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过一页书,一心二用,也漫不经心:“太后说过,私下的场合不必拘束。等以后上朝,臣再恭恭敬敬叫您‘太子殿下’罢。”
他说得有些戏谑,其实也是想逗逗那小家伙。
果然,小家伙被他噎住了。那时的阿沐是真的很好欺负,总是软绵绵的,很可爱。
“那好吧……”
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语气太软,没有威严,阿沐赶快又补充一句:“如果到那时候,皇叔还是这么随便,皇叔就别怪孤不客气了!”
他差点没绷住笑,干脆放下书,侧头看她:“阿沐要如何不客气?”
这么个小团子,还能翻天不成?
没想到,阿沐露出一个灿烂的、得意的笑脸:“孤听说,皇叔进宫那一日,被丽春姑姑打得像个卤猪头,是不是?所以啊,要是皇叔胆敢僭越,孤也把你打成卤猪头!”
四周静默伺候的宫人,纷纷掩口笑起来。
姜月章被她一笑,又被周围下人一笑,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他心中翻涌着那一天的耻辱和恼恨,情绪阴沉起来。
这小孩儿,还是做成傀儡更好。
他垂下眼帘,防止眼神泄露心中的杀意,口中淡淡回道:“臣知道了。”
阿沐将他的反应看成屈服,她也就开心起来。她是个不记仇的性格,似乎是觉得这番交手是对他嘲笑她的还击,而既然还击取得了胜利,她也就大人大量,算他们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
从此,她对他就要亲近一些。
而她表示亲近的方式,就是变成一个好奇宝宝。
“皇叔,你之前住在民间,好玩吗?”
“皇叔,你是不是很厉害啊,丽春姑姑偷偷夸你,说你修炼很厉害,那比孤还厉害吗?”
“皇叔,你喜不喜欢吃香菜?你肯定喜欢,来,孤的这一份也给你。”
每当她靠近,他都要先琢磨一下这是不是一个好时机,而答案都是否定的。他只能按捺下心中无数暗潮涌动,压着表情、耐下性子,一样样回答。
“不好玩。”
“还行,比你厉害。”
“你自己讨厌香菜,推我头上做什么?”
他们午饭是一起用的。太后坚信孩子不能养得太娇,所以别人伺候也有限,总是他们两个人在饭桌边,规规矩矩自己吃饭。
阿沐讨厌香菜。被他戳穿,她会捧着碗,一双清凌凌的大眼睛盯着他,也不心虚,还理直气壮:“皇叔应当为孤分忧。”
他挟起自己碗里的香菜,作势要塞回她碗里:“分忧,不是分香菜。”
“香菜就是孤的忧……不准过来,不准!”
她把碗举得高高的,就差放在旁边的花架上了。虽然摆出凶巴巴的样子使劲瞪他,但她眼睛亮晶晶的,分明又有兴奋的笑意。
渐渐地,太后身边的人和他熟悉起来以后,就告诉他说,阿沐以前总是孤孤单单,现在有了算是同龄的玩伴,她其实很高兴。
他不大信:“阿沐没有旁的兄弟姐妹?”
民间普通的百姓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皇室怎么可能没有?
但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宫人们总是微微色变,摇头不语,似乎这是个禁忌。
还是太后听说他问了这个问题,就将他叫过去,亲口告诉他:“哀家只有一个女儿,就是今上;今上只有一个孩子,就是阿沐。”
他那时还不能完全掩饰内心的桀骜不驯,就很直接地问:“阿沐没有亲的兄弟姐妹,那堂的、表的呢,也没有?”
太后正坐在书桌后,戴着一副眼镜,仔仔细细地批阅奏章。朱笔在素色宣纸上圈圈点点,落下一个个权力的印记。
过了一会儿,那位老人才搁下笔、摘了眼镜,又眯起眼睛来瞧他;那些属于老年人的皱纹聚集在她的眼周,却遮掩不去她锐利的目光。
姜月章被她看得一凛。
太后察觉了,这才微微一笑:“阿沐何来‘其他兄弟姐妹’?先帝的兄弟姊妹不多,都被哀家该杀的杀、该贬的贬。便是剩下一些血脉,又有何资格与阿沐作伴?”
“月章,哀家和你啊,就是阿沐仅剩的亲人了。”太后语气温柔,循循善诱,“所以,你会保护阿沐,是不是?”
那是一个温柔和气的笑,同永康城街上任何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都没有不同。但那笑也是截然不同的;一旦想明白,这个优雅温柔的笑容背后代表了多少腥风血雨,就会本能地战栗。
姜月章也……
不。
他的确战栗了,却是兴奋的战栗。
他向往那种腥风血雨。不是无端的杀戮,而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即便杀出尸山血海也要一往无前的气势。
他欣赏太后。
更何况,阿沐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岂不更好?有他就够了,而他也……
他也……更有把握将她变成自己的傀儡。
姜月章思忖着,心中躁动的渴望略略平息几分。他感到满意,于是行礼告退。
太后本来已经重新戴上眼镜、埋头批阅奏章,却忽然又叫了他一声。
“月章。”
“……臣在?”
“明天开始,你上午的课和阿沐分开上。”
他记得自己一瞬间就咬住了口腔内壁;些微的刺痛感,能够让他有效控制自己的表情。
他克制着,问:“为什么?”
“你们要上的课不大一样。”老人慢条斯理,并不正眼看他,唇角却像略略勾起,“阿沐是未来的帝王,她要学的是经世治国之道,而月章你……”
他站得笔直,绷紧浑身每一寸肌肉,才能冷冷问:“我如何?”
“你么,先从每天抄一百遍‘克己复礼’那一段开始。”
第82章 番外:克己复礼(2)(番外结束)
殷鉴斋里多了一位老师, 是专程教姜月章的。
对于上午课程分开学习,他表现得很平静,反而阿沐有些不舍。
她手里拿着笔, 从三楼跑到二楼,不管不顾地打断他的课堂, 问:“为什么皇叔要上别的课, 皇叔不是我的伴读吗?”
新老师也是朝廷有品级的大臣, 据说是诗书世家,精通繁文缛节, 说话也文绉绉的。姜月章本来就听得不大耐烦, 有阿沐打断,他自然没有不乐意。
说不定还能利用阿沐, 让太后改变心意。
他就略垂下眼眸, 他知道自己这副表情会显得忧郁, 天生叫人心软:“阿沐,我也愿意一直当你的伴读, 但……这是太后的意思。”
他料想阿沐应该会不高兴, 至少会为了他去找太后抗议一二。这段时间他们相处不错,不是么?
谁知道,阿沐一听, 立即毫无异议:“既然是皇祖母吩咐的,那一定有皇祖母的道理。皇叔你好好学, 我也回去啦。”
她又跟老师打了个招呼,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他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前,险些将手里的笔给捏断。
为他授课的老师摇摇头, 声音压着一点笑:“定海王,继续吧。看来, 太后她老人家要微臣教定海王何谓礼、何谓仁,是很有道理的。”
他抬起眼,盯了那山羊胡须的中年人一眼:“老师说的是。”
老师又摇摇头:“口是心非。定海王,你要学的东西实在还很多。我问你,何谓仁?”
他看了看自己面前的大字,克制着不耐烦,平淡地回答:“克己复礼为仁。”
老师看了他一会儿,有些愁苦地捋了捋胡须,叹息道:“定海王的字只抄在了纸上,却没有抄在心中。所幸来日方长,王爷还需好好体味圣人之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为仁只能凭自己的努力,岂能靠别人。
真是无稽之言。
那时候他冷冰冰地想:可他要“仁”干什么?他只需要更加强大,强大得足以随心所欲,想把谁变成自己的傀儡就能做到,这就可以。
于是他继续一笔一划地抄写那段不长的文字,一遍又一遍。
这段不长的文字也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落在纸上,丝毫没有融进他的心里。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在他日复一日、百无聊赖地抄写着圣人之言时,阿沐则在学习许多最新的知识。
每天,他们一起下学。阿沐贴身伺候的女官走在后面,他带的小厮也跟在后面,他们两人则走在前头,经过漫长的红墙金瓦。
他会牵着阿沐的手,这得用点力,因为阿沐是个活泼健壮的孩子,走起路来喜欢蹦Q,一点没有天潢贵胄的稳重;如果牵得不够稳,她随时都能脱手而去,像匹小马,或者一只好斗的蟋蟀。
阿沐总会叽叽喳喳地跟他说她今天学了什么内容、老师留了什么作业,接着又盘问他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作业。她还曾试图威逼利诱,让姜月章帮她写作业,但他还记恨她放任他调课的事不管,所以干脆地拒绝了。
这令阿沐怄了一会儿气,但很快她又自己忘了,重新来牵着他的手,继续蹦蹦跳跳、叽叽喳喳。
她讲了半天,仰头问:“皇叔,你怎么一天天地全在抄‘克己复礼’啊?”
那是冬天,明珠宫里下着小雪。雪花晃悠悠地漫天飘,飘过灰色的天空、金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墙,落在她的头发上、额头上,落在她大红镶白色绒毛边的披风兜帽上,还落了一点在她鼻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