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物语 (Vinilla)


梅兰妮继续往西的行程。从保安到大同,沿着桑干河也就二百二十多里,但是在这之间建了两个客栈。第一个建在了鱼河湾,第二个建在了西宁。其实,他们的马车快,基本上就走半天多一点就到了一个客栈。
梅兰妮说,“为什么不少建一个客栈?”
能海答,“如果象我们这样的速度,一天两百里也赶的过来,但是,运输队就只能走这点路程了。这客栈主要是为运输队建的。”
梅兰妮点点头。
鱼河湾就是梅朵她们遇见十三娘的地方。
边峰他们自然要去打听十三娘的来历的。
这时候的鱼河湾基本上没什么人。就是荒郊野外的。其实这地方还是挺不错的,出了山,又有水,但是因为几千年的战争,这里一直受到蒙古人的侵犯,所以都搬迁了。清朝虽然没了蒙汉的战争,但是明末清初人口大减,这种地方没人来开发。这会他们是独一家。尽可以圈地。这里已经接近黄土高原了,但是由于有水,植物长的也还茂盛,只是今年大旱,所有的植物都是垂头垂脑的。
但是,梅兰妮也没见他们圈多少地。是啊,没人种!
能海说给梅兰妮听,这个地方要先种树。
这梅兰妮理解,长年战争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树都砍伐了,没了树,地就沙化了,风沙大,再种庄稼也不容易。
他们客栈周边去年秋天种下的小树,居然都很精神。看来没少照顾它们。
能海说,“在种的时候,在底下都放了一小水坛子。”当初为了这事,他没少和梅朵争过,现在看来,梅朵是对的,一路行来,他注意到野生的小树都干枯了。
这里也有种庄稼,但是明显没有东面的好,尽管也浇水,但是植物总是不精神。
宣化府的西宁县那里的情况比鱼河湾还差。
西宁县是长年驻兵的地方,这里的兵老弱病残的,常年吃缺员。让他们打击入侵者,那是太难为他们了,但是欺压百姓,他们是拿手了。所以,驻兵的地方方圆几十里都没什么人家。那个地方荒凉的都赶上后世的楼兰了。
华家的客栈自然是避开了哪些兵痞。开在县城西面西宁县和云中县交界处。
那里叫做小孤山。客栈的掌柜姓张。这里已经和黄土高原相接。更加风沙大,加上近几个月的干旱,越发的灰天灰地。一路过来,见有百姓求雨。这雨哪里求的来,树木砍伐了,没有植物能调节气候,所以稍微一旱,就受不了了。再不下雨,又是流民遍野。
能海问张掌柜收到粮食没有?
张掌柜拿出帐本汇报起来。梅兰妮在一旁做着笔记。
边峰指正道,“不是‘油‘,是‘莜‘。莜麦就是裸燕麦。”
梅兰妮笑了,“还有穿衣服的燕麦。”
边峰认真地,“那叫皮燕麦。”
“麦子品种还蛮多的嘛。小麦,大麦,现在还有莜麦。对了,还有荞麦。”
边峰说,“荞麦不是它们一伙的。不属于禾本植物。”
“咦,你知道的还蛮多的嘛。”
“都是梅朵教的。不过以前我也不是五谷不分的人。”
梅兰妮听到说,收购了很多的莜麦。她问,“为什么要买莜麦?”
“因为这个地方的人吃惯了莜麦,吃其他的粮食觉的不抗饿。”能海解释道。
张掌柜也说,“这里地贫,细粮种不好,莜麦这种粮食好种。”
“那收成高吗?”梅兰妮问。
“收成怎会高,也就是种一斗收三斗。到了灾年,官府也会借粮食给灾民,但是要十户联保,到时候有一户人家还不出,就要另九家摊赔,要是再有天灾人祸,村民就全逃了,真是十室九空啊。剩下的人也没有活路。被官府追赔欠粮,哪里还的起。所以,我们这里准备的有些是借给附近村民的种粮。很多人不愿意向官府借粮,可以向我们这里来调剂。”
176 西行散记(2)
更新时间2014-4-7 3:00:33 字数:3093
梅兰妮听这么说,担心道,“如果他们不还怎么办?”
“每人就那么几斗,不还也没什么?比如我们开粥棚,每天也要吃掉许多。这年头的救灾行为,很多是乡村里的大户在做,因为他们土生土长,和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如果民乱他们首当其冲的受害。这时没有警察来保护他们的。所以,很多大户或联合,或单独,采取不同的救灾手段,帮助乡民们渡过灾年。”边峰解释道。
“今年的庄稼就没了?”梅兰妮问。
“如果这两天下雨,就能赶上种一季山药蛋。再就是只好秋种冬麦,等明年的初夏了,这一冬一春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张掌柜说,“如果不行,我这里冬天就开粥棚,开到开春。”
能海说,“到时候再看情形吧。”
也只能这样了。
越往西,旱灾的影响越大。比如在江南,就算当年受灾,总还有些余粮能混些时日。可是,这种地方,就算是丰年,也有那么几天的青黄不接。
大同府西北,近善化寺的地方,是华记的大同客栈所在地。
没有哪个城市象大同这样让人惊心了。这个城市怎么讲也算的上是中国的北方名城。可是他们眼前的大同是出乎人意料的的破旧。城墙都被揭矮了。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明显的荒凉。
边峰对梅兰妮介绍说,这座城市在清初被多尔衮屠过城,城墙也被揭去了五尺。一度曾废弃了这座城池,这座城成了鬼城。
到顺治九年,才又把府县衙门迁回来。虽然把周围的人也迁了一些到大同,但是,整座城市的荒凉还是遮不住的。到处可见残垣断壁。
他家的客栈为了和环境协调,特意用旧砖砌了外墙。
任何一个曾经被屠过的城市没有这么明显的痕迹留下来。江南的杨州和嘉定也被屠过,但是近一百年来的风雨早已经洗去了痕迹。
边塞上的城市,人口本来就不多,这时的大同人口不过五万,城市大,居民少,没法不荒凉。
这个地方和南方一样,反清复明的势力最大。是洪帮发展的有利地方。
大同客栈的掌柜姓康。很健谈。他和能海谈起了收皮子的事。
这时候的皮货交易大都在张家口。由范家垄断着。从俄罗斯来的,还有北方的其他地方的毛皮都在那里加工。旗人有穿皮毛的习惯,所以这个生意是利润很高的生意。范家是不许他人染指的。
大同这里也常有蒙古人拿来的毛皮。康掌柜的意思是,客栈也收下来。
能海在考虑这个建议。讲到皮草,梅兰妮不是小白了。后世的上海也是中国的皮草中心,各类的皮草也是见识过的。常识是还懂一些的。
她说,“毛皮最要紧的是鞣,鞣的好,皮子才算好,鞣不好,皮子再好也不算好。要和范家抢生意,就要在鞣皮方面超过他们。”
康掌柜说,“听夫人这样说,倒象是毛皮的行家了。我这里倒是有一个鞣皮的专家。他家几代就做鞣皮。他鞣的皮就不错。”
梅兰妮说,“他鞣的再好,无非是用硝或明矾的方法,这种都是假鞣。一遇水皮子就发硬,掉毛。”
“那夫人你见过另外的鞣法?”
梅兰妮肯定地,“我见过,那皮子鞣的松软。染色还很好。”
康掌柜问,“那夫人,你知道那鞣剂的制做吗?”
“我不知道。”梅兰妮回答。
康掌柜脸上明显的失望。
“但是,我可以去问,有人知道。”梅兰妮说。“另外,还可以制皮革,牛,羊的皮还可以制成皮革。可以有很大的市场。”
康掌柜脸上发亮了,“如果,我们真能有好的鞣皮方法,倒是可以和范家拼比一下的。”
客栈后面是个菜园子,由于靠着御河,所以大旱的天也有水浇地。菜的长势也不错。
饭桌上,特地买了酱驴肉来招待梅兰妮。这也是梅兰妮第一次吃驴肉。虽然有人说驴肉最好吃。梅兰妮认为,这个时代任何的肉类都比后世好吃。
大同没什么好逛的。他们去了旁边的善化寺。善化寺出乎意料的保存完好,而且香火也很旺。
大雄宝殿里还有新画不久的壁画。
边峰说,这是因为康熙曾来过大同的缘故。
最可看的是金代泥塑。那二十四天王分明都是人间百态。
在去右玉的路上,他们经过了云岗。当然要参观一下这闻名世界的石窟的。看看那众多的佛像。梅兰妮看着那些石佛,都不能想象人们是怎样用手工一点一点凿出来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这是一种怎样的理想在支持着工匠们。开石窟的艰苦性,是后人难以想象的。这时的佛像虽然有些残缺,但都不是人为的。至少,佛的头都好好在自己的肩上,而不是象后世那样,身首两分,许多佛的头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了。
在左云,华记的客栈就建在了十里河边。他们还在那个县买下了一个露天煤矿。
李掌柜迎接了他们。
灾年自然是以旱灾为主题。这里的沙化程度比前面那些地方更严重。连续没有下雨,十里河已经成了细流,几乎都要干涸了。在客栈周围也种了一片林子,虽然不精神,但都还活着,梅兰妮知道,这也是因为树下放置了水瓮的缘故。只是,小树林子里的草都已经枯黄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