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刚才已经吩咐季妈妈去催问坊外的消息了。
那老妇正举着桔红色的手灯,走到了平台栏边,她一一点燃了平台四角的叉架火盆,脚步安静闲悠。
这老妇的神情,如同还是在平常的岁月里,等待一天入夜时那最后时光的流逝。
此时感觉到了季青辰看过来的眼光,跳跃的火光中,她转过脸,满上皱纹的苍老脸庞上看不出什么波动,慢吞吞道:
“大娘子,老身为了打理鸿胪宋馆的事,刚刚把瓦娘子召回来了。她在那院子里已经探明白——汪妈妈走后,筑后川的姬君就马上派使者去驻马寺送信,信也已经被截了下来。”
小蕊娘听到这里,暗暗拍了拍小胸口。
她知道大娘子故意让汪妈妈去送药,果然另有安排。
大娘子当然并不是非要伤害宝宝和季三哥翻脸。
只听季妈妈继续道:
“驻马寺里,最近来了一位从平安京城过来的亲王僧座——”
她皱眉不语,耐心听着、
平安京城里的无品亲王出家做僧官的,也不是稀罕事。这和尚能被从京城赶到筑紫驻马寺,那大半也是和谋反者有牵连。
果然,听得季妈妈说道:
“姬君写给这位僧座的信里,说她在被流放前和京城里的皇亲有过来往、其中提到了她今日平安产子的事情。她请僧座派僧兵下山来接她的孩子——瓦娘子这些日子也观察了姬君的身体状态,按日子算,那孩子未必就是三郎的。”
一听那姬君所产之子不见得是季辰虎的孩子,小楼平台上,七八个人同时松了口气的声音响起。
所谓筑后川的姬君,自然就是三郎认识的那名扶桑世家女子。
至于瓦娘子,是季青辰内库里的心腹妈妈之一,她擅长的是巫药、草药,帮女人安胎生产。
算起来,似乎已经大半年不见了她的人影,如今看来居然是去了那姬君的身边盯着。
“狗屁的姬君!”
反倒是汪婆子跳了起来,抹泪叫道:
“要不是三郎的种,他差人守在那院子里干什么?叫我老婆子的心都吓凉了——”
说到这里,汪宝儿上前一步扶住了她。
他十三岁的个子已经比汪婆子还高了一线,额头上的伤口,是三郎打小揍他留下来的疤痕。他眼中的神情仍然生嫩,是个少年的模样。
他陪笑扶住了老娘,劝道:
“娘,咱不急,啥事都有大娘子作主。”
“我的儿,当年大娘子把三郎交到我手上,我掏心挖肺地养了三年,半点儿不敢怠
慢。哪里想他成了如今这个孬样子?”
汪婆子关心的完全和小儿子不在一个方向上,她几乎就要哭倒在地上,
“这两年他住在南坊大屋里,吃的穿的用的哪一项不是我老婆子在替他操心。我只盼着他有出息,将来也好拉拨你们两兄弟。三郎要是成了个顶绿帽的废物,我老婆子以后还怎么有脸再住在这坊里!?我怎么对得起大娘子……”
“好了!”
她沉声一喝,断然阻止了汪婆子的胡言乱语。
三郎季辰虎的心思有时候连她这个姐姐都拿不准,否则她何必用这法子来试探?
果然那筑后川姬君怀的孩子,不是寻常血脉,
“宝儿,你娘辛苦了,扶她到后院屋里去坐坐——蕊儿,去给汪妈妈上热茶,捶捶腿。”
汪宝儿第一怕的是季辰虎,第二怕的是季青辰,他老娘倒是排在了第三。
听到她的吩咐,他连忙应了,和着飞跑过来的小蕊儿一起,把汪婆子扶下了楼。
“只是两座箭楼,虽然被三郎夺了下来,足以让他在坊民们中威望大涨。但那箭楼小岛是有公文文契才能算数的。”
江浙海商刚刚才送出的重礼就被季辰虎一手夺走,黄七郎心知是被那楼国使查探到了消息,所以才有季辰虎的故意夺楼。
还是为了破坏江浙海商与唐坊的关系。
他和李先生商议了几句,上前开言,
“三郎他想要以蛮力夺楼,然后趁势再得到坊主之位,还不至于让你唐坊中的里老会心服。”
他知道,季青辰在当初开坊时,手中没有多少亲信。
北坊里的坊民是季辰龙从北九州岛游说迁来的,南坊里的坊民是季辰虎从南九州岛抢
来的。为了分薄两个弟弟在北坊、南坊里的势力,免得他们再次火并,她在开始几年没有人手的情况下,提议建起了唐坊里老会。
她从坊民里选取了立功、长寿、识字会经商、有独门技术、或者子女多的长者组织在了一起,按三万坊民一百比一的比例,建起了二十九人里老会。
里老们除了负责每年的查帐和公示,就是共议坊主。
“我自然明白。但那位楼国使现在应该也知道坊里的规矩,也许他反倒以为有里老会,更能方便推三郎上位?”
当初建坊时,她虽然没有亲信人物,南北两坊却有近百名坊民由她亲自挑选出来,跟着大宋工匠学习了各种技术。他们当然在修河道时立下了各种功劳。
这些坊民不仅与她关系密切,而且往往集立功、独门技术、识字会经商三者于一身。
所以,他们中被选入里老会的人极多,占了里老会中的一大半。
这才让她每三年的坊主之位一直稳如泰山。
唐坊海面上散布着金红火光,她听着海上传来的厮杀呐喊,火光中照耀出来数不清的巨大“宋”字云锦招旗,片片泛出银黄光色。
光晕相连,如夕阳晚霞重现海面。
这瑰丽奇幻的景色几乎像是一幕海市蜃楼,托举着夕阳,重回人间。
黄七郎随之侧目远望,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庞大的国使船队来到坊外,必定会引起坊民轰动。唐坊如果在此时突然重议坊主,季辰虎有了国使支持,胜算实在不小。
“黄七哥何必担心,我如今手中也不是没有人手。”
她微微而笑,反倒安慰于他。
李先生站在一边,听到耳中,不由得也想起了当初的事情。
开坊后,就算有里老会,坊中也并没有她真正能用的人手。
两个年轻的弟弟也和她一样,手忙脚乱地学着怎么管理全坊三万坊民。
坊丁们的打架闹事,有时候连他们也管不住。
她一直等待,等到金国黄河水灾,唐坊中迁进了上千的北方汉人匠户和家属,这些人才成为了她自己的班底。
组织起了她手中的三百内库坊丁。
除此之外,季辰龙有五百货栈栈丁,季辰虎有近两千的南坊坊丁。她手中的武力虽然远不能和南、北坊的数量相比,但因为掌握了内库工坊,便成了唐坊必不可少的存在。
正如她当年以一已之力,背上了三个山头的巨债而首倡建坊。
就算她不能如二郎、三郎一样,不能如他们游说来大批坊民,但她就是整个唐坊不能或缺的主心骨。
如今坊中在册的壮丁们虽然在他们三姐弟手上分头掌握,要调度起来,还是在里老会的名下。
就比如汪宝儿,今日在季氏货栈外面聚集坊丁吵闹,封锁街口的命令她也是通过里老公下达的。
“就算我把坊主之位给三郎,也不是最要紧的事,我奇怪的倒是这位楼大人到底想做什么?”
火光中的海上相斗,果然是看似热闹,却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伤亡。
火箭横飞,准头却是太差。
有时候眼见着火烧到了小船上,深通水性和海流的坊丁早就逃了生,上千的渔娘们更是守在外围,没有得到季辰虎的指令去真正参与。
她知道坊民们其实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玄虚。
只要季辰虎不猛攻,大宋船队也不大举反击,他们当然就只需听从调度。
有限几个当值的首领应该能察觉出不对劲,比如应该回到了小渔船上的李海兰,比如东边水门处守备的季洪,再比如季辰虎手下的心腹许家六兄弟,但他们绝不会轻举妄动。
十年来,他们都习惯季辰虎在厮杀中的指挥权了。
而那位楼大人却果然不愧是军职出身,精明得让人不安,他顺着季辰虎的攻势,就能马上加以利用,配合得亲密无间,
热热闹闹演出这场好百戏。
她不由得便想起,泉州蕃商状告赵秉谦杀人劫财的铜镜案,还有临安宫中的假寿礼案。
也许她自以为暗中操纵,推动这位泉州市舶司的主官做了国使,引他来到这东海之上。她原本是想,引来了福建海商,不仅可以趁势赶走王世强,这位楼大人也能为她加快建船之事助上一臂之力……
现在看来,她说不定倒给自己引来了一个**烦?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这位楼大人已经看穿了,她绝不可能和陈家结亲,所以才要扶持三郎取而代之,好为福建海商重返东海而铺路?
但她也并非不可能被他收卖。
她和江浙海商王世强毕竟有悔婚之恨,这位楼大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召见她之后,才能决定她值不值得结交……
只有她的心底才知道,这位楼大人如果一直主和,不能明确支持北伐,她是不可能与他真正联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