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模糊了辛先生的眉眼,让他的声音也多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登仙宫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始世代,当然在那个时候,还并不存在‘登仙宫’这个称呼,甚至都没有修士的概念,最初的术法是由一些聚落中巫师,医生,工匠,祭祀们慢慢摸索出来,施展仪式中包含大量野兽、妖怪甚至同类的血肉。”笑了笑,又道,“若是你们有机会去周边的城镇里购买史书,翻到对太始世代的描述,应该会有这么一段话,‘在最早的修士出现后,人类开始探索这片大地,他们的聚居地由原本的一小块,开始不断往四面八方辐射’。”
“通过修炼获得了超出凡人的力量,然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不断扩大地盘,力量越强大的修士,扩大地盘的速度就越快——这段话起码逻辑上显得足够合理。”辛先生笑道,“甚至太始世代留下的记录也多是如此叙述,某个当时的祭祀在妖怪的皮上记录了自己所在的聚落决定搬迁的缘故,那时的文字和现在的通用文字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幸好那位仙君所在的门派以前虽不是特别有名,
但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也保留了不少第一手物料,两相对比,发现那位祭祀留下的记录和史书上的内容基本一致。”
“然而那位仙君并未就此选择相信,她觉得,就算是事件的见证者,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因为种种限制而产生偏差,祭祀的观点,或许只是出于祭祀的立场,所必须持有的观点。”
“那位仙君仔细查阅了所能找到的资料,她重点关注了衣食住行方面,然后发现在扩大地盘的同时,聚落中的居民食物消耗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逐渐降低,这也就代表着聚落中人口没有增长,更加异常的现象是,当时的人每开辟一个新的聚居地后,过上几年,周围环境的产出就会飞快降低到一个无法接受的地步,所以不是修士们在掌握了强大的力量后便可以向外扩张地盘,而是整个聚落为了生存,必须进行迁徙。”
辛先生对那位仙君的研究结果把控的十分到位,也成功将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跟小孩子们生活环境里的催人入睡的背景音划上了等号。
面目温和而平凡的成年男子又慢吞吞地用剩下的汤,烫了些菜蔬。
“在太始世代,天地间的灵气凶暴狂乱,环境远非现在可比,《灵力论》中曾经提到过,植物和动物,乃至于人类的存在,可以使环境中的灵力稳定,其中妖怪的稳定能力比普通动物植物好,而修士的稳定能力要比凡人强,但那位仙君仔细研究了太始世代的环境变化,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力量越强的原始修士,所在聚落的迁徙速度就越快——为何人类的修炼会反而使得居处愈发贫瘠?”
“如今流行的修行功法中,多以《养气诀》一类为主,但早在太始世代,修士所炼的功法有诸多血腥愚昧之处,乃是《内府经》的前身,那位仙君认为,《内府经》在灵气的汲取上太过粗暴,过于强调夺天地造化滋养己身。”
说到此处,辛先生停顿了一下,笑道:“虽然粗暴蛮横,却足够有效,人类成功战胜了其它具有灵智的生物,成为大地上的统治者,虽然夺了天地造化,但天地何其之大,损耗一些又能如何?”
小孩子们没注意听讲,就算听见了也无法理解,辛先生话里那种真诚的愉悦。
辛先生露出了一个柔和的微笑。
他一直觉得青帝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敢于假设,勇于验证。
青帝猜测过,所谓的修士不祥,是因为当初那些最先掌握了强大力量的人,搬迁到哪里,哪里就会以快到令人恐惧的速度变得贫瘠,仿佛是灾难的人间行走。
当时的普通人不可能喜欢到处转移的漂泊生活,然而那些祭祀们的力量让凡人不敢对此表示不满,再加上妖怪的存在,使得修士成了聚落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又畏,又敬,又不能远之,最后只得承认修士天然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
辛先生:“《内府经》中保留了不少原始的术法,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无论是修炼方式还是使用方式,都甚是邪恶,登仙宫立派之地灵力清盛充裕,自然也不愿一味按照上面的法子修行。”
毕竟是名门正派,登仙宫明面上还是要脸的,虽然在后来门派禁地总被青帝当自家后花园闲逛之后,对于脸面问题,就开始了有选择性的维持。
青帝刚离开中洲
——她只看合适不合适。
修士到哪哪边不祥的情况,跟修士能使环境中灵力稳定清盛的结论完全不兼容,青帝判断,这是因为后世的修士进行了修炼路线上的调整。
辛先生从袖子取出一卷书,封皮上空白一片,里面记得内容比随笔更零散,字迹飞扬,灵光内敛,若有来自北洲的大能在侧,自能看出,这是青帝的手书。
市面上流传的《洞灵随笔》已经是整理过的版本,剔除了逻辑不连贯,保密级别太高的讯息,以及一些太过私人的内容,比如某天于某地看见某件东西,觉得大师兄会喜欢,就随身带上,等见了面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辛先生曾一度想要通过礼物的作用来判断收礼对象的性格特征,但总结了半天,最靠谱的结论居然是“礼轻情意重,送礼的关键不在于礼物是什么,而在于送礼者的心意”。
除此之外,这本笔记还写下了青帝当年的疑问——太始世代修炼环境恶劣,从适宜生存的角度来看,类似于《养气诀》的功法其实没什么存在的空间,只有到灵气相对稳定的后世,才可以逐渐取代《内府经》的地位。
但《内府经》的修炼者又存在走到哪,就能把哪里的灵气掠夺一空的严重缺陷,倘若当时的仙门唯有此类修士存在的话,大地上灵气根本不可能逐渐平和稳定下来。
必然存在某种缘故,促使了改变的发生。
青帝提出了两种假设,其一,是《内府经》的修炼方式太过野蛮,导致修士存在过高的爆体而亡风险,第二种则没有在这本手书上展开说明,她写了一个魔字,用红圈勾示,并在一边用小字批注“未找到太始世代与魔物交战的记录,可以猜想,直到混沌世代,魔物方才出现于世上”。
第126章
在这一页后,连续数页都是一片空白。
穿着书生衣衫的男子轻轻将笔记合拢。
仙门里一直有青帝遗藏的传言,有些人认为是落在了燕晷云手中,还有些人觉得必然被君洞明掌握,对于瑶华有度和崇吾派的情况,辛持正并不太清楚,但他确定,有那么一部分宝物,几经辗转,落在了他自己手中。
命运十分奇妙。
他与青帝不共戴天,却继承了一部分对方的遗产。
等菜都捞空,汤也喝尽,晚归的村民开始陆续将自家的孩子接回去,辛先生笑看着被迫听讲了大半天的小朋友们满地撒欢乱跑,还有些淘气的干脆跑进了他的屋子里,到处打滚。
他们熟练地从书桌下抽出了一匣子背面写着不同数字的彩绘小人,开始摆弄玩耍——匣子里除了小人以外,还有些造型精致小巧的屋宇,对儿童以及部分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辛先生,这个人眼睛好大!”
一个小男孩捧着刚找到的彩绘小人,向同伴们展示,这个小人的眼睛周围又黑又红,似乎是匠人在上色的时候不慎晕开了一些,它眼睛的尺寸比起同类来说稍显夸张,仿佛是被某种力量强行撑得更开
辛先生态度温和地随他们到处翻,半点不生气,直到最后一个小孩也被家人接走,才关上房门,并且仔细地把彩绘小人挨个收回盒子里。
人是一种十分有意思的生物,小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能多吃点糖,让家人哄两声,抱一抱,就会满意。
等到长大了,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辛持正曾好奇地探寻过这类生物的想法,他不断满足祈求者的要求,观察对方的变化,那些人类的心里像是藏着巨大的豁口,无论扔下去多少东西,都不能填满。
要么裂开更大的豁口,要么就滋生出一些别的东西来。
非常有趣,但遗憾的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此类生物的观察上。
辛持正还清楚记得,曾经有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在某本古书中找到了可以使有情人永结同心的仪式,那个仪式当然是哄人的,只是他当时恰巧路过,顺手满足了对方的愿望,将年轻人喜欢的那个女孩子的心脏挖出来,放在他的身前。
他没碰那年轻人一指头,对方却发出凄厉的惨叫,很快泪流满面,浑身颤抖,辛持正当时有些好奇,就稍微窥测了一下年轻人真实的情绪变化。
魔物天生擅长把握人心。
那位英俊的年轻人心中被强烈的恐惧所占据,除了悲伤以外,他更害怕情人身亡的事情被人所知后,受到对方家人的追责,以及自己长辈的惩罚与斥责。
辛持正不断满足对方的愿望,将让年轻人感到威胁和恐惧的对象从生物意义上逐个抹除,看着此人从一介小卒开始,慢慢崛起,最终引来仙门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