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掏本钱的货物不卖那是傻瓜!谷爱莲一百个同意。于是,小两口也一人开了一个。
女婿和儿媳妇虽然都有点儿小私心,田晴晴还是很高兴:最起码推销了空间的物产,何况卖的钱也没到外人手里不是。
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田达树夫妇、田达森夫妇、郝兰成夫妇、郝兰格夫妇、田冬梅,都相继去世。
田晴晴以各种借口,瞒过了家人,都把他们送进了空间。一般都是有一个“病”了,另一个也跟着来“侍候”。来了以后就不愿意走了。到寿终之时,每人给吃一个黄金果,都成了半人半神之体。
不过,在他们各自的子女看来,他们的父母都在“老中医”的疗养院里生活着。
一开始,也断不了让田晴晴“带路”,过去看看。因为路途“远”,而他们也是五十多快六十都是见了隔辈人的人了,自己去不了还得麻烦大忙人田晴晴,看过一、两次后,知道老人在里面生活的很好,也就不去了。
这个时期网络十分发达,电视机、手机、电脑,家家普及。田晴晴为了活跃空间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为了方便老人与外面联系,用精神力接通了网线,每户老人的屋里,都安装了彩电和电脑。并给每个老人一部手机。
这样,老人就可以随便与外面的家人联系了。可以用手机通话、聊视频、用qq聊天。虽然隔着一层空间壁,就如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上一样。
新进来的人们不单另起火做饭,而是都跟着各自的老人吃。
由于老人们的子女和儿媳妇、女婿的到来,护工璐璐和路金楠,基本不再管各自主人的起居,而是成了专门厨师,负责给各自主人一家做饭。
老人的生活,也就由各自的儿女承担。
其实根本用不着子女们管。一是子女也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再就是四个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面相还是与刚进来时一样,比子女一点儿也不显老。
如果有外人辨认,根本看不出哪是父母,哪是子女。
身体素质比子女也好,走起路来仍然畅畅滴,子女要紧赶才能跟上。
何玉稳、王红梅、蓝彩叶、郝兰格,对这里十分满意:不动钱,要什么有什么,水果、蔬菜随便摘;吃饭有食堂,想吃什么厨师给做什么。
门也不用上锁,什么时候也不带丢东西的。
衣服脏了,不用肥皂、洗衣米分,到清水里一涮,干了就如同新的一样。
☆、第724章 田冬梅的烦恼
想洗澡,或者一个人,或者一伙儿人作着伴儿,到温泉池里去洗。
在温泉池的边上竖着一根旗杆,上面有两个滑轮。每个滑轮的软钢丝绳上分别挂着红、蓝两面小旗儿。男的洗澡,就拉起蓝旗;女的洗澡,就拉起红旗;如果是鸳鸯浴,就把红、蓝旗都拉起来。洗完了再把旗放下,告诉后来的人们:此时温泉池闲着。
这时金胜阳已经把未开垦的山坡地基本开垦完了,何况这活儿也不是老人们干的。空间里根本就没活干。
在里面的这些老人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遛弯儿。为了增加乐趣,女的摘摘果子、拔拔蔬菜。男的就到小河里去捞鱼虾。何况里面的鱼、虾多的是,看见人都不知道跑,想捞哪条是哪条,要多大个儿的都有。
其实这些都用不着他们亲自做,璐璐和路金楠工夫有的是,略动动手就够他们吃的。厨房里和各自的家里各样水果都有;每天的餐桌上都有可口的清炖鱼和红焖大虾。
动物园和百草药园白天与外面连接着,看不到。他们就利用外面晚上的时间观看。反正里面也没有白天黑夜,老人们也不觉得怎么样,只要有了动物,就过去观看,看累了才回去休息。
悠闲的生活,舒适的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其乐融融,幸福和快乐洋溢在脸上。
只有一个人心情不大舒畅,脸上时不时飘起一抹愁云。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年丧夫的守寡之人田冬梅。
说起田冬梅。还得说说这里的住房。
这里的房子都分布在山洞以北的石板路两侧。都是十二间一排,三间一户。
每家都是三间北房,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东、西里间。整个住宅区。住百十户人家没问题。
由于这里都不喂牲口,没有野兽祸害,更没有小偷偷东西。所有房子都没有院墙。走出屋门能看见整排房子的门窗,能听得见屋里的说话声。
房子虽然不少,但为了互相照顾着方便。大家还是相邻而居。子女们都围着父母,住在一排或者相邻的房子里。
田冬梅就是和父母、大哥田达树夫妇住在一排,二哥田达森和王红梅住在后排。
吃饭时七个人都在一个餐厅里,游玩儿时,再添上郝家家族的老少三对夫妇六个人。
田冬梅见来这里的人们,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内,都是双出双进,说说笑笑你疼我爱亲密无间。
只有自己独来独往,进了屋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只能对着电视消磨时间。心里便有些失落起来。不由怀念起在家里的情景:
三个儿女虽然都成家立业。但都孝顺,知道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经常回家来陪着她。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也经常围着她转。虽然忙碌,却不空虚。
“妈,我觉得我还是回去的好,在这里忒没意思。”
一日,田冬梅终于忍不住,对母亲田卢氏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田卢氏却不同意,白了她一眼。说:“这里这么好,你回去干什么?在家里,一顿饭不做就吃不上,在这里是什么呀?想吃什么就叫他们给做。自己连手都不用动。”
田冬梅:“这里确实不错,但不适合我。妈,你想啊,过来过去就我一个人,孤单的很。在家里好赖还有小孩子看,有家务做。累是累了些,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也不显时间长。
“在这里清闲是清闲,可我的心里总觉得没着落似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想干点儿活儿消磨时间,又没得干。
“一个人躺在床上总也睡不着,光盼着大伙儿起来热闹。开开门出来听听,一点儿动静也没有,都睡得‘呼呼’滴。躺回去又睡不着,就一个人在堂屋里坐着,等着大家醒来。”
田冬梅说到这里落下泪来,哽咽着说:“我觉得我真不如回去的好。”
田卢氏闻听着急地说:“好容易来了,说什么也不能回去。这里的人都活大岁数,我和你爸,还有晴晴她姥爷姥姥,都一百多岁了,身体还硬朗着呢。这要在外面,连骨头恐怕也没了。
“你也这么大岁数了,出去待个三年两年,也得老,往土里一埋,还有什么呀?哪有在这里享清福的好!
“再说了,像这里的条件,哪里也找不着,要是出去了,再回来可就不好说了。虽说是自己的亲侄女,也不能光来回的麻烦呀!我就你和二妮子你们两个闺女儿,已经没了一个了,你说什么也不能再离开我了。”
田卢氏说着说着动了真感情,声音也哽咽起来,想了想,又说:“要不,你搬我们的西里间屋里去,住在一起,说话也方便,你也就不感到寂寞了。”
田冬梅摇摇头:“妈,你和爸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清静惯了,我过去了,别说我不习惯,就是你们,也会感到别扭的。这里又不是没房子。再说,哥嫂他们过来过去的,又让二嫂嚼舌根了。”
田卢氏忽然脑瓜儿一热,说:“要不,让晴晴给你对付个人,你在这里也好有个伴儿。要是能活到我和你爸这个年纪,还能作二十多年的伴儿呢!”
田冬梅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妈,你说什么呀这是?我都七十多岁了,还嫁人,不让人笑话?”
田卢氏:“这里的人能活大岁数,比不得外面。又没别人,怕什么。你不感到寂寞,能在这里待下去也就行了。这事你甭管了,我给晴晴说说去。”
一日,田晴晴过去看望,田卢氏把她拉到自己屋里,关上屋门,悄悄地对她说:“晴晴,你看你大姑,好不好的对我说愿意回去。”
田晴晴闻听一怔,心想:都是死了的人了,往哪里回?虽然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但这是事实。这个想法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产生。否则还不乱了套!便问道:“大姑没说因为什么?”
田卢氏:“说了,嫌在这里没意思,不如在家里跟孩子们乱乎着好过。一个人过来过去的孤独,闷得慌。”L
☆、第725章 田卢氏乱点鸳鸯谱
田晴晴:“要是让大姑搬到你们的西里间屋里去呢,你们三口人住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大姑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了。”
田卢氏:“我说了,你大姑不同意。”
田晴晴有些发愁地说:“这可怎么办啊?又不能给她找个作伴儿的来?”
田卢氏眼睛一亮,说:“晴晴,看你大姑也确实挺不容易的。男人死的早,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混了大半辈子。上了岁数了,到这里来享享清福吧,又连个伴儿也没有。
“晴晴,这里的人都活大岁数,你大姑要是能活到我和你爷爷这个年龄,还有二十多年呢。你看,是不是给她找个合适的,给他们介绍介绍啊?真要能成的话,也省了我一大块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