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一会儿,一行人走到城门口附近的一块空地,已经有人比他们先到了,来时装着满满粮食的背篓和担子里,现在放着各种不同的东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色,看来大伙的粮食都卖了一个好价钱,也为自己家里添置上了需要的东西。
蒋秦钱三家人一出现,原先到的人纷纷把头探过来瞧,瞧瞧大伙都买了啥!
“保山、大富,你们两家买的什么稻种,看着和我家买的不一样啊?”赵盛和蒋保山平日关系很好,很自然的把装稻种的袋子打开,抓起了一把稻种来看。
赵家是木匠传家,花费在地里的功夫相对较少,开荒种地对他们家来说,只要能保证自家吃的粮食就行,根本就没多花心思在地里农活上。地里种什么粮食都是跟着邻居来,看人家买什么自己也跟着买什么,今天进城,别人家都是挑着粮食来卖,他家却挑着几件木工活来城里兜售。
赵家手艺扎实用料又好,几件木工都卖了一个不错的价格。赵盛去的地方和旁人都不一样,来去都是他一个人,卖完东西他顺道去买稻种,没人商量自己也没细想,挑着上次那种称了几斤就了事了,现在看见自己和蒋秦两家的不一样,有些奇怪的开口问。
“呵呵,这是河水稻,上品稻种。咱们的田都是上等田,不种点好稻种可就瞎了。路没通那是办法,现在通了就想着买些好稻种试试,种出来自己吃着好,也能卖个好价钱。”蒋保山高兴的对赵盛介绍着,旁边另外几家男人也围过来看,有已经买了的也有还没买,都抓起一把稻种仔细瞧着。
男人们忙着看稻种,几家女人一眼就看见钱丰担子里的布,羡慕的也围了上来,摸着看着还不时的打趣着。孩子们也自然的围在一起,有家里给买了零食,也有舍得的家里还给买了小玩意,都纷纷拿出来显耀,特别是满仓兄弟的笔墨纸砚,真真是让所有孩子眼红得不得了。
一大堆人叽叽喳喳的围在城门口等人,手里传看着各家买的东西,让县城里过往的人看了直翻白眼,哪里来的乡巴佬,真是没有见过世面,不过买了些便宜货就能乐成那样,一群傻帽!
旁人的眼光没有打扰到大伙的兴致,从死人堆里逃出性命让他们比一般人要豁达的多。等了有两刻钟的时间,人终于都到齐了,卢贵早说过今天不回去要住家里,没见他来大伙也没放在心上,把孩子都仔细的一一找见,各家买的东西也都收拾好,一群人才浩浩荡荡的出了城门,往口子里赶去。
一路上大伙的兴致还很高,依然三五成群,有继续讨论粮食稻种的,有说起看见的漂亮衣饰,也有听见城里人说起的新鲜事,金珠牵着满柜紧跟着满仓,她要问问木炭的事。
“满仓,刚才我们去找你的时候,那个站你面前的男人,对你说了什么?我没瞧见他身边放着木炭,想来他不是买木炭的人。”金珠仔细的回忆了她看见满仓的情况,有些细节的部分被她想了起来。
“呵呵,金珠,你不问我也要和你说。我刚把木炭放地上准备卖,就碰见那个大叔过来看,他说我这是三等的柴炭,比其他的都好,给了我1文钱一斤的价全部买走。我高兴得好想立刻能找到你们,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可是我不知道你们在什么地方,只能留在原地等着。没想到我这一等,就把那个大叔又等了回来,他说买回的那些柴炭家里人很喜欢,只是数量太少,不够他们家今年冬天的量,所以忙跑出来找我,想问问还有没有。”
满仓说到这里,兴奋地满脸发光,两只大眼睛乌黑发亮,衬着合不拢嘴里露出的整齐白牙,整个人神采飞扬很是阳光帅气。
“我已经和他说好了,下次进城卖炭直接给送他家去,还是1文钱一斤,呵呵!你来的时候,我们刚好说到这里,他们家一共要两百多斤柴炭,那不就是200多文钱吗,可把我高兴坏了,呵呵!”
两百多斤?金珠的眼角有些抽抽,这满仓是兴奋得过了头,他一次背二三十斤,这两百斤要背到什么时候啊?
看来这运输是个问题啊!
金珠的脑瓜子在飞速的转着,秦王氏已经知道满仓卖的木炭是自己的,蒋保山早晚也一定知道,必须在这之前先多卖掉些,到时候再想其他办法,可怎么能多运些进城呢?
金珠没说话低着头想办法,眼角无意瞄见旁边滚过的一个车轱辘,忙抬头一看,咦!这是哪里来的牛车啊?
一个老汉抽着烟斗,坐在堆了半车的稻草上,晃悠悠的赶着车,正歪着脑袋看着自己这一大群人。
“大爷,你这是往哪里去啊?”注意到牛车的人不仅仅是金珠,一家男人看见牛车眼睛一亮,忙出声询问。这一个半时辰的路不算远但也不近,特别是背着老重的东西进城去卖,能有辆车帮着送送能省不少力啊!
“你们这些后生又是要往哪里去啊,看着可不像是出远门,倒是像去赶集要回家的模样。”老汉很纳闷,这方圆百里的大小村子他都熟悉,就算是不知道名字也看着面熟,可眼前的一群人却没一个看着眼熟。
“口子里,大爷,你听说过吗?就是衙门张罗着开荒的那块地,有印象不?”
“口子里?哦,我想起来了,是那路特别难走,又是大石头路,又是大河,还有大牲口无法转身的密林里的那块地?”老汉张口吐出一口浓烟,眯着眼睛想了半响,终于被他想了起来。
第九十章 匀点布
“是啊,大爷,就是你说的那地,口子里,那条难走的路今天刚修通,今后可不难走了,呵呵!”先前说话的男人一抖肩上的背篓:“这不,我们大伙今都忙着往城里去瞧瞧,这大半年的时间家里可短了不少东西,再不添置上可就不行喽!”
老汉眼睛朝背篓担子里扫了几眼,还真都是买的家里用的物件,再看各人脸上的神情,知道眼前这群人没有骗自己,立刻热情了起来:“呵呵,你们这些后生可真能吃苦,口子里的那块地方也能把荒给开出来,先前就瞧着衙门里使人在官道旁边挖石头,我还寻思着是不是来采石,没想到是修路啊!”
“是啊!大爷,你们村是在前面吗?瞧着你赶车的架势,应该不远了吧!”老汉赶的牛车一直都走得慢悠悠,就算没碰到人说话,也不比现在这速度快多少,瞧着天色已经不早,如果不是家已经不远,肯定不会这样悠哉。
老汉吐出一口烟来,用烟杆朝前面一指:“不远了,就在前面不远,说起来还和你们那是对门呢,呵呵!”
“对门?大爷,你们村是在哪啊?”老汉的话一出口,众人都心里一愣。
“呵呵,对门,官道的对门啊!呵呵,走吧,我一路指给你们看,你们今后都要在口子里扎根,这附近的大小村子可不少,以后少不得要有来往,早晚都要认识,今天我张老汉既然遇见了,就少不得索罗几句,给你们说道说道。”
张老汉一路走一路说,很快就让口子里的众人明白过来,从普安县到口子里官道旁的这一路上,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子。大都离官道不太远,最远的村子也不过隔着一两座矮山,翻过去就能看见连片的田地,离官道最近的村子,田地都直接开到了官道旁。
张老汉说是口子里的对面,其实就是指的是口子里上官道的对面,那里是张老汉的家,张家村。
大伙一路朝张老汉打听周围村子的情况,正像张老汉说的一样,要在这里扎根。周围的村子早晚都是要打交道,早熟悉些总不是什么坏事,特别是每家都有孩子。没几年就要说亲找媳妇,这可要提前就要打听好才行。
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又是在秋收的时节,不少村子还没有秋收完,官道上人很少。除了张老汉之外就没有遇见其他人。
大伙说说笑笑,一路走到张老汉的村子的官道旁,张老汉那这烟杆朝远处一指,隐隐约约的能看见不远处的天上有炊烟飘起,那里就是张家村。和口子里一样,下官道也是一大片石头地。不过相对的石头都要小些,一条丈宽的土路蜿蜒向前延伸,绕着一座矮山半圈后就看不见去向。
“瞧见没后生们。张家村是不是就在你们对门啊,呵呵,从这里到我们村子不用一刻钟,有空来串门啊,老汉我这就走了。”张老汉手里没有什么动作。拉车的老牛却早已熟门熟路,自己拉着车就朝着官道旁的土路走了下去。慢吞吞的走远了。
“还真是对门啊,不过这门对的可有些远啊,哈哈,走了,我们可还有不短的路要走。”秦大富愣了一下哈哈大笑,挑起担子朝着几百米开外,官道旁通向口子里的的路走去。
金珠朝更前方眺望着,从刚才张老汉的介绍中知道,口子里是普安县官道上最远的地方之一,在经过口子里官道后不远的地方,还有几个稍远的村子,不过都是距离官道比较近,好像张家村一样,路都好走不用一刻钟就能走上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