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听了不敢回答,只得起身给王熙凤端了一碗蜂蜜茶来。
王熙凤接过茗碗,口中却不停:“都说我厉害,我现在想想,我是笨得厉害,连别人这样明晃晃的算计都看不清楚。你看看前几天林大妹妹是怎么对宝丫头说的?如果不是我一时烦闷,将妹妹身边的司棋叫来问话,我还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事儿呢。林大妹妹不像我,是个睁眼的瞎子,她自幼读书识字,光这一样就比我高一层,加上人家还通读律法,不是更厉害?现在我们看到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若是将来有机会,林大妹妹一定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奶奶倒是喜欢林大姑娘。”
“那是!不是我说啊,林大妹妹来了以后,我和二爷的运气就一点一点地变好,我有身子了,你二爷也长进了,知道顾家顾着我和孩子了。女人这一辈子,求的还不是这个?我已经想好了,将来肚子里这个落地了,我一定好好教他,从小就让他读书识字,让他学习朝廷律令,不要跟我这样,被人算计了,还帮人数钱。我要是跟林大妹妹这样读书识字还通读律法就好了,如果我会了,也不会被人糊弄了去,白白赔了嫁妆不说,还险些把自己的男人孩子都填进去。”
王熙凤一想到自己被王夫人算计的事情就满肚子的火。这是她经历过的第一个也是害她最深的人,一想到王夫人对她的利用,王熙凤就恨得直咬牙。如果不是医生交代了,她不能生气,要好好静养,她绝对忍不下这口气。
“奶奶,薛家的事儿,您真的不管了么?”
“管她作甚?那薛姨妈是二太太的亲妹子,当初求的也是二太太,又不是来找我的。而且,林大妹妹的话你难道忘记了?这紧要的关头,上面将这个案子盯得紧紧的,谁要是插手谁就倒霉,就连你二爷也是这么说的呢,叫我不要管。要我说,要不是碍着二太太,我也懒得理会她们。横竖……横竖我现在已经出嫁了,父亲和娘亲也不在了,我有的,就只有我肚子里的这个和你二爷了。”
“好端端的,怎么说起我来了?”
王熙凤一抬头,见丈夫回来了,喜出望外:“二爷今儿个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平儿去倒茶。”王熙凤赶紧支开平儿。她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哪怕那个人是她的心腹丫头。
“我才不是回来看你的呢,我是记挂着我们的小宝贝~~”
说着,贾琏就在王熙凤的身边坐下,将脸贴在王熙凤的肚子上,道:“好孩子,爹爹回来了哦,有没有想爹爹哪?”回答贾琏的是他的脸上的一下:“够淘气啊?估计是个皮小子。”
王熙凤扑呲一下道:“二爷,还没落地怎么知道这孩子是男是女的?二爷,你还没有说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今儿个这么早就回来了?”
贾琏道:“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个是我被正式授命,负责水利这一块,再也不是什么给人打杂的了。”
王熙凤一听,大喜。
想不到自己的丈夫这么有本事,从清明到现在,不过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自己的丈夫就可以独当一面了,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她高兴的?
“还有一个呢?”
“姑爹要回来了。听我们大人说,姑爹在江南做得不错,我们大人几次进宫,都听见圣上对姑爹赞誉有加。据说姑爹这次述职之后,将转任江南省承宣布政使,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不跳字。
王熙凤道:“没错,这可真是大喜事。你有没有通知林大妹妹林妹妹她们?”
“我还没有进门,就打发人去通知父亲和梨香院了。你也准备六色礼物,让人送去。”
王熙凤连连点头,连声叫平儿进来。
承宣布政使是从二品的官,虽然在品级上跟兰台寺大夫一样,但是涵义却完全不同。兰台寺大夫是在御史台供职的,天子近前,但实际上却是个得罪人的活计,哪里比得上这江南省承宣布政使来得实惠?要知道这承宣布政使可是掌一省之政的一方大员,真正地大权在握!就是王熙凤这样的人也知道,兰台寺大夫说是宰相候补,可是承宣布政使却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立下功劳,随时都可以入阁拜相。
这京里消息灵通的人多得是。林如海的家庭简单,别无旁支庶族,只有三个孩子,还在守孝。而且京里只要有心的人都知道,贾家人对林家姐弟可算不少多好,无论是人家去年上京的时候还是今年清明进香的时候,人家都受了委屈。所以,但凡有点关系,或者想攀关系的人,都往荣国府送礼来了,而大多数都派了得力人,或者是自家女眷,或者是管事媳妇来给林家姐弟请安了。
贾母王夫人因为贾宝玉病着,贾政对外面的事情又不上心,等她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邢夫人已经把这些事情都接过去了。
当然,邢夫人也将林招娣林黛玉身边的严嬷嬷范嬷嬷请了过来,在她们的指点下安排各种事宜,看看哪些人自己见了就成,哪些人让两位嬷嬷见便成,哪些人需要林家姐弟自己招待的。
邢夫人没有自作聪明,反而按照严嬷嬷的指点去做,为她在各家女眷之中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不少人都说,这荣国府的大太太看着也不错么,完全不像传言中那么不堪,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故事?
无意间,邢夫人为她们大房又挣得了一分。
059指点
别人送的升官贺礼,林家姐弟三人就不能不收,但是也不能不回礼。好在人家也体谅这姐弟几个都在孝期,又都是小孩子,虽然是一盒子的点心,却也都笑纳了。
当然,林招娣让人备下的点心在那些送礼人家内宅会引起什么结果,林招娣此时也无暇理会,她忙着呢,就是林黛玉林祈也没时间读书学功课了,除了跪经抄经,其他的时间都被占用了。
上次被林招娣赶出梨香院的薛宝钗犹不死心,趁人不注意,再一次跑到了梨香院。好在她还知道分寸,没有在有外人的时候出现在林家姐弟的跟前。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哭得梨花带雨的薛宝钗,林招娣叹看口气:“你们下去,先把东西都收拾起来吧。嬷嬷,劳烦您过去照看一下,有些要紧的东西,不要让下面磕了碰了。”
“是,姑娘。”在金嬷嬷的带领下,一众丫头依次退出了东厢房。
将事情都安排下去,林招娣这才让薛宝钗起来,自己端着茗碗对薛宝钗道:“我知道宝姐姐担心哥哥,但是,这事儿真的急不得。而且,这种案子说大不大,说笑不笑。说得轻一点儿,就是姐姐家里奴才不会办事儿,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姐姐家里太过张狂,不把朝廷律令放在眼里。要知道,这事儿可大可小,结果好坏,就看姐姐家的态度了。”
薛宝钗泣不成声:“
060回家
贾母听了贾宝玉的话,又见了林如海的样子,就知道不好。其实她也知道自己的小儿子没有多少能耐,就是读书也不成的。如果没有人拉扯他一把,他绝对会在工部员外郎的位子上呆到老死;还有贾宝玉也是,不喜欢读书,还经常会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如果没有人庇护着,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贾母对坐在一边的王夫人嗤之以鼻。
这个目光短浅的女人,居然抬出了薛家来跟自己打擂台,也不看看那薛家是什么东西,也不怕将来给宝玉惹了麻烦!要知道,有句话叫做外甥像舅,如果真的让那个薛宝钗配了贾宝玉,将来养个跟那个薛蟠一样的儿子可怎么办?宝玉身上没有爵位,也没有功名,看宝玉的样子就知道不喜欢混官场的。再养个薛蟠那样的儿子,还不把他给害了!
这样想着,贾母放缓了神情,对林如海道:“贤婿,既然你已经升了承宣布政使,不知道何时上任?”
林如海笑答道:“老太太,其实在小婿进京之前就已经交接完毕,正式上任了。这次进京,也是圣上宣召。不然,按照惯例,小婿当在年前进京述职。”
“原来如此,外头消息传来的时候,我还迷糊着呢,怎么跟以往不大一样。只是既然已经上任,只怕你在京里呆不了几天吧?”
“是的,岳母大人。过了中元节,小婿就要回南去了。每年八月中秋前后便是钱塘大潮之时,如果不尽早安排,只怕今年浙北又要闹水患了。”
“那岂不是说没几天了么。这钱江大潮我也知道,年年都泛滥成灾,每年都不知道要吞了多少人进去。贤婿,你也要小心那。”
“让岳母大人担心了。小婿知道。”
贾母见林如海欠了欠身,便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又道:“贤婿啊,既然你要急着回南面去,外孙外孙女儿就留在我们荣国府吧。有我照应着,保管你放心。”
林招娣林黛玉一听,大急,冲父亲连连使眼色。
林如海居然面不改色地道:“让岳母大人费心了。只是马上就是中元节,小婿想着,也该让她们三个回家一趟,祭拜下祖先,也给她们去世的娘烧柱香。不过,岳母大人说的也是,我这次南下,事情很多,的确不方便带她们一起去,所以来的时候就打算好了,让她们留在京里。到时候,就要劳烦岳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