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萧没想到自己已如此纵容,张曦君却仍然这样宁顽不灵,又加之河间王宾天影响,他不及张曦君尾音落下,已断然喝道:“不知好歹!”他似压抑了极大的怒气,嗓音带着极力压下的气音,有些暗哑,也有些森然切齿。
这是齐萧从未有过的严厉语气,张曦君不由得一怔,下一瞬却生出一股难言的委屈,使她不经思索道:“听王爷所言,王爷会让锦秋有喜,一切都是为了臣妾。可真若如此,又何须瞒着臣妾!?”说到这里,她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以嘲讽掩去其下自己也不知的苦涩,语气松快的道:“其实臣妾只是王爷侧室,又多年不孕,对王爷宠幸谁根本无权质疑,王爷也不需大费周章的瞒着臣妾。”说时想到他们在自己眼皮下发生情事,自己却一无所知,唇边嘲讽的笑意不禁更浓。
齐萧看着张曦君嘲讽的笑意,只觉刺目之极,再听她看似恭敬,实则讽刺的话语,压制心头的怒火再难抑下,他终是怒声喝道:“张氏!”
一声怒喝,让张曦君回神,赫然意识到自己方才所言,她不觉怔愣住,目光震惊而不可置信的望着齐萧:她怎么会说出这样一番犹如妒妇的话?难道五年的朝夕相处,终改变了她对他的——
思绪猛然止住,张曦君一时方寸大乱,只怔怔地望着齐萧,眼中有惊恐之色流出。
看到张曦君在他怒喝下流露的惧色,尤其是看到那张依然清丽年轻的容颜上一片惨白,齐萧能感到他上一刻急剧的怒火骤然湮灭,他为此不由皱了皱眉,却到底没了先前的怒气,心下一叹,想到这五年里,这个女人是如何的伴在他左右,温婉懂事得让他忘了她是小自己十余岁的韶华弱女,而常常误以为她已伴自己十数年,陪他从微末之时至今日权盛一方。可她终究还是一个小自己颇多的弱女。
如此心念之下,齐萧再次开口时,语气里便不觉多了一丝纵容,却更多的仍然是无奈:“你已二十又三,许多女子在你这个年纪,多是几个孩子的母亲。而你虽未生子,却也掌理王府多年,对诸将夫人也平衡有方,比起一般妇人应见识更多,也更应知道在眼下的形势里,一个孩子对你我的重要性。至于有关的事,你实在不用在意,如何处置她我也不干涉,你且看着办即可。好了,不说这些无用的了,你只需多顾及大局就是。”
说到这里,齐萧话一停,转头看着有张牙舞爪黑影的白纸窗,目光渐渐地深邃了,语声也缓缓的沉了下来,“明日一早,河间王宾天的事就会传开,我今日子夜过后便会赶去长安,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王府就交于你照看了,若有什么事可与肖先生商量。”
齐萧当初平乱太原,又兼一些接手之事,就有长达半年不在统万城,却没有如此郑重其事的交代事宜,如今前赴长安奔丧却如此而为,难道他此行将有大变?
张曦君闻言一时暂忘之前种种,只想到齐萧话中流露出的凶险。
齐萧回身,见张曦君看着自己,目中难掩担忧之色,原先还残留的不悦转瞬烟消云散,似对张曦君能知孰轻孰重满意,他语声不觉微微柔缓了几分道:“河间王对西北影响颇深,我如此不过以防我万一,你勿用太过忧心。”
温和的安慰之色,是在齐萧身上难以得见的,然而不待张曦君怔于齐萧这片刻的温柔之际只见英秀慌乱得冲进屋中,颤声禀道:“夫人,锦秋在房中上吊自尽。”
第七十八章 决定
锦秋的自尽,太过突然,也太过意外。待张曦君从中回省时,齐萧已面沉似水,紧抿成线的薄唇隐含怒意,让张曦君再一次意外,而后又有些了然。然眼下情形却不及她细品,忙让英秀去外院请大夫,又言邀齐萧同她一起去看锦秋。英秀的动作极快,在惊动一众侍人将院子掌满灯火之时,大夫已迅疾赶到。因情况紧急,无法顾及其它,且又身份之故,也无需顾及,上前看过锦秋,得知并未断气,方在齐萧道腹中胎儿的话中猜到一二,改以丝线诊脉,又约一刻后起身,看了一眼昏迷在榻的人,是张曦君得信的人,也是军中好些少将看中之人,他知道名唤锦秋,不过鉴于此刻情形,又兼之齐萧无一丝忧色,甚之比不得近前张曦君风寒那次,又想着张曦君这五年的独宠与张家的擢升,如此一计较,于是敛去有关胎儿的话,只躬身禀道:“回王爷、夫人,锦秋姑娘应是救治及时,故一切皆安,只需几剂安神静气的药即可。”
齐萧闻言不予置评,只对张曦君交代道:“我现去外院,天亮之前我会过后园。”说罢,扬长而去。
“喏。”张曦君欠身恭送,片刻抬头,齐萧正消失于门帘之后,看着这决然离去的背影,她恍然一悟,先前留于心中的迷惑,在这一刻似乎解开。她缓缓回头,望着昏迷不醒的锦秋,目光漠然而惋惜,隐隐还有分莫辩的痛色:锦秋,若你亲眼看见了齐萧的态度,可否会后悔当初的孤注一掷,还有……这些年来的一切……
心中后面的话语不及落下,另一个声音也在这一刻回荡心底,响彻耳际。促使她不自觉的再次望向齐萧离去之处:对一个为他孕育子嗣的女子尚可如此,只因她卑微得不足道哉,而她若没有那阴差阳措的晋为侧室,以及父兄一次次的立功擢升,他对她可也是这般……?
如上一念一样,此念方起便散,更如张曦君近一两年般,因未孕而升起的种种心绪在刚起未深之前,即已让她下意思的驱之脑海,她神色温和的对大夫道:“锦秋腹中孕育王爷子嗣。非同小可,今夜得有劳看顾一二。”
大夫见齐萧走得如此决绝,心下松了口气。知道自己选择正确,再及之张曦君的温和相对,不禁越发笃定,不过现在听张曦君所言,看来是认下了这个孩子。至于大人按常理应该是弃了,但看着立在身前的张曦君,忽然又有些不确定,遂也不多说一句,只应了一声“喏”。
张曦君听后点头,她还要打理齐萧行装。也不再说什么,只道了一句:“若有情况,让人通告。我明日再过来。”说完看了一眼身侧的锦秋,示意离开,却刚举步,抬头就见许嬷嬷撩帘而入,面色带恨。目含惊怒。
“嬷嬷。”张曦君一怔。
听到声音,许嬷嬷从怒火中回神。看了眼屋中的大夫与侍婢,强压帘外听到的种种,但目光仍是一凛,有似无的掠过床榻,方向张曦君行了一个礼,侧身恭敬地撩开门帘,以掩饰方才听闻张曦君有认下锦秋时的冲动。
张曦君见状之意,就了许嬷嬷的服侍,带着英秀走出房屋。
屋外的院子里灯火通明,侍人可见,恍若白昼,却也透着别样的寂静,只有呼啸的北风一直未歇。主仆三人也一路无言,直至沿着遮雪的廊下回到正房的内饰外间,许嬷嬷才释开心下压抑的话语,道:“夫人,看王爷方才的态度,分明是要弃母留子,您又何苦心善?”说着面露怒痛之色,咬牙切齿道:“这些年倒真是被她给骗了,居然养了这样一个白眼狼,背信弃主,留着也是个祸害!”
“嬷嬷……”听到许嬷嬷后面如此恨意森然的话,英秀脸上腾然一白,想要说些什么,但想到昔日与锦秋的情分以及今日的震惊,她终身难以开口,只是双唇嚅嚅而动,无声的唤了一声许嬷嬷。
张曦君不同英秀所感,她听到许嬷嬷这般痛恨之言,明白许嬷嬷此刻有着对她的愧疚,对锦秋的恨意,更有近年来对锦秋疼爱之情下的怒火与自责,她定了定心神,目光从许嬷嬷紧握而颤抖的手移开,对视道:“嬷嬷,王爷之前已主动提及留子去母。”
一语落下,她豪不意外的在许嬷嬷眼睛里,看见松一口气后与欣慰的喜色,张曦君神色不变,心里默道:知道王爷如此向着自己,又做出这样的决定,想来许嬷嬷该放心了,自责与愧疚也该缓解了。
与此之时,张曦君又接着道:“可是有了锦秋自尽这一出,她怀孕的事已不可能瞒住。”看着许嬷嬷听后先是一震,继而了然中难掩的怒色,她微微的笑了笑,“与其让王爷名声有污,我得了歹毒妇人的称号,并可能将来受这个孩子的恨意,不如将锦秋留下,我得个好名声,也在王爷心中留个大度的印象。”
看着在张曦君身上从未见过的冷静理智,许嬷嬷一时竟不知如何言语,只觉心下泛起不知名的痛惜,即使这番话说得头头是道,也句句在理,她仍犹豫了,“可是夫人难道就这样便宜了锦秋,而且若留着她,只怕说不定哪日又在背后捅您一刀……”
张曦君微微垂眸,撇开许嬷嬷的目光道:“河间王殡天,大公子再也没留在长安的理由,有了锦秋和这个孩子,对谢氏母子也是一种震慑。”
许嬷嬷听得微有一怔,蓦然想起不久前的念头,就是想张曦君有个孩子,不论是否亲生。如今锦秋正好有三个多月,与谢氏母子来统万城时间相契,而以锦秋的身份,与张曦君如今的地位荣宠,这个孩子必然归于张曦君名下,到时随着谢氏母子到来的危机也就迎刃而解,不由暗道,方才真是被锦秋背着张曦君偷怀齐萧子嗣的怒火惊住,一时失去理智。于是当下转过弯来,自是赞同,却也因背信的人是锦秋,仍难御下心头怒火道:“留锦秋在府中总是祸害,干脆等她生产后以病虚为由打发出去,毕竟统万城的环境也不适合养病,到时他们也挑不出理来,您也好喝孩子培养母子之情。这生恩不及养恩大,等孩子认你为母后,就算知道还有个生母,也影响不了您们的母子之情。”说到孩子,又不禁想起近年来给张曦君服用的好些药材,却仍不见效用,眸底不由得一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