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宫嬷嬷已经在谷氏的暗示之下端来了热茶俯身到李宝面前,李宝端起茶双手恭敬地递给还在呆愣的秦澜心:“先生,请喝茶!”
秦澜心看看笑容坚定的谷氏,又看看一脸愁容明显不愿的卢氏,再看了一眼跪在地上殷切期盼的李宝,电光火石间她已是思虑了几番,最终还是带着笑意接过了李宝的奉茶,象征性地喝了一口。
“宝哥儿,你这杯敬师茶我已经喝了,快起来吧。既然你尊称我一声‘先生’,从今往后我便会尽心教导你,你也要用心刻苦的学习。‘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无论是练武还是读书,你都要加倍努力才是,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可不要辜负了今日你祖母和母亲的一番心意,明白吗?”秦澜心淳淳教诲道。
李宝别看年纪小,聪慧方面并不亚于秦澜瑞,秦澜心这番话他懵懵懂懂之中似是也懂得了一些,心中更下定决心,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好好跟着秦澜心学习。
听完秦澜心这段话,卢氏脸上的焦虑才缓和一些,她承认出身外渔巷的秦澜心的确是灵慧异常,只是让李宝认她为师,卢氏总觉得太过儿戏。
如今李宝正是心智渐渐成熟之开端,师父的好坏可能就关乎他一生的前途,这让卢氏不得不慎重再慎重,可婆婆谷氏表面亲和,内里却是个严肃霸道的性子,这件事情已经不容她再插手过问,好在秦澜心还是有些本事的。
“宝哥儿,你先生刚刚说的话可要牢牢记住。好了,现在你师父也认下了,和你娘先回去吧,祖母还有事情要和你家先生商议。”谷氏很满意秦澜心的表现,笑着让李宝和卢氏先离开,又让人去把李记酒楼的林掌柜找来。
等到卢氏母子一离开,谷氏让秦澜心走近她一些,并让她在自己下首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对她说道:“秦姑娘,多谢你能收下宝哥儿这孩子,以后就麻烦你多多费心了。”
“老夫人请放心,澜心自当尽心尽力!”秦澜心一向是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既然她诚心收下李宝,自然对他会用心起来。
谷氏再次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秦姑娘,这蒸鱼糕和红枣糕想必你是自己想出的新鲜吃食吧,不知你是如何打算的,是想自己做来卖呢?还是有意要和他人合作呢?”
见谷氏话锋一转到了糕点身上,秦澜心立即回过味来,笑着说道:“老夫人,这不过是两样小点心,做法也很简单,老夫人要是喜欢吃,我可以把制作方法告诉府里的厨娘,以后老夫人什么时候想吃都能让人做出来。”
秦澜心这样大方让谷氏对她的好感更是多了起来,欣慰地说道:“秦姑娘真是个可心可敬的妙人儿,只是人情是人情,生意是生意,老身也不能让姑娘吃了亏。你看这样可好,你把这两样点心的方子卖给我李家,我给你三成的点心利,以后就是百味食肆也不能卖这两样糕点,如何?”
此时,秦澜心不得不感叹李家老夫人做生意的确是很有两手,这个提议说起来有些“强人所难”,也有些太过“霸道”,但仔细斟酌下来对目前自家来说也算最好的选择。
“这……好吧,就依照老夫人所言,只是三成点心利有些高,二成如何?另外一成就当我送给宝哥儿的见面礼。”她会做的点心又何止这简单的两样,再说百味食肆一时半会儿也没有能力卖那些精致的点心,就如了谷氏的心意,还能为自家多个进项,她不吃亏。
“看来宝哥儿还真是认了一个处处为他着想的好先生!”谷氏这下更满意了,看来她让李宝正式拜师的决定是没有错的,这秦澜心在外渔巷呆着怕也只是“龙游浅滩,凤栖鹊巢”,一时困顿而已。
待林掌柜一到,秦澜心当场就写下了两样点心的制作方法,那一手簪花小楷更是令谷氏赞不绝口。
双方又写了合作分成文书,摁下手印,秦澜心拿着自己那份文书,并告知谷氏让李宝晚上去秦家“小私塾”上课,然后就拎着空空的食盒回家了。
出了李府,秦澜心又拐弯去了内渔巷的书肆,买了一本同秦澜瑞几人一样的空白书册,又买了几本便宜的大魏朝书籍,这才真正回家。
一到家就见已经卖完包子的众人围坐在秦家小院,一边刷洗着蒸笼,一边说笑谈论着早上秦澜心做的那两样糕点。
“大丫头,怎么去了那么长时间才回来?李家老夫人没难为你吧?”女儿头一次去大户人家,见的又是李家那样尊贵的老夫人,韩氏心里自然担忧不已。
就是邓氏、余氏等人也都没有先回家看看,都在秦家等着秦澜心,众人还商量,要是秦澜心再不回来,就派个人去李家门前问问。
秦澜心将食盒放下,走到几人面前笑着说道:“娘,李家老夫人对我很好,没难为我。这次叫我去李府,主要是让李家的小少爷也跟着我学几个字。”
“澜心,你说啥?那李家的宝贝疙瘩小少爷也要来咱们外渔巷当弟子?”邓氏几人惊得下巴颏都要掉了,一脸不敢置信地看向了秦澜心。
------题外话------
~(>_<)~,唯有跪求各位小伙伴们收藏、好评呀,拜托拜托……此文走得远还要靠大家继续支持啊!—
☆、第三十六章中秋咋过
预想到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会惊讶不已,秦澜心笑着说道:“没错,今天晚上李宝就会来。另外,晚上读书习字有些伤眼睛,我打算把学习的时间放在白天。爹,您今天去陈大叔家让他帮忙做几张长凳子和长桌子,以后孩子们就在这院里学习。”
“好,我这就去!”不管现在秦澜心做什么,秦向争都表示支持。
“爹,我和你一起去!”秦澜瑞主动推着秦向争去了陈木匠家里。
“哎呦,没想到咱们外渔巷有一天还能办个小私塾,连李家的小少爷都来了。澜心,你可是咱们这外渔巷最有出息的人了,以后这些笼屉都拿到我家去刷、去晾晒,可不能耽误了孩子们读书的事情。”邓氏就觉得自己现在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对秦澜心、对秦家人,她恨不得一腔热血全都洒出来。
“澜心,要不你去我家教这些孩子吧?白天百味食肆客来客往的,我家院子大些也安静,回头我给你打扫打扫。”余氏也热心地说道。
几个大人都觉得余氏说得很有道理,秦澜心最后想了想也答应了,毕竟白天余氏家也没人,她家的院子的确比秦家的院子要大些。
就这样,事情算是商定下来了,每天从辰时到巳时,秦澜心会给几个孩子启蒙,教他们《三字经》和《千字文》,下午未时到申时,她会教几个孩子一些基本的形意拳法。
其他时间,她让孩子们自由管理时间,想背书就背书,想练拳就练拳,想玩就去玩,想帮忙干活就帮忙干活,没人干涉。
自从认了秦澜心为先生,跟着她在外渔巷读书、练拳,李宝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满足。
以前那些西席先生教的东西,他听起来十分枯燥乏味,可秦澜心给他们讲的那些有关三字经的小故事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听得都很认真,而且一听就明白,还会照着去做。
谷氏和卢氏见李宝去外渔巷才短短的七天,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刻苦认真,懂事孝顺,卢氏更是心花怒放,直言婆婆谷氏的决定太对了,心中那点儿埋怨也没有了。
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秦澜心发现还有四五天就是月圆人圆的中秋佳节了,而她这个“异乡异客”,心中也涌起了对前世亲人无比的思念。
虽然那些亲人一个个都离自己而去,但无论他们在哪里,自己都始终牵挂着他们。
现在,她不再是“天煞孤星”,身边也再次有了同甘共苦的家人,这次,她想好好地过一个团圆佳节。
“爹,娘,中秋节你们准备咋过呀?”夜凉如水的寂静秋夜,秦家一家人又聚在了主屋,这是秦家人的习惯,每天无论多忙多晚,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
“以往祭月节的时候,咱们家穷,也就挖上一碗沉糠米,放上两个糙饼子。今年家里生活好了,可要多摆几样才行。”这段时间忙着做包子生意,韩氏差点就把这最重要的节日给忽略了,想想今天都八月十一了,还有四天就到祭月节了。
秦澜心最近才了解到,在大魏朝仲秋节也叫祭月节,是一年中继春年、元宵节之后的第三个重大节日。
一般在八月十五祭月节的这天晚上,每家都会在院中摆上香案,然后再摆上家中最好的供品来祭拜月亮神,到了第二天早上,还要把沾了神祗福气的供品与邻里亲人分享,而且分享的人家越多越好。
所以,有些大户人家为了沾上更多的福气,每年祭月节的时候就会准备很多的供品,以便能分给更多人,而普通穷苦百姓则是尽力而为,有些人家甚至供品都摆不起。
“娘,祭月节的时候供案上是不是只要吃的喝的都能做供品?”对于大魏朝的祭月节秦澜心知之甚少。
不等韩氏回答秦澜心,秦澜悦就抢着说道:“姐,不只是吃的喝的能当供品,像从未穿过的衣服、鞋子,没有用过的箩筐、锄头,凡是新的都能拿出来当供品,只不过第二天要把这些供品都送给别人,不能再留在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