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常安有些委屈地说:“我不是没有答应吗?你放心,桔子的婚事总要她自己同意。这孩子主意正,我可不敢随便给她做主。”宁氏点头说:“你知道就好。只怕是你妹妹不肯罢休。”江常安想了一想,说:“妹妹在脸面上的事儿,看得极重。这次被我们这么拒绝,应该不会再提起了。泰安这孩子也不算太差,如果妹妹肯在村里给他说媳妇,找个好姑娘并不难。不一定非得要桔子不可。”
宁氏觉得江常安说得有理,也赞同地说:“这倒也是。村里好多姑娘削尖了脑袋,想嫁到镇上去的。你妹妹一向都不太喜欢桔子,也不知道这次,为什么突然又想让桔子当儿媳妇?”宁氏说着话,脸色逐渐难看起来。在做母亲的看来,自己的女儿是千好万好,被百家求娶是理所应当地。
现在话赶话说到这里。她才觉得一个从来不待见桔子的人,突然说看上了桔子,这实在是不合理。唯一的理由,就是桔子丰厚的嫁妆。宁氏半天没有说话,都快走到家门口了,才对江常安说:“这次的事儿就别跟桔子说了。我看她最近心情不好。但愿你妹妹能死了这条心,别闹出事儿来。”
江常安没有宁氏想得多。但是他觉得江春儿一年也就回来那么几次。这次回来也说过,只住一个晚上的。她提亲碰了钉子之后,应该不会纠缠不休的。江常安对宁氏说:“也行。就别跟桔子说了。桔子原本就不喜欢妹妹。没得让她心里不舒服。”两个人进了屋子之后,果然不再提江春儿提亲的事儿。只是跟桔子说了一些老宅的情况。
桔子对江春儿一点都不在意,反而以梅子的情况多问了几句。梅子这次是坐大马车,带着个小丫环回来的。原本她就是一个小妾,只比奴婢高一点。并没有什么年初二回娘家的规矩的。但是梅子因为后院争斗而流产,虽然这在吴守信看起来,是因为梅子太笨,连他吴家的骨肉都保不住。
吴守信是个好色的,他虽然有几分恼怒梅子,笨得连自己的孩子都保不住,但毕竟还贪图梅子年轻貌美,再加上江山这段时间,奉承得他也很舒服。他也就给了梅子这个面子,让梅子像个正室夫人一样,坐了马车回娘家了。
梅子小产之后,心情一直不好。这次回来,也没什么笑容。人也瘦了一些,反而更见清丽。宁氏和梅子说不上话,倒是那个小丫环,被小张氏赶到厨房帮忙。那小丫环虽然在吴府地位不高,也是不怎么做粗活的。她心里不痛快,对着宁氏,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倒是让宁氏听了一大堆梅子在吴府的八卦。
宁氏这才知道,梅子在吴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只是外面看着风光罢了。又想想当初江春儿嫁到镇上,也是很被为难了一阵。要不是赵家二老死得早。江春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呢。就算是这样,江春儿还得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其中的辛苦之处,也是不为外人道的。
宁氏见桔子问起,也很是感叹了一番。最后,宁氏对桔子说:“桔子,这大户人家的日子,还真的只是外面看着风光。就按吴大人家里的情况来说,别说是小妾,就是正室夫人,日子也是不快活的。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寻个庄户人家,一夫一妻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反而舒心。”
桔子连连答应说:“娘说的是。那些豪门大户的女子,成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就算是一餐饭,一件衣也是丫环、婆子给做好了送到面前。她们没事儿干,心思就全放在勾心斗角上了。争面子,争钱财,争男人,争来争去,还不都是男人的玩物。我是决不会让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的。”桔子就算是心里年龄已经快三十岁了,她也不认为自己斗的过,那些从小就在宅斗里培养出来的人精。L
☆、第一百七十八章 谣言(上)
宁氏见桔子说得过分,就伸手打了她一下,说:“女孩子家家的,口上没有半分遮拦,连争男人,还有玩物这种话,都能说得出口。这丫头可真是要不得了。我看还真得早点把你嫁出去,省得丢人。”
桔子见宁氏有几分恼怒,就移了移身体,跟宁氏贴得更近,抱着她的胳膊撒娇说:“娘,我可不嫁人。哪个男人能像娘这么宠我?到时候,要是我一个不小心,又说错了话,说不定就会挨打挨骂的。娘,我决定在娘身边做一个老姑娘。”这个时代,十八岁没定亲,没出嫁就已经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这让桔子很有危机感。
桔子真没觉得自己能嫁人了。虽然她的心理年龄都能当妈了,可毕竟这付身体还是个孩子。她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挨到十八岁,才能出嫁。她可是上过生理卫生课的,嫁得太早了,又没有避孕措施,万一一出嫁就有了孩子,那不是拿命在赌?
宁氏不明白桔子的心思。她其实也很舍不得桔子早嫁,她揉了揉桔子的头顶,对她说:“还真是个孩子。你说你在别的方面,都跟人小大人似的,怎么就在这婚事上不开窍的。女人嫁人就如同第二次投胎。你看谁家的女孩儿,不是一过十岁,就开始算计自己的将来了。就你还懒在娘这里。也罢,娘也舍不得你,能多留一年就一年吧。”
桔子大汗,十岁的黄毛丫头,就开始为自己选婿。难怪她在现代,就听说早恋有向小学发展的趋势。宁氏跟桔子说笑了一阵,就把江春儿想让儿子娶桔子的事情,抛在了脑后。她只是想着。只要自己夫妻不松口,江春儿最多也只能在娘家住一、二天,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宁氏没想到的是。还没到年初五,李婶就到桔子家来打听消息。她和宁氏关系一直很好。说话时也没多不顾忌。她对宁氏说:“嫂子,我听说你把桔子许配给了江春儿家的赵泰安。嫂子,要我说啊,这赵泰安可不怎么样,配不上桔子,你这亲事儿说定了没有,要是有转还的余地,就先放放。我给桔子找一个好的。”
宁氏大吃一惊,立刻否认说:“哪有这种事儿,你听谁说的?”李婶不太高兴地说:“这事儿你还瞒着我,亏着我们这么多年的好姐妹。现在全村都传遍了,你还不肯承认。”宁氏有些惊慌了,女孩儿家名声最重了,这要真是全村都知道了,桔子可很难找到好人家了,没准真的只能嫁给赵泰安了。
她对李婶说:“弟妹,年初二的时候。江春儿虽然说过要亲上加亲,可是我和孩子他爹都没同意,这话是怎么说的。”李婶有些吃惊了。说:“你们都没同意。那怎么会在村里都传开了。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说你们看上的江春儿家在镇上的铺子,桔子嫁到镇上只要管着铺子就行,不用下地干活,就求着你公爹跟江春儿说的。赵家看在桔子生发的手段不错,能给他家看住祖传的生意,也就不嫌弃桔子乡下农户出身了。”
李婶犹豫了一下,又说:“还有说,人家江春儿本来嫌弃,桔子粗俗泼辣。但是你们家答应。把家里做菜的秘方,做陪嫁。江春儿又看在。两家是亲戚的份上才答应的。”宁氏气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喘着粗气对李婶说:“弟妹。别说我家桔子还小,我不急着给他说亲。就是我们家现在的情景,还能看得上江春儿家的铺子?桔子要是喜欢管铺子。我家现开的几个铺子,就算是给桔子陪嫁一个,家里的人也不会不同意的。那些都是桔子做主,才开出来的。现在大半也是桔子在管着。这些铺子,随便哪一个,都比江春儿家那个面馆强。我们还用得着拉下脸来,求着江春儿。”
李婶恍然大悟地说:“我就说吗。你家桔子嫁给大户人家都是够格的。要是你愿意选平民小户,我家多银都比那个赵泰安强。今年,多银的煤饼铺子可发展的不错。原来孩子他爹说是置几亩地,给孩子们在村里留下些根底。可是多银却要拿赚来的银子,再开分铺,还说是什么铺货的速度越快越好。等前期的事情做完了,有了余钱,有多少地置不得?现在,这地的产出,可跟不上他铺子发展的速度。孩子他爹也同意了。多银这孩子,原来看也没多大出息。自从跟着你家桔子做生意,倒是一天比一天懂事儿,没准还真能给他做成大生意呢。”
说完,李婶有些期待地看着宁氏。她对李多银的心思也有几分明了,但是暗示了几次,宁氏都不接口。她也就知道,这门亲事多半结不成。两家关系这么亲近,她反而不敢太过造次,生怕一个不小心,亲没结成,两家人反而生分了。反正桔子和李多银年纪都不大,也就一直没挑明了说。但是倒底她是做娘的。这次她过来,原本是对桔子报不平的,说着说着,就变成推销自己的儿子了。
宁氏也被李婶说得放松了几分。看来就算是桔子真的,被江春儿家的这一桩婚事儿,弄坏了名声,这还有李多银接着呢。要说是李多银,宁氏也有几分喜欢。要是桔子肯嫁给他。宁氏是乐见其成的。可惜的是桔子从来就没有表现出,对李多银有多不一样的地方。她跟李多银的交往,还是生意上多一些。平时里,却不见桔子提几次李多银。
宁氏心情放松之后,脑子就有几份灵活了。张氏替宁春儿向江常安提亲的事儿,只是江德财家堂屋里说了一次。他们拒绝之后,就再没见到江春儿。这事儿,因为自己家里不想让桔子知道,她和江常安就从来没提过,就江春儿提亲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知道这件事儿的人,只有那天在江德财家堂屋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