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
但沈渔什么都说不出来。
她第一次收到这样的信,又是这样的情况,整个人都觉得有些发麻。
“不是……”
“其他班的?哪个年级的?”老师紧追不放。
“不是……”
班主任粗暴的打断,神色有些怒,又有些急:“外校的?”
沈渔脑子很空,一脑子的否认。
但班主任神色一凛:“没念书了?!”
沈渔:……
说不清了。
后来她差不多花了半节课,才结结巴巴的把这事儿给说清楚。
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信是谁的,而且写成这个样子,小半小时过去,她心跳还是很快,并且觉得恶心。
班主任沉吟一会儿,做了决定:“我待会儿给你爸妈打个电话,这样的事有必要让父母知道。不管这信是谁写的,你成绩这么好,长得也好看,脾气也乖,有人喜欢倒很正常。但为了你的未来,我的建议还是要监督你,这样的信,有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这一次你拒绝了,但下一次呢?下下次呢?要严抓严防!”
这是沈渔第一次被请家长。
这一面,趁着沈渔爸妈还没来学校,班主任顺势占了音乐课,在讲台上狠狠的批评了写情书这样的行为。
接着又大骂了半节课,强调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又迫使同学们在一个本该充满歌声的时间,集体去操场大喊:“我不会早恋。”
最后当着全班人的面,在讲台上烧掉了那封情书,并细细观察同学的神色。
这件事在班上就这样落下帷幕,虽然大家都还在暗地里问沈渔写信的是谁,虽然依旧得不到回答,但还是津津乐道了许久。
再说沈渔爸妈,他们来到学校之后,被班主任拉着再三强调,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沈渔成绩一旦下滑,这辈子就要毁了。
初二很重要,是个转折点!
容易叛逆!
回家后的沈父沈母很把老师的话当一回事。
上学放学,必有接送;周末出去,就带个小灵通,随时汇报在哪里,偶尔还搞个突袭。
这突如其来的重视,让沈渔再一次有了一种自己被关切的感觉。
有的小孩嫌弃爸妈管得太紧,但爸妈都不太管的小孩,却会又些期待被爸妈管是什么感觉。
沈渔说:“还能有什么感觉?就是被爱着,因为大家都很重视你,因为重视你,才会这么重视你的未来,才会把你管得这么紧。”
寇怀拍拍她的脑袋:很少得到爱的小孩儿,连近乎监视的对待,也会让她有被爱包围的欣喜。
按理说,管得这么严,再缺爱也迟早会厌烦。
谁会想天天被人问:去哪儿了?干什么?和哪些人?
甚至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偷偷翻看自己的私人物品,看有没有嫌疑物品。
因为就算爱,稍有不慎也会变成束缚。
但沈父沈母的爱还没来得及变成束缚,就自己先放开了手。
因为一个月过去,一点儿意外情况都没有发生,甚至沈渔的成绩还提升了那么些,甩了第二名二十多分,据说第二名看到年级百名榜以后还哭唧唧了好久。
沈渔很敏感的发现爸妈的松懈,忽然开始变得紧张。
然后她就发现,弟弟真的带走了她许多的关注。
她从小学就有的“三好”奖状,她爸妈从没当过一回事,反观她弟,一个幼儿园每学期结束后都会发的“乖孩子”,也一张张的按时间顺序贴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她给接送她的爸爸或者妈妈讲,今天学校又发生了什么什么的时候,总会被打断:“这一点你就不如你弟弟,他这么小就巴拉巴拉。”
路过小买部,买东西的时候也是。
“你弟弟就从来不会问爸妈要零用钱如何如何。”
恍然间让沈渔有种她讲述者是在跟一个外人炫耀自己的小儿子多么懂事。
而她的扮演者竟然是那个外人。
更何况,弟弟确实没零用钱,但他每天都有一杯沈渔没有的鲜牛奶。
虾贵,蟹也贵。家里买的时候分好一人几只,弟弟总是能多吃好几只,因为爸妈把自己的那一份分了一两只给他。
……
而这一切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你弟弟还在长身体。
沈渔说:“我就好奇了,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就不需要长身体了吗?”
他多用钱,就总是有理由。
而沈渔多用了什么,就是:你弟弟从来就不会买这些。
但当沈渔要求,要有两个人都要有的时候,却还是那个借口。
他在长身体。
沈渔在“爸妈确实不喜欢我”中,非常难过的熬过了初二第一学期。
在父母觉得沈渔一切正常,屁事儿没有的时候,沈渔也默默的准备再一次接受无人问津的生活。
直到快到期末,沈母的朋友来家里小坐,发生了一件事。
朋友是出嫁前就走得很近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说出口的话就不怎么爱过脑子了。
那天沈渔在卧室学习,复习一学期学过的内容。
她不是天赋型选手,沈渔之所以能长期霸占年级第一的名次,离不开她对学习的努力程度。
聊天的声音太大,让她一不小心就捕捉到了关键词汇:沈渔,小儿子。
然后一不小心就听全了整句话:“我是有了小儿子才忽然一下子有了自己是个妈妈的感觉。就觉得他给我带来好多开心,头一次觉得,得事事操心了……”
房间外,客厅的交谈还在持续,讲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难处,或者快乐。
说到兴奋处,更忍不住高声起来。
只有沈渔,开始默默流泪。
不是她想哭,她也想忍住,但没办法了。
她又怕妈妈忽然进来,就想要去关房门,但又害怕落锁的声音响起,让她妈妈问。
她现在可没办法说出话来。
而她也才懂了,原来让人操心才会让爸妈喜欢的吗?
沈渔最后还是去落了锁。
老旧的门,锁落下一个发出不小的“啪嗒”一声。她的心也被忽然提起。
沈渔愣在门口,哭到自己都觉得困了,她妈妈也没有问她:“沈渔,你在干什么?突然锁门做什么?”
不过,从此以后,沈渔多了个进房间必锁门的习惯。
偏爱(15)
那次是沈渔第一次知道,原来心情不好是真的能够影响身体的。
她发烧了。
沈渔在小时候倒的确是经常容易发烧,那个时候爸爸就会骑着摩托车,把她带到诊所。那条路在小沈渔眼里看来真的好长啊,要走好久好久才能到。
但等到她长大之后,走过了更长的路,才觉得这条路其实是很短的。
她长大了,身体自己就强壮起来,发烧只吃些家中常备的药,就能好起来。
但沈渔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形成了很敏感的性格。
生病去诊所视具体情况拿药,跟爸妈敷衍的一句:“抽屉里拿药”,在沈渔看来区别很大。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变动,在沈渔看来都只指向一个原因:爸爸妈妈不爱她了。
那次发烧让生着闷气的沈渔不愿意说自己感冒,也没有吃药,成功让她四肢酸软脑袋昏沉里夹杂着疼痛。
这次发烧持续到最后一堂英语考试结束,班主任在通知领通知书时间的时候,发现沈渔脸红得不正常,就提了一嘴:“该吃药吃药。”
沈渔在考试的时候心神不宁,虽然知道成绩是自己的,未来也是自己的,但身体就是忍不住想要去实践妈妈说的那句话。
孩子生下来就是该操心的。
那次考试,八个学科,她按着及格线考,预备考八个及格分。
考第一名没什么意思,要是八科都是刚刚控制到及格线,那她才真的很牛了。
顺便,只是顺便让妈妈也操心下自己。
无奈的是,那次考试难度很大。虽然她成功从第一名滑落,让万年老二成功“登基”,但她还是保住了班上前十,年级前九十名。
尽管她六科都差了一两分及格,剩下两门刚刚九十。
不过好的是,她爸妈又重新重视她的成绩起来,开始打电话询问老师。
班主任知道沈渔发烧的事,就帮沈渔把考试成绩下滑的事归结到“身体不适”上,成功让爸妈轻松放下那已经操起的心。
于是沈渔的第一个计划落空。
当师长们发现沈渔不对劲,是在初三的第一学月考试的时候。
——在看到班级名次出来的时候,沈渔心里还暗自窃喜,她的“叛逆期”可终于来了。
好学生的生活除了“好”,似乎就波澜不惊了。老师的夸奖,多了,也就脱敏了,没什么意思。
于是碰上了,说脏话,旷课,上课开小差,欺负同学……
沈渔还能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翻墙逃课时的情形:还没爬上墙呢,脚就先软了。
还有第一次说脏话的时候,心跳加速,脸都涨得通红。
还有,第一次“欺负”同学——或者说不是欺负,而是“报仇”。
那一耳光甩过去,手都麻了,看到她脸上印着的五个手指印,自己又内疚了,一下子就原谅了她之前对自己的诋毁和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