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物语 (Vinilla)


车行的肖掌柜见梅兰妮来,就迎了过来。
梅兰妮问,“生意这么好啊?”
肖掌柜笑了,“可不是,我们已经卖了十六辆车了。”
梅兰妮心里算了算,是不小的一笔收入了。“那也应该饱和了吧?”梅兰妮想,真正有钱的贵族大该也每家都有华记豪华车了。
肖掌柜琢磨了一下‘饱和‘,才说道,“哪里够,现在有的人家已经买了两,三部车了,还有很多人家等着。上次为了抢买,有两家人家在咱这里打起来了。队长正在说这事呐。”
他又说,“去年秋天,咱这里来了新车,那车和前几次的不同,叫旅游款,车厢后面做了个橱,等车停下了,把那橱门翻下来,有木头支住了,就是个现成的餐桌,那橱里还能放餐具和食物等。这车恰好被和亲王买了去。听说正好秋围,他用着这车跟着去了,一路上出尽了风头。那顺诚世子是最早来买咱车的,哪里咽的下这气,回来就让家人来找咱麻烦,我是好说歹说才让他们明白了,咱的车是有好几种款的,有轻便的,有旅游的,还有豪华的。就这些款还会不断的升级改进。最早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后来,也卖了他家一款旅游型的,当然比前一款有了点改进。才摆平了。”
梅兰妮听的心里直嗟吁,和贵族豪门做生意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难道至今没人仿造咱家的马车?”梅兰妮知道中国人的山寨能力很强的。
“有,但是那个转向结构还是没咱家的好,再说了,咱家车的避震和胶皮轮他们也没地弄去。”
梅兰妮过去看工人们保养的车,“咦?这是双轮车嘛。”
边峰说,“这是我为你准备的,我们要去西北巡视,那路可不好走,四轮的走起来吃力,双轮才有优势。北京的这些贵族又不能离开北京,这里的道路又好,所以,四轮车卖给他们正合适,真要在外旅行实用的,还是双轮车。”
梅兰妮见那车厢后面有一个翻门橱,知道那是当桌子用的,顶上还有行李厢。车下也有避震,还有刹车装置。
边峰说,“车上的木头都用软木,这样能使车厢轻,减轻骡马的负担。”
梅兰妮问,“这种车款没法卖吗?”
边峰说,“你看,车子为了重心低,车厢里的座位低于车夫的座位,这对与习惯社会等级思考的人是不能接受的。”
科学的理念和社会理念有时冲突蛮大的。
梅兰妮把刚才自己对客栈设想说给了边峰听,问他怎样看?
边峰想想也没什么不好。当然同意了。
梅兰妮说,“我想过了,造筒子楼的式样。至于厕所。这次我们的茶馆里,秦炼就帮着弄了个沼气装置。再弄两辆大的公共马车,专门跑这里到城门。这样一来,平时住这里的人也会多起来。”
“这想法还真不错,等碰见了能海,就和他说。”
能海去了房山了,说好在那里和他们汇合,在一起去西北。
说着到了午饭的时候,金掌柜派人来请他们过去吃饭。梅兰妮还没有吃过自家客栈的菜饭,欣然同意了,让他们派个人和常婶去说了一声。
吃的是炸酱面,厨子知道南方人口味淡,少放了酱,还拌了些糖。别人怎样,梅兰妮不知道,她认为是天下第一美味炸酱面。很给面子的吃了一大碗,然后喝了两大碗的面汤帮助消食。
169 喜糖的诞生
更新时间2014-3-31 3:00:35 字数:3277
饭后,金掌柜进来问,“夫人,你让买的片儿糖,买来了,是送宅子里去吗?”
梅兰妮说,“不是。你找人把糖分成份,用红纸包了,送到村子里的每户人家。说这是喜糖。我们南方有个习俗,结婚请人家吃喜糖,是祝福小两口甜甜蜜蜜。”
金掌柜说,“这习俗倒是第一次听说。这里人家有送喜糕的。我这里做好了,正要讨夫人示下,什么是候送呐。”
梅兰妮才知道,原来有这样的京俗。“那就和喜糖一起送。顺便也融洽一下邻里关系。”
边峰看了一眼梅兰妮,笑了笑没作声。
金掌柜笑着去办了。
他们住的地方是北京城外,离朝阳门二里左右的地方。那个时候人口不多,那地就是个小村落,周边就那几户人家,原来也没什么正名儿,后因为她家出了五个进士,人家把那地叫做进士村。进士村最有名的是华记客栈和车行,再有客栈旁的包括保齐在内的两个饭店。
有事做时间过的很快。到了下午梅兰妮和边峰说笑着往家里去。一辆车从后面赶来,是屈仪奉下班回来了。
见到梅兰妮母子,他也下了车,马嘉自把车往前赶进宅子。
屈仪奉说,“婶娘,四弟,你们从外面回来?怎么也不坐车?”
梅兰妮说,“我们没有去远地,就在客栈那里转悠了一下。你有什么新闻没有?”
“天天都一样,哪来的什么新闻?就是沈老师又迁升了,成了果郡王的老师了。”
梅兰妮正色道,“那你们更要远而敬之。沈德潜那人虽然有些学问,但人品比起林永青,燕云山等人来要差远了。”
“燕云山是谁?”
“我没和你们说过?那是我们茶馆新请的说书先生…”梅兰妮一路介绍着燕云山和江雨楼他们,几个人走进了宅院。
晚饭还是在正厅吃,过去,一般家里没外人时,华家的人都在厨房相连的饭厅里吃,一是华家厨房饭厅装修的很漂亮。二是,省去端来端去的麻烦。
这新娘子才进门,就搬到厨房去吃饭,好象有点不尊敬她,尽管华家饭厅比别人的正厅都不差。但是,礼节,舆论什么的,还是很烦人的。所以,梅兰妮和常婶说好,在回门之前,都在正厅里吃饭。
饭桌上的气氛还是有点不自然,原本梅兰妮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吃饭不许他们说话,怕呛到气管里危险。后来,孩子们长大了,饭桌就成了他们的论坛。特别是晚饭时,七嘴八舌的最热闹。但是,现在新娘子进来,大家都没怎么熟悉,所以都还拘束着。闷头吃着饭菜,只有梅兰妮不时替身旁的边峰夹些蔬菜。叶惟世不动声色的为新娘子夹些荤菜。
屈仪奉终于忍不住了,“大哥,今天虎文他们几个说,明天向你讨要喜饼吶。”虎文就是盛支柄的字。
和娘一听这话,停住了筷子,怔住了。
梅兰妮想,这和后世的单位里发喜糖差不多嘛。想不到,古代也有这样的习俗。
叶惟世过了一会子,才说,“明儿,我去向他们说,和娘家里热孝。”
梅兰妮多会看山水,这一看就明白了,这种喜饼应该是女方给准备的,李家不知是忘了还是怎的,根本就没准备。古代的婚礼细节还是蛮丰富的。
梅兰妮看着低着头的和娘,就说,“多大点子事,等下饭后去做些出来,明儿带着去就是了,谁知道是谁家做的。”
和娘想说些什么,到底还是新娘子腼腆,红了脸,没说。只是眼里有些湿意。
梅兰妮看的纳闷,自己这样做是否做对了?还是打了女方的脸面?
饭后,梅兰妮到厨房向常婶请教这些个老礼。
常婶说,“这在京里,女孩儿出嫁,娘家都要定制喜饼送到男家,男家再拿那些喜饼分送亲戚朋友。估计大少奶奶嫁的太慌忙,这事给混忘了。我们男方要做喜糕送人。”
梅兰妮说,“喜糕今儿下午,金掌柜已经让人送出去了。”
“那就是女方失礼了。”
梅兰妮想,李绂原是江西人,可能,他家也不明白这京城里的规矩。
“先别管这些,我们把惟世明天要送人的点心给做出来。”
“做什么?喜饼一时三刻也做不出来,喜糕,别人一看就是男家的礼品。”
这么复杂啊?
梅兰妮说,“要么咱们做喜糖好了,也不说什么男家女家的。只说是南边人家就送这个。”
“这喜糖我还真没做过。”常婶有点为难的。
梅兰妮想,如果做糖果,用纸包装的工程就大了。不如做成花生胡桃芝麻糖。便问了家里麦芽糖还有没有。
常婶说,“过年时买了,没用完,还剩半瓮,都发硬了。”
梅兰妮说,“行,那我们就做芝麻糖。”
三妮见说,立刻踊跃了,帮着量芝麻花生胡桃。她们三个人就在厨房忙起来了。
和娘听说了,带着文碧和书香也过来帮忙。
梅兰妮见和娘小脚零丁的,让她休息去。她哪里肯走。
梅兰妮想起来包装材料,便问常妈,“家里还用红纸吗?”
常妈洗了手,到仓房里转了一圈回来,手里拿着一小卷红纸,“就剩下这点了。”
梅兰妮一看,这不够啊,可是,这会子商店都关门了,上哪儿去买红纸呐?
梅兰妮又问,“那白纸有没有?”
“白纸倒是不少。夫人,你不是说用白纸吧。”常婶觉的很有问题。
梅兰妮说,“用白纸也没什么,不是说热孝吗?”
常婶又去抱了白纸来。
梅兰妮问和娘,会不会剪双喜?
和娘点点头。梅兰妮让人调了浆糊,拿了纸到书房,自己做了个纸袋给他们做样子,剪了个双喜贴上去。又把红纸的边角料剪成纽扣大小的红圆留下。让和娘她们照样子做,并把叶惟世和屈仪奉也叫来当小工。自己又回到厨房去忙着做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