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咯合
听了林云的话,冯家两位男子心里可能平静下来,脸色也正常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冯老爹说:“亲家媳妇,这事是好事,可让你们出这么多钱,我们却占便宜也不好,可家里确实需要钱,这个面我接下了。不过钱要五五分成,不然我还真不能应。”
林云看着韩子安,示意由他出面。
韩子安无奈点点头,“叔、姐夫,这事就这样吧,有什么事以后在说。”
说完,让李河将那辆马车停在外面,将马牵进来找地方拴上,姐夫赶紧走出去帮忙。李河家的将
米粒递给林云,带着另外几个人将送大姑姐家的东西搬了进来。
林云走到冯老娘面前,直爽地一笑,简明干脆地说:“婶,我们一家准备在您这吃了午饭在去镇上,人多所以带了些东西,你别见怪啊!”转头又吩咐李河家的去厨房看看,一会好帮大姑姐做
午饭。
弄得冯老娘也无话可说,直接带着李河家的去了厨房。
这时,大姑姐家的两个小子跑了过来,快十岁的大强已稳稳重重,壮实的像个大小伙子,而七岁的小强却是个机灵、陶气的孩子,胖乎乎的脸,不时还忽闪忽闪的小鼻子,让人忍不住的喜爱。估计他们家的吃的都给这两个孩子了。
林云拉过两人给他们介绍了多多和祥子,又给他们拿了些零食,便让如意和翠柏看着他们玩去了。
林云不想听男人们说话,便走出堂屋在院子里转了一下,看样子大姑姐两口子住了西厢房,门上挂着粗布门帘。
走到东侧厨房下首的厢房时,从敞开的门看见里面有一小盘石磨,地下放着个木桶,估计他们没到时冯家正在磨着什么东西,她走过去,见木桶中存在着半筒泡过的黄豆,磨上有些残渣,旁边的粗碗里盛着多半碗的豆浆。
林云端着碗走到厨房,对大姑姐说:“大姐,做碗豆花吧,给米粒当稀的喝也顺口。”
大姑姐的眼神闪了闪,有丝不自在。但却快速说:“行,一会就做,你等会啊!”
林云暗自思忖了一下,没在说话帮着干起了活。
饭后,林云拉着大姑姐走到她们的屋子,拿出十两银子递给她,止住她推拒的话,低声说:“大姐,姐夫要是赶车出门,手里不拿点钱是不行的,也不知道你这边往返的人多不多,能不能挣钱,这钱你先拿着,今后有了在还给我。”
大姑姐苦笑着,脸色有些凄容,“你姐夫家人都干耿直倔,生怕占人家便宜,可家里穷得这样,又只会种那三四亩地,打点零工,顾着老的,管着小的,连粮食都不够吃。”
“那碗豆浆是?”
“我家公爹胃口不好,喝点这个又挡饱又顺溜,快拿它当饭了。”
“这可不行,豆浆的营养是挺好挺丰富的,但它略偏寒,胃不好要少喝点,并且尽量热了在喝。”
“真的,那我要告诉他们一声,免得落下不好。”
“你可以多做些面食,面条、面片之类做了汤对胃有好处。”
“多年的老毛病了,以前受过寒经常犯。在说,家里没钱,也不能老买白面呀。”
林云沉默下来,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穷,怎么能快速挣钱呀?她看看大姑姐的手,粗糙还有裂纹,干刺绣编织是没戏了。那干什么啊?
看着林云在那里沉思,大姑姐也不说话,只静静地等着。
她听二弟妹说过,这个三弟妹聪明着呢,又认字,脑袋可灵活了,现在下阳村人靠她教的编织也挣了钱,大哥家养兔子也挣了不少,据说还弄了个菜棚子,冬天都能出菜,这也能挣不少吧。
现在又要给自家想了法子,少挣点也行啊!
想着想着,林云眼前一亮,对,就靠这个豆子发财了。
她腾的站起来,“大姐,我想到招了,一定能挣钱,快跟我来。”
堂屋的人看着两人急火火地奔向厢房,全问着怎么了跟着进来。
林云走到石磨前面,定了定神,才转头对门口的几人说:“我想到怎么挣钱了,用豆子做咯吱合卖。”想想自己来时打了五斤菜籽油带过来,这下正好,还不用买了。
于是,她将制作咯吱合的过程简单说了一下,便招呼姐夫和韩子安磨些黄豆面,又让李河家的赶紧剁点猪肉及准备些红萝卜、香菜等,自己和冯老娘他们便静待着东西准备好。
(咯吱合是北京京东地区的物产,现在最有名的大概是通县台湖镇的咯吱合了。我有个同事的姐姐就摊过,有农家放饺子馒头的大盖蝶那么大,是黄豆面或纯绿豆面的,里面可卷肉,制成鹅脖<一张咯吱上先放一溜肉馅,在卷成卷,斜着切成菱形块炸>或螃蟹盖<将咯吱剪成饺子皮大小的圆片,两片间夹猪肉馅后粘在一起炸>。我家后面邻居家也摊咯吱合,不过是小张的,直径一尺左右,卖的很火,过节时都排不上。我也挺爱吃的,我父亲经常买,不过油太多了,现在属限制级禁止常吃的食物之一。)
待豆面磨完后,林云将它和带来的白面按三比一的量调了一瓷盆,加了点盐,打个鸡蛋加水搅拌
成浆状。
让大姑姐烧火,火不要太旺,要掌握好火候。她用炒菜的小锅加了点油,试着摊了一张,倒入一勺面浆,用临时钉的丁字刮板刮成薄饼状,待定浆后,用铲子从边上划开,一点点起下来,有点破。
在来,又摊了十来张后,手艺练熟了面也快没了。
全部摊完后,林云让大姑姐打些浆糊,自己卷了四张鹅脖、卷了二张螃蟹盖,其他卷成了普通的咯吱合,切成形后曾(ci)冷一会便上锅开炸,第一锅有点火小了,怕浪费吗?不过还算顺利,一会功夫便炸好了。
林云招呼众人尝尝,还询问好吃吗?
大人们并未说话,但孩子们的手较快,已伸手拿了两回,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鼓着腮帮子嚼得欢实,林云觉得不会太难吃。
大姑姐尝了后,看了家人一眼,直接对林云说:“弟妹,我想学这个,需要添制东西的钱,大姐先和你借,即使卖不出去,我也想试试。”
对大姑姐的果断林云感到高兴,穷则思变,有冲劲在肯干,总比一成不变要强。
“行,需要的东西和注意事项一会我说一下,不过这东西别人学的也快,要提前找好买主,最好能签下合约。至于价格,你先做出一批看花多少钱在定。另外制作用的东西,晚上我们去洪口镇,需要什么我让子安定做好了明天带过来。咯吱盒能用麦、米、豆、谷,甚至高粱玉米都成。你们先做黄豆、绿豆和玉米面的吧,今天晚上把豆子挑捡好泡上。”
林云想去镇上时将花椒沫直接打好带过来,摊煎饼的鏊子(大)或平底锅(小)、马勺、小耙子(也叫竹蜻蜓)、木头刮板、小扁铲,刷子这里没有可以省略,用个白菜头或布条绑一个凑合了。
又与大姑姐说了一些调面比例,火候掌握,及绿豆、黄豆及玉米的口感和一些颜色、对人的好处等等。
韩子安带着几人到洪口镇找好客栈后,就和林云抱着米粒和多多去了二哥韩子良家。
韩家的杂货店在镇子比较热闹的街上,听说是二嫂娘家资助开起来的,所以二嫂说话也比较好使。
杂货铺大约两间房子大小,里外的物品排列的很整齐,很干净,看得出来二哥、二嫂都是勤快人。屋内的架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柴米油盐酱醋糖除柴外此处全有,在加上厨房用的锅碗瓢盆,洗漱用的脸盆、木架,刀子、剪子、条帚、篮子,大概生活必须品这里都全了。
经过年三十的事,林云与二嫂关系也融洽了好多,送上给大人孩子的礼物,又感慨了一下开杂货铺的辛苦,又说了大姑姐家有想跑车拉活和做咯吱合的意思,到时恐怕还需二哥家帮忙。
二嫂到是很痛快,不但应承了帮他们招呼行人,也同意有咯吱合后可以送到这里来卖,并提议这里有油纸,不行缝制一些纸袋还可以防潮,这让林云非常敬佩,古人的想法也够快够聪明的。
林云建议明天二嫂也跟着去趟大姑姐家,把这事好好说说,在商量商量价格,即使赚不了多少也不能赔了不是。
这时,和韩二哥一起去定制东西的韩子安也回来了,听了林云的转述非常高兴,还说明天把姐姐、姐夫叫到镇上,大会聚一下,当然了,由韩子安出钱,因为他去东北挣了点钱保证够大家上最好的饭馆吃一顿。
于是,第二天中午,韩子安拉着大姑姐制作的十来斤咯吱合和十来斤鹅脖和螃蟹盖,其中各有三斤是装成油纸袋的,剩下的装在瓷坛里,带着众人回到了镇上。
在二哥的杂货铺稍做停留后,众人去了镇上的鲁味馆,这是镇上最大一家餐馆,老板姓鲁,最拿手的菜是大柴锅炖肘子、四喜丸子及农家小炒肉。众人到了饭馆,喝着茶水叫好了菜,边吃边闲聊着。
林云示意大姑姐拿出咯吱合摆在桌上,咯吱合颜色淡黄,有股自然的豆香,吃起来口感酥脆;而鹅脖和螃蟹盖更是添加了肉和红萝卜、香菜的香味,令人垂涎。
相似小说推荐
-
随身农场好种田 (南枝寄春) 云起VIP2015-08-23完结穿越成了农家女,家大业少真头疼。母亲老实,父亲憨厚,伯父伯母小叔小婶太极品。幸好老天...
-
[系统]穿越民国女配 (关小苏) 2015-08-27完结有一天,颜夕突然被系统送到了小说的世界,还是作为一个女配,怎么生存! 另:脑洞大开的一篇文,不喜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