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种田之天命福女 (我家的麦田)


“那咱也去。”赵玲玲连忙道,“小哥,你去趟打谷场,让姐和哥也回来,咱都去。”
“好,你等一等我们,别一人去。”小哥的声音还在,人已经跑出去了。
拾秋,是秋收后,乡村一项特有的活动。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田地的主人收了庄稼后,允许别人进到地里,捡拾遗漏在地里的庄稼,比如谷穗、高粱穗这些,其中主要的是拾谷穗。
拾秋的时间也有讲究,只有在人家将地收拾过后,才能进地里拾秋。比如人家在前面割谷子,你就紧跟在后面捡,那即使是最厚道的庄稼把式,也会毫不客气地将你赶出地里去。那不叫拾秋,那叫明抢。
约定俗成,拾秋是属于孩子们的专利。一年四季,除了过年,小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就是秋天,虽然这也是他们最忙碌,最劳累的季节。
一会功夫,大姐瑶瑶和大哥就跟着陌陌回来了。兄妹几人就和焦氏说了一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柳条篮子,一人手里提了一个,就往地里走。
他们要去拾谷穗的地方,比较远。是在南山更南面,与她们常去挖野菜的地方,还隔着一道小山梁。那里有一大片的庄田,据说是一户姓吴的大户人家的。说是吴家的人住在府城里,像这样的庄田不知道有多少处。今年这片田里种了大片的谷子。今天刚刚收拾好,田庄里的人放出话来,拾秋的人可以进去拾谷穗了。
等赵玲玲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的小孩子在地里了。他们都提着篮子,弯腰在地里寻找着。赵玲玲看了看,这一片地少说有三四亩。地里的谷子已经收割过了,剩下大约两寸来长的谷子杆茬。地头还有一捆捆的秸秆没有运走。地里散落着一些秸秆。
小米粥的营养是很好的,今年家里没有种谷子。赵玲玲打算尽可能多地拾些谷穗回去,以后早上就有小米粥喝了。
一到了地里,几个孩子迅速寻了块地,保持了一定的间隔排成一排,开始从地的一头往另一头慢慢寻找。赵玲玲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根树枝。眼睛迅速地在地上搜索着,还用树枝将散落的秸秆和杂草拨开,寻找谷穗。很快她就发现,一个金黄饱满的谷穗,就藏在散落的几根秸秆和野菜中间,连蔓儿忙弯腰将谷穗拾了起来,放进篮子里。
这种意外收获的感觉,真是好。赵玲玲找到了一个谷穗,心情立刻飞扬起来。毕竟是人家收拾过的地,有些谷穗。只剩下半截,或者少半截,有的上面的谷子粒大多都脱落了,但是这些都被赵玲玲当宝贝似地拾起来。积少成多。这个道理她懂得。
一连拾了几天的谷穗,身体很累但心是满足的。拾完了谷穗,就开始耢花生了。花生,是很难收的,即便是最仔细的庄稼人,也不可能把每一粒花生都收进仓,总有一些会留在土里。一斤带皮的花生,能换一斤多上好的大米,焦家坝的孩子们纷纷提着篮子,手里拿着小耙锄或者小镐,散到地里寻找落在地里的花生。
赵玲玲自然是不甘落后的,每天一大早,就和陌陌、瑶瑶下地耢花生。
穷苦人家的花生地里,自家仔细地搜检过,剩下的就少。但即使是这些人家,也有细心的和粗心的。找到那粗心的人家的花生地,收获自然就多。还有就是大地主人家的地里,也可以有不少的收获。
就算是没有多少,找到一些吃进肚子里,也是解馋的。
耢花生是很辛苦的。要找寻那些被落在土里的花生,大家几乎将地都整个翻了一遍,所以才叫做耢。
村里的孩子们耢的花生,有的要归到家里。贴补家用,有的人家就宽松些,让小孩或是自己打牙祭,或是拿到镇上卖了,换糖果吃。
这样早出晚归。一天下来,她们每个人都能耢花生七八斤的花生,几天下来,虽然小脸晒黑了,手上磨出了泡,胳膊腿酸疼,但是看着满满一麻袋的花生,心里的高兴劲完全能抵上这些天的劳累。
村里的人看见了,都说几个孩子又机灵又能干。

  ☆、第十章 三年

秋去冬来,寒来暑往,四季巡回,一年有一年,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当年穿越而来的赵玲玲今年也八岁了。身高长了一截,小模样也长开了,站在祠堂外很有点亭亭玉立的样子。
因玲玲当年编了花样的结节,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小哥陌陌,不现在叫赵子琪,于两年前也到镇上读书了。
大哥赵子轩的先生说可以下场去试试,考过了就是焦家坝第一个童生了。在往上一步就是秀才。所以今年过年的祭祖相当浓重。大年初一,一家人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早早的就忙活开了,菜蔬、饭食一应俱全。在赵玲玲爷爷的带领下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祭祖开始前,所有人按长幼顺序依次站好,整理仪容。祭祖是一项庄严而又神圣的活动。祭祀期间,所有人都要保持庄严肃静,不可嬉笑打闹,言行不可无礼。
开始后首先,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汇报一年来家里的大事小事。今年还多了一样,由大哥赵子轩单独祭拜,向家里的祖先念祭文以显示家里出了文人再进一步就是士的行列。祭祖家里的女人是不可以进祠堂的,只能在祠堂外跪拜行礼。
一跪
一叩首,起!再叩首,起!三叩首,起身!
礼成!的唱和声中依次退出了祠堂。宣告了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时刻,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忙忙碌碌……,赵玲玲却显得格外寂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另一个时空的亲人,你们过的怎样?玲玲想你们了!
看着一家人忙忙碌碌的样子,赵玲玲就像在看无声电影一样,大脑闪现过前世家人的一幕幕。浑浑噩噩间,赵玲玲仿佛回到了现代的家。
“老头子,快来帮忙,一会女婿就要来了!对!对!对!就这个,帮我拿一下。”
“这次那对了吧!”父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就在这时,妹妹带着一个帅气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大包小的礼品。“妈,我回来了。”妹妹还和小时候一样,一进门就大叫。
“诶,回来了,这就是你男朋友吧,总算舍得带回来了!”妈妈笑着说到。
“伯父伯母好”!帅哥有礼貌的喊道。
“好,好”爸爸老怀欣慰道。眼里却有泪光闪现,要不是……,玲玲现在也是如此幸福。
突然冥冥中天空传来一阵浑厚的声音,孩子回去吧!前尘往事亦是虚妄……
日出破晓,残月消亡,黎明的光辉犹如一张细细密密的网,将天地笼罩其中,夜晚,转瞬即逝。当清晨的阳光破窗而入的时候,赵玲玲悠悠的醒了过来,知道父母、妹妹过得幸福,心也就放下了。
爸爸、妈妈、妹妹我会在异时空活的很好,也祝你们生活幸福我心安慰。醒来后赵玲玲在心里默默地为生活在另一时空的亲人们祈福。同时放下了心结,全身心的融入赵玲玲的角色中去。
------题外话------
今天停了一天的电,好容易才来。好激动!

  ☆、第十一章 回娘家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鸡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单衣行走”。古人巧妙地用二十四节气广泛的用于生活和农事生产中。
年初二,第一家理所当然的是丈母娘家,年礼是赵父早早已经准备好了的。这代表女婿对自家女儿的看重,也是出嫁女对家人的想念。但今年却不行。“看娘屋的灯,罢娘屋的根”,立春是不能回娘家,因为“春”比“年”还大,否则穷娘家。
初三一大早,一家穿戴得整整齐齐,提着礼物出发了。来到村口,远远看着很有意思,四面环山,只有村里是平的,像是住到了山沟里,落差很大,所以叫沟村。坡下的房子虽然矮小,但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外婆家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面有两棵大树,大树的叶子落下来,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小鸡们在四处玩耍,走来走去;或是看见公鸡在地上走来走去,高傲极了;
门口站着一对老人,焦急地张望着。焦氏看见了快走了几步奔到了两老的面前。急急地说到:“爹,娘这大冷的天你们怎么出来了”,赵父紧随其后,岳父岳母肯定等急了。
玲玲的外婆、外公也五十多了,两人一共孕育了三儿两女,都已经各自婚嫁。焦氏是最小的女儿,未出嫁是有哥哥姐姐疼爱非常得宠。
“爹,娘,我说妹妹、妹夫一会儿就到,还不相信。这不?你心爱的小闺女来了吧!”声音爽朗,人未到声先至。这是玲玲的大姨,嫁到了对面山上的西坡村。姨夫是家里的大哥,继承的家产相对多些,责任同样不小。玲玲的大姨一身淡红色的襦裙,头上插着一支细小的银钗,看来生活过的不错。
“姐”焦氏叫到。
“来了就好,再不来呀,咱爹娘该叫你姐夫去接了”大姨快言快语。“这是玲玲吧!长这么大了。你两个表哥在那边,去找他们玩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