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纪元前 (蟠龙200)
- 类型:网游科幻
- 作者:蟠龙200
- 入库:04.09
由于各大国之间为防止战略误判,建立了战略导弹发射通报机制,按照规定,我们在发射前对A国事先通报了我们大致的发射区域和发射时间,利用这样的信息,A国实施了早就精心策划好的行动,在我们发射前人为制造了“掩星”现象,同时瞬间放大了卫星信号的发射功率,将我们在该区域上空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全部压制,导弹上的所有卫星定位芯片无法接收到卫星信号,定位功能全部失效,发射出水后的导弹无法确定自己的初始位置,全都偏离了预定轨道。造成了这次导弹发射演习的失败。
故障原因查明之后,中央领导非常震怒,严令必须限期解决问题。层层立下了军令状。最后解决问题的压力都集中到了卫星制造单位老杜那里。能不能在期限内解决问题,杜院长成了首长们关注的焦点。
老杜告诉我:“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推高卫星信号发射的功率,压制住A国的卫星信号,这样不仅能保证在“掩星”时我方系统的正常使用,反而还能使对方信号失效。但问题是星上的供电全部靠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重量体积都受到很多限制。我方的卫星技术与A国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仅星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就输了一筹,而且星上维持系统环境的功耗比A国卫星要高,能为信号转发器提供的总功率就更要吃亏。更雪上加霜的是,对方轨道位置还比我们低,信号的空间衰减比我们小。看来对方是早就瞄准了我们这个弱点,让我们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
我说:“你们为什么不整颗大卫星上去,什么都比对方的大一号,他嗓门大,你嗓门比他更大,不就能解决了吗?”
老杜摇摇头说:“不行啊,不光是成本增加的问题。卫星要换到新的平台上去,谈何容易啊,没有三、五年的测试验证工作,卫星状态根本稳定不下来,等这么长时间我老杜的头早就被拿掉多少次了。”
我点点头说:“工业基础水平的差距不是哪么容易赶上的。”
老杜深有同感地说:“是啊,我们是有切肤之痛的感受。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国内所有的配套协作单位都请来研究解决方案。太阳能电池板厂家说已经是国内最高水平了,提升空间很小;蓄电池厂家说要大幅度提高蓄电量只能大幅度增加电池重量,远远超出了我们能承受的重量限制;星上原子钟研制部门说,工作环境温度不能再高了,否则精度将大幅下降。研究了一圈只挖出了10%左右不到的潜力,也就三百瓦的功率,远远达不到要求。最后还是你们科学院的王贲俫院士出了个主意,利用三十公斤的剩余载荷,安装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作为应急电源,在紧急情况下为信号转发器提供额外的电力保证。”
“其实这是个馊主意。”老杜摇着头说:“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也知道同位素电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不仅有安全隐患,更要命的是对星上原子钟的寿命大有影响,原来卫星的设计寿命是15年,经过这么一折腾,理论计算星上原子钟大概最多只能稳定工作1年时间,原子钟精度下降,这颗星就算整体报废了。真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我们到这里来就是想测试一下看看有没有能提高星上原子钟寿命的方法。”
听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老杜,你先别急着自宫,要不练练我们这门‘九阳神功’试试。”
第十一章 倚天一出,孰与争锋?
老杜一听来精神了:“什么‘九阳神功’?说来听听。”
我笑着说:“我这‘神功’还从来没有人练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用,你要练走火入魔了可千万不要怪我啊。”
“我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什么救命稻草都要拼命去捞啊,快说说吧,别卖关子了。”老杜有点迫不及待了。
我开始认真地问他:“你们卫星供电系统总功率有多大要求?”
老杜说:“达到五千瓦就可以自保了,要彻底压制住对方需要8千瓦左右。”
“嗯,很好。”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拿掉蓄电池能省出多少重量。”
“二百公斤,加上给同位素电池的三十公斤剩余载荷,应该差不多是二百三十公斤。”老杜回答道。
我一合计,心里说:妥了。然后高兴地说:“那这事咱可以试一试了。我可以给你提供大概有1万5千瓦功率的电源设备。”
老杜不放心地反问道:“你那个电源寿命有多长?有辐射吗?”
我说:“还没实际用过,理论上讲应该超过几百年,差不多算是永久有效吧,辐射嘛,我们站在旁边不用任何防护也是安全的。”
老杜眼睛和脑门一下都亮起来了,想想却又不敢相信,他说:“还有这好事?你不是拿我老杜寻开心的吧。你要真有这么好的玩意啊,就马上拿台样机给我们回去测试测试。”
我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兄,我们这个‘九阳神功’现在还有个毛病,腿脚有点短,坐着打天下第一,站起来就不灵光了。”
老杜迷惑了,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我说:“我们这个电源在失重环境下才能使用,你也不用跟我抢这个微重力实验室了,咱俩双剑合璧同时开练吧。”
老杜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我们在这里跟他抢微重力实验室的原因。于是一拍手说:“这不是天作之合吗,这事要真能成,我到中央为你请功去。”
说干就干,我把江波叫过来,大概说了一下情况和我跟杜院长商量的想法。江波也觉得真是绝妙的机会,既能不耽误试验,又找到了绝好的应用场景。不过唯一担心的是,“羲和1号”从来没有实际使用过,刚生下来就要担当这么重大的使命,上天以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准,万一出现什么状况,岂不误了大事。
江波有点犹豫说:“我知道为卫星做配套,对可靠性要求是最高的。正常的情况新设备需要在地面进行至少几年的试验和测试,重要的设备还需要发射试验卫星进行验证,我们这个‘羲和1号’连地面试验都没有做完就要用到卫星上去,恐怕不太稳妥。”
老杜安慰他说:“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况且我们这次本来就是要发射两颗试验卫星。可以马上调整方案,一颗试验星采用你们的方案,另一颗采用同位素电池的方案,即不用一棵树上吊死,还可以互相比较一下效果。”
我也认为这个方案比较稳妥,江波被我们说服了。于是马上把双方的技术人员召集到了一起,老杜发话了:“各位,我给大家请来了尊大菩萨,专治咱们心脏不好的毛病,你们总体组的先系统地论证一下,尽快拿出测试方案。”
经过江波与对方的技术人员的交流协商,发现‘羲和1号’与试验卫星的契合度很好,各项重要指标还有很大的富余量,只需要在形状上进行少量的调整,并按上星器件要求进行封装,另外按照卫星的电源接口和控制接口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造即可。按照江波他们估计一个星期内就能完成改装工作。为稳妥起见方案中采用了两台‘羲和1号’以一主一备的方式工作,同时还是保留了一个25公斤重的蓄电池作为启动‘羲和1号’的应急备份设备。
方案确定后,老杜还专门观摩了一下我们的试验,并钻进落舱中去看了看固定在里面的‘羲和1号’,看着这么个简陋的家伙,老杜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试验中的仪表显示,这家伙确实有那么大的功率。
老杜把我拉到一边“审问”:“之奂啊,你这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我搞卫星这么多年,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全世界谁搞出这样的设备,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电源也超出了我的常识。微型核反应堆?”他说完,马上摇摇头先把自己给否定了:“就这防护水平,我们呆在这里早完蛋了。”
我说:“具体什么原理还得保密啊,况且这还只是我们的初级产品。”
老杜高兴地点点头说:“你这家伙从来都是神出鬼没,我也不瞎猜了,黑猫白猫,逮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咱测试台上见。”
一周后,符合卫星要求的测试样机做出来了,型号起名为“羲和1号S”,意思就是羲和1号的空间型产品,整个装置的总质量为94325克。卫星上器部件的重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来计算的,这通常是各配套单位争吵的焦点和总体单位协调中最头痛的问题。我们的设备比给我们的核定重量额还有较大的节余量,一下为其他星上元器件提供了不少增重空间。主动让出核准重量这在以前的卫星项目中从未出现过。
“羲和1号S”与卫星结合的微重力环境测试进行得很顺利,在失重环境下,“羲和1号S”的输出功率十分稳定。唯一就是散热问题,在满负荷工作时,散热超出了卫星要求。不过技术人员也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在外围增加一层隔热蓄热层,用来存储多余的热量,并在卫星进入阴影区后释放热量加热星体,另外在电源控制程序上设计了热敏阻断机制,同时还通过两边的卫星燃料喷口,设计了应急蒸发散热孔。经过一个月的联合测试,完全达到了各项指标要求,具备了发射条件。
安装“羲和1号S”的“北斗试验1号”和安装放射同位素电池的“北斗试验2号”两颗试验星,很快空运到了海南的航天发射基地,顺利地发射升空了。测试数据回来了,“北斗-试验1”表现非常稳定,在连续大功率发射信号的测试中,转发器功率推到极限时,“羲和1号S”的负荷还有三分之一的富余。而“北斗-试验2”功率只能勉强达到自保的要求,同时星上原子钟精度的衰减速度超出了预期,估计半年后卫星就将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