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宝钗同时也明白湘云再是心软也不会毫无原则,任她予取予求。思来想去,宝钗便准备先卖湘云一个人情。
话说回来,湘云都不知道自己心软。胤禟更不觉得心软这个词能跟湘云扯上联系。
京城不少人都知道女校的来历,说是什么元大家出资修建的,但私底下谁不知道这个元大家与胤禟脱不开关系。
想必是那个元大家想要巴结奉承胤禟,知道胤禟要给湘云建女校这才出资出头的。若非如此,为什么那个元大家多年不曾出现在人前,女校一应大小事都是由湘云的教养嬷嬷管着?
说不定这就是人家有钱商人走礼的格局。
既然女校有可能是湘云的礼物…宝钗勾了勾唇,那这事就好办了。
于是宝钗的自传和可以当话本子的秘史小传上都多次出现了女校的字眼,然后用明暗两种方法给女校打了好一波广告。
遇到女校的学生她会自叹不如,满心自卑和羞愧。看到女校的毕业生,她会心中羡慕的想着,如果她也能在女校读书,是不是也会成为贤妻良母,从此过上相夫教子的美满生活?
这一波软广告再配上黛玉那套骚操作,直接为女校带来了空前绝后的热度和关注度,甚至是这一年的报名率也是历年之最。
正面形象杠杠哒!
有人问起小姑娘是不是也是女校的学生,不等黛玉回答,咱们的小世子就一脸遗憾的说了一回她只是旁听生。
唉,林校长说她不附和女校的招生条件,但鉴于她父母于国有功,造福百姓的基础上,允许她来女校旁听部分课程。
旁听生不是正式女校在校生,不会让她参加考试,将来也不会给她发毕业证。
黛玉听说了这事后,沉默了许久,然后再有人问她的时候,她便按着小姑娘之前说的话回复了众人。
黛玉有大局观,但心却不够硬。在这一点上,黛玉不及小姑娘。
她曾问过小姑娘不觉得委屈吗?
小姑娘却是嘿嘿一笑,你能指望一个学渣家出来的,偏科严重的小孩喜欢考试?
别逗了,好吗?
那些诗呀,词呀的她都要烦死了。
发不发毕业证,算不算女校学生外人怎么会知道?但参不参加考试,小姑娘却是开心的表示,她一点都不委屈!
黛玉:“……”
这孩子的无赖劲,太青出于蓝了。
*
因为今年新生报名人数增多,黛玉这边虽然进行了筛选,但还是超出了计划招生人数。
多了近两倍的新生,也打乱了黛玉这边的教学安排。忙着接收这批看了广告而入学的新生时,黛玉这边又收到了湘云的来信。
得了,去畅春园给新上任的名誉校长汇报工作去吧!
四爷在知道宝钗的遭遇后,虽不同情宝钗的遭遇却也厌恶透了八爷和八福晋郭络罗氏。
想到当初八爷为了薛家的银子非要跟宝钗一见钟情,回来郭络罗氏又借着权势逼宝钗做陪嫁侍女,竟然为此还弄傻了薛家的儿子。
薛家那傻儿子为什么会摔死,还不是因为早年被郭络罗氏叫人打伤了腿。
如果说宝钗有十分恶,那这十分恶里八爷和郭络罗氏就占了七分。
四爷原就一门心思想要收拾老八了,此时自是不肯放过一丝一毫。在宝钗尚未入京之时,四爷就叫人将宝钗的事传到了大街小巷上。
于是宝钗当初跟八爷俩口子的那点恩怨也都被无限放大的大说特说。
早朝上,四爷一边说了人对生存的渴望,哪怕到了那种境地也要挣扎活下来的现象。一边又叫十二主审这件骇人听闻的案子,还说务必什么秉公执法,不放过任何一个涉案之人。最后,四爷又将宝钗的安全交给了十二负责。
临了,四爷竟也学着胤禟来了两句阴阳怪气。
你素来与老八交好,情同手足,想来那薛氏应该不会羞愧自尽或是暴毙身亡吧?
这话太有味道了。
不提犯人生死的问题,只说十二和八爷本来就是一家子手足,做什么还要用这个‘情同手足’这个词?
因为不管这个案子办得好与不好,四爷都会借着十二的手弄死老八。之后再以情同手足这个开场白为由,将老八的生母良太嫔送给十二抚养。
老八没了,生母会不会给他报仇…四爷还蛮期待哒~
至于还赖在老八府上惠太妃,那就看她自己意愿了。是跟着太后住到畅春园还是跟着孙子过活,都由她自己定。
四爷是老康头的亲儿子,只要打开缺德的大门,他就能在里面来个自由泳。此时那扇门被四爷推开了半扇,但也足够他收获其中快乐。
将人往死里累和将人往死里坑就差一个字,但四爷却是完全的掌握了精髓。此时不光安排了十二‘送’老八,竟然还安排了弘时也去历练历练。
“……年轻人眼里不揉沙子,弘时这个性子还得好生磨练。十二呀,朕就将这个实心眼的儿子交给你了。”
一见四爷这么安排,十三和弘辉便都心知肚明的下去准备了。
十三去给弘时准备看不过眼的东西,弘辉去提点弘时看不过眼的东西一定不要得过且过。
没错,四爷准备用弘时收拾十二。
还是用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意气这种原因。
曾经,缺德他妈给缺德开门,因为缺德到家了。现在,缺德接手了皇位,顺利登基,成了一代缺德帝。
谁之功过…缺德史上一定少不了胤禟一家的名字。
╮(╯▽╰)╭
宝钗算计得太精明了,多少叫湘云有些后怕。有时候面对这种算计,再谨慎都防不胜防。这要是进了后宫,就以宝钗的心计手段…很有前途的呢。
必须得说,宝钗就是差了一点运道。
一个老寡妇,带着两个傻子生的孩子,杀不杀薛家这娘仨都不影响大局。湘云本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想法给黛玉和小姑娘去了信后,便没太关注京城的消息。
因为小贾蘅病了。
小小年纪看到这种生杀场面,终是吓到了。虽说随行的医生煎了安神压惊的药汤,但之前那一幕多少积在了心底。
直至后来小贾蘅水土不服病倒了,两病一块发出来,来势汹汹的样子别提多吓人了。
好在他们随行的队伍里一直带了郎中不说,更是带齐了各种药材。半夜发现小贾蘅发热了,照顾他的人立即请了郎中来,没有半点耽误。
养了十来日,人虽好了,小奶膘却是全都不见了。不过人好了,胃口就恢复了,想要胖回去不是问题。
小孩病着的时候,湘云还想了一回她们带着个三四岁的孩子东奔西跑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因为她家小姑娘当初也是这么跟着他们俩口子跑来跑去的,所以之前压根就没想过合不合适。然后小孩病好了,这一想法就又被湘云抛到脑后了。
要生病在哪都会生病,而且就她们这种老年团的闲散节奏,想要累到也真的不容易。不过以后真的要杜绝这种恐怖事件发生了。
因为有了宝钗这一档子事,他们出行的队伍是再不敢收外人了。不光如此,四爷和五爷听说了这事后,还分别派了一队侍卫过来护卫他们一行的安全。一时间,队伍更加庞大了,也就真的没人敢招惹了。
原本敢惹他们的就不多,宝钗那也是‘杀熟’。换个队伍她都未必会明刀明枪的干。
宝钗很谨慎,不会做这种有可能会惹来麻烦的生意,不过利诱比较大的时候也不会不出手。
她会利用地形和山势布局,抢完灭口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意外。
比如说她叫人按野兽的牙齿和利爪制造一批兵器,弄死人的时候伪装成遭遇野兽袭击的样子。
再比如说,弄些山崩的效果出来。
……
四爷原本就没准备踩着八爷卖一回仁慈,但他老娘和媳妇都听了宝钗的事后,心生同情的跟四爷好声感慨了几回,四爷再想了一回薛家的情况,到也高抬贵手了。
用他的仁善凸显八爷一家的恶。
不过四爷高抬贵手的时候,薛姨妈这一支也已经彻底与薛家宗族分开了。
薛氏宗族里有不少人一直惦记掌握在薛姨妈手上的薛家财产,不过薛姨妈带着孩子长居京城,虽这些年没什么人脉势力,但王家还没倒,贾家还有凤姐儿在,总不缺人庇护。
凤姐儿到不是不惦记薛姨妈手里的银子,可她更担心她动手后会影响了她在其他人心里的形象,进而再影响了自家两个孩子。
这个其他人,就是环琮兰以及黛玉湘云和三春几个。
凤姐太知道他们家的情况,也太了解那几个的心性了,本来她和贾琏就这样了,儿女想要借力就得借这几人帮衬,若因动了薛家的银钱而让人忌惮生厌,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于是凤姐儿为了自己的儿女放弃了到嘴的肥肉,再然后,在她看得到吃不着的酸葡萄心理作祟下,也不允许任何人打薛家的主意。
老娘都吃不着,凭什么让你们吃。
没门!
宝钗的小侄女年纪还比较小,还不是很明白这些日子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自已亲姑姑又干了什么大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钗的侄女也渐渐明白自家亲姑姑都经历了什么。不过那会儿宝钗的小侄女也才刚刚因为她的家世和亲姑姑彪悍的人生而落了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