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妾出来劝他,“这能出什么大事啊?江南的事情不都已经被搞定了吗?”
“好不容易这账本我才交出去,怕的就是惹祸上身,只盼着这一回,火不要烧到我的身上来。”
千万别烧到了他的身上来,不然就糟了……
汪如龙现在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连续地下了几道令,勒令下面自己管着的运盐船,这两天千万不要在水上走,若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就损失大了。
而三日后晚上发生的事情,证明了汪如龙此刻的预感是何其正确。
次日早起,和珅便去拜访了永贵,对永贵道:“前日接到消息,说是王杰落入了那漕帮帮主连霜城的手中。永贵大人您兴许还不知道,王杰手中有着当年两淮盐引案前后的账本,事关江南官场全局,我们若是不将王杰大人从这连霜城的手中抢过来,怕是要出事。”
永贵为官多年,便知道一旦有什么事情涉及到“账本”这样的东西,便能牵扯出一大片。
若是王杰手中有账……永贵立刻就知道事情要紧在哪里了,他们这一次过来就是为了查陈宏谋,陈宏谋乃是两淮盐引案之后上任的,这才开始了步步高升。和珅这一句话,怕是要戳翻整个江南官场啊……
只是毕竟救王杰也是要紧事,永贵当下便道:“这事儿我们再从长计议,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和珅早就在这里等着永贵了,便将自己早些时候想的计策与永贵一说,永贵捻须,在屋里踱了许久,“连霜城毕竟是漕帮的帮主,我们这样做,牵涉是不是太广了?”
“只要江南的官场一换血,他这漕帮帮主的位置也是做不了太久了的。漕粮的运输事关天下命脉,让连霜城这样的一个人当了漕帮的帮助,皇上的心里必然是不高兴的。永贵大人,您忘记这连霜城是怎么上位的了吗?”和珅这一点,便是隐隐约约有道破天机的感觉了。
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曾经视察漕运,那个时候的漕帮帮主还不是连霜城,那个时候漕帮势大,当真是连乾隆也不敢怎么得罪他们的。九省漕运若是忽然瘫痪,对整个大清的经济命脉都是打击,所以在漕帮帮主的邀请下,乾隆竟然还是加入了漕帮的了——这是外面的人的传言,说是乾隆也是漕帮人。
只不过,乾隆乃是整个大清的主人,便也觉得即便是自己入了漕帮,也是漕帮的主人——这所谓的“入”,其实不过是口头上的而已。
乾隆为什么要入漕帮,或者说,为什么要对漕帮帮主礼让有加?根本来说,不是他喜欢漕帮,而是他忌惮。
连霜城毕竟是杀了原来的漕帮帮主上位的,背后有福康安的支持,所以坐稳了这位置。
在连霜城跟福康安生出嫌隙之前,连霜城已经将这帮主的位置坐稳了,现在想要将他拔了,谈何容易?有能力的连霜城,管理着漕运,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人本事太好,以至于漕帮蒸蒸日上,却渐渐要脱离官府的掌控了。
“你的意思是,皇上也忌惮着这漕帮,其实是想……”
永贵豁然明朗,而后考虑了一阵,漕帮势大脱出掌控,绝对是不允许的事情,更何况说这王杰手中还有账本,连霜城野心大,凭借一个漕帮帮主的位置竟然也想要左右江南官场,这大帽子扣下去,便可以说是谋逆的大罪了。
和珅道:“所以在我们的计划完成之后,您必须出现在当场,才能保证王杰大人不会被人灭口。”
“你说得对,今日便去只会扬州知府那边,看看他们怎么做。”
到底这一步棋到底下不下得出来,还要看扬州官员那边的智商和和珅的忽悠能力了。
和珅这个时候叫人知会了汪如龙,与他商量好了口径,这才走向了扬州知府衙门。
在钦差巡查的这段时间,知府真是每天都在办公,都在处理事情,一副忙碌模样,不过是真是假也就他自己知道了。
这样做的唯一好处,其实是——和珅可以随时来知府衙门找到他了。
现在扬州知府已经将和珅视作了自己人,便将和珅迎进来,问他有何贵干。
和珅一笑,只是接着便有些面色严峻,担忧道:“知府大人您兴许还不知道,要出事了。”
知府一听,便是心中咯噔一下,忙问和珅道:“可是永贵大人那边出了什么事儿?”
“非也非也。”和珅摇头,叹气。
知府急了,“和老弟,你这有话说话,别吊着我啊。”
和珅也就一句话:“那王杰没死,事涉两淮盐引案前后的账本在王杰手里,现在王杰在连霜城的手里。”
一句话,信息量太大,生生地像是一颗炸雷,将扬州知府整个人都炸晕了,没反应过来。
过了好久,他才张开自己的嘴,只是嗫嗫许久,一个字没说出来。
和珅背过身去冷笑,同时却给这扬州知府到了一杯水,他们这是在后衙里,周围都是这知府的心腹,也不担心会有别人忽然进来。他将茶杯递给他,而后叹气道:“现在知府大人知道这事儿多严重了吧?”
那知府最开始也不过是被这一句话给吓住了,现在反应过来之后,脑子也开始运转起来。
如今他视和珅为一条船上的人,一根绳上的蚂蚱,已经看到和珅是一脸不慌不忙的表情,便道:“和老弟既然来找我,如今又一副气定神闲模样,想必是有了什么妙计了。”
“妙计没有,拙计倒是真有一条的。”和珅叹了口气,道,“那东西若是真到了连霜城的手中,依着连霜城的野心,您也知道连霜城是个怎样的人,漕运衙门都没把他制服过,这人惯是不听官府的话的,他若是得了账本,那么您便不是生活在乐园里——而是在地狱了。”
江南官场的层层盘剥,没人比扬州知府自己更清楚了,他点了点头,觉得和珅说得对。
这些都是相当有逻辑甚至入情入理的分析,由不得知府不信。
和珅心底想的,其实完全不是自己在说的事情,他只是这么随口地说着,却忽然觉得自己一心二用的本事已经到了一种极致。嘴上说的,心里想的,根本就是两件事。
见知府信了,和珅便又道:“当务之急,是除掉了连霜城,将王杰就救下来,到时候才能筹谋那账本的事情,只要这事儿一成,您便是那有功之臣,账本在您的手里,可比在别被人的手里好。”
一个是自己安全了,另一个却是他能够号令别人了。
这王杰手里的东西的重要性,知府比和珅清楚,他问和珅道:“可连霜城势大,我们如何惹得起他?”
“这件事设涉及面太广,若是这账本递到了皇上的面前,倒霉的绝不止您一个,这江南哪里惹得起他?是他连霜城要犯众怒,这个时候我们便是顺势而为不手软了。俗话说,民不与官斗,连霜城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个小人,算得上有个什么本事?一旦江南这一盘散沙忽然聚起来,要做掉一个连霜城又有何难?”
和珅当真是个完美的说客,即便不是扬州知府,换了个别人也会被和珅说服的。
知府早已经知道事情是不得不做的,此刻凝眉思索。
和珅抛出了最后的一张底牌,便道:“漕帮的存在始终是皇上的心腹大患,连霜城这漕帮帮主的位置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他这人很是自负,我们只要随便逮一个机会,在漕帮的船动别的正经商船的时候动手,那便是大人您一点也不徇私,革除漕弊,不让连霜城仗势欺人。”
也就是抓个连霜城犯事儿的时候,将连霜城那边的人一网打尽。
知府也不是个蠢笨人,他笑了一声,“这计策是好,只不过一网打尽不对。”
和珅皱眉,“如何不对?”
知府摆摆手,一脸的得意:“真要我们官府的船跟漕帮干起来,便说只追究连霜城,不追究旁的人,我们要对付的不过是个连霜城,若是得罪了整个漕帮,以后还是不好办的。”
没想到,这知府的注意力竟然都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情上,和珅忽然就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他叹了口气,道:“还是您老谋深算。”
计划便已经这样敲定了,和珅与知府这边密谋了,知府那边却已经将杂合消息知会了个知州漕运盐政衙门,将自己认识的局中人都聚集了起来。
他们这些人在江南盘踞也不算是短时间里,在漕帮之中都有自己的眼线,这个时候贪官污吏们一联络起来,当真能给人一种力量很大的错觉。
和珅在自己歇脚的地方听说了这些个贪官们的动静,顿时笑了。
有一些内线人,知道账本原先是在汪如龙的手中的,于是跑去问汪如龙,不想汪如龙早就跟和珅串通好了,他竟然说:“当初是那王杰逼迫我将东西交出去的,您说我傻不傻?其实这东西根本就不关我的事儿啊,您想这件事捅开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原本府衙里的官老爷们都是熟人,要是忽然之间一下说出来,我这几年打好的关系不就打了水漂了吗……唉,您问我跟那王杰有没有关系?我只能跟您说,我这仇跟他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