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穿农家种好田 (捡贝拾珠)


“去,去,上一边儿玩儿去!今天这里不让小孩子进。”
带班的妇女队长见孩子越聚越多,便出来撵。她也怕哪个老人忍不住,偷偷塞给孩子们一把。毕竟这是种子,少种了秋天就得少收不是。
田青青闹了个大红脸。虽然是孩子身体,灵魂却是成年人,被撵的滋味很不好受。
这条道被彻底切断了。
田青青背着田苗苗,又回到了场院里。
望着遍地的播种人群,田青青仿佛听到了种子落在楼斗里的“哗哗”的清脆的响声。
怎样才能弄到种子呢?各种种子,不需要多,只要有点儿就行!哪怕几粒儿!
在田青青想的脑袋疼的时候,猛然想起前世里跟着母亲下地时,见地头上有一撮一撮的小苗,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与大田里均匀的植株很不相衬。就问母亲:“怎么地头上的都有一撮一撮的小苗呀?还这么密。”
“哦,这是楼到了地头上,一顿一抬,楼斗里掉下来的种子长出来的。这个长不起来。早晚除了去。”郝兰欣说着,把多余的小苗都拔掉,让其和大田里一样稀密。
对呀,楼到了地头上,势必抬楼拐弯儿。一顿一抬间,楼斗里没有漏下去的种子,就全掉在地头上了。就算能发芽长出来,也得被拔掉一大部分,最后剩一、两棵。
自己何不把这多余的种子捡起来,种到空间里。反正也用不多。
田青青很为自己的这个想法高兴。
可是转而又一想: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更小的小姑娘时而满地跑。时而蹲在地头上捡拾种子。也不是个事呀。让人看见肯定笑话。
要不还和去县城抖面袋一样,把自己和田苗苗隐在空间里,让空间罩着,哪里有楼耩地就往哪里去。只要是自己需要的种子,就蹲在地头上捡拾露在地面上的,或者用异能收也可以。只要种子裸露在外面,异能肯定能起作用。
田青青想到这里心里一亮,于是,把田苗苗放进空间里,自己也隐身到里面,在大田里转悠起来。凡是播种过的地块,她都要在地头上蹲下看一看。只要是自己没有的,就用异能收一些。
哇塞!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高兴了!这个时期的生产队,比前世现代还讲究多种种植。玉米、高粱、谷子、黍稷、豆子、花生、芝麻全都有。光豆子就有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红小豆等六、七种。把田青青高兴的不得了,也累得够呛——她就像个幽灵一样。在空间的笼罩下,几乎跑遍了田家庄十个生产队的所有地块,见到没收过的种子,就骨丢下捡拾,需要的多的,就用异能。
这时的生产队已经用方田种植了,一个方田种一种作物。要是几个生产队的方田连在一起,又同时种相同的作物,有时一上午也碰不到个差样儿的。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还是让她收集到了自己想收集的和没有考虑到收集的各种种子。
相比较起来,收集蔬菜秧儿和蔬菜种子,就省劲儿多了。在钓鱼的时候,见到蔬菜种子,就收一点儿点儿,见到菜秧儿,也每种收几棵。好在空间面积有限,有生产队里的菜园子,她也不准备种过多的蔬菜。
剩下的就是播种了。她用异能把庭院分成若干块,筑上畦背儿,每样都种一畦或者两畦。头一次种这么多样,不期望大丰收,有家里吃的,有留种子的就行。
等播种完了,田青青才发现,原来用不了多少种子,收进来的富富有余,剩了好些。
这些种子做什么用呢?就让它们在空间里白白放着?
春种一粒子,秋收万颗粮呀!
田青青想来想去,想到了他们家的自留地。
“爸爸,咱那自留地里种什么呀?”田青青问田达林。
搬场院以来,田达林和郝兰欣光顾了忙活宅基地了,从来没提过自留地的事。田青青更是忙于眼前的生活,一次也没有问过,更没有去过。自留地在哪里,种的什么,她一点儿也不知道。
“自留地里种的麦子,收了以后再种夏播作物。这会儿什么也不用管。”田达林回答。
“爸爸,咱家的麦子长得怎么样啊?我想去看看。”
“能长什么样?和一般麦田差不多。能收二百多斤麦子呢。”
“才收二百多斤呀?不是一亩二分地哩嘛!”
“旱地,收这些就不错了。队上的不也是这个产量嘛!”
“爸爸,我想去看看”


  ☆、第八十三章 自留地

“好,爸爸用自行车带着你,就在南边儿,不远。”
于是,田达林推起自行车,把田青青抱到大梁上,带着她奔向场院东边的大道,向南骑去。
“到了。这里就是。”
过了杏林不远,田达林在一片麦地边儿上停下来,边说边把田青青抱下自行车。
啊!原来八队的自留地就在杏林南边儿。田青青他们家的在中间位置,距离杏林也就一百多米。在杏林玩儿的时候,田青青曾经跑到过这里,只是不知道这就是自留地。
自留地里大部分都是种的麦子。也有少数已经平整好的白茬儿。据说是因为去年秋天没有倒过茬儿来,今年种春玉米,秋后再种麦子。
其实自留地每人只有二分,是让社员们种瓜果蔬菜什么的。因为这个时候粮食紧巴,人们便都种上了粮食作物。
让田青青吃惊的是:这个时期的田家庄,还沿袭着古老的耕种方式:宽垅大背、一尺四寸二脚楼播种。都四月上旬了,还垅是垅,背儿是背儿,一看老远。
在田青青前世的印象中,那时的小麦是一尺二寸三脚楼播种,最大的背儿也只有六寸。过了三月十五以后,麦田里几乎看不见地皮了。
“从这里到这里,是咱们家的,北边是你奶奶的,南边是你二伯母家的。”
田达林指着地头上的标记,对田青青说。
“不是说‘三月十五没老鸹’吗?这都四月了。还盖不住地皮。”田青青挑剔起来。
“怎么没没老鸹?麦苗比老鸹高多了。”
“不是指老鸹飞进麦田里,就看不见了呀?这个还一看老远,来个老鸹根本藏不住。”
“你横着看,不就看不见了!”
“农谚里没说横着看竖着看呀?”田青青故意和田达林抬起杠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认死理儿。”
田青青笑的“哏哏”滴。
“爸爸,这么稀,咱这地里能打多少斤麦子呀?”
“二百来斤吧!”
“啊,才二百来斤呀?”
“二百来斤就不错了。这是麦子,你要打多少?”
田青青无语。
原来。这个时期还是靠天吃饭,旱地种植。肥料全靠播种前施进去的自己沤制的农家基肥。又是宽垅大背种植。小麦产量普遍都很低。亩产也就一、二百斤。有的卫生田才打几十斤。所以。面粉被称作细粮。自古以来,都是饭桌上的上上品。这个时候你要把前世现代的小麦密植情况和亩产一千多斤说给人们,说人们天天吃精米白面,蔬菜比肥肉受欢迎。简直是天方夜谭。
面对现实,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一点儿点儿改进吧!水浇地虽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但自己有空间水,就让这一亩二分地发挥出前世现代的作用吧!
见田达林被问住了,田青青笑得“哏哏”的。笑完后又说:“爸爸,这么宽的背,咱套种上玉米吧。春玉米生长期长,产量高。”
记得前世现代的麦田。到了这个节气已经是绿油油一片麦海了。就是那样,人们还在那个六寸宽的小背儿上套种玉米哩。一亩地,麦子收一千多斤,玉米收一千多斤,双丰收呢!
只不过前世现代有深井。地干了有水浇灌。
可这世里自己有空间水呀!比深井水又强多了。
田青青对套种信心满满。
“要是雨水跟不上,玉米苗要么出不来,要么出来了也给旱回去。拔了麦子还没法拾掇地。上面倒是提倡套播,只不过太麻烦。队上都不实行。”
“他们不套种咱套种。这活你就交给我和哥哥,我们在垅背儿上点种上一行玉米,收的一定比拔了麦子再种多的多。”
“这活不是小孩子干的。我和你妈妈商量商量,要种的话,就用早晨的时间,我和你妈妈一块儿来。”
“你们还得拾掇咱那宅子,那是力气活,我们人小干不来。这个用挖勺挖个坑儿就行。我们干得了。爸爸,就这么决定了,啊!回去告诉妈妈一声,我们利用下午的时间来种。”
自从抖面袋以后,田青青就光在上午钓鱼了。人们摸清了规律,也就都在上午来买“现钓活鱼”。下午就成了田青青的自由安排时间。
吃午饭的时候,田青青又对郝兰欣说起自留地套种玉米的事。郝兰欣说,队上也套种过一、二年,收了麦子以后,没法管理,后来就不种了。
“队里地多,人心不齐,越省事越好。我们就这一亩二分地,多收了可是我们自己的。”田青青继续做郝兰欣的工作。
郝兰欣闻听心里一暖,对田达林说:“这孩子看事透彻,要不,就依着孩子算了。”
田达林也说:“这有什么?干死了,大不了扔二斤棒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