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宅斗]农女当家 完结+番外 (络缨1231)



  “你呀,你家才刚刚盖了房子,拉了那么饥荒咋还买这些东西,过来看看就好。”老爷子下了地,看着桌子上放着的鸡,皱了下眉,心下有些感慨,“这正下蛋的鸡,你杀它干啥。”

  “爷,我三叔这可是大事,不过是两只鸡,等到我三叔中了举人,多少只鸡补不回来啊。”仲秋笑嘻嘻地说。

  “哎,爷知道你们的心思了。”老爷子轻轻地叹了口气,看着高氏把东西收起来。

  这天,老宅里热闹非凡,方氏带着两个闺女都来帮忙,高氏从头到尾都没有闹什么夭娥子。算是仲秋是大幸。

  王文斌中秀才的事在村子着实在热闹了好些天,才因为王文斌要去县学里就读而慢慢地消停下来。

  老宅消停了下来,因为王文斌要去县学里读书。老爷子想了想,就在县城里给王文斌买了一间小院子,又特别的买了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给王文斌做收童。算是侍候王文斌吧,高氏陪着王文斌在县里住了几天,就因为受不了县城里什么都要用买的而回到了大王庄。

  于氏这些天每天都往仲秋家里跑,埋怨着高氏过河拆桥。

  王文斌考试的时候让子沣去侍候他,那时候是租的小院子。现在斑要一直住在县城里,就买了小院子,还买了个人侍候着。

  本来于氏想着让子沣如何一直跟在王文斌身边的话,虽然不指望着他能读书,但最少能见见世面,没成想。

  老三这一考中秀才,老爷子直接把子沣给留在了家里,让他种田了。

  方氏就给于氏一个耳朵,根本也不插言。

  仲秋现在一直忙着田里的事,水稻长得不错。今年也是成全她,水份足,稻田里不缺水,就是缺些肥,不过,这一缺点都被仲秋空间进而的水给解决了。

  稻田里的苗长得黑绿黑绿的,现在水稻已经开始长穗,灌浆儿。再有半个来月,就可以收了。

  不过,水稻还是后于玉米收。现在田里,每家都忙着收玉米呢。

  仲秋家的玉米只种了6亩地,便全家人从早到晚地忙活着。

  方氏带着探春和子滨掰玉米,放进筐子里,筐子满了就走到田边装进放在田边的麻袋里。

  王兴文就把麻袋装在平板车上,往家里推。

  仲秋和子汐守在家里,在大院子里席子,把玉米倒上晒干。而半夏则是家里的伙头军。一家子的饭菜都被半夏包了。

  仲秋还把在空间里存的肉和骨头都提前拿了出来,让半夏弄好吃的。

  干活要力气,不吃好的哪成。

  用了两天,仲秋总算是把地里的玉米收回了家。

  不过,玉米种了这么多年,仲秋家的玉米却是长得最好的。每个村子里的人看到仲秋有的玉米棒子都会赞叹几句,都说王兴文会种地,这6亩地肯定不会少打。

  收了玉米之后,就是黄豆和杂粮,又忙了好几天。一家子累得每天躺炕上就着。第二天还得起来继续忙,秋忙就是抢收成。若是不赶在好天把地里的粮抢回来,要是真的遇上了下雨天,那就是哭都来不及的事。

  仲秋看看水稻已经全都变黄,正是收成的时候。和王兴文约好了,一家子这功夫也累得够呛,就把村子里曾经帮着杀猪的两家人家的男人请了来。

  因为是外来户,所以田很少。平时在秋收完成之后,也是要打短工的。所以,仲秋和两家商量了工钱就把人请来了,一起帮忙收水稻。

  七亩多的水稻三个人用了两天就收了回来。水稻是收回来了,可不是收回来就完成了。

  那是要舂成米才能卖钱的,这个事吧,王兴文还真会,只是没有家伙事。仲秋特意往镇上跑了一回,买东西都买了回来。

  其实这东西家家都有,高粱什么的都是要舂了才能吃的,可是高氏没有给仲秋家。

  买好了工具,王兴文就和两个男人一起舂米。仲秋又和子滨拉着平板车往镇上跑了一趟,买了不少的筐子准备装米。

  玉米最后打下来称了一下算了算,每亩平均产量大概是三十七十八斤左右。比起老爷子家的地产量,每亩还要高出五六十斤来。

  老爷子在大王庄也是个庄家老把式,今年还发愁老大家的收成不好,没成想,老大家的亩产量竟然比他们家的良田的产量还要高些。

  村子里的人都发现仲秋家的玉米产量高的事了,村子里平均每家有地最少的也有四亩。除了秋头上交税后,其他的留下一年的口粮都是要到镇上或者县城里去卖掉的。

  这样也可以换些日常用品,盐油之类的回家。而且秋后再就是要过年了,布料什么的,家里有富余的,都是会添些个。这都指望着秋后收了粮食好卖了的钱。

  往年都是平时里好的人家在一处搭伙,把需要卖的粮食称好然后统一雇车往县城里去或者直接拉上自家的板车往镇上粮食铺里卖掉。

  今年也是如此。王兴文家分开后,这卖粮的事自然是要找别家的打伙一起去了。

  不过,粮食打下来后,还得要把给老宅的粮食准备出来。

  玉米800 斤,大豆300斤,这些仲秋早就让王兴文和子滨给称出来装好了袋子。在第一个时间给老宅子送了过去,并且和老爷子说明,等到把粮食卖完了之后,就把年礼银子给送过去。

  老爷子面对着仲秋的笑脸,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过,仲秋也没有让老爷子脸上太难看,水稻舂出米来之后,就称了二十斤送到了老爷子的老宅里。

  老爷子只是叹息了一声,高氏扫了一眼白亮亮的大米,也没有出声。

  仲秋送完了米,回家之后,就商量着借车把玉米和大米一起拉着往县城里去卖掉。

  镇上虽然卖大米的,可是收购的价钱肯定和县城无法比的。

  镇上最好的白米收购价是每斤25文,而县城里,最好的白米收购价却是32文,虽然路上要浪费一天的功夫,但是钱也多了7文。

  另外就是玉米的价格,镇上收购的17文一斤,而县城里的是19文一斤。

  村子里和仲秋家好的人听说仲秋家要去县城里卖粮,都跟着过来打听,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大家都想着要去县城里卖。

  仲秋提前和方老爹说好了,由方老爹出车,舅舅跟着,把粮食坟上车,另外又花了一百二十文雇两辆车把家里用不到的粮食都装上了车。

  合主玉米五百斤,大米一千斤。一共装了三辆车,三个男人加上仲秋和子滨一起往县城来了。

  仲秋在大米舂好之后,可是好生地做了些手脚,生怕她们初到县城会被人欺负,直接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所卖的大米,都是用滑石粉挨筐的装扮了一下。那大米一看就是最最上等的米。就算是县城里的米行再挑刺儿,也挑不出啥来。

  今年在县城里卖,明年仲秋就不打算在县城里卖了。想来镇上的米行知道大王庄出水稻,肯定会把收购价提上来的。要是真的提上来的话,仲秋也就不差那几文钱。

  一行人半夜起程,走了一夜的路,终于在太阳升到半当腰的时候到了县城。

  在打听了几家米行之后,找到了一个口碑比较好的米行,把车停在了一角。仲秋拉着方老爹和王兴文,提着两个筐子到了米行。



  第77章 四氏米行


  米行的上面牌子写着四氏米行,字迹写得有劲。

  三个人先后进了米行,米行里有几个人,买的卖的都有。

  仲秋在一边看着听着,直到人都退了出去,这才扯了一下王兴文和方老爹的衣襟。

  两个人把仲秋家的玉米先搬到了台上:“掌柜的,请看看这米。”

  掌柜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不胖不瘦的,一脸的憨厚相。

  “这玉米不错,比之别家的好些。粒大饱满,我们四氏米行每斤出19文,你有多少?”

  王兴文没马上回话,而是看向了仲秋。

  仲秋扯了一下方老爹,方老爹把手里提着自家种的玉米放到了台上:“请这位掌柜的看看这个。”

  掌柜扫了一眼王兴文和方老爹,像刚才一样把手伸了进却说,看了一眼道:“这个玉米虽然说不错,可是比不得这筐的玉米,我们只能出18文。”

  仲秋笑着走上前,扬着小脸儿看着掌柜的道:“掌柜,这米班里你们收就是19文,为什么我们这好米还只是19文呢?都说四氏米行最是童叟无欺,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第一次来的关系,弄错了?”

  仲秋也没等掌柜的再说话丙只小手抓了一把自家的玉米,又把米行里卖的玉米抓了一把摊开让掌柜的看:“掌柜也看到了,不说你们玉米比起我们家的玉米差多少,就是和我家这一筐的比起来,也没有高多少是吧?”

  仲秋把自家筐子里的玉米放下,又抓了一把方老爹他们种的玉米和米行的米对比道:“掌柜的,我想,我们家的米,在这周围百十个村镇,还真就没有这么好的米,是不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