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眉进了门,就有些后悔今日过来了。原来因今天是赶集的日子,又逢上县太爷审偷牛案,远远近近的村里镇上的人都过来了,女人们都爱美,好不容易进城一趟,少不得到县府里买些针头线脑,顺便扯些布料做过年的衣裳穿,或者临近过年逢八逢六的日子总少不了喜事要办。锦上花坊正是着忙的时候。
翠眉打量了一圈,她做乞儿那会儿也在锦上花坊外转悠过,锦上花坊眼看着是比几年前越发气派些了。
忙着介绍布帛品种、绣花新样的女小二见翠眉虽穿着普通,但胜在整洁干净又无补丁,忙里抽空迎上来问道:“这位姐姐看中了啥?莫不好意思,有您看中的够不着的,只管告诉我,我给您取下来放在眼跟前儿瞧瞧合不合您心意儿。或者,要给您介绍介绍最时兴的料子花样儿?”
翠眉脸上红了红,见另外几个女小二忙得脚不沾地,铺子里乱糟糟的,也顾不得自己脸皮薄,忙掀开怀里揣着的纸包,凑近了女小二两步说道:“大娘,早些年我们家太太曾卖过花样子给你们铺子,这也是她画的,我想问问你们老板娘能不能看得上这几张样子。”
席氏在世时,翠眉也跟席氏一起在花朝节卖过别致的剪纸风筝盆花等等,虽因着独自出马有些怯意,口齿却极为清晰,脸上除了有些红晕,倒不见多少尴尬。
女小二随意瞄了一眼她手中的花样子,有些意外,并未看仔细了,而是问道:“你们太太是哪位?”
翠眉声音低了下去,只略作犹豫便回答道:“我们太太是白水镇双庙村上的。”
女小二年纪四十来岁,在锦上花坊当过多年的差,对花坊里常来常往的人心里极有数,听了翠眉的话忍不住睁大了双眼,上下打量翠眉一通,拉了翠眉到角落里,说道:“好闺女儿,我们当下实抽不开手,老板娘又不在铺子里,你今儿的难得来县府一趟,可有落脚的地儿?我们老板娘回来,我告诉一声儿,要是得空了,直接去找你便是。”
女小二资历深,可是知晓的,当年白水镇双庙村的黄秀才娘子描出来的花样子与别家的总有不同,给锦上花坊带来的收益不少。但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她得防着翠眉是拐子。
再者,现在铺子里生意正好,她哪有闲功夫搭理一个来历不明的小丫头?
翠眉脸上露出失望来,报出一文茶肆:“……要是在茶肆里找不见我,那我可能是去老菜市口看审案了。”
金穗要听审案的过程,千叮咛万嘱咐她一定要去听一听,她哪儿能让金穗失望?
再说,来锦上花坊这趟本来就不定能否见上那个人她心里根本就不指望,还不如去老菜市口见伏广的可能性还大些,因此拿定了主意就算卖不了花样子也得去老菜市口走一趟,有机会下次再挑个好日子来就是。况且,安师傅常去白水镇上授课,即使没机会来县府,去白水镇也是一样的。
第097章 梅花结(二)
女小二笑道:“那可巧了,我们老板娘也说午时三刻要去老菜市口看县太爷审理偷牛案,说不得还能碰上呢。”这么看来,刚说让翠眉在一文茶肆等着的话是敷衍的话了。
说不上两句闲话,女小二被不耐烦的顾客拉走了,翠眉只得卷了花样子略略瞧了瞧当下的绣样花样便赶紧出来了。
秦江和秦柱两个一会儿站一会儿蹲一会儿跺脚的,定定地瞅着锦上花坊的门口,他们站的这里有许多与等着自家娘们出来的男人,两人的神态动作倒不太打眼。
翠眉感激地向两人道谢,人挤人地一路要去济民堂的方向,路上碰到县府最大的一间当铺,翠眉和秦江秦柱说了一声,在两人的陪同下当了半匣子银首饰。
秦江和秦柱本来有说有笑,从当铺出来脸色就变得凝重了些,几次欲言又止,眼中略带了担忧。
翠眉心里也难受,快走到曹大夫所说的那家济民堂分堂的时候,路上行人少了许多,她低低地对两人说道:“我们老太爷打算让姑娘来城里再给瞧瞧大夫,总这个样儿,病情时好时坏的不是个事儿啊!”
秦江附和道:“还是老黄爷疼孙女儿。”眼中露出了然的神色。
到了济民堂,顾曦钧不出意外是不在的。翠眉来时只抱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可希望落空时,她仍止不住地失望,略问了问顾大夫的长短之处,打听出来的消息还没曹大夫那日告诉给黄老爹的多,只得黯然地和秦江两兄弟一起离开。
回到一文茶肆,跟赵爹爹交代了两句结果,赵爹爹等人安慰几句也就罢了。
翠眉惦记着偷牛案子的事儿,这么多人来县府一是为赶集卖些农货买些短缺,二是专来看县太爷审案的。她喝了店小二不情不愿给续上的热茶,略顿了顿,瞅着桌上众人闲话歇下的空档提醒道:
“秦四伯,锥子伯,我刚听人议论说今儿的怕是有好些人要去瞧县太爷审案子呢,等到了午时三刻怕不是人山人海,我们连个贼影儿都瞧不见……”
她故意畏冷似的缩了下肩膀,不再接着往下说,而是蹙着眉顺手慢慢捧起茶碗又喝了口热茶。
果然,秦海便接腔犯难地道:“爹。就是翠眉说的这个话儿,今儿的街上铺子里多了好些村里镇上来的老乡,都是专来看审案的。人擦着人肩膀,除了小娃儿能从人腿里挤一挤,我们这大个子,到时可咋挤得进去啊?”
秦江望着外面人来人往的街面,出主意道:“现在好些人正在倒腾那点儿农货。要不远些的还在路上走着。爹,锥子伯,不如我们早些在老菜市口占个地儿,等其他人过来了不至于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
秦四郎拍了秦江一巴掌,笑道:“就你有小聪明!”
秦江嘿嘿一笑,和秦海对视一眼。显见秦四郎是同意了。
翠眉嘴角缓缓勾起抹笑。
众人商量一阵,由秦四郎、赵爹爹和秦锥三人轮流守着两辆牛车,年轻人都去了老菜市口。
这个老菜市口比一文茶铺旁边的那条菜市街可冷清多了。早些年也是十分繁华的菜市场,每年秋后斩首有许多人来这里看热闹。可有一年菜市场几番闹鬼,大家猜度可能是因斩首高台杀气、血气太重,又有人说是因县太爷审了冤案误斩无辜。
珠黎县府有闲功夫的状师们翻遍近几年的案子,还真给找出一桩惊天“窦娥冤”来。并几桩有冤情的案子。
从此关于斩首高台的说法就多了,人们不爱来这里买菜。卖菜的小商小贩也随着顾客流动到现今的那条狭窄的大街上交易。
看县太爷这架势,当众在老菜市口审案,竟有重启老菜市场的意思。
翠眉一边听着搬小凳坐在前面的老爷爷说古,一边在忙忙碌碌布置断头台场地的衙差身影中不着痕迹地寻觅,没有看到伏广,她不由越发黯然,怔怔地望着断头台。
高台布置妥当,衙差们敲锣打鼓忙着清道,也是通知大家即将开审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人朝这边聚拢过来。
秦四郎让秦海秦江两人为大家买些热的吃食过来,翠眉闻言忙给了秦海几个铜板:“海子哥,只需买个热馒头就好。”
秦海数了两枚铜板,剩下的硬是还给翠眉,回来时不仅给翠眉买了一个大馒头,还买了碗热热的豆浆,翠眉要给他一个铜板,他推辞道:“我买了这多馒头和豆浆,老板娘好心肠添了一碗豆浆,合该你今儿的运气好,快些喝了吧,再不喝马上要凉了。”
翠眉感激地笑笑,转回头的时候差点失手打翻了手中的瓷碗。
不知什么时候伏广到了高台上正肃着一张脸,手按在佩刀上,吩咐着没有佩刀的衙差们些什么。
翠眉心口扑通扑通跳,碗里的豆浆晃了晃,洒了些许出来溅落在她手背上。她痛得惊醒,蓦然发现自己眼中湿润了。好在秦海秦江他们都坐在她身后,旁边的赵爹爹只和孙子赵凡愉快地分吃大馒头,倒没人察觉她的失神。
台上的伏广似有所觉,犀利的目光扫过台下。
翠眉慌得赶紧低下头喝了一大口热热的豆浆,从舌头烫到胃里,她几乎要呛咳出来,只拼了命地咽下去。
“那不是伏大人吗?”秦海兴奋地对秦四郎说道,继而站起来迎着北风高喊,“伏大人!伏大人!”高举着空荡荡的豆浆碗以引起伏广的注意。
伏广的目光在此时抬起头来的翠眉身上一掠而过,俄而收回目光,朝身后的两名衙差一抱拳,说了两句什么,便直接从半人高的高台上利落地一跃而下。
台下便有人叫了一声好。
还不等伏广走过来,卖馒头包子豆浆的妇人忙奔过来抱住秦海手中的碗喊道:“我的小爷喂,可莫打翻了我的碗!”
秦海红着脸将碗还给卖豆浆的妇人,在妇人教训他之前忙在秦四郎的眼色下朝她作个揖才算完。
翠眉激荡的心绪因这个小插曲平复了些,在伏广走过来时脸色恢复如常。
翠眉慢慢站起身,在秦四郎等人朝伏广抱拳行礼时也道了个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