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这一代/平淡年代 (大脸师太)



“张磊”

听到她叫自己的名字,张磊转头看向她,阳光下她整个人沐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你是个很强大的人!”

“是么?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

殷兰在结婚一年后终于怀孕了,发现的原因是因为她在给学生上课时体力不支跌倒了,送到卫生所一开始是说她低血糖,让她去县医院验个血检查下,没想到是有了。卢秀鸿第一次当父亲当然很兴奋,立即决定老婆必须请假直到做完月子才能去学校,殷兰考虑到路程的问题,主要是现在家里一个人开工资也不会影响太大,也就同意了。

卢秀鸿拿着从医院开来的一张贫血证明来到学校,倒是不难就办下来请假的事,接下来就是各种补啊!头几个月奇怪地一点反应都没有,第四个月开始,殷兰突然就开始了孕吐,吃什么都没胃口,主要也是东北这边冬天实在是没什么蔬菜,卢秀玉这个做姑姑的也急啊!一对兄妹想招找吃的能让她多吃一口也行啊!无奈倒腾来的什么酸菜、青梅吃了都是吐,还是秀玉想起来以往妹妹曾经寄过来很多奇怪的小菜,催哥哥立马写信过去让寄点试试,卢秀鸿才恍然大悟还有这茬!

这边小小的家属楼楼上楼下幸福四溢,期盼着新生命的到来!在他们不知道的角落里,他们幸运地避过了一次阴霾密布的运动。

第20章 情有独钟

197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五年级学生黄帅因与班主任有隙,经家长捉刀代笔,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信中用夸大的语句叙述了与班主任发生矛盾的缘由,末尾反问道:“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这个事件拉开了之后一系列对以教师为代表的知识青年遭受/迫/害的序幕。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事件发展很快, 12月28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来信”和日记摘抄以及编者按,又另加了篇按语,赞扬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并提出“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此后,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广为传播。一个被极左/派所利用的黄帅在经过官方喉舌的大力吹捧下成为红极一时的“反/潮/流/典型”。

国务院科教组还用电话通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师生学习这些材料。于是,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迅即掀起一股“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有些地方还树立了本地的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在这股浊浪的冲击下,学校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严格要求,统统被指斥为搞“师道尊严”、“复辟”、“回潮”;许多教师被迫作检查、受批判;一些学校又陷入“干部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一些学校桌椅被拆毁,门窗被砸坏,玻璃被打碎,学校财产遭到损坏。①

殷兰因为怀孕侥幸地躲过了这期间持续了整整一年的“运动”,但是她也不敢出去乱走,这里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个公职教师,她害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运动会波及到丈夫,每天就是在家里做做卫生,等着卢秀鸿或者卢秀玉打饭回来,日子非常单调。

好在这时卢秀贞已经寄过来一次包裹,里面除了吃食和不少她整理出来的孕妇注意事项的手抄本、小故事,还有一些手工做的婴儿贴身衣物,样式看起来很新颖,她每天没事时也按照书上写的胎教给宝宝说说故事,或者练习呼吸法。

殷兰是幸运的,但是马康庄的冯老师处境就算不上好!本来冯老师和其他下放人员相比可以算是来到世外桃源了,平时只要做好份内的农活,其他时间他都是自由的,庄子里的人对待有知识的人天生还存着一份敬畏。

运动来后,不知道是谁想起了这批下放的老师,在一天中午,自称是红/卫/兵/小将的一批同学冲进了庄子。他们把正在劳动的冯老师押住,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嚷嚷着要抄/家,冯老师住在庄里孤寡老人老温家空闲的土屋里,听说要抄/家,他不卑不亢微微笑着招呼大家一起去抄。

土屋门有点低矮,屋内光线非常昏暗,几个小将着急地念了一段“革命是反/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又念“十六条”,就迫不及待冲进去把为数不多的家什都翻了出来,除了一些书和衣服并没有看着像“资产阶级”的物件,这个结果明显让他们不甚满意,接着他们连杂物间、灶膛里、水缸下都仔细地翻查了一遍,仍是一无所获,一群人围着土房子转悠了一圈后悻悻地走了。

没想到转天一早,才走的小将们又一次来到马康庄,这次话不多说直接把人给带走了,施军得到消息立刻就往公社跑,打听到老师今天都被集中到县中学里一块批/斗,她满头大汗又朝学校赶去。

批斗正进行到会战犹酣的时刻,老师们被要求在一条长凳两头各据一端,互相指着对方胸前的牌子大声念出“牛鬼蛇神XXX”,同学们围着他们乐不可支。随后,这些人又分成两派站在两排老师后面,让他们比赛谁念得快,大家呐喊助威,加油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操场上还放着几张桌子,上面写着抄/家成果展,第一个桌子上放着几件旗袍,几双肉色的丝袜还有两双皮鞋,这张桌子写着“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字样;旁边有一本结婚相册,底下被炭笔划得一塌糊涂,写着大大的“黄/色”两个字;还有一块结婚时来宾签名的丝绸,被冠以“复杂海外关系证据”的名头。旁边的空地上放着一些家具、皮箱和衣服,还有一台钢琴,这些都是他们顽固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的罪证。

施军踮着脚试图从人群中找出冯老师,好半天终于在角落里看到了他。脖子上挂着个铁丝牌,被反绑着双手,正低着头,仿佛心有所觉,他抬起头和施军双目相对,施军的眼里终于控制不住留下了泪水。旁边的一个红/小将发现他竟然敢抬头,四下一扫顺手拿起脚边压住横幅的一块砖头就朝他头上抡了一下,细细地血线从眼睛流过脸庞,冯宁一个踉跄下低低地抬了抬眼眉,透过一片红色朝着施军的方向露出了“别哭”的口型!

这场批斗一直进行到了傍晚放学后,等学生们都嘻嘻哈哈的散了,老师们才拿下胸牌,神情麻木地朝校门外走去。施军赶紧上来搀住冯宁,掏出手绢摁住了他的伤口,冯宁安慰地拍了拍她的手,互相依靠地朝庄里走去。

这天晚上,施军没有回自己的屋子,黑暗中冯宁紧紧抱住了她,如果放纵也是一种沉沦,这次他决定再不放手!热吻从眼睛一路而下,施军发出似欢愉似幽怨的叹息,她感觉自己浑身软的像在云端,又带着秋天风吹麦浪拂过的轻痒,只能任那火辣辣地热情趟过醉人的高地最终汇聚到神秘的谷溪,当终于云破月出,满室只剩喟叹萦绕……

第21章 志在必得

74年是教育秩序遭受严重破坏的一年,年初整个机关又兴起一股“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不过很快这些都被淹没在5月份大港油田建立的喜讯中,此时整个石油系统统一的“革命思想”就是:“这乱、那乱、唯有油田开采不能乱”,与其对应的“革命行动”就是:“始终坚持生产一天都不停”。

虽然是零下几度的天气,但在野外却感觉异常寒冷,空旷的场地上飘扬着的“打井不停钻”的红旗被风吹的飒飒作响,让人看一眼就想打个哆嗦。与之不同的是固井施工现场,水泥散漫一地,泥灰漫天飞扬,上百个钻井队队员、后勤职工、职工家属都在用人工搬运、装卸固定油井时所要用到的近百吨水泥,现场干劲十足,热火朝天,有的队员大冬天就脱得只剩件线衣!等到收工号响起,人们才三三两两的向会站基地方向走去。

会战基地基本是由野外帐篷组成,生产、生活、供应一体,光野外食堂就有3个,一年来所有职工抗严寒、斗酷暑,目前已经完成了会站要求的开发井和钻井进尺的任务,做到了当年钻井,当年收益,现下工作基本进入收尾阶段,看来今年过年职工有望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

张磊正掀起篷布走进自己的作业帐篷,帐篷是棉布做的,可以拆卸,一顶能睡十几个人,夏天揭开四周的篷布可以通风纳凉,冬天的帐篷中间就像现在一样烧着个铁皮炉,让大家可以取取暖做点热水喝。屋子里,工友邵国良正拿着厚厚一沓信发愣,听到动静抬头一看是张磊,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张磊一见他这样就知道肯定有心事,就询问怎么了?他们干野外勘探的,可以说常年和工友同吃同睡,时时刻刻都在一起,谁家里有什么事那不说一清二楚,也是知之甚深的,同为知青同病相怜,真有家庭困难谁都不会坐视不理的!

邵国良苦涩的一笑:“这次不是家里的事,是我妹妹他们连的连长动员她嫁给‘新生人员’,①说只要同意领证就给解决农场户口!那个‘新生人员’是连队里放羊的,说是特别显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