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丘进这个圈子的时候孟九胜已经学会了“礼贤下士”“温文尔雅”等表面手段,还差点跟人称兄道弟起来,奈何他老师叫林肃。
林肃将人叫回家谈了一个晚上,从此方丘就避着孟九胜,同批进圈的,有前辈在圈子里的也都叮嘱过,能离孟九胜多远就离多远,离不了,那就恭敬些,别轻易得罪他。
前辈们常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但在这里,他们说的是,宁得罪小人,莫得罪孟九胜。
第73章 布局(二)
孟九胜手里的青铜器不是没人能鉴定,两家广发请帖,但真正去看的行家却没几个,谁也不敢下定论。
说赝品的是行里出名的学艺不精,说是真品的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所以赵家这边不敢取信,孟九胜也不会就此打击报复人家。
可春秋时期的青铜礼器那是无价之宝,动辄亿元,就算赵慕春财大气粗又孝顺,也不敢挥挥手就舍出去。
所以他一直想请瞿馆长出面鉴定,可惜瞿馆长一直“忙”,至今没时间去。
界内的行家也都抽不出时间来,赵慕春多少察觉到些不对,只是他爹为这么个东西茶不思饭不想的,他又舍不得。
这时方丘能给他介绍个行内人,明确要接他这个单子,他当然高兴。
赵董事长特意推了一个会议赶去翰墨斋,看见林清婉时明显愣了一下。
方丘就笑眯眯的介绍道:“赵董事长,这是我老师的孙女林清婉,不仅得我老师真传,还是京大的高材生呢,可比我这个师叔强多了。”
赵慕春笑眯眯的伸手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林小姐好。”
“赵董事长客气。”林清婉握了握他的手。
“林小姐擅长哪方面的文物鉴定?”
“硬物。”
“哦?”赵慕春更加温和,“这可有些难学,听说还要搞修复这一块儿呢。”
“是,我老师曾参与修复过一件西周青铜器。”
赵慕春眼睛微微一闪,总算明白林清婉的底气何在了,他笑道:“那这次就麻烦林小姐了,我和孟老板都请了不少专家看过,只是都不确定它是不是真品,所以拖延到现在都没有交易。”
“还得先看看,我没看见东西,也不敢有十分的把握的。”
见她未把话说满,赵慕春更加满意,看向方丘道:“那我们就选个时间去看看?”
林清婉看了看手表,道:“您看是今天去还是明天去?”
“怎么,林小姐时间紧急?”
林清婉笑着提醒道:“后天就是清明了,只怕赵董事长也抽不出时间来。”
“哎呀,”赵慕春拍了一下脑袋失笑道:“忙糊涂了,林小姐要是不说我都不记得了。”
他想了想道:“林小姐要是有空,不如我们今天就去看看?”
这也太急了些,方丘刚要说话就见林清婉已经点头道:“可以。”
一个多月了,赵慕春多少听说了些关于孟九胜的传闻,所以这次没有通知其他人。
临行前,他暗示道:“林小姐看了东西后有话可以直说,您是我请来掌眼的,孟老板也是古玩界的老人了,这点规矩他应该懂得,而且别的我不敢说,在京城这地界,大家多少还是要给我两分薄面的。”
这是让她不用怕孟九胜吗?
林清婉笑了笑,对他颔首道:“赵董事长放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既接了您的单子,自然会尽心尽责。”
赵慕春这才放心。
林清婉就看向跟出来的方丘,“方叔也去?”
方丘拢了拢外套道:“你不是有大靠山吗,那我这个师叔也狐假虎威一次。”
林清婉就抿嘴一笑,并不阻拦。
方丘见了咋舌,看来他这师侄还真是找着了大靠山啊。
赵慕春和孟九胜联系,约定了看货的时间,这就立即带俩人前往孟九胜的别墅。
到那里时,里面已经闹哄哄的了。
赵慕春脚步微顿,低声和林清婉道:“这段时间来看青铜器的不少,孟九胜慷慨,不论谁来都能看,只要不坏规矩就行。只是至今为止,没人能下定论,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
这里的下定论不是口头上说真或假,而是要出鉴定报告,罗列出自己的理由,盖上自己的私章的。
这年头,谁都爱惜自己的羽毛,除非是受雇于人,不然很少有人会出具这种东西。
来这里看热闹的显然都不是受雇前来的,而其中有行家,自然也有似懂非懂的外行人。
林清婉跟着赵慕春进去,大家的目光看过来,纷纷集中在方丘身上。
这一位在古玩界里也是个人物,敢来接这一烫手山芋,倒是位英雄好汉。
然后好汉就往后退了一步,将林清婉凸现出来,在她看过来时还笑眯眯的道:“去看看吧。”
孟九胜笑眯眯的上前握手,“赵董事长,你总算是请来了行家,我还说你这儿再不给我回话,我可要找下家了。”
赵慕春看了林清婉一眼,笑着回握,“孟老板放心,不管今天有没有结论,我这一两天都会给你回复的。”
孟九胜得了准话,这才满意,看向旁边,笑问,“您请了方老板来?方老板倒也是行家,我们现在就开始看?”
方丘连忙笑道:“孟老板误会了,今天的主角可不是我,是我这师侄。”
孟九胜眯眼看去,有些眼熟,再一听他的称呼,瞬间明白过来,温和的问,“是林先生的孙女?”
林清婉笑眯眯的道:“孟老板别来无恙啊。”
“原来真是林小姐啊,几年不见,林小姐长得越来越漂亮了,都成一个大姑娘了,林先生身体还健朗?”
“托您的福,好得很,倒是孟老板没改变多少,依然是多年前的模样。”
“哈哈哈,当年林小姐才十多岁吧,竟然还记得孟某,真是孟某的荣幸啊。”
赵慕春也听出来了,这俩人这是有过节呢,难怪他邀请函发出去这么多,一直没人接他的单子,她竟然就接了。
“林小姐也算是家学渊源了,一直没机会再请教林先生,这次倒可以看看,您是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年纪还小,当然是比不上祖父和老师们的,只是希望这次不叫赵董事长和孟老板失望就好。”
一行人说着话走到青铜器前,林清婉拿出白手套戴上,摸了摸斑驳的青铜器笑道:“这是炊器,保存得这样完善的炊器也很少见了。”
青铜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西周时,为了维护奴隶制统治,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而森严的礼制。
青铜礼器便是维护礼制的重要工具之一,春秋战国时,奴隶制受到挑战,所以礼乐崩坏,这时候的人们对于青铜礼器的感情极为复杂。
既想打破,但内心深处又有所追崇。
一边做着“礼乐崩坏”的事,一边奔走相告,希望能够继续维护西周礼制。
到后来秦统一六国,青铜器更多的是作为祭祀所用的礼器,再到唐宋盛世,它就只剩下收藏的价值了。
异世的林家收藏有一整套的西周礼器,林清婉有十年的时间研究,而现世,她曾经跟着她的导师去修复过西周青铜器。
当然,她只是打打下手,但她近距离接触过,何况这款炊器上还刻印了不少文字。
林清婉一寸一寸的抚摸而过,尤其珍惜上面的文字。
等她全翻了一个遍,这才收起眼中的惊叹道:“这是赝品!”
第74章 布局(三)
孟九胜眼睛微眯,含笑道:“林小姐可要看仔细了。”
林清婉回身对他笑笑,温和道:“我看仔细了,这不是春秋时的礼器,应该是魏朝时仿春秋的作品。”
赵慕春眼睛大亮,上前一步道:“怎么说?”
“仿制的人很厉害,鼎上的制式,材料,甚至文字都没问题,加上魏朝距离现在也久远,一般人很难发现,但仿制的人故意留下了破绽。”
林清婉的手滑到耳处,摩挲了一下那里的纹饰,含笑看向孟九胜。
众人好奇,纷纷上前看,半响看不出所以然来,“这纹路中间虽有磨损,但这是历史的痕迹,是不可避免的,它有什么问题?”
林清婉的手指顺着那道纹饰画了一个圆,但笑不语。
很多人都一头雾水,却也有人眼睛一亮,挤上前认真看,半响,忍不住拍手道:“妙啊,这是私章,却正好合在纹饰上。”
大家眯着眼看去,半响才道:“这个印有些眼熟。”
“魏废帝的陵墓里出的铜马车,上面就有一个,应该是同一个工匠,或是工匠世家。”最先认出印章的人兴奋道:“这个私章应该是属于他们家族或个人的记号,铜马车上的印章也是藏在雕刻的纹饰里,要不是他特意留了破绽,研究人员都不能发现。”
到这里,事情就算定下了。只要去拓印魏废帝铜马车上的印章来对比就知道她说的真假。
林清婉收回了手,脱下白手套道:“青铜器上藏的也很好,不仔细很难看得出来。”
所以她才会那么惊叹,古代人的工艺及智慧实在超出他们想象,当年那个工匠不知是何等的惊才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