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物语 (Vinilla)


那草是为了牲畜准备的过冬饲料。
梅朵说,每亩产量约六百斤,就是五担左右。老农种得这样的产量,心里高兴的不得了。虽然今年不是荒年,但是,这是在江南灾后的第一次收获,粮价虽然有所回落,现还在一两五钱左右徘徊,目前的稻米的收购价在一两二钱左右。梅朵估计,到了秋收,粮价会渐渐回落到过去那样,七百多文的收购价。家里目前还有余粮,能吃到秋收,于是就做主,把新谷米以一担一两二钱的价全卖了。当下获得了二百四十两银子。今年庄子上的税收已经准备好了。
梅兰妮听说自然很高兴。
过一日,梅兰妮带着自家庄子上的产物,和一架双面绣屏,亲自去了无箴绣坊。陈步云见到她自然是大喜,上次她的玫瑰双面绣卖了三百六十两,她那该得的二百八十八两银,已着店中伙计送去她家。
又几个月没有新品来,已经有人几次三番来问讯,正不耐询问,梅兰妮送了新的来。
这次的是大红的郁金香。后世都知道这是荷兰的国花,举世闻名。
但少有人知道,这花在唐朝已经传入中国。贞观二十一年,有记载道,“伽肶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
又有唐朝诗人卢照邻诗,“双**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可以佐证唐朝时郁金香也算得是名花了。
梅兰妮这次的绣品上,是如火红的一捧郁金香,很有立体感,为了风趣,还在花上加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蜜蜂---身上的绒毛的历历可数。
陈步云看到了,自是赞叹不已。
两人说了几句生意经,梅兰妮便去了内宅拜见老夫人,自然是家长里短的说了一阵子,到日头斜了,梅兰妮方告辞回家。
回到家时,三胞胎和梅朵正说着沈德潜的新文。
秋闱在九月,沈德潜自然要参加。但是,手里只有五十两银,如果省一下,也就够了。因为年纪大了,就打算带一个家人同去照顾,那开销就要大了,想要从沈夫人手里在要出三十两银来。想来沈夫人对他这屡考屡败的主早已没了信心,钱虽然没要到,脸上还添了点轻伤,估计来了点武行。这两日,他十分垂头丧气。三胞胎的意思是,趁现在,华家赞助他一笔银两,是最好的人情投资。
“要多少呢?”梅兰妮问道,这种事她不陌生,同事家有小孩子在校读书,作为家长,他们常赞助孩子们的老师,有时是手机充值,有时是超市礼品卡。可是三胞胎讲出了个数目,还是让她吓了一跳,“三百两?这么多?”
“是多了些,但是,他这次秋闱必过,过后他就可以直接北上,考进士。而且,他的进士是一次考进的。并很快受到乾隆的青眼,一升再升,获得很多荣耀,到时候,捧他的人如过江之鲫,如果不在这时投资,他哪里还会记得我们是谁?毕竟他的学生也不少。”楚源说道。
梅兰妮很以为然。准备银两,还特意着人做了件狐裘。三伏天里,皮衣生产是淡季,所以,几天之后,也就做得了。
中元节前,三胞胎和叶惟世,屈仪奉一起捧着银票和裘衣去到沈德潜家,说明了这些是给他赴考的赞助。得了赞助当然高兴,但是这么多,还是要推辞一下的。
三胞胎人虽小,可是都很会说话。
齐逸说道,“夫子如此高才,如果不中,就没了天理。现今皇上好淳朴古文,夫子的水准定过龙门。而且,明年的春闱也定是一蹴而过。这些银两正好是秋闱连着春闱。”
楚濂也道,“京城里冬寒,这件新制的皮裘可以御寒。还望夫子在外多保重身体。”
沈德潜听到这样的话,哪有不高兴的。几个弟子如此贴心,还真是让他感动。这许多年来,每次参加考试思想负担极重。这次由自己的学生赞助,怎样都不用听老妻的唠叨,心中顿时轻松了。
只是三胞胎也向他提了个请求。让他介绍几个廪生,做日后他们参加考试的担保。
苏州读书人多,沈德潜略一思考,就写了几封推荐信。写好后,交与他们收好,还多嘱咐了些话。师生几人说了近一个时辰。三胞胎等人打道回家。
那沈德潜中元节过后,就停了学,买舟北上了。几个年纪大的学生,还道是十月后又可开学,只这三胞胎知道,那厮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拉开了序幕。
苗年这秋也去江陵赴考,所以,学生们都在家自习。只是两月后,他垂头而归,而沈德潜意气奋发的北上了,科场上的事还真是不好说。
从沈德潜考试的话题,三胞胎和叶,屈二人与梅兰妮商量,来年二月,要去参加县考。
梅兰妮也知道,虽然三胞胎的年龄还是偏小,但是,江南多人才,十岁出头考秀才的还是大有人在,并不显得特别的瞩目,如果是三胞胎同时考上,这在苏州也许会引起轰动。但是,有这么巧吗?
说起来这考功名比后世的高考要难上许多。对于三胞胎来说,这考试就只考中文,而不考数理化,也不用考外语,相比起来,还是要简单些。
只是那些八股文的写作,要出众恐怕是难了些,可是要成为熟练工水平,还是能做到的。还有那诗,学着写些中规中矩的,还不是难事。
计划定好了,五个人就分外努力了,几个人有商有量的,遇到意见不同,也要争吵一番,实在谁也无法说服谁,便去找李果评理。
老友沈德潜六十六高寿还去赴考,让李果内心实在有一番感慨。老友离去,心里总有些寂寞,可是这帮小学生的争论,来到了面前,也解脱了他不少。
有的争论题还真是各自有理,让人难评。李果有这样的学生,日子颇不寂寞。李芸也在一旁帮着辅导,但没过多少时日,她发现自己和三胞胎及叶,屈二人相比,已有了差距。对于这帮小子,心里也是服了。在梅兰妮面前也常夸奖。
梅兰妮并不是无知妇女,她前世也是从小学考中学,考高中,考大学,一路考上来,虽然古文她不懂,但是,考试细节,她一听也能立刻明白。
128 秋收
更新时间2014-2-18 3:02:46 字数:3322
这一日,李芸在华家,与五个学生说起考试时,八股文的格式,一定要从上留下两格。当有特指,需要跳上一格,如果,有明指更是要跳出两格。如果,格式错了,文章再好,考官也是不看的。
又举例,曾有考生,文章写的极好,可是,当写到了‘天子‘二字,只往上跳了一格。其实,天子可以是泛指,也可以是专指。泛指只需跳一格足已,但是,专指要跳两格。考官看到了此文虽好,但见天子二字认为是当时的皇帝,见他没跳出两格,格式错了。只这一条,就不取了。事后,那人说起还非常懊恼,说是,交卷前,已经想到这样的问题,实在是不能涂抹,无法拔高了格数。
齐逸听后说,这并不难办,当时只要在‘天子‘二字上加个‘圣字。变成‘圣天子‘。既拔高了格数,又没有影响意思。
李芸听后大为赞赏,回家讲给了李果听,李果也是赞叹不已。
事后,齐逸笑着对梅兰妮解释,“我哪有怎么好的古文素质,后嘉庆名士淘澍就是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原来还是占了古人的便宜。
秦炼不在家,织布坊的事,梅兰妮就要多忙了。她定制的织机送来后,她雇了大船,送到庄子上去了。自己也到庄子上,让徐春来做部件,自己动手改造了一番。
三架布机放进了厂房里,又在之前,秦炼画了图纸,让人做风车。梅兰妮按图指导众人安装在一个风口上。风车下面连着一架木制纺纱机,可以同时纺八根纱。经过十来天的安装,安排,纺织作坊初具规模了,尽管只有三台织机。申妈妈也去看过了,只是对这样的织机感到新鲜,不知是用来织什么样的布。
边峰和秦炼还是没有回来。
九月天高气爽,棉花地里已是一片白芒芒的,也有收棉花的人来问过了,梅兰妮说不卖。
申老农已经请好了村里的媳妇,来相帮摘棉花。三十铜钱一天,和男劳动力基本一样。棉花不是天天有得摘,摘过的地里要等几天才会再绽出白花。所以她们都是零时工,只是,有两人要天天晒棉花和,收棉花,干透了的棉花把籽用木机轧出来,活倒不是很累,但是很琐碎。梅朵说,这两人就请雇工顾四平和赵于深家里的人来做。
老农说道,只是这两家的人孩子都占着手,实在不方便做。
梅兰妮让人请了赵于深家的赵阿婆,顾四平妻李氏来。两人来到梅兰妮面前。
梅兰妮见那赵阿婆虽然五十多岁的人,但是看上去身体还健康,衣服也整齐。想来是个利索的人,心里生出好感。顾李氏年纪尚青,在二十五,六岁上下,三个孩子虽小,也收拾的还干净,两人都是布衣荆钗,衣服上都是补丁,可见家境是有些拮据。
梅兰妮问她们想不想来华家庄子干活?
那一老一少两妇人也打量着梅兰妮,细看她穿的也是布衣,并不是绫罗绸缎,感觉和她们距离有些近了,又见她面带微笑,便也胆大的回答,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