了这样迁民回大宋。和宋人联姻的打算。
所以她小蕊娘也终于想明白,唐坊人口有三万,连她都知道不可能一口气全迁到在大宋……
大娘子对西坊的扶桑商人都还戒备万分,他们坊里这么多老老少少,哪个大宋的官府会敢让他们全都留下来?
只不过,大娘子必定早有所准备。
“大娘子,福建路那边……”
她小声地问着。季青辰向来喜欢她的心思灵敏。便也笑道:
“总不能再把筹码全压在江浙。”
牛车沿着月光碎落的砌石小路,缓步前进,上了坡。过了季家小院,向内库方向驶去。
内库后的水门码头,正通向驻马寺。
季青辰并没有多提将来迁民回大宋的事,只是笑道:
“王纲首这个人。刚愎自用固执太过,有时候就会失了人情。即使不提他到底是贪新厌旧还是一见钟情,才悔了与我的婚事,就算他全是为了国家大事,为了北伐大计——他能为了北伐悔婚。难道就不会为了北伐把唐坊全卖给外人?况且,扶桑战事再这样下去,扶桑人迟早会开始要强征抢夺唐坊的人力、船货和粮食。我自然要多想些退路……”
小蕊娘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努力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道:
“大娘子说的对,坊里的小孩子很多,我们还要带上爷爷奶奶、爹爹妈妈、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大宋,江浙一定住不下吧?大娘子,江浙是不是有十个唐坊这么大?”
她尽力回忆着在大娘子屋里看到的地图,仍然无法直观地想象地图上茶盏大小方圆的大宋两浙路,还有只是一个细小圆点的唐坊。
“比十个唐坊大多了。”
季青辰笑了起来,并不马上向她解释,只是微笑,
“就连福建海对岸的那个台湾海岛也比十个唐坊大。”
小蕊儿知道说错了话,害羞地转过了头,悄悄揭了车帘,望向了石道的尽头。
天与地相连的内库深处,高高的琉瓦门楼,莲花石柱是鸿胪旧馆五百年前的唐式建筑。
五百年前十九次遣唐使曾经居住过的馆舍殿阁几经修补,此时已然废弃,只有几栋勉强还能修复的殿阁被唐坊买下,改建成了巫祝、奴口、还有北方逃出汉匠们的居处。
看到了牛车和火光的接近,门楼前五名等待已久的妇人,缓步迎了出来。
“大娘子,船已经准备好了。”
南九州岛的巫祝们仿佛从远古的幽暗中走出,她们额头上就和领头的季妈妈一样,用草汁描写着避邪符图,月光落在了墨绿色曲折的符线里,映照出洪荒丛林中猛兽的狰狞。
“许七娘子呢?”她揭帘看向了季妈妈。
因为季辰虎不能回来,她本来是想带许七娘子去驻马寺的,让她替三郎向空明老禅师进上一柱香,她已经事先吩咐过季妈妈让她带着许七在这里等她的。
季蕊娘扶她下了车,听她问起许七娘子,便悄悄地把拉着季青辰衣角的小手给松了开来,低着头站在一边。
——大娘子最喜欢许淑卿许姐姐,她是知道的。
“她今日不是说过,要来内库里看她的狗儿?”
“……大娘子恕罪,许娘子听到外面国使宴上传来的管萧曲声,就一个人驾船出坊去了,说是要去瞧瞧那国使是不是和画上一样俊,奴婢没有来得及拦住她……”
季妈妈还没有回答,先出声的却是从筑前川姬君生产的小院里,结束监视任务赶回来的瓦娘子。
这三十岁的妇人既便是来到了唐坊,仍然高梳发髻,横插赤金大钗,也不肯换下她往日为巫祝时常穿的,那一身玄色鸟纹绞红边的晋式曲裙深衣。
虽然看多了宋画的季青辰觉得她这样额头画符,曲裙深衣的打扮有些不伦不类,既不像是中原上古的汉代巫祝打扮,也不像是汪氏从魏晋时代传承下来的高门世族的女仕礼服。
但也许这就是上千年来迁移海外的中土遗民们,代代保留下来的属于她们自己的东西吧。(未完待续)
☆、056 明心自见
“是奴婢教她吹陶陨时,太严厉了些,她恼起来,她那些狗儿们又一齐乱叫着,吵得奴婢头晕,所以才看丢了她,还请大娘子恕罪……”
瓦娘子低垂的眼眸,谦卑的言语,削瘦素淡的脸庞,颇像是坊中一个普通的徐娘半老的妈妈,就算是宋画里的最明白事理,最忠心于雇主的老养娘,至多也就是她这般模样了。
所以她看起来比她身边沉默不语,神态倨傲的柱娘子、阶娘子、扉娘子更为让人放心。
但季青辰却知道,这五名巫祝里唯一不甘寂寞,时时刻刻还想插手坊中事务的人就只有瓦娘子了。
所以,她才会让季妈妈暂时不要管瓦娘子,还让她去打理和扶桑人相关的事务,也是想让她慢慢收心,要知道这坊里真正关心扶桑内地局势的却是季辰虎,而瓦娘子是绝不可能为了重见天日,而去投效于季辰虎的。
这妇人现在还没敢在她面前挑拨他们姐弟关系,来个借刀杀人之计,报了当初季辰虎南下劫掠的仇怨,那也是因为她深知现在还不是时候。
“……还是这样静不下心,她那些狗儿呢?”
季青辰也有些无奈,知道瓦娘子绝不至于因为怨恨季辰虎而故意为难许淑卿。
毕竟在这唐坊里人见人爱,无论南坊北坊个个都喜欢的人,不是她季青辰,也不是小蕊娘,而是她许七娘子。
就连季妈妈这样的老巫祝,看到许淑卿和她那些狗儿,都要露一丝微笑,夸她天灵不灭,与万物同生。要不是巫祝在坊中被严厉禁止,季妈妈未必就不想培养她做下一任的大巫祝。
她一时来了兴致,要改编唐乐,就敢上门讨要巫祝里密传的祭乐曲谱,那位掌管巫乐,最不喜欢和人说话的阶娘子也是二话不说,摆好了最简单的祭坛。就给她亲口吟唱了一遍。
反倒是瓦娘子这样。认认真真拘着她,教她吹陶殒,每天不吹上两个时辰不算完的严厉人。在许淑卿面前已经是极少见的了。
就连季辰虎那样的暴炭性子,和自己的亲姐姐恼起来都会喊打喊杀,但他捡回来的许淑卿哭闹起来,骂着他让他滚出南坊大屋。滚去找扶桑女人再也不要回来,他也是一个屁都不敢放。至多搔搔头,被她那六个哥哥拉着出门去喝酒了。
“只要她一走,小狗儿们都跟着扉娘子,半点也不会闹。大娘子放心,许姑娘和死了的老白才是形影不离,对这些小狗毕竟是不一样的。”
瓦娘子正说着。也知道季青辰并不想让许七娘子和狗儿太亲近,只要像个平常人一样过日子就好。
所以去年那条陪了许七娘子十七年的老白死后。大娘子才劝她把小狗送到善于辨认植物,养鸟养狗的扉娘子身边来,让她自己好好在南坊和坊里的姐妹兄弟们一起做工,一起结社,一起出海。
至于什么通灵不通灵,大娘子压根就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