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宁寿宫的除了新任太后德妃,还有不少先帝留下来的寡妇。
例来慈宁宫和宁寿宫就是安置先帝遗孀的宫室,将一些身份可以,性情也不招人烦的太妃们留在宁寿宫,德妃又将剩下的太妃太嫔们都安置在不远处的慈宁宫里。
宁寿宫很大,德妃亲自挑了三处给宜妃姐妹,惠妃和荣妃居住。因宜妃姐妹要住在一起,所以她们姐俩的住处也相对大一些。
再大又如何,搬出住了一辈子的翊坤宫,宜妃姐妹心里多少有些不得劲。
太妃们都搬到寡妇宫后,皇后乌拉那拉氏住进了钟粹宫,贵妃年氏住进了翊坤宫……
四爷还是个性情中人,在封完了太后和皇后,又封了佟贵妃为太皇贵妃,宜妃姐妹分别封了贵太妃和太嫔,又追封了十三爷的生母……
除开这些,四爷也开始考虑如何封赏他那些省心和不省心的兄弟了。
只是他的这些兄弟,差不多都已经被他老子封到头了。
第289章
当今一边提防打压有能力有野心的儿子,生怕他们爵位太高。一边又担心自己那些‘老实’儿子们爵位太低,将来得不到新帝封赏。也因此像是五爷,七爷和胤禟这样的都已经是亲王了。
而有能力却无野心的儿子,像是十三和十六这样的,因年纪在那里摆着呢,所以爵位也都不高不低。
而三爷,登基前的四爷,十二和十四的爵位就都不高了。
照四爷的心思,他也愿意加封这些省心的兄弟。
三爷是个墙头草,马屁精,最是识时务不过了。四爷准备给他个甜枣,十三是他的好兄弟,必须要给他最好的排面,十四…滚犊子去吧。
哪怕在四爷心里胤禟永远与着调插肩而过,四爷也觉得刚刚登基应该好好封赏一回胤禟。可问题是胤禟已经是和硕亲王了,他又没有儿子,唯一的女儿也被他们老子封了女世子。
已经是封无可封了。
一时想不到要封赏点啥,四爷便先封了三爷诚亲王,十三为怡亲王,其他人便都先放到了一旁。
老婆孩子都进宫了,老婆们还好说,按潜邸时的身份和生育功劳册封。嫡福晋是正位中宫,正儿八经的原配皇后。年氏是先帝御赐的侧福晋,又是他看着长大的,膝下还有四格格,自是贵妃位。
李氏就更好说了,是侍候他的老人,也是为他生孩子最多的女人,年氏都是贵妃,李氏更应该封贵妃。
之后四爷又册封了生下弘历和弘昼的两个格格为妃,以及几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功的后院女子。忙完这些,又想到了他那抚蒙的大格格来了。
必须是公主。
封老娘,封庶母,封老婆,封兄弟,封妾室封姨娘,一连册的册封圣旨颁布出去后,大家伙的视线便都落在了四爷的几位皇子身上。
嫡长子弘辉,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
等了几日发现四爷没有立即册封儿子的意思后,大家都在猜测四爷是什么想法时胤禟和五爷进宫了。
他们俩是来问太妃出宫安排的。
宜妃姐妹都成了太妃,年纪也都不小了。是真要等到明年九月出了国孝后才能出宫还是过完年就可以出宫,总要给个准话不是?
说起这个,四爷又有想法了。
四爷想到了以亲王爵位为限,儿子是亲王的就可以接了亲娘出宫,儿子爵位不是亲王的,那就好好努力一下,得熬到了亲王爵位再接了亲娘出宫。
想到宫里的太妃和皇子们以及皇子们的爵位,四爷直接以不能委屈了太妃为由下了这么一道圣旨后,随后又给十六提了个亲王的爵位。
没有封号的那种。
于是乎,就只剩下八爷和十二两个皇子没资格接生母出宫了。
胤禟:这缺了大德的范,还真是跟他老子如出一辙呀。
╮(╯▽╰)╭
按四爷的意思,怎么着也得出了国孝再出宫,但看胤禟和五爷是真心想尽快接了宜妃姐妹出宫,四爷松口的同时也不由问了一回为啥这么着急。
还不是因为不舍得让自家老娘住在宁寿宫后边的小偏殿里嘛。
兄弟俩刚从宁寿宫出来,自是看了一回太后给宜妃姐妹准备的屋子。虽然比旁人的大,可到底没有翊坤宫舒服。再一个,每次进宫给宜妃姐妹请安都得先去给太后请安,然后才能去见宜妃姐妹。总有种寄人离下,被人拿住命脉的即视感。
最重要的是以前皇宫是他们的家,想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进。现在皇宫是他们异母哥哥的家,还真就不是说进就能进的。
尤其是现在进宫还要小心避讳,生怕撞上老四那些个嫔妃,再怕了忌讳。
别说这兄弟俩了,看到宜妃姐妹现在的住处后,就是五福晋和湘云的心思都变了。
不过是提前几个月或是晚几个月接婆婆出宫的事,既然早晚都是接出宫的,那还不如早一些呢。
住惯了大宅子再叫她们住小地方,从当今的妃子到变成先帝的太妃,落差太大,忒容易伤身了。
至于理由…就说郭太嫔她们想四公主了。大家伙想带着她们姐妹看看四公主去。
四爷想了一回郭太嫔她们的年纪,哪怕是看在五爷和胤禟的面子上也不好再说什么不合规矩了。
不过也不能现在就放宜妃姐妹出宫,毕竟当今百日还没过呢。
四爷说过了百日祭再叫宜妃姐妹出宫,胤禟和五爷低头算了一回日子。发现正好是腊月里。
离过年没几天了,这时候出宫肯定要在京城过年的。正月里太冷也不适合出远门,一来二去的就到了二月。二月的时候若是宜妃姐妹愿意出门溜达就挑吉日出门,也算是给他们哥俩圆回谎。
若是不愿意,只叫太医把个脉说一回身体不易长途跋涉也就应付过去了。
前后一想,兄弟俩就要告退。四爷看了一眼五爷,又单独留下了胤禟说话。
五爷在吏部,十二管户部,十三在宗人府,胤禟在工部,十爷入兵部,十四去了青海那边后,刑部就没有驻守的皇子了。先帝活着的时候,让四爷管礼部,如今四爷登基了。礼部和刑部一样都没了皇子驻守。
四爷留下胤禟是想将胤禟重新调回户部,将十二调入礼部,不光如此,四爷还想将十三从宗人府移出来。
在四爷看来,宗人府就是管些皇家家常里短的事,十三在那里太大才小用了。
“臣弟在哪都一样,不过若是万岁爷叫臣弟接手户部,那臣弟得先查一回帐才能接手。”
有多少是帐对得,银子对不上的,不查一回他可不放心。再说了,就十二那人什么干不出来…啧,他才不替十二背这个锅呢。
“这是自然。”四爷想了想,赞同胤禟的做法,而且他也希望胤禟能查出点什么来。
胤禟之所以不拒绝四爷的提议,一来四爷并不是在征寻他的意见,而是用商量的口吻说着他已经决定的事。二来也是他家小世子,已经惦记户部多时了。
这回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叫那孩子染指户部,胤禟才不会拒绝呢。
之后四爷又问胤禟他还有什么好人选,毕竟刑部,工部以及宗人府都缺人着呢。
胤禟想到上辈子十二管着宗人府时,弄错了弘历的生母叫老四严惩的事。眼眸闪了闪,开始努力说服四爷打消叫十二去礼部的打算。
这辈子弘辉还活着,弘历怕是没那个机会了。就不知道十二会不会再像上辈子一样没办好差事了。
那件事,可大可小。但以老四的心性怕是再也饶不了十二了。
想罢,胤禟又再次游说四爷。礼部这种地方,就应该让十四这个不懂君臣之礼的人去。十二嘛,“……宗人府是咱们皇家宗室的要紧部门,都是自家兄弟,十二能力出众,想来是能管好宗族之事的。”
其实四爷也想将十二弄到宗人府去,不过他到底是有些担心这么安排太过刻薄了。
虽然他本身也不见得多宽和。
这会儿听到胤禟也这么说,四爷到还真就决定将十二放到宗人府去了。
之后胤禟又提了提这弘辉几个兄弟,实在没人可用,你也撸撸自家的羊毛。
五爷没有再回宁寿宫,只是让人去给宜妃姐妹捎个话便出宫了。而等在宁寿宫里的五福晋和湘云知道四爷允他们接人了,便都在宜妃这里装好媳妇,热情的请她们到自家住。
如果说之前只是拿思念四公主当借口,但当胤禟和五爷离开后,郭太嫔到真想去看看四公主。
想看看她过得好不好,想看看她住的地方好不好,想看看四公主的孩子好不好。
郭太嫔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后,宜妃想了想也觉得可以出去走走。以前跟着当今出门,总要顾忌这个顾及那个,这次她们自己出门,岂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齐刷刷的将视线看向湘云,不由又想起湘云早些年出门游历的事来。
对了,先帝都没了。她们也终于可以按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一本自传了。
“……既然要看四公主,不妨再多走两步去罗刹国转一转。探丫头现在是王后了,咱们叫她尽地主之谊去。从罗刹国出来,咱们先往东走,从东北那边乘船出海,还可以就近去趟朝鲜。对了,大清那个中转岛,听说极是繁华热闹。咱们先沿着内海去山东,也爬一回泰山。世人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咱们乘船南下的时候,也去黄山赏一回迎客松。我记得黄山脚下有个面店,家传的手艺,他们家的鸡汤香菇面做得那叫一个地道,我能连吃两大碗……”一说起出门,湘云就来劲了。“也别过什么年了,咱们就直接走得了。”