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时的自己而言,他们只是两个陌生人,她从来没有体验过为人子女的快乐与幸福。苏雪记得,在她很小的时候,自己每日每日为着吃穿发愁时,她哭过埋怨过。总是恨恨地想:既然丢下我一个人受苦受难,当初又何必生下我救了我?
别人过年都有新衣服,而自己只有村里人送来的半新半旧的衣服。
别人逢年过节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县里玩,自己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犹自羡慕。
别人摔在了地上,可以撒着娇哭着等人扶,自己只能爬起来拍拍屁股。
等她大了,知道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孤儿,会被人可怜,会被玩伴们背后嘲笑,她心里更是怨他们。在十岁以前,苏雪几乎没日没夜都在想着,如果自己也死了,是不是也能去别人说的那个地方享福?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艰难地过着贫苦的日子了?
可是,她不敢。
每次对着村里的那条河,她知道,只要自己跳下去,十有八九是活不了的。每年十里八乡的都有一两个小孩子玩水,最后淹死了的。看着那些大人悲痛欲绝的样子,耳边是刺耳的嚎哭,苏雪就很奇怪:难道,他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享福么?
也有几次,她去了后山的那块断崖上,却只是呆呆地不敢往前走一步。她想起了隔壁的大哥哥掉下去的时候,他妈妈差点随着他去的事情,她觉得害怕。
也许,爸爸妈妈并不是丢下自己受苦,他们去快活了哪?
苏雪隐隐约约有些明白了,他们去的地方,其实别人都不想去。而自己,虽然不知道到底在害怕什么,她却是不敢去那个好地方的。
上了初中后,学校组织大家去扫墓,去的是一个叫烈士墓公园的地方。
在县里有一个很大的公园,那里建了一座高高的墓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带队的老师说,墓碑上的人,有些是在那次抗洪救灾中牺牲了的武警叔叔,也有一些是自发去救人的雷锋们。
同学们都肃然起敬,苏雪也觉得他们很了不起,老师代表全校师生献了花圈。
“其中,就有我们学校的苏琼芳同学的父母——苏建国和章菱花同志!他们,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道德模范!”苏雪永远记得,听到这句话时,她脑子里“嗡”的一声,这是第一次,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父母的伟大与可敬。
同学们都一脸崇拜地看着她,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日后再也不会被他们嘲笑自己穷,没有爸妈了。在她为父母骄傲的同时,这一个想法突然出现,苏雪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怨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带自己走,不是她羡慕别人有爹妈疼爱,而是她一直活在自卑之中,她怨恨的是他们让自己不如别人。
等老师同学们都回去了,苏雪和带队老师商量,希望能在县里住上一夜,她想好好地陪陪爸妈。
老师看着她,叹息着点了头,让她晚上住在了县里的亲戚家,就带队回去了。
扫墓的都走了,黄昏缓缓地来临,仿佛一个迟暮的老人般,烈士墓前,依旧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
苏雪认真地辨认着墓碑上的人名,一个一个看过去。
“汪有春,徐华都,吴户什么......”苏雪拿手指着,一个个地认,“啊!苏建国,章菱花!”她大叫一声,泪水一下就涌了出来。
“爸爸,妈妈......”苏雪泣不成声,“我想你们,好想你们......”
公园里,吃过了晚饭,三三两两地来消食的人看着站在烈士墓前的小人,面面相觑。有好心人上前问她,“小朋友,你怎么了?是不是和家人走散了?”
“我找到我爸爸妈妈了!”苏雪哭着对那人说,她指着烈士墓上的人名,“你看,这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英雄!”
“哦。”那人点了点头,看着哭花了眼的苏雪道,“对,他们是英雄,你要为他们感到骄傲。”
苏雪用力地点了头,“嗯!”
这不仅是对那人说的,更是说给这十二年来,一直错怪了他们的自己听的。
那人听了,便走开了,只是在远处看着苏雪。
苏雪慢慢地蹲下了身子,哭哭笑笑地说着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爸爸妈妈听。
“爸爸,妈妈,去年摘茶叶我挣了一百多块钱,学校不收我的学费,村里人对我也很好。我算了,存了差不多十块钱出来,等到过年的时候,我就有车费了,我还来这里看你们。”断断续续地,苏雪都不记得自己说了多少。
等到老师的亲戚来找她的时候,苏雪已经哭的满脸通红,眼睛肿的桃子似的。
......
“小......小雪,你怎么了?”苏雨望着突然落泪的苏雪道。
原来却是苏雪想着前世的事情,不由地哭了出来。
“没事。”苏雪擦了眼泪,帮着苏雨摆起了祭品。“风大,迷了眼。”
俩人先把地上的石子捡到了一边,又把菜和饭摆好了,这才把叠好的纸钱拿了出来放在面前。苏雨正对着秦南省府的方向,“噗通”一下跪了下去,先磕了三个响头,“各位祖宗,苏雨不孝,只能在此祭拜。还望你们多辛苦些,自己来拿,希望你们泉下有知,保佑爹娘和大哥都平平安安的,还有小妹,保佑她身体健康。”
苏雪也在心里默默地念道:爸爸,妈妈,人死后若真能去一个幸福的地方,而不是化为一抔黄土该多好!希望你们在天有灵,不要为我伤心。远离了那个伤心处,我反而活的更轻松些。说不定这是老天爷看在你们的面子上给我的恩泽呢!
等纸钱烧的差不多了,俩人这才起了身,把饭菜归置到了篮子里,又往家里回了。这祭过祖的饭菜是好东西,据说谁吃了,来年都是有祖宗保佑着,运气差不了。
第六十二章 开吃
更新时间2014-1-29 20:07:29 字数:2374
俩人快到家门时,就听见村东头有人家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
“今年他二爷家又是头一个哩!老祖宗可不得多保佑保佑!”张大娘刚好在门前收拾东西,听到声音就道。
在李家庄的祠堂前放炮竹,这里头是有讲究的。
秦南、渭南一片,都有这个传统。在自家吃年夜饭之前,先要去祠堂拜祭祖宗,这个拜祭和上坟不一样,是要放鞭炮的,好让祖宗知道那个子孙孝顺,头一个来拜,来年就保佑谁。当然,也不是谁都能去的,必须要把过年的事情都准备妥当了才能去。拜完了祖宗回家,把门一关,只带回去福气,什么晦气的也进不了门才好。若是你啥都没忙好就去,祖宗反而觉得你这个子孙投机取巧,不是正正当当的人,也不会去保佑你了。
苏雨就道:“李二爷爷家明年肯定又是红红火火的日子哪!”
兄妹二人又和张大娘闲聊了几句,接着回去忙活了。
苏雪还留了几个炒菜没做,其他的都做好了,就不让苏雨帮忙。苏雨便去了屋子外面,把衣裳什么的都收拾了回屋。
过年的时候,是什么也不能留在外面的。传说叫“年”的怪物会在除夕夜里跑出来食人伤畜,若是把衣物等东西留在了外面,就会沾染上晦气,所以除夕夜的时候,谁也不会在屋外留下一件东西,哪怕是条凳子,也要收好了。
苏雪正在屋里炒着菜,现在在做的是蒜炒藕片,白嫩嫩的藕片上沾着几片翠绿的蒜叶,在锅里翻滚着,莹白翠绿相映,很是诱人。
“小雨,你去把对联贴了,喏,我烧了浆糊了。”苏雪便翻炒着藕片,边对站在一旁的苏雨道。
这浆糊是她刚刚熬出来的,其实就是把米里多放些水煮熟了,既不能像米粉那么干,也不能像粥那么稀,要刚刚好,不干不稀地,对联才贴的牢。
苏雨应了,便接过了浆糊,手里抱着对联去了屋外。
对联是苏雨自己写的,上联是:春来好运家家喜,下联是:节报佳音日日新,横批:福满人间。他还给张大娘家写了两个,都是寓意来年吉祥美好的。
他搬了凳子,踮着脚,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横批贴上去了。接着,又回了屋子,在屋里的两个门上都倒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却是人人都懂的。
等苏雨把春联贴好了,又拉着苏雪来看。
只见苏家的大门上,红联盎然,字虽然写的不好,可贵在大气,可以看出,执笔之人并不是上不得台面的,若是假以时日,必定是个一等一的人才。
苏雪虽然字写的汗颜,可眼力却是不差的,看的连连点头,“不错,笔力浑厚,大气磅礴。”也只有干过苦力,经历了家族大变的苏雨才能写出这样的字来。
都说字如其人,如果没有那个心境,只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是永远没有自己的字意的。
得了夸奖的苏雨,高兴地咧了咧嘴,“我帮你烧柴禾吧!”他是个勤快人,闲不下来的性子。平时有空就看书写字,现在自然不愿意自己歇着,看着苏雪忙来忙去的却不伸手帮忙。
“你别忙活了,先去洗澡吧!等你洗好了我这边也该没事了。”苏雪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