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被说得脸色发青,红着眼睛低下了头。她不甘心地说:“可吴大人看起来比爹还老。”江山深吸了一口气,柔声道:“吴大人才四十多,他就是看着年龄大了点。我知道你喜欢年轻,相貌好的。可是,相貌也不能当饭吃。咱家不过是普通农户,年轻相貌好的庄稼汉,你又不愿意。吴大人能看中你,你应该高兴才对。他是因为没有儿子才要纳妾的。你进了门,等生下儿子以后,吴大人的家产,就都是你和你儿子的。这是你的机会呀。”
梅子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她的脑子里,一会儿是自己穿着绫罗绸缎,使奴唤婢地当了官太太;一会儿又是吴大人那张暗黄色的老脸,凑到自己面前。她拿不定主意了。江山又淡淡地说:“你嫁过去之后,我就是平安县的主薄了。你就是又是官家妹妹,又是官家太太。沿山村的女孩们拍马也赶不上你。”
江山见梅子不再说话了,嘴角却露出笑意,知道她是同意了。就说:“你好好想想吧。嫁给吴大人,你的好处多着呢。”江山留下梅子一个人发呆,转身出了门。他还要想办法,从张氏那里,把记录梅子的生辰的贴子拿过来。
张氏那里倒是很顺利。江山只要提一下自己当主薄的事儿,张氏就千情万愿地拿出贴子来了。只是她现在有些怕江德财。江山对她说:“奶,这事儿关系到我当官的大事儿。我爹娘和梅子都愿意的。爷就算一开始别扭,总能想通的。我们先把婚给定下来。免得我爷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把事情给耽误了。”就这样,第二天,江山就把梅子的庚贴送到马师爷手里。
江山忙着把梅子送给吴县令做小。桔子在牌坊建好后,却空了下来。她找了时间,来到了李多银的煤饼铺子。随着天气转冷,煤饼铺的生意越来越好。连李满屯收秋之后,都没有去找短工,而是在家里帮助李多金做煤饼。李多银在雇了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叫黄叶的,帮着守铺子,他就赶着驴车四处送货。
桔子到的时候,黄叶正看着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把煤饼装到一个驴车里。桔子知道,李多银接受了她的建议,发展了加盟代理商。李多银的煤饼生意,已经卖进了大兴府,光靠李多银一个小驴车根本送不过来。桔子就请云泽洋讲了一下整个大兴府基本上的县镇布局。沿山村在大兴府的南部。
桔子和李多银商量了一下,就圈了几个大兴府南部的几个县镇。李多银赶着小驴车,带上煤饼,跑了十多天,终于谈好了五个代理商。其实,这不能算是代理商,只是简单的批发商。这些人自己到李多银的店里,以批发价拿货。李多银不再单独往他们那边送煤饼。
李多银虽然简单地给他们画定了代理地区,但是这个地区的分配,现在并没有多大意义。五家点之间的距离,是桔子和李多银仔细计算过的。按照他们现在的销量和运输水平,基本上不会产生交集。后来,又有听说这个消息的人上门,又谈了两家。现在李多银总共有七家代理商。
刚才那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就是其中一家。这让李多银的煤饼销售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煤饼销量激增,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供应量跟不上了。现在还不算是煤饼销售的旺季,李满屯家已经全家出动,作煤饼了。再过几天,就算是李婶也参加做煤饼的队伍,也肯定跟不上销售了。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人手不够,可以雇工。冬季农闲的时候,长短工都不难雇。李家的地方还算大,稍微修建一下,开个作坊都不成问题。铺子的后院也能容二三个人做煤饼。只是现在煤渣越来越难买了。长宁镇只有张华一个煤畈子,开始的时候,李多银是向他买煤渣的,后来就直接买煤了。
用煤做煤饼,虽然不如用煤渣做方便好赚,但也是有利润的。再后来,李多银就直接跟煤场定煤了。两三天就用桔子家的牛车跑一趟,多拉一点。可是那个煤场也是十里八村,唯一的煤场,很多铁匠铺也要依靠那里出的煤呢。如果煤饼售销量再提高上去。李多银怕买不到足够的煤了。
李多银跟桔子抱怨说:“桔子妹妹,那个煤场其实挺大的。只要多雇几个人工,再开个矿洞就行。可是那个秦东家说什么都不愿意。就是说,再开矿洞,如果找不到矿脉,他就赔了。煤场原来的矿洞都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他就没开过新的矿洞。秦东家还说,如果这些矿洞采光了,他就把矿场封了,留待后人。你说,他这不是败家吗?”
桔子这次来找李多银,就是想让他带自己,去见识见识,这位知道把地底资格留给子孙后代的秦矿主。顺便,桔子也想看看,能不能解决煤碳原料的问题。桔子到了没多久,李多银就回来了。桔子是事先跟他约好的。两个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就上了驴车,出发去煤场。L
☆、第一百五十章 买煤矿
桔子是第一次来煤场。李多银先带着桔子在煤场转了一圈。煤场在一个山坡上。桔子一眼望过去,山坡上都是光秃秃的,除了几颗瘦弱的小树之外,就是长得东一块,西一块的杂草。这些杂草还连不成一片,倒更显出了山坡的荒凉。桔子虽然不懂煤矿,但也知道,如果地底有浅煤层的话。地表上的植物是不会长得好的。
这么一大片秃山,说明这个煤场还真的不小。只是不知道有多少矿脉,是凭现在的技术能开采的。山坡上除了一个堆煤的大棚子,还有十几个窝棚,应该是住采煤工人的。远远望过去,似乎只有山坡上只开了两个矿洞在开采。两处矿井口都有人守着,不断地把煤筐从下面拉上来。
桔子看了一会儿,就和李多银一起去找秦东家。秦东家住得离煤场并不远。李多银最近煤场来得次数多,秦家的佣人也都认识他了。李多银还不满十四岁,是来这里大批买煤的最小的客户。最近,他又缠着秦东家,要多开一个矿洞。秦家上下都对他印象很深。
秦家的佣人见他又来了,还带了个比他更小女孩,就客气地请他到客厅等候。没多久,秦东家就进来了。他和李多银见了礼这后,就侥有兴致地打量起桔子来。李多银就向秦东家介绍说:“秦东家,这是江姑娘。江家和我家是世交。煤饼生意也是我们两家合伙的。所以这次她跟我过来看看,能不能请秦东家多开一个矿洞。”
秦东家惊讶地说:“江姑娘比你还小吧,她家的生意她能做主吗?”桔子趁着秦东家和李多银说话时,也仔细地打量了秦东家一番。桔子听李多银介绍过,秦家是世代经商的。到了秦东家父亲一代。买下了这个煤场,又在附近买了不少地,却不太往外跑了。
这个秦东家有二十*岁的年龄,穿了一身绸缎长衫。现在已经入秋了,他手里却拿着一把折扇,摆出一付读书人的作派。大楚韩不禁商户考科举,桔子下意识地看了看秦东家头上。却没有代表功名的方巾。这时。她听到秦东家对李多银,质疑她的身份,接口说道:“秦东家。你做生意还挑客户年龄大小呀。”
秦东家愣了一下,笑了起来,说:“答得妙。我的客户只要讲信义就好,确实不必介意年纪。不过。江小姑娘,你们想多开一个矿洞的要求。我真的不能答应。李家兄弟小小年纪就能独自创业,令秦某佩服。秦某很乐意你们来做客。只是多开矿洞这种事儿就不必多说了。”
桔子见秦东家回绝的坚决,有些奇怪地问:“为什么呀?我们又不是不付钱,你多开些煤出来。不是多赚一些钱吗?”秦东家叹了口气,对桔子说:“小姑娘,钱够用就好。开矿洞不是好事儿。这钱赚不得。”桔子见秦东家一直把她当作小孩子。干脆依小买小了,她走到秦东家身边。仰着小脸问:“秦东家,我年纪小,很多事儿都不懂。能不能请秦东家解释的清楚一点。”
秦东家避开了桔了的眼睛,沉默了半晌,才说:“也罢。本来,我是不愿意提起这一段伤心事儿的。现在还是告诉你吧,也省得你小小年纪,做错了事,以后后悔。”他顿了顿,又说:“这开采煤碳,是要在山上开洞,人进去采的。你知道吧。”桔子点头说:“我刚刚从煤场过来,看见了。”
秦东家轻叹道:“这采煤的工人是很辛苦的。每天都要到那种暗无天日的地方去劳作。一个不小心,矿洞塌了,命都要送到里面。”桔子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明白,秦东家想说什么了。她小心奕奕地问:“你家的矿洞塌方过?”秦东家点头说:“是啊,大约五六年前,有一个矿洞塌了,里面的五个人都埋在里面,一个都没逃出来。”
桔子见秦东家停下来,半天没说话,轻声问:“然后呢?”秦东家摇头说:“没有然后了。人都埋在里面,哪里还有活路。我怕再出事儿,就把矿洞封了,给了他们家人一笔钱,让他们给那五个人回去立衣冠冢。”桔子打了个冷战,勉强地说:“这里的矿难都不救吗?”
秦东家看了桔子一眼说:“小姑娘读过书吧。矿难——这个词用得好啊。当时不是不救,可谁见过埋在地里的人能活?救不了啊。”桔子想说:“矿洞有支撑,里面说不定有没塌的空间。”她还想说:“里面的人说不定正等着救援。”但是她什么都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