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梅兰妮派人通知他们,这次,林永青他们倒没有推托,立刻帮孩子搬了家。七个孩子在华家已经近一月,和华家的孩子们混的很熟了。
梅兰妮去迎他们的时候,吃惊的发现七个孩子都剃光了头。
他们换上了华家的衣服,很有一些气派了。也许有了缓冲期,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华家的生活。
金伯,金姆听来娣她们说起林永青的亲戚都搬去华家了,感到难以置信。
后来还到华家来看究竟。确认了这个消息,他们觉的不可思议。问了梅兰妮缘故。梅兰妮只是推说是为农庄培养劳动力。
种地要培养什么?金家夫妇明显的不相信。他们一直提醒梅兰妮要管好自己的钱财。梅兰妮哭笑不得。又不能对他们明说。
这天下午,孩子们都在跋河比赛。小甲做裁判员。手拿小红旗往下一压,两组人各往后用力。二十个男孩加上三胞胎和边峰每边分了十二个,再每边带一个女孩。
参赛的孩子都很认真,一时,胶住了,绳子上吊的红绸一会儿向东移,一会儿向西移,梅兰妮,鲁妈也都出来看。梅兰妮在一旁大叫“加油!”
天香看见了,也要跑去帮忙拉,被梅香把他一把拉住了。
水妮也学着叫“加油。”
梅香有点疑惑,加饭不是更给力吗?
这时大门敲响了。因为众人都在拔河,梅兰妮自己去开门了。
门打开,门外是林永青他们,还有一个年纪七十多岁左右的老人。头带一顶草帽。梅兰妮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林永青给双方做了介绍。他称这位老人为师祖。梅兰妮想,这应该是他师傅的师傅了。
梅兰妮立刻把他们往厅堂里让。走到庭院时,那边的拔河赛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梅兰妮笑着对他们做了说明。
老人极有兴趣,于是梅兰妮引导他们前去观看。
他们走近的时候,西边小乙带领的一方已经把绳索拉到了自己的一方了。绳上系的红绸差几寸就要到划线了。输赢几乎是定了。
就在这一刻,另一方的边峰叫道,“脚和脚交叉并住,人往后倒!”
红绸停止了移动。边峰又叫道,“一二三!一二三!”
东边的人随着口令整齐的用力,红绸开始往东边移动。西边那拨人脚步有些零乱了。小乙也喊道,“别慌,并住脚!”
可是,东边这拨人乘他们乱的时候,一鼓作气,把红绸拉到了自己的划线内。小甲大声裁定,“东组胜!”
东边的人立刻大声叫嚷道,“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西边的人不服气,也嚷道,“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这时,有人注意到了一旁站着的众人。叶惟世带着七个孩子,跪到了老人面前行大礼,“张爷爷。”他们这样称呼老人。
其实,当他们进来时,边峰已经注意到了。这时他把保安队整队,十四个人站齐了一排。
边峰喊着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前三步正步走。立定。敬礼!”
保安队把右手抬到自己的眉稍。
这是什么礼?来人第一次看到,不认识,但是对于这些人整齐划一的动作,影响十分深刻。
老人赞道,“好,好,你们再走几步让我看看。”
边峰喊口令,把队伍调了方向,和客人站的方向垂直。那七个孩子也排到了队伍里,精神的站着。边峰的口令下,二十一个人整齐的走着。
虽然只有一排人,可是他们的划一动作让客人们印象很深。
林永青他们完全知道,那七个孩子一个月前是什么样,可是这会儿,他们已经和这只队伍协调了。
队伍向后转,又走了过来,这次他们喊道,“提高警惕,保卫家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老人直点头。对林永青他们说,“虎狼之师。”
梅兰妮请了客人们去厅堂里坐。老人拉着边峰的手,带他一起去了。
梅兰妮把老人让到了主座上,梅香把准备好的茶送了进来。老人头上的草帽并没有脱下来。
老人对梅兰妮说,“今天我看见孩子这样的生活,我彻底放心了,我也算不负叶老的托孤了,也能对得起我洪门的英烈。”
梅兰妮自然客气几句。
老人又说,“永青他们讲了你对叶,屈两孩子的打算,我看就很好,他们非要请示我。这等事都不能自己决定。你们哪里象能干大事?”那三人赶紧站起来,低头认错。
老人转向梅兰妮,“你这孩子就好得很。我喜欢。听说你也想入我洪门?”他问边峰。
边峰立刻站直,“如果祖师爷爷同意洪门收下我,我将深感荣幸。”
“好,好,这孩子我要了。”他对那三人说。
边峰立刻跪下,“谢谢师祖!”
林永青纠正道,“应该叫师父。”
原来是给老人当徒儿!边峰心里高兴,“谢谢师父。”
收徒总要有个仪式吧。
大家讲好,后天的中午,老人过来,就在华家宜稼草庐举行。
边峰告诉水妮去把秦炼接回来。水妮立刻带着小乙出发了。
梅兰妮很无语,什么好事啊,非得再拉上一个。怎么就不能消停些呢。
第二日,林永青过来,帮着布置厅堂。
梅兰妮问他,那老人究竟是什么来历。
林永青说,“他是我们的掌门,是张煌言的后人。”
张煌言是何许人也,历史小白梅兰妮是全无感觉。
可是家里的男孩们都知道。
边峰道,“他是民族英雄,带人抗击清兵,后来被捕,被清人杀害于杭州。是西湖三杰之一。”
齐逸说,“他唯一的儿子张万祺和他的夫人董氏也在镇江遇难了。”
梅兰妮奇怪道,“那他哪来的后人?”
齐逸道,“他的二侄儿承嗣,为他传承香火。”
原来是这样啊。
楚濂也说,“那他应该就是张敬之了,是张煌言的孙辈,是个出家人。法号莱山。是洪门这个时期的总舵主。”
梅兰妮想到他头上那顶没有脱下过的草帽。原来这些人史书上都留名号的。
秦炼是在中午时分到的,随船带来了李义生。让梅香安顿了他,自此,李义生便成了保安队的一员。秦炼听了边峰的讲述,也很兴奋。两人又嘀嘀咕咕的商量了一阵子。一起去了教堂。
这次回来,秦炼告诉梅兰妮,蚕豆和油菜都收下来了,种上了玉米和芝麻。小麦正在收割。今年的油菜籽平均亩产是三百十五斤,一共是六千三百斤。家里的食用油是解决了。蚕豆因为是零星的种,所以有三百斤。自家吃是足够了。因为去年灾年,农作物都涨的很高,梅朵听从老农的建议,趁现在油菜籽二十二文一斤的时候,卖了六千斤。自家留了三百斤下来。得了一百三十多两银子。这是庄子上的第一笔收获。
125 进入洪门
更新时间2014-2-15 3:00:35 字数:3117
又一日的上午,教堂里的一干人除了乔制外,都过来了。这样的大事,梅兰妮是不便参加的,她只能在暗处观看。
张敬之自然是坐在主位上,桌上放着些个香炉,烛台之类。墙上挂着一幅字幅,上面书写着洪英,傅青主,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史可法,张煌言,郑成功等人的名号。三胞胎知道那些人都是反清志士。
另几个分别坐在两边的椅子上,除了洪,万,林三人,那出外打工的卢,赵两个也来了。从他们的座位来看,林永青的辈份最低。
边峰和秦炼跪在下面。梅兰妮知道,昨天两人到教堂,不知用什么话打动了老和尚,让他收了他们俩。真是卖了萝卜还搭葱,梅兰妮愤愤地想。
隔着远了,张敬之说的,梅兰妮听不见,想来是洪门的宗旨,纪律什么的。
当然少不了三跪九拜。
仪式倒也不复杂,半小时左右就结束了。
完事后梅兰妮设筵招待他们,原以为张敬之是个出家人,不吃荤腥,为他准备了素食,没想到,荤菜上桌时,他也吃尝。想来他的僧人身份是个掩护。
现在,边峰和秦炼成了洪门弟子,想起来很难的事情,被他们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梅兰妮觉得很不可思议。
三胞胎分析说,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眼下,洪门正在低潮。几乎是不存在了。在清朝初期,中华人氏对于异族统治的反抗是激烈的。可是,这个时期的清朝政治力量正处于上升期,是强大的。反清的志士们屡战屡败。经过近百年,清王朝已经上升到了巓峰。社会也相对稳定。对于大多数的底层百姓来说,明王朝留给他们的回忆并不好。所以,反清复明力量的支持者很少。加上,近百年来,清王朝一面是残酷**镇压怀有异心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开放科举制度,让汉人的读书人能有做官的机会。让他们能忠心的为清王朝服务。获得士这个阶层全力的支持。士农工商中士还是成为了最贴近王朝的阶层。阶级地位排在第一。
齐逸说,“尽管创立洪门的几乎都是当时的大知识分子,但是后来,洪门是严禁和士人接触的。因为他们认为士子是清王朝的走狗,绝对不能信任的。”
楚濂也道,“所以,洪门后来以帮派组织的形式存在于下层人民中间。随着社会矛盾加剧,象土地兼并,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洪门的各帮派也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但是,由于这个组织的人员鱼龙混杂,后来也是毁誉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