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这一代/平淡年代 (大脸师太)



三天羁押时间一过,付了各自的“茶资”给帮办,卢秀华和金水根就随着小文、小武的阿叔来到了市中心的移民局排队办理身份证明,为了领身份证,足足排了两天队,不过这对于卖命“过河”的几人来说实在是沙沙水,在排队时,有人因为不会讲广东话而被认为不老实,移民官顺手拿起戒尺就是一嘴巴,这一幕深深刺激了卢秀华,终身难忘。

内地人此时到香港找工作并不难,香港制造业的繁荣正需要这些廉价劳动力的补充,而抱团现象也很严重,你想本来建筑工地上本地工人100元一天,大陆人去70就肯干,长此以往矛盾一触即发。所有督卒一般都聚集在旺角工业区附近,没技术、没文化、语言不通的大陆客去向都是“三行”,建筑工人、进各种劳动力工厂、洗碗工这一类地方,白天晚上连轴转,不加班没有前途。

金水根和卢秀华暂时借住了小文阿叔住处楼顶的一个天台移动板房,了解了工作情况,两人商议打算先去加工厂做学徒。

“我们来这里可以暂时为别人打工,但是不能永远为别人打工。”戒尺的叭叭声好像就在脸旁。

“咱们两个学习要有明确分工,阿华,楼底下有大同夜校的招生广告,,先把粤语学会了,你文化水平高学得进,在这里不懂英文没有前途,以后你晚上下工就去学英语,等我找到蛇头把东西出手后,这就是我们以后翻身的本钱。”金水根眼里闪出慎人的光芒“我们从学徒一点点好好学,搞清楚怎么操作,流程去向所有的章程,总有一天要风光地回上海。”

两个人的手掌紧紧交握在一起,一年以后,这些督卒有了一个“大陆灿”的外号,78年,无数个天台上有着属于“大陆灿”的梦想。

附:香港偷渡路线图

_000.jpg

第36章 青春飞扬

科学的春天来了,知识分子终于扬眉吐气,专注于数学研究的陈景润成为了大众偶像,臭/老九们有太多的话想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次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发。

这一哲学命题立刻在各大高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如何区别真理和谬误”、“实践的两重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成为了热议话题。

卢秀贞所在的华师大哲学系借此机更是展开了一场舌战群儒的辩论会,大家除了上课基本是全民投入到了大讨论中,大量的投稿、大量的演讲,处处皆是“甲能证明乙的真实性,甲就是乙的证据”同理可推得“实践是证明真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正确的正面证据”亦或者“实践是证明真理基本不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反面证据”……

卢秀贞自认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对于此等讨论敬谢不敏,因此还得了个“不关心时事政治的评价”,宿舍里除了她,也只有甘琼婷小妹妹一如既往的勤耕不辍,真是难得清静了一回。

“婷婷,你总想着投稿让别人采纳你的文章,有没有想过干脆自己办一本学生刊物呢!那样你的稿件只要可以就能优先采纳呀”

“啊!办一本……”甘琼婷有点傻眼,放下笔直愣愣想着,直到卢秀贞出门她都没有反映。

晚上,卢秀贞打水回来一进门就被甘琼婷扑到,“秀贞姐,你中午说的办一本学生刊物的事,能给我仔细讲讲怎么弄么?”她脸上着急中夹杂着兴奋,有点亟不可待。

“可以啊!不过你要是确定要干,靠你一个就不行了,我的建议是你可以作为牵头人,以我们班级为轴点把整个中文系带动起来,这个要干就得干好了,需要好好订个章程。”

“那还等什么!走吧!都走都走,你们先去教室,我去找人。”说完也没等卢秀贞回音,她自己就一溜烟跑了。

卢秀贞只好把在寝室看书的吴非、汪顺颖还有郭艳都叫上在路上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下。到教室坐了一刻钟,甘琼婷就把班级的人叫了个七七八八,大家都交口询问缘由。

“同学们,我今天把大伙儿叫来是为了一件事,现在阅读刊物这么多,我们作为中文系的大学生,爱好写作的同学并不少,我想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学生刊物,由我们管理、我们编辑、我们写文章然后刊出给学校所有同学看,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甘琼婷激动地把想法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想法很好,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而且办刊的资金从哪里来?”徐明作为班长是想做出点实事来的,尤其每次看到其他系同学动辄举行的各种活动,他也是很着急中文系的表现。

“是啊!还有组稿、编辑、设计、刊印、发行等很多问题都应该安排?”支书龚月敏接过话头,这时候的学生都有一腔激情,年轻莽撞,有了点火星就能燎原。

“这个卢秀贞了解,让她给我们讲讲。”甘琼婷立刻就把同学卖了,卢秀贞抚额,“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下别的学校,据我所知上师大正在创办《百草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借鉴。”

“那你说说”旁边的同学纷纷出声。

“好,我简单讲讲,稍后大家集思广益。首先就是刊物的名称、创刊词和宗旨,还有就是到底是月刊还是季刊亦或者时间更长些,这些是第一批要确定好的。”边上有同学已经在记录“第二批要确定的就是刊物的工作人员,谁主编(每位编辑负责一项专栏)、谁审稿(稿源要稳定好)、谁负责外联(包括请学校领导题词、做顾问)、印刷、谁去筹款,这些都做到位了,就是最后的销售,往哪里卖,定价多少?”

说完这些,大家都议论起来。

“印刷的话问题不大,我妈妈就在学校印刷厂,我可以去问问价格还有起刊量、开数这些问题。”班上一个叫做邓叶文的男生扶了扶眼镜把这个活包揽了,负责记录的同学就在印刷一栏后面记录了他的名字,以后相关事宜都得找他联系;

“筹款的事先去问问学校吧!争取申请一笔下来。”龚月敏决定一会就去校办找熟悉的老师帮帮忙。

“稿源好办,我们先定好专栏有哪些,诗歌、小说、散文可以在中文系里发动几个班级投稿后选出来,报告文学、剧本、学术信息、政论性和评论性的文章可以在广播里发动全校的同学投稿,作为我们77级第一本刊物,我想大家一定会给予支持的。”徐明沉吟后也很快做出了安排。

“审稿我们可以投票选出中文系的六位编辑,其他的可以找各科老师帮忙,设计交给我吧!我知道02班有个同学绘画特别好。”宣传委员徐静亚对于这方面还是有自信的。

“大家都说了这么多,那我就来谈谈销路的问题吧!我的意思是预售杂志!”其实预售这个概念很早就有,只不过乍一下没人想到可以用在卖杂志上“我们身边总有同学、邻居、亲朋好友上大学,大家可以先发动这些熟人然后找到他们学校中文系,或者有刊物的可以找到负责人,不拘泥本市还是外地,各大高校建立互相交换订阅,按照订阅量先付一半的书资,剩下的一半寄书时补齐了就可以,这个外联工作我参与一份,希望班上剩下的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才无愧于我们7703创刊的事实!”卢秀贞把想法吐露就等大家表态。

此话一出,群情盎然,打酱油的事情自然大家都不会有心气,可全程参与就不一样了,想想创刊号上有一笔7703所有同学,那时何等惬意。

甘琼婷作为第一个提出创刊设想的人,担负了中文系几个班级的联络工作,并负责把今天记录的内容整理誊写完后组织一次各班级代表的会议,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按人头分布任务。

在多方组织周旋下,学校最终答应借款2000元给中文系筹办刊物,并出借了一间办公室给编辑人员作为场所,再加上其他高校反馈过来的消息,最后定名为《先锋》的综合性校级刊物已经势在必行,最终引起的蝴蝶效应则是转年各校雨后春笋般的文学期刊纷纷面世,吉林大学的《红叶》、南京大学的《耕耘》、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北师大的《初航》、南开的《南开园》、武大的《红枫叶》……这些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极高的刊物承载了这一代大学生的青春记忆,也是77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一笔。

第37章 悬而未决

“你们学校最近在忙什么?”陈绮菲炒着菜,今天四个人聚会。

“我们中文系最近在筛选稿件,不是办了个校刊么!”卢秀贞在一旁端着盘子给递个东西什么的。

“噢!看来进展挺顺利,我最近在帮系里整理资料呢!”

“什么资料?有要帮忙的地方么?”

“还真有,你高考时整理的那材料借我看看,我们学校要赶在这个月出版一些考生指导之类的卷子,每个系都有任务,我被选出来参与整理高考作文的资料。”手脚麻利一边炒菜一边回话 “回头我跟你回家拿去,省的你还跑过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