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开始惟世晚上还照顾她,几个晚上折腾下来,第二天顶着熊猫眼上班,有几次晕头转向还写错了字。
换了几个医生,也说不出有什么大病。叶惟世也被折腾的受不了,便搬到了屈仪奉屋里住,兄弟两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活。
叶惟世叹道,“早知道成亲这样麻烦,倒不如不成亲。想来,她也算上读书人家出身,怎的是这样?”
屈仪奉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读书人家的女儿才有这样的麻烦,那李芸不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吗?”
他们都想起了李芸作死作病的日子,“要是婶娘在就好了。”两人感叹到。
仪奉道,“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还是要去问问嫂嫂到底有什么心事。照这样闹,到底不成事。”
那和娘见惟士搬了出去,一人在房里哭,两丫头也不知怎么劝才好。就去告诉了常婶。
常婶人家也是见过些人的,也知道李和娘有些拿乔,仗着官家小姐的身份,看不起人。她才不会去碰这个钉子。
叶惟世这日去了新房,进门就是满屋的药味,那两丫头见了他去,明显的送了一口气。倒了茶,让了坐,便退了出去。
叶惟世见和娘,脸儿黄黄的,眼睛带着肿,倒有一股说不出的可怜。心里柔了下来,轻声问道,“你究竟有什么不满,说出来,我给作主。”
和娘见他问,哼了一声,才说,“我有什么不满的!你看这家里上人又没上人的样子,下人又不伏管。说出去不被人笑话,还有什么脸面!”
叶惟世大吃一惊,“这家里就这几个人,谁不服你了,说出来,我去和他论理。”
“常婶一次都没过来请安。”和娘说完,用眼角悄悄看着惟世。
叶惟世沉默了一会,问道,“那日你回门,我见你娘身边立了个妈妈,那是谁?”
“那是我娘跟前的何妈妈。”
“她日日上你们嫂子姐妹那里去请安吗?”
“她是我娘跟前的人怎么要给…”和娘打住了。
惟世的笑容带着些讽刺的味道,“你娘跟前的人,就不用跟你们请安,那婶娘的辈份比你娘低了?为什么常婶要过来给你请安?”
和娘方觉自己说错了话,心一急,眼泪又落了下来。
抽抽搭搭的说,“惟世,要么我们搬出去住,我在这里压抑的很。”
叶惟世说,“要搬出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仪奉总是我的兄弟,我总不能把他留在婶娘家,自己搬出去吧。”
“兄弟大了也总是各过各的。”和娘的声音低了下去。
“你爷爷和你大爷爷到现在还没有分家吧。难道你们李家的女儿就专挑唆别人分家?”
“我,我是那个意思吗?”
“那你是个什么意思?婶娘对我和仪奉恩重如山,没有婶娘,我们还不知道在哪里流浪,我们刚出息了点,就搬开,你这是让我背上不孝的名声,今后怎么做人,你爷爷最是在乎伦理。如何你是这样?”
和娘嘤嘤地哭着,一时两人都无话。只听的蜡烛放出‘波波‘的声音。
静静的过了一会子,叶惟世又说,“我上你家去时,注意到你家住的那个院子,比咱家这个院子要小得多,你家老小四代上上下下也有十几口人,住的也是紧紧的。我想难免有些磕碰,你也懂得谦让。怎么到了我们家,这大的地方,平日里就这几个人,你反而左右不是起来呢?”
“我能去什么地方?这家里哪有我的地位?前天,发月钱,文碧她们都有,就没有我的。”
“你要钱干么,你又不出门。”
“谁家媳妇没有月钱?偏你家怎么多的家业,省着媳妇的月钱!”
“就这点事啊,你过去在家的月钱是多少一个月?我照那给你就是了。”
“我要你的干什么?这不都是公中出的吗?”
“你家所谓的公中,是指你祖父的俸禄和家里的经营收入是吗?这样的话,我那俸禄也应该算是公中吧,每月我给你二两就是了。”
“你交去的俸禄平白少了二两,人家不和你说话?”
“人家是谁?我和仪奉的俸禄一文也没交给婶娘,全是我们自己收着。你以为婶娘要靠我们的俸禄过日子?”
172 文玩核桃
更新时间2014-4-3 3:00:35 字数:3140
“你以为二两银很多!连三妮的月钱都有二两,偏我没脸,文碧她们才一两。”和娘嚷道。
“咦?她们那是工钱,和你这月钱不同,你这就是体己零花钱。再讲了,我婶娘讲究的是‘多劳多得‘,谁工作好,干活多,谁的工钱就高,文碧她们有三妮干的活多吗?这和有脸没脸有什么关系?”
和娘道,“说的就是你家上下不分,谁家的粗使丫头比少奶奶身边的人月钱还多的?”
惟世见和她说不到一块,立起身来,“怪不得婶娘把你这号人叫做米虫,寄生虫,镇日家不做正事,就琢磨着怎样折腾。烦人!”
摔着帘子出去了。
叶惟世这一走,和娘更是哭的天昏地暗的。
那以后,叶惟世也憋着股气,并不踏进那小院了,有事只让丫头们传话。
越是这样,越是不太平,和娘那小院里整日阴风惨雨的。连带着整个宅子也愁云密布。常婶也没了声音。那两丫头走路,做事更加的静悄。稍微不当心就受到了斥骂,或着惩罚。白天,男人们上班后,这个宅子里就没了人生气。
那两丫头天天也被调教的无可奈何,这日,书香告诉她,“三妮正在书房里翻书呢。”
这真是太犯上作乱了,一个粗使丫头都能进书房!
和娘扶着文碧和书香来到了书房,果然见三妮在翻看书。
“书房是什么地方,你一个丫头就随便进来。”在和娘的示意下,书香说道。
三妮见了和娘,忙放下书,福了礼,“大少奶奶。”
书香道,“真没有规矩,见了主子应该跪下。”
三妮见说,生生硬硬的跪下了。
和娘坐下,拿起她放下的书本一看,见是一本徐兰英的<芥园食谱>。
“这主子的书房,你一个下人进来乱翻,你自己说如何处置?”
三妮说,“是夫人允许我进来看书的。”
“还嘴硬,夫人允许你一次,你就当是一直?这种地方是你来的吗?给我掌嘴。”
书香上去打了她两巴掌,三妮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夫人一直都是允许我来书房找书看的。我的字还是夫人教的。”
“我教训你,你还不服气,还拿夫人压我。再打。”
书香又打了两巴掌。三妮的脸都肿了起来。
常婶听见动静,赶了过来。见和娘发怒,加倍赔了小心,方才劝住了。拉了哭哭涕涕的三妮到了厨房。
常婶煮了个鸡蛋给她滚脸,一边说道,“现如今她气不顺,偏你还撞上去。”
三妮抽泣着,“我也没想到她今天会到书房来找茬,平日里她都在自己的小院里呆着。”
常婶叹道,“这摆明了有人当耳报神,日后还是多当心点吧,也不知道夫人如今到了哪里?这一日日的日子过的!”
比起来华家宅院里惨风凄雨的。外面自春天以来还没下过一场雨,眼见庄稼都枯了。
梅兰妮到达房山青湖时,能海正看着人引水浇地。当即给梅兰妮引见了肖老农。
肖老农知道是东家,非常的恭敬,有问必答。梅兰妮这几年跟着梅朵管理东山农庄,长了不少知识,问的话都不外行。
肖老农知道遇到了懂行的东家,更是细细的述说,梅兰妮听的津津有味。
华家在青湖有一个客栈,在那边买了二百亩地。那个时代的淡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华北平原还是河湖交错。青湖位于大石河东岸。满人入关以后,把北京地区的好地全都霸占了,只有边远点的地方,还能买到些土地。这个年头如果在田里修好了小水利,是也不怕天旱天涝的,虽然会减产,但是也会有收成的。但是,一般人家买了地,谁愿意在自家的地头上开沟挖渠的,这要浪费多少土地!梅朵的修渠挖沟,估计一开始也不顺利。可是,天一旱,好处就来了,华家的地里,引水浇了地,那地里的庄稼长势都很好。冬麦都成熟了,再过几日就要开镰了。春天种下的玉米和土豆,也长的郁郁葱葱的。旁边人家地里的庄稼就明显的无精打采。
能海对梅兰妮说,“我算服了你家朵姐儿了。前几日带信过来,说让邻家也接我们的沟渠引水浇地。她说,如果旁边人家颗粒无收,我们的庄稼再好也保不住的,我想可不就是这个道理!这会子,他们正在挖沟呐。”
边峰不动声色的给梅兰妮一个眼锋,那意思是,看我说吧。
梅兰妮看到果然有些人在挖沟引水浇地,“廊坊那里也要通知一声,让相邻的地用我们的井吧。”
能海说,“我已经派人过去通知了,回来说,那边也开始排班浇水地了。还是朵姐儿想的周全。这一线我都通知他们允许邻近的地借我们的水利。”能海说的自豪劲。
到了客栈,能海向梅兰妮引见了王掌柜,边峰悄声说,这些掌柜多数都是洪门弟子。
梅兰妮向他行了个抱拳礼。王掌柜很是惊喜。
谈了些生意经。这地并不繁华,客栈开设了一个小卖部,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不时有人来光顾,看来还是有生意的。王掌柜说,刚开张时,几乎没有什么人来,现在主要的客源还是自家和晋商的商队。前几天才有一队运粮食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