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范大娘见梅兰妮等人的谈起各项事宜来,都准备的很充分,知道他们是存心想合作。就也细细思量起来。有些事情也不是一次可以谈定的,便约了等两日后再商谈。
梅兰妮等乘车回去自家的客栈。给她们留下些时间商量。
再次商谈的时候,十三娘带边峰去见识了一下他们的防御工事。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边峰见识了一把冷兵器时代的防御措施。虽然在他的眼里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边峰说给十三娘听,十三娘听的有趣,在她眼里她娘就是第一,如今有人对她娘的工事进行改造。所以好笑。
吃饭时,十三娘把边峰的意见当作玩笑说了出来。
范大娘听了大惊失色,这么小的小儿就能找出这许多的破绽。亲自问了边峰一些问题,虽然有些词语不是太了解,看的出是个行家。
范大娘叹道,“原来华夫人还能教出如此将气的儿子!”
梅兰妮吱吱唔唔地谦虚着,把话头转了,“不知范大娘又是从何处学习的兵法?”
众人也奇怪,范大娘一妇人如何知道兵法。
范大娘大方的指着十三娘,“她父亲是个将军,曾在青海效力。他死了后,主母不容我们娘俩,我们才回到了红河村,这是我早在从良前就买下的产业。”
梅兰妮好奇的问,“听说你们会武功,是真的吗?”
范大娘让人拿来弓箭来,稳稳当当的射了三箭,都中靶心。
梅兰妮大加赞叹,有这本事,还怕奥运会拿不到金牌?
她正在那里胡思乱想。
边峰也射了三箭,也都中了靶心。大家也齐声叫了好。
范大娘笑着对梅兰妮说,要收边峰为干儿子。
梅兰妮正想着如何回答,能海说道,“不可,这乱了辈份。”
众人不解的看着他,他说道,“傅山曾和顾炎武,张煌言相结缔造了天地会,现在的天地会是张煌言孙子莱山法师当家,边峰年龄虽小,却是莱山师傅的徒弟,论下来,和你同辈。”
“当”的一声,范大娘手中的杯子打落在地,她激动的问,“你说的是洪门还在?”
能海说,“还在,我们就是。”
范大娘站立在堂中,双手一抱拳,“三江天上来,”
能海的手双划了一个圈,“结流向海奔。”
。……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起洪门暗语。
对完后,范大娘号啕大哭。满室皆为动容。
范大娘的太爷爷范亭先,是傅山的好友。两人都是反清复明的斗士,都参加了顺治五年到六年的大同反清起义。起义被镇压后,两人逃到了南方。在那里和天地会的人商量了后,又回到山西,再建天地会云中堂。
后来到了康熙三十五年,清政府以朱三太子案为借口,有对天地会实行毁灭性打击。范亭先那时已经九十二岁了,自然没有逃过。他死后,清廷对他的家人还横加迫害。范大娘的母亲带着襁包中的她躲到了娼家,才逃出了一条命。范家的男丁全死在了那场清剿中。
到范大娘成年后,范母才向女儿交代了国恨家仇。讲了关于天地会的种种事情。
范大娘一直以为那是段尘封的历史了。真没有想到,时隔这许多年,还能遇见天地会的人。
大家有这一层关系,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179 书令雨
更新时间2014-4-10 3:00:35 字数:3223
梅兰妮返回北京的时,已经是六月初六了。
梅朵和她一起回来了。边峰和能海,又返去云中,那里出了事故。
梅兰妮问,“是什么样的事故?”
边峰答道,“是小事,你只管照计划行程,不用为这点小事担忧,现在云中有范大娘等人的加入,势力渐大。”
梅兰妮知道边峰一个人都能掀大浪,现在有了帮手,更是没的说,所以,放心的回到北京。
北京几个月没下雨,法国人宋君荣记载:“这年(1743年)春季干旱.7月13日到25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到六月初五)之间出现了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热渴死了人,26日刮东北风,下了雨,高温天气结束。”
梅兰妮的马车是踩着雨点到家的。
常婶见到她高兴地,“我就知道夫人你是个有福的人,这一来就带了风和雨。”
梅兰妮看着那几个月都没下来的雨,想到她家地里的庄稼,心里也高兴。嘴上说道,“常婶别乱说,我哪有这本事。”
一边问着家里的情况,常婶含糊的说,“都好。”
这时和娘闻讯过来问安。梅兰妮介绍梅朵与和娘认识,她们还是第一次见面。
水妮见过和娘后,就找三妮去来,大着嗓门道,“三妮,这些天不见,你也不知道出来迎接我,我还给你带来了好东西。”
半个院子都震响了,和娘明显的皱了皱眉头。
“婶娘。”叶惟世和屈仪奉回来了。进门就叫。
梅兰妮阻着他们,“别,别过来,赶紧先把湿衣服换了。到饭厅里去,我都饿了。”
梅兰妮来到饭厅,常婶有点为难,踌躇了一会,才低声问和娘,“奶奶的饭摆在何处?”
和娘道,“我先奉侍了婶娘吃饭,再回去吃。”
梅兰妮道,“我要你奉侍什么,你只管自己吃饭就是了。”
和娘还要坚持。惟世换了衣服进来,见状道,“婶娘不喜欢别人在一旁服侍,你又何必强人所难。”
和娘听他这样一说,转身就走了,文碧和书香端着饭菜跟着出去了。
梅兰妮方知她原来不在这里吃饭。她看看惟世又看看和娘的背影,觉的这两人之间并不和睦。
可是,她也没有时间多追究,就被屈仪奉的叙说所吸引了。
屈仪奉眉飞色舞地,“我们今天本来早就到家了,因为送了沈书令史回家,弯了一下,所以晚了。”
常婶道,“就是你昨说的那个立在日头里的沈书令史?”
“可不就是他。婶娘,你不知道,沈书令史是雍正六年的探花。在户部任书令史,和虎文是同乡,平日里为人豪爽。他乡里的人经常求到他家,他总是热情为他们办事,有时没了钱,竟无米下锅。前两日,皇上因为连日干旱,就对六部官员下诏有事请直言。沈书令上书道,‘乞降明旨,减免赋税,为感天和,必降大雨。‘皇上看了有所不满,下旨让他立在午门前侯雨。这烈日下晒死的人都有,我们正为他担着心,这下午就变了天。都说他果然感动天地。说这是书令雨。虎文特地邀我们一起去迎接他,虽然下了雨,但他立了着大半天也够呛,送他回了家,看样子要请医用药。今年的赋税会减免了。”
“不一定,”梅兰妮想起云中县令的所做做为。“上面的命令,下面人根本不执行。”
梅兰妮把云中县的事情和他们说了。听的人都很气愤。
“这种人就不应该让他做官。”惟世道。
“还就是这种人才能做长官。皇帝是不怕底下人腐败,他怕的是人家惦记着他的位置。”梅朵说。
“吓,表妹你是什么都敢说。”仪奉做了个禁口的手势。
这顿饭谈谈说说的,吃了大半个时辰才结束。
这场雨一直下到下半夜才淅淅沥沥的停了。空气中的燥热一扫而净。这么多天来,梅兰妮第一次睡了个好觉。
她是被她窗前开会的麻雀们吵醒的。睁开眼睛,天已经大亮了。
西屋里的梅朵和水妮还在睡觉。昨夜里,加上三妮,她们三个人叽叽咋咋的谈论了半宿才睡。三个人正熟睡着。
梅兰妮没有惊动她们,自己梳洗后就到了厨房。
常婶正在做早饭,叶,屈二人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见了梅兰妮问了早后,一人提着一个食盒上班去了。
梅兰妮见常婶在一个托盘上放了粥,菜,干点。知道是为和娘准备的早餐。
她自己盛了粥,拿了块葱油饼,大口的吃起来,边吃还边对常婶说,“我在外面,就想念你的厨艺。”
常婶听的脸上笑的一朵花似的。梅兰妮这点好,嘴甜。她从不滥骂人。常婶至今还没有听到过她骂谁。
记得三妮当时刚来上工的时候,梅兰妮一次检查了她的工作,拿着白布,东摸西擦的,最后还好好嘉奖了三妮,一下子就把她的工钱提到了二两一个月。顺带也提了常婶的工钱,说她带人带的好。这事让常保还有点不高兴,因为,常婶的工钱和常保一样了。这年头哪有男人家和女人家一样工钱的?后来,金掌柜每月多给了常保一百文,才算平了这事。但是,常婶在家里说话越来越管用。
两人正说着家常,和娘来了,向梅兰妮问了早。
梅兰妮说,“坐下吃饭吧。”
和娘谢了后,坐下了,常婶把托盘递给了文碧,文碧把托盘端到了和娘面前,一样样从托盘上拿出来,放在她的面前。和娘端坐着,沉默不语,梅兰妮在一旁边吃边冷眼相看。原本说的热闹的厨房立刻没了声音。
等她们都要吃好的时候,梅朵她们三个进来了。
三妮见到和娘,明显的缩瑟了一下。
梅朵见到餐桌上的食品,“常婶,我最爱你做的葱油饼了。”这姑侄俩口味相同。
常婶笑的见牙不见眼,“爱吃就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